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教「第三神論」 從宇宙生命觀談起
黃靜窮 2009-07-15 11:15
撰文:黃靜窮 照片:教訊檔案資料
編按:天帝教98年1月舉辦「第七屆天人實學研討會」,論及本教「第三神論」理念,諸多讀者致電期望深入瞭解,本社為從人願,特敦請鑽研此學有成之同奮、大德們,專題闡述。本(304)期為第4篇,由天人研究學院道學研究所研究員黃靜窮同奮撰述。
一、天帝教「第三神論」思想背景
人類思想由原始的天人合一觀,發展到明確地以「主體〜客體」天人相分式為主導的近代哲學,這是人類思想史上一大進步,人本精神萌發的歷史轉折點。
其結果,一是發揮人的主體性,推翻教會神權,走出宗教迷信;另一結果則是現代科學的長足發展。
但是「主體〜客體」天人相分式,也造成了嚴重的弊端和流弊,就像《莊子》裡混沌被鑿了孔竅,象徵宇宙生命的死亡。
一、把主體和客體看成是彼此外在的實體,產生一個超乎感性獨立的概念王國,將哲學引向脫離現實人生的蒼白境地。
二、「主體〜客體」2分,在西方近代史發展的結果,是越來越被抬高到唯一的至尊地位,走入無神論、唯物主義,以致造成物慾橫流、精神境界低下和自然環境對人類反撲的現象。
明清之際以後,主要是自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固有萬物一體、天人合一的思想愈來愈受到批判。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一批先進思想家們,主張向西方學習。中國近代哲學史上先進的思想家們向西方尋找的真理,從哲學上說,就是學習西方近代哲學的「主〜客」二分思維方式與其相聯繫的主體系哲學。
具體的說,就是學習科學,發揮人的主體性,以認識自然、征服自然;學習民主,以發揮人的主體性,反對威權統治者的壓迫,以及各種變相的封建壓迫。
涵靜老人作為當代宗教思想家,體認必須突破時代困境、宗教框架,運用科學語言、哲學語言重新建構與詮釋宗教思想。
天人文化應該以「心」(精神文明),結合已發展的「物」(物質文明),做為研究或探討之方向,真正溝通天人文化,奠立與開啟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積極回應時代之宗教哲學課題。
天帝教作為一個時代宗教,「第三神論」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被揭示出來。
二、宇宙人生渾然一體
涵靜老人對於「天帝教天人之學」,明確地指出獨特的、超越時代的內涵,其中「天人文化」的發展宗旨,涵靜老人期許為:
以後天科學、哲學理論為基礎,進而探討宇宙形而上之學,建立宇宙人生觀。
由上可知,天帝教的天人文化根生於宇宙形而上之學,即宇宙本體論,進而從宇宙本體論的基底出發,建立以人為本的宇宙生命觀與人神關係。
筆者認為,涵靜老人的宇宙人生觀的動機與目的,並不在於宇宙論的建立,而是由人生的要求,逐步向上面推求,推求到作為宇宙根源的處所,宇宙人生渾然一體,以作為人生安頓之地。
《天帝教教義》的根本動機、根本用意是救劫,不在於單純為追求智慧而發展形上學的宇宙論。
從後天返先天來看,《天帝教教義》所有的知識論都為了引領到本體論而設,都是為了引領地球人以宇宙為家,引領我們回到 上帝身邊而展開,這也是涵靜老人思想的終極關懷。
三、宇宙生命觀
從涵靜老人民國70年發表的〈從宇宙生命談肉體生命與精神生命〉一文中,可知:吾人之生命包含肉體生命(即電子體)與精神生命(即和子)。電子是物質的最終成分,是粒子;和子是精神的最終成分,和子並不是虛無飄渺的氣體,而是一種高級化學元素之組合,這也是一種粒子,不過是形而上、精神界、無形的粒子。
此二者組成人的整體生命,展現活活潑潑的生命現象。宇宙,廣大無邊,時間、空間的維度只是勉強假借來幫助我們認識宇宙用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世界不過是有形的宇宙,還有一個無形宇宙存在。
至於無形宇宙有多大?它必然比有形的宇宙還大,涵蓋有形宇宙。這整個無法用人間語言、概念形容的大宇宙,勉強的稱為自然。
自然界的一切萬有都是自然自身所創造,物質為自然所凝成,自然內在的律則,隨著引合機制,和子出入電子體,自生自化,生化化生、循環不已。
這個自然宇宙大生命,包含精神生命與肉體生命,自然裡所有的生命體(十大天人)亦皆如此,同根同源、同質同構。
另外,從《天人親和真經》的「十大天人」,對宇宙生命觀有所補充:
「浩浩無痕,清清天際,美偉大哉!覆幬載寧之中,咸含生和,苗萌十大天人。貫繫連氣,無為之有為。」
這段說明宇宙浩大虛無清朗,在天覆地載之中,處處佈滿生命、處處充滿生機,即處處都有和子,依著無為的自然律,氣炁流行,自生自化,生成「十大天人」。
而「十大天人」生成的內在作用,經文中的主講者天人教主進一步說明:「宇際天間,二大勝善,十大天人」。
所謂「二大勝善」即「同」、「異」的作用力,亦即自然律中的引合公式:同引異排、同排異引。「同」、「異」的作用力依據和子、電子本身質的精粗、重的大小而有相引合、相排斥的作用,聚散而成十種不同類型的「天人」。
筆者認為「天人」,可以理解為宇宙之間的生命體。「天人之質衡,權於知行」,說明「天人」的分類依據的是「知」、「行」功能的高低而判。
所謂「十大天人」是:聖、凡、和凡、飛和凡、藏生凡、非藏生凡、基動凡、動凡、基靜凡、靜凡。「凡」的定義是:「慧銳智度,致利致行」,「凡」即是人,質衡相等,是天人的原生類型。
在人之下的生命體是各種凡,即各種動物、植物、礦物,縱然肉眼看不到植物、礦物短期時間的運動變化,但是在經文中描述它們不是死寂被動的物質而已,在其中仍然有和子,有生命、有生機,會主動的運動變化,只是各自的速率不同。
所以,在涵靜老人的眼裡,連石頭都有生命。由人漸次向上修煉,提升知行功能,可以進化成「聖」。
所以,「十大天人」本質平等,都是和子、電子,只因「知」、「行」功能的高低不同而有不同的生命形態。而「聖」就是神,是物質進化的變相,由人修證而成。
四、「第三神論」
根據以上宇宙生命觀的基礎,《天帝教教義》提出了「聖凡平等」、「天人大同」,以及「第三神論」〜媒介之神(媒自然、介物質)的神學理論:
(一)、先有自然,後有物質,最後方有神,故名「第三神論」。
(二)、大自然為大自然本身所創造,而 上帝為調和自然律之最高執行者。
(三)、物質為自然所凝成。
(四)、神為物質進化之變相。
(五)、神權非創造,亦非支配,而為媒介。
人秉自然之精華而生,開啟神界之進化:大自然→人→神,人與神同根源,都是物質進化而成,差別在智慧與修養,並非根本的差別,故「聖凡平等」。
人應該加強奮鬥,把握真理,撥亂返和。因而涵靜老人說:「修道者,合精炁為一體,由物質而返自然,由後天而合先天,由現實而配真理,發親力而應和力,故能成神。」
人,是十大天人的最基本原型,就物(物質)的維度來說是進化的最高級,就心(精神)的維度來說是成聖(神)的基礎。
人有心、物兩種矛盾的元素,一方面是渺小,另一方面極其偉大,是自然宇宙大生命的樞紐,可以從有形生命體「凡」,進一步生化為無形生命體「聖」。
神存在於無形宇宙,對無形宇宙生命的繁衍來說,人有決定性的影響,可以創造無形宇宙繼起之生命。
對於有形宇宙來說,人除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更負有調和自然氣運、維持生態環境與天體運行平衡的責任,以維持宇宙整體的生命各安其位、各適其所,和諧幸福。
所以,人是宇宙的骨幹,挺立宇宙大生命,密切聯繫無形宇宙與有形宇宙。
五、結論
「第三神論」開顯宇宙人生觀真諦,指向宇宙生命究竟
以人為中心開展的天人關係,涵靜老人將它落實在個體的人〜我。
由「我」層遞往外推向人、天、地的生命根源〜自然,打通天、地、人、我的樞紐,「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所以「自然係充滿生命的自然,生命係充滿自然的生命」。
而人最可貴的是覺悟自己的真性〜人心的一點靈明,用智慧去認識真理,進而弘揚真理開創文明,並且效法天行健的精神,自強不息從向自己奮鬥做起,進而向自然奮鬥、向天奮鬥,積極的為大宇宙之生而生,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筆者認為,這裡的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並非說明在有形宇宙生命量的繁衍,更應指涉作質的提升,提升到創造無形宇宙生命〜聖神的境界,即自我創造與奮鬥,由後天返先天,回歸自然,進化為無形宇宙中的神媒。
天帝教「第三神論」是源於《教義—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之宇宙本體論,進一步推衍發展的神學論述,與宇宙人生觀緊密相扣,共同指向宇宙生命究竟。
註1:民國80年10月1日師尊在鐳力阿道場天人研究學院成立暨第一屆開學典禮上的講詞,刊於《天帝教教訊》93期,1991年10月份。
註2:《新境界》,頁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