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交流平臺激揚智慧火花 傳播涵靜老人天人實學思想

建立交流平臺激揚智慧火花 傳播涵靜老人天人實學思想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52期 » 建立交流平臺激揚智慧火花 傳播涵靜老人天人實學思想

口述/劉正炁  2013-07-15 09:45

口述/劉正炁
採訪・整理/趙淑可
攝影/李光巡

 ●大會主席劉正炁教授。

  「2013年涵靜老人講座」大會主席劉正炁教授(註1),在開幕時強調:涵靜老人曾言「宗教與時代潮流不能脫節」,今起他老人家的弟子們,以「啟動」宗教、哲學與科學相結合的角度,一同與國際學人務實探討,見證涵靜老人的睿智。

  劉正炁主席說:20世紀末《美國醫學協會期刊》中,一篇名為〈醫生們應為其病患開出「祈禱」的處方嗎?〉的專業論文,報導94%的美國人相信宇宙裡存在有 上帝(造物主)或高次元空間的超能力(God or a higher power)。

  其次,75%的受訪病患,認為他們的醫師應該在治療中,談及性靈(精神)的問題(spiritual issues)。

  另有40%的病人,冀望醫師能主動和他們討論到相關的宗教問題(religious issues)。

  而近乎50%的病人,期盼醫師能為他們禱告,而且最好是一起祈禱。

  調查中,也發現有43%的醫師,私下為他們的病人祈禱,這個趨勢還在不斷上升中,似乎暗示宗教靈性(spirituality)和醫學保健(health care)之間的爭議性圍籬正在瓦解中,反映了「心物和合一元二用論」(宗教精神與科學物質和合的哲學觀),正逐漸成為人類思想的主要脈絡與療癒觀。

  劉教授表示,這種趨勢在愛因斯坦的「意識精神即能量、能量與物質可以互換」理論,以及「科學與宗教相輔」觀念下,無疑更加被催化。

  此外,在〈禪與腦—打坐與開悟的腦科學觀〉一文的結論亦指出:進入21世紀的可喜現象是,宗教和科學正在互相拉近。

 ●「宗哲社」新任秘書長沈緒氣(左)大器十足,將大會籌備得有聲有色,深受好評;一旁的高緒含同奮則將大會實況PO上YOUTUBE,讓世界各地人士也有機會一覽涵靜老人講座的精湛論述。

  因此,天帝教本次大會邀請歐美、大陸及臺灣學者,以「啟動宗教、哲學與科學相結合的時代」為主題進行研討,實有其劃時代的意義,也符合涵靜老人所說的:「宗教與時代潮流是不能脫節的。」

  這次講座尤有進者,除對參與論文的主題,從不同角度進行析論外,也特別設計讓演講學者「專業互問」的高峰論壇,期盼激起智慧火花、挖掘問題,以及導發示範作用,裨益提供和激揚第二天圓桌論壇,一個廣泛與深度思考,或是提問參考的依據,進而拋磚引玉。

  劉教授相信此一交流平臺,定能讓所有與會人士滿載而歸,並藉此將涵靜老人的天人實學思想傳播出去。

  涵靜老人對宗教、哲學與科學之理論,曾在中華宗教哲學研究社成立大會時高瞻遠矚指出:「為宗教哲學與神學探尋科學的依據……要求科學培養宗教精神,以期科學不被誤用和濫用,從學術上增進人類的生活,而不再是危害。……使宗教、哲學與科學研究相結合(中華宗教哲學研究社的任務),就是要用科學方法來研究和整理宗教哲學,用宗教精神來溝通和促進科學發展,以期達成心物合一。……追求真理,宣揚宗教,期求人類在物質生活上,脫出縱慾、玩物、暴亂、與恐怖的末日。使人類在精神生活上,以人類的智慧,在最高的形而上的領域中,與多度空間的超人類智慧的境界合一,而達成天道人道合德的天人合一。……天人實學通過客觀的、正確的、系統的研究與探討,所獲致的結論,終將促進宗教大同、世界大同和天人大同最後最高境界的實現。」

  「2013年涵靜老人講座」由宗教哲學研究社(簡稱「宗哲社」)承辦,大會主席劉正炁協同該社新任秘書長沈緒氣開導師,率領專職及義工群戰戰兢兢籌備,務期每個環節均達「正字標記」,全力以赴維護品質至上,令人敬佩。

  而大會籌備會人員之一的高緒含同奮,更精心將「2013年涵靜老人講座」實況影片,上傳至YouTube(註2),儘管受限網路頻寬,使用最低的畫質,但足以讓世界各地飽覽該講座彰顯涵靜老人的精神,也居功厥偉。

  同時,籌備會亦貼心安排呂月瑩、「宗哲社」副總幹事張敏肅、林乾脫等同奮,將與會3篇國外論文~Livia Kohn柯恩〈從當代西方心理學的觀點來看莊子的至樂〉、MartinSchonfeld德馬丁〈地球工程之道:老子道德經之氣候哲學〉、Eric Nelson埃里克.尼爾森〈科技和道:布伯、海德格和「道家」〉(註3),一一翻譯,讓大家也有機會分享「有朋自遠方來」的智慧結晶。

  此外,講座現場同步口譯工作,則由劉鏡仲、呂月瑩、林乾脫等同奮,以及久未謀面的資深外籍同奮~梅丹理(道名:緒媒)即時進行;他(她)們優異的表現,也讓所有與會者沒有國界,溫馨無距的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6月1日入夜後,極忠文教基金會甫成立的「涵靜書院」,協同中華宗教與和平協進會與Needs Radio媒體傳播中心,以「心韻致遠‧涵靜之夜」為名,舉行一場精湛的音樂盛宴(註4),現場所有人沈浸在天人大同、雅樂和光的恩典中,如癡如醉。

  盛宴前,先由維生先生公布和頒發「涵靜書院」首屆院務、監察委員名單與聘書,以及院印。

 ●圖1/王蓉蓉教授再度引領國際學人同襄盛會。

 ●圖2/科恩女士,發表〈從當代西方心理學觀點來看莊子的至樂〉相當矚目;呂月瑩同奮擔任此文翻譯,讓大家有機會一覽外國人眼中的「莊子」。

 ●圖3/德馬丁教授演說〈地球工程之道:老子道德經之氣候哲學〉,由張敏肅同奮翻譯,深入淺出。

 ●圖4/埃里克-尼爾森教授陳述〈科技和道:布伯、海德格和「道家」〉,是林乾脫同奮翻譯,清晰易懂。

 ●圖5/中、英語,都十分熟稔的梅丹理(緒媒同奮),感念師尊恩澤,再度返回帝教,奉獻心力,擔任翻譯。

 ●圖6/維生先生將「涵靜書院」院印交給該院新任秘書長周正尋同奮。

  接著,維生先生與大家一同欣賞別出心裁的音樂會,相當震撼,聆聽完後,紛紛報以熱烈掌聲。

  後來維生先生略顯激動的走到大同堂懸掛涵靜老人聖像處,跪著鳴謝陳述:我們共同的涵靜老人、共同的導師、共同的使命者!感恩您帶我們一路走上天人合一的道路,這條道路必定會在我們共同努力下,通過宗教大同、世界大同;我們必須從本身做起,向自己奮鬥、向自然奮鬥、向天奮鬥。

  我們深信「我命由我不由天」,讓我們永遠為人類和平而奮鬥;我們需要您帶領我們繼續走下去,我們絕不退縮,感謝您給我們信心、力量、智慧,也感恩無形的加持,讓大家有共同方向,邁向天人合一、聖凡平等。

  音樂會中,甜美的主持人慧玲女士(DJ),親切柔和的臺風,叫人印象深刻;她亦自述「今天傍晚來到時,曾在涵靜老人長眠處,為他及夫人心唱由名音樂家李抱忱博士所譜〈聞笛〉(註5),以紀念他老人家113歲誕辰。」

  慧玲女士說,當晚的情景歷歷難忘,先生頂著孱弱如風中之燭的身體,緩緩一跪,是感謝,更是託付,剎那間我有一種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動容。

  遍望四下,忠心可囑之人何在?不是沒有能力、不是沒有心志,而是願意承諾、萬山無阻之人何在?理解先生心志者,感應此情此景,協同偌大之宇宙、印心之涵靜、主宰之 上帝,萬籟相遇,必有神奇、神蹟會發生吧!

  因為有形中的共同心念,讓無形已產生變化,能量正在積醞中!

 ●圖1/甜美的嚴慧玲女士。

 ●圖2/宋聖陽教授帶給同奮與貴賓們,音樂與視覺交集的震撼。

 ●圖3/維生先生在大同堂,師尊聖像前,感性低語。

註:

1.劉正炁,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暨航太工程所講座教授劉通敏,天帝教天人炁功院院長。

2.「2013年涵靜老人講座」YouTube網址: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1PIxCTiUL5PYbBN4Xs-6T6zQg8glf0uH

3.「2013年涵靜老人講座」歐美學者簡介~

Livia Kohn

  科恩(坤道) 美國波士頓大學退休榮譽教授,專研道家思想、中國宗教、自我修煉、歷史。

  在1981-2012年的31年內,出版31本著作。現任美國三松出版社(Three Pines Press)編輯,該出版社出版道家思想書籍。

  她於18-25歲學習中文,曾經在日本住過10年,日語講得比中文流利。目前在新加坡的道教三清宮講授《莊子》,為期3個月。首度前赴鐳力阿道場參加「宗哲社」舉辦的國際研討會。

Eric Nelson

  埃里克.尼爾森 美國麻省大學盧維爾(Lowell)分校哲學系副教授,專研歐洲哲學、中國哲學、自然哲學、比較哲學、詮釋學、倫理學。第4次來臺灣,曾經受邀參加法鼓山國際研討會、臺灣大學外語學院學術活動。首度前赴鐳力阿道場參加「宗哲社」舉辦的國際研討會。

Martin Schonfeld

  德馬丁 德裔美國人,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哲學系教授、全球永續發展Patel學院教授,專研中德比較思想、歷史、康德思想、環境哲學、環境倫理學、氣候哲學。2006年籌辦「第一屆氣候與哲學研討會」。自2007年起,編輯《氣候哲學時報》(the Climate Philosophy Newsletter)。第2度受邀參加「宗哲社」舉辦的國際研討會。

  馬丁教授夫人是臺灣高雄美濃客家人,他們相識於美國印地安納大學求學時代。馬丁教授這次與會乃「騎單車」來回美濃,會後繼續「騎單車」遊覽~玉山國家公園、新中橫公路最高點塔塔加,為身體力行的環保人士。

 

                  (製表/張敏肅)

4.這場音樂會由「涵靜書院」秘書長周正尋同奮精心規劃,特別呈獻給勞苦功高的「涵靜書院」院長維生先生。

  正尋秘書長邀請好友Needs媒體傳播中心執行長宋聖陽教授協助策劃,兩人縝密研商多時。沒想到維生先生在大陸時期,即與宋教授的父親認識,多年後兩人相逢於鐳力阿道場,真是有緣人!6月1日星夜有雨,應是「風雨故人來」吧!

5.〈聞笛〉

  誰家吹笛畫樓中 斷續聲隨斷續風 響遏行雲橫碧落 清和冷月到簾櫳

  興來三弄有桓子 賦就一篇懷馬融 曲罷不知人在否 餘音嘹亮向飄空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