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祭」向外廣植之推手~莊奮更同奮
黃敏書 2013-04-15 11:00
文/黃敏書
攝影/蔡光貧
民國92年臺中縣初院以該殿(玉象殿)奉祀的文昌帝君為主題,創辦「文昌祭」,將文昌帝君精神深耕深根於同奮修持中。
此一活動,成功在教內打響名氣,於民國99年天帝教復興30週年後,開始走向鄰里、社區、校園,積極在中部地區推動品格教育,擴大遠播文昌帝君行善積德的教化,備受家長及各界社會人士肯定與讚賞。
「文昌祭」觸角往外延伸,蔚為風氣,固然是集臺中縣初院歷來教職、神職等菁英,集思廣益展現的碩果,但實際「向外」弘揚者,首推民國100年起擔任「文昌祭」籌備會總幹事的該院督教長莊奮更。
患有淋巴癌的莊奮更,民國91年曾在臺中榮總住院120天;那時處於人生茫然無緒的他,經天極行宮同奮引渡皈師。化療期間接受天人炁功調理,住院初期連續飲用50天的甘露水,並經常默唸「廿字真言」,藉以移轉化療所造成的痛苦。
出院後,他隨即參加民國92年的第24期正宗靜坐班,翌年又參加第5期傳教使者訓練班,閉關返家後,馬上回醫院複檢身體,發現癌細胞居然沒有了,他與醫師們都嘖嘖稱奇,令人喜出望外!
因而,民國94年莊奮更又參加傳教21天複訓班,95年更上一層樓,再度投入第6期傳道使者訓練班。
一路在天帝教修持,莊奮更感謝的人很多。基於感恩,他除奮鬥不懈外,也勇於承擔教職工作,在99年7月1日接掌該院督教長一職。
●致力品格教化的莊奮更同奮(中),頒獎給參與「文昌祭」完整背誦陰騭文的得獎學童。
依臺中縣初院慣例,督教長一職必須負責「文昌祭」活動的籌備工作,幾年下來「文昌祭」不但是該院每年大事,也是天帝教每年重大活動項目之一;歷年來參與者,大都是同奮的家人或子女,社會人士不多。
為鼓勵社會人士前來參與「文昌祭」,莊奮更接任「文昌祭」籌備會總幹事首次開會前,特邀請臺中縣初院開導師、教長、坤院執行長、歷屆總幹事到他家親和,以便請益如何辦妥「文昌祭」活動。
他說:文昌帝君是民間共同信仰的神祇,更是多數莘莘學子升學祈願金榜題名的對象,教院應該善用慶祝文昌帝君華誕活動,廣邀附近居民、學校、不同黨派的各級民意代表,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共襄盛舉。
他的一席談話,果然引起大家認同;當時的開導師何光憺(目前服務於苗栗縣初院)指出:歷屆籌備「文昌祭」時,都曾提出此一計劃,但因沒有適當人脈,加上學校方面擔心政治或宗教介入校園,社區居民們又有自己的信仰,若沒有適當方法,不易向外推廣。
莊奮更聽後,胸有成竹;因為,他有一些社會人脈可以應用與協助。
首次籌備會開完不久,在99年12月16日「早課」,當天非常寒冷,參加「早課」的同奮不多,莊奮更擔任主儀,誦完〈祈禱詞〉跪拜完畢,抬起頭發現中間那炷香倒下,並斷成兩截靠在爐邊,爐內剩餘小半截的香,三頭都點燃著。
他見狀後,立即換下中間那炷香,隨後開始持誦皇誥,沒多久中間那炷香的地方,突然串起一縷白煙,高度大約有一尺高,維持數十秒之久;接著左右兩炷香也同時串起一縷白煙,但白煙燃起的時間較短、較細。
●在時任臺中縣初院開導師何光憺(左2)引領中,擔任「文昌祭」籌備會總幹事的莊奮更同奮(左1),不負重望,成功讓活動與社區、校園結合,獲得臺中市副市長徐中雄(右4)高度肯定。
莊奮更唸完皇誥,向前查看三炷香,香根完好如初,面對突然狀況,讓他有所領悟,也更有信心,一定要辦好「文昌祭」。
他強調:天帝教不談「發爐」神蹟,只講向自己奮鬥。相信是文昌帝君示意要我將其精神,從教內往教外耕耘,期許大眾廣植陰騭,祥和社會。因為文昌帝君倡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精神,人人都知道,但天帝教有責任提倡「更多」文昌帝君的「真」精神,教化世人。
天帝教持誦的〈迴向文〉中,有一則「復興中華文化」的祈願內容;「中華文化」是什麼?就是忠孝節義,行善積德的教化。
做善事,讓人知道,是陽善,可獲善的名氣。做善事,不為人知,是陰德;陰德會有「天報」,老天爺自然會報償的!
陰德,又叫陰騭,文昌帝君書寫陰騭文,就是教百姓做陰德、積陰功。
因此,文昌帝君的「真」精神,在於「默默行善積德」!一般人能做「陽德」已經不得了,做到「陰德」更是大功勞!
天帝教同奮要率先做到這種功夫,也就是師尊老人家講的「在功不居功」。臺中縣初院一定要率先做「全教同奮」的榜樣,多做陰德,不要張揚,從內而外做起!
●莊奮更同奮(右)在鐳力阿道場閉關時與光照首席合影。
因此,從100年、101年,以迄今年,莊奮更在臺中縣初院「文昌祭」活動籌備團隊配合下,遍訪鄰居、家長、老師、校長、民意代表們,務期讓他(她)們明瞭「文昌祭」活動舉辦的意義與教化在哪。果然深得人心,一年比一年大起共鳴。
莊奮更表示:師尊提過「人死後什麼都帶不走,唯有靜坐修持、業障與功德帶得走。」
所以,我要積極登高一呼,籲請大家一起積功累德,以此推展與教化下一代,成為品格教育重要的一環,這是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