《旋和季刊》41.42期合刊出版
旋和季刊編輯部 2007-06-25 11:00
歡迎教外內人士索閱
《旋和季刊》自本期起,版面有了大幅的擴充。除延續原有天人實學四大專欄(文化、親和、炁功、合一)外,又新增了「教史專欄」及「學習園地」。其中,「教史專欄」主要是登載維生先生的口述教史及其他相關的教史整理。至於「學習園地」,則是天人研究學院學生的發表區。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為刺激並提升教內學術研究水平,本刊仍將延續對外邀稿的傳統。但在具體做法上,會特別針對天人實學的前四大專欄邀約教外性質的專文,以與教內研究互為對照。
以下簡介本期各專欄的論文:
在「天人文化」方面,一共刊載七篇。其中,教內有五篇,教外兩篇。教內的專文有巨克毅(光膺樞機)的〈文化道統與時代使命︰三民主義道統觀的現代意義〉、劉文星(普珍研究員)的〈簡介莊正確同奮省懺課程的設計理念及其實踐之道〉、林哲宇(緒致副研究員)的〈狄拉克量子化條件與超導態〉(四)、黃靖雅(敏警同奮)的〈讀經筆記~《天人日誦大同真經》〉(七)與施美枝(靜嚼同奮)之〈《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試解〉(三)。教外的文章則有潘樹仁的〈《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試解〉及劉文星的〈《局外禪音》第廿三節學賢村度化一段的重新擬構〉。
在「天人親和」方面,共計專文兩篇。其中,教內的有劉劍輝(緒潔同奮)之〈「二大勝善」、「十大天人」之宗教與科學內涵〉,教外的則有郭耀華(光齋同奮)的〈宗教巫覡感應靈乩研究〉。
在「天人炁功」方面,共有論文三篇,都屬教內性質,它們分別是呂賢龍(光證研究員)撰寫的〈天人炁功之定位探討〉、劉通敏(正炁研究員)之〈天人炁功「鍼心」過程之「親和」及「炁氣交流」探討〉(I),以及江晃榮(緒宇同奮)的〈天帝教教義《新境界》中和子觀念與近代能量醫學〉。
在「天人合一」方面,計有專文四篇,亦全屬教內性質,分別有編輯部整理的〈靜參日記輯錄〉、陸朝武(光中樞機)的〈昊天心法的丹道淵源—從陳摶談起〉,與劉通敏、吳季樺、張榮森、王貴芳(光髓研究員)、吳軒孝合撰的〈靜坐默運祖炁自然運化引起之右尺脈變化的探討〉,以及劉通敏、張榮森、黃富聰、吳季樺、林宜興(大存副研究員)、王貴芳合撰之〈靜坐默運祖炁之熱像研究〉。
在「教史專欄」方面,計有李子弋(維生先生)的〈口述教史第二講〉及劉文星之〈天帝教八十四年以後大事紀要待訂稿〉(一)兩篇專文。另外,若欲詳知教史委員會之工作近況,則請參見林孟儀(月儀同奮)所作之〈教史委員會九十六年度第一次會議記錄〉。
在「學習園地」中,則有洪千雯(靜雯同奮)的〈遊心於氣化的自然中—論《莊子》的天〉、范凱寧(華識同奮)的〈簡論《老子》「正言若反」的意義〉與王定禎(光綜同奮)之〈我對中華文化的認知心得〉三文可以參看。
最後,在期刊之末,附有〈總院紀事〉一篇,簡述總院各單位之活動動態。
大體來說,在以上的專文中,有八篇是在年初天人實學及孫中山思想研討會發表過的。由於編輯部認為這幾篇可看性高,故而決定將之登載於本期季刊中,以饗讀者。另外,本期之其他邀文或學生報告,也都極富學術或參考價值。要之,本刊一向以提振教內文化與同奮素質為職志,故而也期待同奮們熱烈參與教內舉辦的學術活動,同時亦敬請訂閱《旋和季刊》,並將之推薦給親朋好友。
索閱方式:洽 劉普珍同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