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運、世運、國運 百年省思偶感

天運、世運、國運 百年省思偶感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30期 » 天運、世運、國運 百年省思偶感

呂光證  2011-09-15 09:40

  編按:今年「國慶日」,是中華民國100歲生日。

  中華民國,這個命運多舛的國家,走過百年,歷經無數風雨,在大風大浪中,依憑天心所鍾,成為救劫堡壘,身為天帝教同奮值此特殊節日,應深思的不是以什麼方式慶祝,而是她維繫的命脈是什麼?同奮如何踵武本師救劫精神,履踐三同理念,勝任救劫使者的天命。

氣運抑或無形安排

  美國一位80歲的同奮曾堅定地對我說,「雙十國慶一定要飛來臺灣,並到慈湖跪在蔣中正先生的靈柩前懺悔、認錯,為六十幾年前他在上海作共黨喉舌,趕走國民黨的錯誤,真誠、徹底的懺悔」。

  這位老先生最終的心願,是要重新入籍中華民國,成為中華民國國民。

  我受他之託,奔走內政部,卻得不到圓滿結果,甚憾!

  名作家龍應台撰寫《大江大海》,描述那個天崩地裂的時代,書裡面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一把心酸血淚,但在時代洪流中,整個看去,卻不過是陣陣漣漪!

  劫運!這就是劫運!我想到〈三期主宰誥文〉:「大悲而東遷佛土」;佛土即中土,六十餘年前中土氣運衰敗若斯,從大陸東遷至臺灣,由崑崙轉移到蓬萊,講的不就是那段大悲大痛的遽變嗎?

  〈三期主宰誥文〉下一句:「大烈而重復華夏」,意思則更堪玩味了;「大烈」是轟轟烈烈或慘慘烈烈?「重復」指重新復興或佛土西遷?「華夏」是政治實體或文化概念?

  〈三期主宰誥文〉降顯於人間,正逢民國30年代抗日軍興,是在一炁宗主焚毀劫冊,雲龍至聖轉達天命有變之後,不到8年時間中土龍脈就東遷蓬萊了,誥文是預見乎?抑是天命早有安排乎?

聖賢事蹟俱往矣?

  〈林覺民與妻訣別書〉一開頭:「意映卿卿如晤,吾今與汝永別矣……」百年前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林覺民先生,慷慨赴義前寫給他的妻子訣別書,開頭2句就讓後人濕了淚眶。

  黃花崗起義雖然失敗,不到半年後武昌起義成功,締造了中華民國,而今百年過去了,今日中華民國在地球上處境困難,內有流亡政府之譏,外有前朝亡國之議,林覺民先生天上有知,感想如何?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滿江紅〉唱的則是另一種曲調;宋朝積弱不振,徽、欽二帝被金人擄走,宋室南遷,壯懷激烈的岳飛仰天長嘯,一心直搗黃龍,正待重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之時,被12道金牌召回處死,壯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啊!

  後人感佩這段歷史,在杭州西湖畔鑄鐵人跪懺,一吐天地正氣。然而,現在岳飛在大陸只能是戰爭英雄了;因為中國56族共和,金、清、匈奴都是中華大家族一員,歷史恩怨俱往矣,那麼吾人要緬懷岳飛的,到底是什麼?

  「萬古長生何必餐霞求秘訣,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這是乾隆皇帝寫來紀念全真高道丘長春的句子。

  丘長春時代晚於岳飛,他身為漢人,血脈上屬於南宋,全真派闡道於陜西、山東,政治上為金朝臣民,然而丘長春未奉金、宋二朝的徵召,反倒是敵國蒙古的成吉思汗一封書函,丘長春即萬里迢迢遠赴現在印度興都庫什山謁見大汗。

  當時鄉紳、弟子諸多不解,詢問之,丘長春答曰:「我之行止,天也」,丘長春甘冒數典忘祖、賣國求榮之大不諱,所為為何?他勸渡成吉思汗不嗜殺人之道,是否已預見後來天命所歸?

  俯瞰歷史,思索未來,在人類已漸邁入地球村的21世紀,許多先賢先烈的事蹟,給我們最大震撼的,應該不是事功偉業的評價。

  那是因時因地改變的,應是先賢先烈們面對危疑震撼之時,他們抉擇的勇氣、智慧,以及犧牲小我的情操,才是人性真正的光輝所在。

  金、宋二朝最終仍是亡國了,岳飛現為戰爭英雄,也不再是民族英雄,兩岸未嘗不能重立新國號、新國旗、新國歌,那麼我們所要堅持的究竟是什麼?岳飛、丘長春與林覺民,給了吾人一些啟發。

中國崛起影響世界

  資本主義腐蝕人性,共產主義滅絕人性。

  用這這2句話觀察200年來世運發展,可以說鞭辟入裡。資本主義以追求最大利益為核心,不斷地滿足人的欲望,更不斷地開發人的欲望,造成資源浪費,消耗驚人,已經是當今人類生態浩劫的主因之一。

  前2年金融風暴發生伊始,一般民眾很難想像,美國「次房貸」不過是房地產問題,怎能夠形成全球巨震?華爾街創造的金融衍生商品,正是罪魁禍首,它是資本主義下將人性慾望發揮極致的實例。

  共產主義反其道而行,它的理想唯有天堂方得實行;共產共產,簡言之就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沒有個人私產,大家竭盡其能為團體奉獻,而個人所需的,需多少就只拿多少。

  此種理想漠視了現實人性慾望,因而實行起來,免不了「不盡所能,多取多需」,所以共產國家在沒有經濟改革開放前,普遍民生凋敝,「大家有飯吃」變成「有飯大家吃」。

  當今中國大陸已成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許多評論指出,以中國驚人的人口、市場,中國要走向西方式(尤其是美式)的消費習慣,還是成為綠色消費的主導者,將是影響21世紀人類是否能永續共存的關鍵。

  中國大陸在鄧小平的指導下,倡言實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師尊以涵靜老人之名在致鄧小平信函中明白說,「那就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固然是中山先生參考歐美制度而成型,但在本質上,卻是源出於中華文化5千年傳統的結晶。其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與本教向自己奮鬥、向天奮鬥、向自然奮鬥重點雖有異,精神卻相通。

  三民主義也在公元1980年開始,越來越被大陸學界所認真研究,大陸著名學者李慎之先生於辛亥革命90年,寫了一篇《和平奮鬥興中國》,將中山先生遺言「和平、奮鬥、救中國!」改了一字。

  他說:「儘管孫中山或者思慮未精,或者知行違忤,中國要完成現代化與民主化,還是超不出孫中山所概括的三民主義,亦即民族主義、民生主義、民權主義的範圍。」

  中國大陸對中山先生的評價,對照臺灣現在普遍忽視三民主義現狀,吾人能不汗顏?

尋思世界大同之道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臺灣人,我關心腳底的這塊土地;作為一個受過科學、人文教育的知識份子,我常檢視自己的理性邏輯;作為一個忠誠的天帝教同奮,我深信天命、信心、奮鬥之路。

  個人命運離不開國家命運,國家命運又屬於世界氣運一環,而世界氣運何嘗不在天運的暗合推移之中?

  本師一生懷抱憂患意識,是先知先覺者,他所留下的兩大時代使命〈迴向文〉,是我所有思考的起始點;他老人家留給我們的教誨,正大光明,切合兩岸發展的需求,更符合人類走向世界大同的方向。

  只要有更多同道一起來實踐、只要有更多學者一起來研究,天運、世運與國運的關聯,並不是那麼難理解。

  些微偶感,言不盡懷!

  天人研究總院秘書 呂光證2011.8.3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