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閉關」?壁觀捨望突破自我 脫胎換骨二度重生

什麼是「閉關」?壁觀捨望突破自我 脫胎換骨二度重生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09期 » 什麼是「閉關」?壁觀捨望突破自我 脫胎換骨二度重生

天人訓練團  2009-12-15 09:40

資料來源:天人訓練團

 ●閉關訓練能夠充分感受「天人親和」

  編按:天帝教「閉關」種類多元化,計有7天、21天、55天、100天者,各有訓練意義,十分殊勝。其中又以55天為要,是培訓教職與神職人員的關鍵。
  什麼是「閉關」?本社僅摘錄維生先生於93年7月7日在鐳力阿道場,針對「第5期傳道、傳教使者訓練班暨93年度天人交通體驗營開訓典禮」致詞內容,為讀者略作陳述。

師尊壁觀16字心訣

  心物和合,聖凡平等,自然無為,正大光明

  各位同奮暫時放下繁忙的人道,來到天曹鐳力阿道場參加55天的「傳道使者、傳教使者訓練」,這是無上的法緣,各位同奮亦應該放下塵緣,一心向道。

  「傳道使者、傳教使者訓練」在教內稱為55天閉關,事實上,「閉關」是非常嚴肅的宗教體驗與經驗。

  「閉關」的本質,稱為「壁觀」,是宗教大師們自我啟發的宗教經驗與宗教行為,在宗教史的記錄,有3位大師通過「壁觀」,都成為宗教生命重大的轉化關鍵。

禪宗初祖菩提達摩面壁9年

  捨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

  第1位是菩提達摩,他是南印度斯里蘭卡人,帶著《楞伽經》來到中國,先在江南雲遊訪問,然後從江南到長江以北,進入河南嵩山少林寺,在少林寺的山洞裡壁觀9年。

  有人問他,你從印度到中國來,是為什麼?他說:我要尋找一個不欺騙人,也不受人欺騙的人。不欺騙與不受人欺騙的人,就是一個有人性尊嚴的人。

  他留下16個字~「捨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

  他說,世間的事都是虛妄,有形有象都是虛妄,在虛妄中行道,稱之為「捨妄歸真」。

  而「凝住壁觀」是將自己心裡的一切,面對內心的懸崖絕壁,當自己的心像一匹失控的馬在山路間奔馳,在落入懸崖前自己勒住,就是「凝住壁觀」的境界。

  一般人的內心世界都是「心猿意馬」,能夠「凝住壁觀」才能夠守住本心本性。

  「無自無他」就是「無人無我」,也是「物我兩忘」。「凡聖等一」,就是聖與凡平等。

  菩提達摩在「修道二法門」中提出修道的二條路,一是理入,一是行入;一是通過知識入道,一是通過行為、實踐入道。

  雖然修道有二個法門,但都是要「無愛憎,無得失,無悲懼,無是非」,這是「無自無他」的境界。

  菩提達摩在嵩山少林寺9年的面壁,開啟了佛教的禪宗,成為中國禪宗的第一代祖師。

  這樣的壁觀是一樁要捨棄物我,更要看淡生命的大事,這是一位佛教禪宗大師,所作壁觀的宗教體驗行為,一般則是稱之為「閉關」。

全真派祖師王重陽3年壁觀

  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辱含垢,苦己利人

  第2位是在元朝全真派的祖師王重陽,他生活在宋末元初動盪不安顛沛流離的社會中。

  他48歲的時候,在西安終南山邊的盩厔縣,自己築了一座墓,在墓前立一塊「活死人墓」的碑石,然後完全在墓裡壁觀3年。

  3年後從陝西走向山東,在山東以馬丹陽、丘長春等北七真開啟了道教全真派。

  他也有16個字: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辱含垢,苦己利人。

  他認為,「識心見性」要從「修性了命,游心物外」做起,在傳統道家的修持中,有先修命或後修命的說法;王重陽祖師開啟了先修性再修命的法門,先修自己的心,然後再修肉體的性命。

  第二「游心物外」,心超越於物質之外,心淡然處之在物質世界之外,才能識心見性。

  他又說,識心見性需除情去欲。只有認識自己內心的人才能真正達到修性了命的境界,人的內心最大的考驗,一是情,一是欲,所以識心見性要除去七情六欲。

  去除七情六欲的方法是「忍辱含垢,苦己利人」,忍一切的恥辱,以「苦己」來「利人」。

  他以3年的時間在「活死人墓」裡壁觀,最後他說:修道既要從「知中見」,更要從「行中見」。修道是從行為實踐中體驗。

陽明哲學大師王陽明7年壁觀

  我性俱足,知行合一

  第3位是明朝開創心學陽明哲學的王陽明先生,陽明先生37歲的時候被貶到貴州龍場驛,那是一個非常小的驛站,只有一位老兵,二匹瘦馬,他是驛站的站長,稱為驛丞。

  他去了之後,自己修了一個石棺,讀書、睡覺都坐臥在石棺裡,一共7年的時間。有一天晚上他突然驚醒,心有所悟,提出「我性俱足,知行合一」。

  陽明先生以聖人做為人生追求的目標,認為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學而做到聖人的境界,他突然間開悟,認為人人的內在都有著聖人的種籽。

  所以「我性俱足」,每一個人都有本性,本性就是「良知」,所以每一個人都有良知,是與生俱來的,不必外求,重要是要做到「知行合一」。

  他說,每一個人的良知都知道要孝順父母,但是因為受到物質的牽引,改變了良知。

  「知行合一」就是知道了就應該立即去做。王陽明先生以37歲到43歲,這7年生活在石棺裡壁觀,開啟了宋明理學的陽明哲學。

  從菩提達摩到王重陽到王陽明,儒道釋3位大師,他們的成就都來自於一般稱為「閉關」的「壁觀」,這是突破自己、變化氣質的重大關鍵。

  「壁觀」是宗教大師們的行為,而閉關是後學宗教徒進取的方法,「閉關」55天讓天帝教同奮得到「二度重生」。在55天後,過去的種種猶如昨日死,未來的種種譬如今日生。

  「二度重生」是脫胎換骨,是氣質變化,成為天帝教的天命救劫使者,通過55天的閉關,以生命的「二度重生」做為「向自己奮鬥」的目標。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