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劫弘教應用目標管理 以和為貴道氣自然興旺

救劫弘教應用目標管理 以和為貴道氣自然興旺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33期 » 救劫弘教應用目標管理 以和為貴道氣自然興旺

《第10屆天帝教天人實學論文集》  2011-12-15 09:40

資料來源/《第10屆天帝教天人實學論文集》
整理/編輯部
攝影/許鏡授、蔡化菩

  天人文化院研究員翁鏡幾同奮在「第10屆天帝教天人實學研討會」中,以「天帝教的使命與目標管理的應用」為題,回顧天帝教30年的奮鬥歷史,期待全教同奮體悟「動則有功,凡走過必留痕跡」的事實。

  從回顧過去、省察現在、規劃未來,尤其眼前尚有許多任務等待完成,證諸過往仍有很多進步和成長空間,她建議各弘教系統主事者,務必注意人和,有效推動弘教工作。

 ●翁鏡幾同奮的論述十分用心與精彩,但維生先生認為宗教是服務眾生,以管理學數據化,似宜再考量。

  翁鏡幾同奮在「第10屆天帝教天人實學研討會」中,引用「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對目標管理的定義說:「目標不是命運而是方向,不是命令而是承諾;目標不決定未來,但卻是重要工具,可以用來動員企業的資源與精氣神,可以創造未來!」

  她指出,天帝教復興以來,即負有2大時代使命,第一、化延世界核戰毀滅浩劫。第二、確保臺灣復興基地。

  這2大使命宣言具有凝聚教徒同奮的向心力,讓同奮了解自己為何而戰。因此,建全弘教組織系統是為當務之急,積極成立教院(堂)、廣渡原人即為天帝教的策略目標;策略目標,進而將衍生戰術目標。

  天帝教策略目標的具體做法:第一、誦誥化解危機。第二、引渡原人、凝聚同奮向心力、找回失聯同奮,以增強奮鬥力量。第三、安悅奉獻,開源節流同時並行,以增加有形的資糧。

  天帝教各級教院依組織的戰術目標,明確訂定每年的誦誥數、引渡原人數、炁功服務人次等,均是達成組織目標的具體行動。

  翁鏡幾同奮表示:《天帝教教綱》第二條〈教旨〉載明:「天帝教以生生不息,體天心之仁,親親仁民,仁民愛物為中心思想……。」

  最終目標為「聖凡平等、天人大同」,因此天帝教救劫使者如何拓展視野,將注意力由內部教院的經營,拓展到宗教大同、世界大同,甚至朝天人大同的終極目標邁進?

  這是每一位同奮者應當思考的方向,也是同奮應盡的義務與責任。

  如何整合資源?將天帝教之救劫弘教組織與輔翼組織所累積的歷年成果,納入組織體系之中,讓天帝教的兩大時代使命,再一次的提升到新的境界。

  而如何應用知識管理,將海內外所累積的人脈、知識、經驗,透過網路資訊平台累積知識?使天帝教成為一個有效率、有效能、有生機的組織。

  同時,如何凝聚同奮對天帝教的向心力?使得同奮在一面生活、一面救劫、一面修持的道路上步步穩健,人生走得踏實與喜悅。

  她強調,當我們的心有多大,我們的世界就有多大,願同奮們!踵武師尊的腳步,達成天人大同的終極目標。

 ●配合演講論述,翁鏡幾同奮以表格化詳列論文。

量化數據印證成果

  翁鏡幾同奮以數據綜合說明如下:

  在兩誥數與「正宗靜坐」人數之統計分析中,她說:天帝教以搶救天下災劫、弘揚宇宙真道為主要目標,在弘教渡人方面,歷經師尊(14年)、維生先生(12年),以及光照首席(現任)等3個時期。

  其中,民國68年至88年間的早期同奮是救劫、弘教的先鋒,也是這20年奠定臺、美、日3區,各教院基礎建設的磐石。

  統計近10年來,每年到教院誦誥奮鬥的人次有30,000人至36,000人不等,平均每年為33,600人次,相當於每個月有2,800個奮鬥同奮。

  近10年來持誦兩誥(「皇誥」與《寶誥》),每年介於3億8千萬至5億2千萬聲不等,平均每年為4億4千萬聲。

  其中,89年的兩誥數,高達5億2千萬聲,是歷年來最多的誦誥數。

  原因為,民國89年是公元2000年,在西方稱為「千禧年」,天降和平、安樂、喜悅、幸福於地球。

  同時是天帝教復興20週年,師尊百歲華誕的時刻,維生先生乞求 上帝垂憫,明定公元2000年為「天赦年」。

  「天赦年」延續到民國90年,但是該年的奮鬥成果只有4億1千萬聲(下降21%),無法持續奮鬥精神與凝聚道氣。

  究其原因是執行單位的管理缺乏妥當,無法依據管理循環(規劃→執行→檢核→採取矯正措施)隨時追蹤成果。

  而近10年來參加「正宗靜坐」人數就增加了37%。依慣例參加「正宗靜坐」的學員需完成40萬聲的「皇誥」數,故這是一群誦誥救劫的生力軍。

  理論上兩誥數應該增加3成7,保守估計可以達到5億4千8百萬聲,其兩誥數的成長趨勢應該如同「正宗靜坐」累積人數的成長曲線圖。

  但是實際奮鬥績效並非如此,顯示兩誥目標值仍然有成長的進步空間。

誦誥務求量質並重

  歷年來誦誥的收經率,介於60~80%之間;最高收經率在民國74年的中國甲子年,其收經率達到80%。

  其次,歷年閉關期間,「皇誥」之收經率皆是很高,可達75%。

  民國87年戊寅年上元龍華會,平均收經率約有7成。94年度全教誦誥統計達3億5千萬聲以上,惟無形收經為6成5之數。

  若以今年5億聲兩誥數為例,以收經6成來計算,無形只收到3億聲的念力。

  2億聲的兩誥憑空蒸發掉了,那是非常不經濟的結果,故如何提升誦誥品質是當務之急。

  師尊以自身之誦誥經驗提示同奮:「要能真切知道為何而誦?為誰而誦?恭恭敬敬,至真至誠,聲聲願願達金闕。

  反之,有口無心,心口不能如一,何來『慈心哀求』?心心念念不能貫通天意人願,天上之收經單位,亦是無從收起……同奮只關切誦誥數,忽略與另外四門功課相輔相成之奮鬥卡。

  所謂真傳紙一張,奮鬥卡即是具體表現基本功課煉心功夫之真傳一紙,同奮一門深入,切實填記,由中體會,自奮自得。」

  翁鏡幾同奮指出:天帝教目前在臺、美、日地區總共有55個教院(教堂)。

  以近3年(96~98年)的平均實際奮鬥績效看來,中部教區道氣最旺,兩誥數的奮鬥績效佔全教區的45%;其次是北部教區佔21%,南部教區佔14%。

  若以居住人口比例計算,人口最多的教區是北部教區,佔全台人口的42%;其次,南部教區占28%,以及中部教區占25%。

  分析兩誥數與人口比例的關係,發現中部教區的奮鬥績效,是居住人口比例的2倍,而北部教區和南部教區的奮鬥績效則僅是居住人口比例的一半。

  其中,隱含的意義有2個:第1個表示北部教區與南部教區還有很多的原人可以引渡;第2個表示北部教區與南部教區需要更多的奮鬥正氣,以增加當地的清寧。

人和影響績效優劣

  翁鏡幾同奮說,在教院績效方面,以民國97年為基期,比較民國98年教院的奮鬥績效,以兩誥數為分析指標,將全教55個教院分成4組。

  結果,高成長教院(兩誥數成長10%以上的教院,合計17個,佔31%)、成長教院(兩誥數成長介於0-10%之間教院,合計9個,佔16%)、衰退教院(兩誥數衰退0-10%之間教院,合計6個,佔11%)、高衰退教院(兩誥數衰退超過10%以上的教院,合計23個,佔42%)。

  整體而言,98年度的奮鬥績效,有47%教院屬於成長,有53%教院屬於衰退。

  其中,績效超過10%的高成長教院佔31%;相對的,負成長績效超過10%的高衰退教院佔42%。

  這些高成長、高衰退的教院,表示組織處在一個激盪的過渡時期,屬於不正常的現象。

  如何由過渡時期進入穩健的正常組織運作,也就是組織績效如何維持在第一季25%、第二季50%、第三季75%、第四季100%的目標達成率?

  這是管理階層(掌教、開導師、主事)所應該關注的,也就是加強組織制度的正常化,不因環境變動、人為因素而干擾組織運作。

  翁鏡幾同奮進一步探討,教院之績效成長與衰退的原因。她說,衰退原因多由於神職與教職人員的衝突、教院內同奮的失和,神職人員的領導統御、管理能力不足等因素。

  而績效成長的教院,原因多為神職人員或專職人員的親和力強、規劃及舉辦活動的能力強,或帶頭作用,鼓勵大家誦誥;成功舉辦各項活動,如:讀經班、萬人皈師、百萬「皇誥」等活動。

  因此,教院人數的多寡不是絕對問題,有些教院人數少,卻是奮鬥績效屬於成長教院,有些則屬於衰退教院,因此教院的「人和」才是主因。

  翁鏡幾同奮強調:回顧10年來天帝教的實際奮鬥績效,發現「奮鬥人數」與「兩誥數」有高度的關係性,也就是教院的主事者,若能管理好「奮鬥人數」,就可以掌握「兩誥數」的奮鬥績效達9成。

  此一數據,有助於管理者釐清問題並掌握關鍵核心,達到目標管理的目的。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