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學為橋梁 通兩岸貫古今

以道學為橋梁 通兩岸貫古今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82期 » 以道學為橋梁 通兩岸貫古今

劉大復  2007-09-25 10:20

建立宗教哲學交流平台 達到學術制高點

天人研究學院與北大哲學所合作展望

一、推動與北大合作方案:

  為了因應未來的發展,天人研究學院於公元二00五年九月一日起,由趙玲玲教授擔任院長;對中華文化深具使命,並對孫文思想研究深刻的她,在民國六十九年擔任東吳大學哲學系系主任時,即對東方文化、西方文化及佛學文化的融合研究甚深,並致力推廣。一九八八年轉至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擔任所長,推動了許多場研討會,她堅定的認為國父孫中山先生創立之三民主義思想,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資產,更是廿一世紀中國人的未來遠景。

  趙院長深受師尊的賞識與鼓勵,特別賜予道名「敏憲」,在維生先生敦請她接任天人研究學院院長後,從民國九十五年‧二00六年起,大力推動與北京大學哲學所合作成立道學研究中心,並執行四項合作計畫,與師尊一手創立的天人研究學院的理想契合。

 ●第一、二期道學研究所部分學生與北大李中華、王宗昱兩位教授於天人研究總院前合影。提供/天人研究學院。

二、進行四項合作計畫

  北京大學是中華文化的堡壘,也是中國民主、啟蒙運動的發源地,換句話說,現在與北京大學的合作計畫,正是維生先生所言的:「通過學術交流、教育合作,將天人實學帶入現代學術範疇,讓知識份子接受、認同、研究、傳播,達到學術的制高點。」

 ●北大兩位教授前來專題講座,許多同奮慕名而來聽講。攝影/陳敏屏。

  雙方合作的第一個計畫是由北大主動提出,於公元二00六年十一月在北京香山飯店舉辦海峽兩岸第一屆孫中山思想學術研討會,不管在論文質量與引發效應來說,都值得記上一筆。

  第二個合作計畫:於二00六年二月成立「中國道學研究所」,預計招收三十位同奮(其中十五位屬於神職人員名額,另外十五位希望以培養同奮的下一代為主),從中挑選表現優異的二十個名額,保送到北京大學進修碩士和博士學位;同時也可安排北大教授或學生到天人研究學院研修天人實學。

  第三個合作計畫:每年舉辦兩次講座,分別在北大舉辦極忠講座,在天帝教舉辦涵靜老人講座。今年七月已經在鐳力阿道場完成第二屆涵靜老人講座,預計十月底在北京舉辦第二屆極忠講座。

  第四個合作計畫:邀請北大的學人前來台灣辦學、講學、教學,今年四月已邀請北京大學哲學系李中華教授、王宗昱教授擔任天人研究學院客座教授。在道學所課程上,李教授有「人類文明轉型與國學熱」、「國學熱的反思」、「儒家的基本精神及現代意義」、「道家的基本精神及現代意義」、「魏晉玄學的基本精神及意義」等六講,王教授有「老子的神化」、「道教的教義教理」、「道教的神仙系統」、「道教的歷史和宗派(一、二)」等五講,另外各有兩場「道學專題講座」,李教授─周易專題研究;王教授─道教專題研究,都各有六次,開放同奮聽講。

  這四大合作計畫正是維生先生在第二任首席使者退任時,向 上帝報告及請求退任後持續承擔的天命:一、完成天人實學體系,落實本師世尊理論研究與實踐方法。二、繼續促成兩岸和平統一,落實本師世尊保台護國未竟天命。三、建立宗教大同對話平台,落實本師世尊「敬其所異、愛其所同」的宗教會通精神。

三、未來目標與展望

  今年七月起,光傑樞機擔任天人研究學院副院長,他表示,「天人研究學院」在定位上,是極院天人研究總院教育系統的單位,代表天帝教與其他宗教團體、學術團體、文化團體,甚至是社會大眾交流互動的宗教學術組織。也就是說,天人研究學院是天人實學學術研究與教育的「重鎮」。

  正如維生先生闡示,與北京大學彼此合作成立道學研究所與舉辦各類學術研討會,最重要的意義是希望天人研究學院通過學術交流,與北大以「新道學」結合,加上分別在台灣與北大舉辦學術交流-涵靜老人講座、極忠講座,就是要把天人實學的範疇與精神,帶進道學領域,進入北大校園,透過北大的傳佈,再弘揚到全世界各大學,相信這是宇宙真理普化全球的第一步。

  (作者為天人研究學院教務處專職秘書‧道學所第一期學生)

 ●王宗昱教授講授道教相關知識的神韻。攝影/陳敏屏。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