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用能源調和自然 親和天人解在其中
鄧鏡且 2011-12-15 09:35
文/鄧鏡且
圖/許鏡授、蔡化菩
●能源會主委蔡春鴻(奮為)詳盡解說核能安全的面面觀。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委蔡春鴻(道名:奮為・註1)以「科技人」觀點,在11月26日於鐳力阿道場舉辦「第10屆天帝教天人實學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強調在天人親和的能源觀中,勿忘人在自然裡扮演的角色,就會找到答案。
他以「科技人」角度說明,現階段溫室效應所造成的全球暖化和氣候異常現象,不但對人類的生態環境、土壤與水文系統造成劇烈的衝擊,也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
而能源的使用,又是影響二氧化碳排放與溫室效應的最主要因素。
蔡主委說,臺灣位居太平洋地震帶及西北太平洋地區颱風侵襲的主要路徑,是一個缺乏自然資源的孤立島國,先天上是一個天然災害風險高,且能源供應自主性低的國家。
因此,國家「氣候變遷適應」和「能源政策」乃是政府面臨兩大挑戰,亦是天帝教教義中探討天人親和的主要元素。
2011年日本國福島電廠發生事故,源自「311」異常天災,但事故發生以來,對我國及部分國家的能源政策,已造成衝擊。
蔡主委從福島事故的啟示與核能安全的角度切入,引發同奮對能源議題的關切。
他強調,吾人可以從其他角度,一齊來探討過去100年的氣候變遷,省思人類如何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面對溫室氣體、氣候變遷與能源,近幾年依據科學家從冰層古氣候學的資料和半世紀的實驗觀測顯示,2005年二氧化碳濃度,從上次冰河時期結束時的280ppm增加到380ppm;相對應過去100年全球溫度,平均上升攝氏0.74度。
另外,由IPCC 2007年報告(註2)預測,21世紀末全球地表面溫度,平均將上升攝氏1.8~4度。
其中,北極冰凍層溫度上升為全球平均的2倍,若不採取有效措施,將溫度控制在攝氏2度之內,未來北極夏天可能冰雪全融,海平面上升,陸地縮小,屆時將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
因此,當人類面對全球暖化與能源問題時,必須更深一層瞭解它的原因及結果。
事實上,人類是有能力發揮智慧和科技的力量讓其避免,並透過科技的手段,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讓全球暖化的問題繼續惡化。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國東北海域發生規模9.0地震,引發海嘯,因預防準備不足,造成福島第一核電廠1~4號機嚴重損毀。
4月12日核災指數,上修到最嚴重的7級(0.77百萬TBq)。
為了不讓福島事件在臺灣發生,蔡主委說,我國政府全面實施核能安全防護總檢查,以海嘯防護、地震防護、廠區基礎設施檢討、氫氣排放及防爆、用過燃料池冷卻、喪失廠區交流電源、嚴重事故處理、安全文化等8項措施進行總體檢。
●蔡主委以數據強調台灣核能的安全性。
同時,在應變機制方面,也制訂應變機制及法規、應變計劃盤點、緊急應變作業能力等3項檢查結果來評測,確保並做好核能發電廠的安全維護。
蔡主委進一步談到核能發電原理與安全深層防禦問題;他解釋核能是經過核分裂,核能依據自然法則,會導致物質質量損失。
所以,如何面對能源的選擇,採火力發電、水利發電、核能發電、太陽能、太陽能光電、生質能、再生能源等方法,必須兼顧能源安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
政府亦配合推動穩健減核,在核四電廠「安全穩定商轉」後,每4年通盤檢討減核時程,逐步邁向《環境基本法》明訂的非核家園,做到不限電、維持合理電價、達成國際減碳承諾3個原則。
最後,蔡主委以「蒙娜麗莎的微笑」,比喻西方文化以人為本,另以中華文化的「山水畫」,意喻以自然為本,兩相對照,進而形容自然與人之間共存、共生的結構。
他說:不管從科技、社會學、文化的角度來探討天人親和,都不要忘記,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會破壞自然、破壞生態;但人也有能力幫助生態的維持,只要不要忘記人在自然裡所扮演的角色,我們會找到答案。
註1:蔡春鴻主委,現任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曾任清華大學核工系系主任、原子科學院院長、訓導長,並擔任工研院顧問。
目前他借調擔任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任委員,專業研究核能結構材料、腐蝕與應力腐蝕、結構完整性與機率破壞力學、金屬表面覆膜、奈米材料、燃料電池、太陽能電池等領域。
註2:《氣候變化2007: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Climate Change 2007,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AR4) of the United Nations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因此常被簡稱「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或「氣候變化2007」報告;或「AR4」報告。
●圖1/光照首席(左)嘉許蔡春鴻(奮為)同奮在核能研究與安全防護的努力。
●圖2/維生先生(右)專注聽取蔡主委的專題演講。
●圖3/蔡春鴻主委的演講,引人入勝,同奮與嘉賓滿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