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極忠講座「海峽兩岸心性之學」

第二屆極忠講座「海峽兩岸心性之學」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84期 » 第二屆極忠講座「海峽兩岸心性之學」

黃敏思  2007-11-15 11:20

重新認知諸子百家 撫平動蕩時代生命

圖文‧黃敏思

  第二屆極忠講座「海峽兩岸心性之學」系列座談,於十月廿七、廿八日兩天在北京舉行,由北大哲學系、北大道學研究中心與天帝教天人研究學院、極忠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

  揭幕式由道學中心王博教授主持,維生先生以極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身分致詞時,指出:「兩岸關係不受影響的話,我們會由一屆、二屆到一百、兩百屆不斷的辦下去。我們是一個團體,不會因個人因素而轉變!」

  第一場講座主題為《心性之學在廿一世紀的復興》,由宋光宇教授主講;他說,要撫平成長在這種動蕩不安時代的生命感受,最好的辦法就是運用現代科學知識來重新認知中國先秦諸子、儒釋道三家的內容,以彰顯古聖先賢的教誨,在廿一世紀的意義和實用的價值。

勿棄傳統心性學

  他表示,民國卅八年國民政府遷臺後深切檢討:「為何丟掉大陸山河?」他們共同的答案就是「因為背離了傳統文化」-民國八年的五四運動,高喊「民主、科學」,將傳統的心性之學徹底丟棄。

  反觀臺灣於日據時代,傳統漢人文化成為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工具,依然綿延不絕。兩岸分治後,政府、宗教及民間有識之士堅持傳承,一九八0年代發展的研讀經典風潮,更是影響海內外。

 ●大家專注聆聽許抗生教授精闢的演講

  宋教授說,一九三0年代量子物理興起,強調「心念決定並構成外在的有形世界」的機制和運作。在傳統中華文化裡,這種機制就稱之為「心性」。一九六0年代起,歐美興起「新時代運動」,核心就是對「心性」的追求和實踐。

  二00一年,美國爆發了史上最大的一宗企業弊案-恩隆(Enron)案。企業界認識到企業領導群的心性狀態對於企業治理上有無比的重要性,最終的力量是道德的約束和自省的能力-「向內觀照心性」、靜坐。

  這項論點,正是《大學》所揭櫫的「定靜安慮得」,這些發展顯示中國傳統「心性之學」的重要性。從這個角度就更能體會,明代大儒王陽明所提倡的「致良知」與「知行合一」。

  「致良知」是要把那個可以覺知外在一切事物的心性找回來。「知行合一」是用這個清靜的心性把事情看清楚,然後依照這種認知去做事情,就可以把事情做成功。

道德從熱情產生

  第二場由陳鼓應教授主講《道家情性論》。

  他說,儒家自董仲舒以來,壓抑「情」高揚「性」,將「情」、「性」分離,心性、情性均是人性,壓抑情,違反人性。

  老莊不反對仁義,但要合乎人性。道德是從熱情產生。生命到底是什麼?生命的內涵是要大心、游心,不做生命的囚徒。性是生命的底蘊,性命靠其支持,情是生命中最真實的。

  他認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不能只有儒,沒有道;也不能只有道,沒有儒。黃帝四經強調平衡,讀書多了不要成為書架子,要內化為氣質。

 ●許教授(左二)七十壽誕與會門生獻花祝賀

禮樂維持社會和諧

  廿八日上午,由許抗生教授主講「道•自然•自由•和諧」。周公制禮作樂維持社會和諧,春秋戰國時期貪婪私心扭曲了人性,中國禮儀文明產生危機,老子講道、講自然、探究宇宙的真諦、崇善自然是著眼於解決社會政治人生問題。

  他說,道與自然是道家哲學的重要概念,老子認為人的本性來自於「道」,道性自然。從而要求人與人、人與社會、國家的關係要從人的自然本性出發。

  道與天地萬物的關係是「生而不有、長而不宰」。因此老子認為「上下皆法道而行」,這樣在下的老百姓既能得到自由的發展,在上的領導者就能治理好天下,天下安寧社會自然和諧,這是老子哲學追求的目的。

  講座期間,適逢許教授七秩壽誕,兩岸學者門生友人齊聚,以學術討論別開生面舉行慶生,為第二屆極忠講座畫下圓滿句點。

  極忠講座是維生先生為紀念本師世尊涵靜老人李極初先生、坤元輔教過智忠女士,一生弘揚中華文化、追求中國和平統一的精神,於民國九十五年在北京大學設立的文化講座。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