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母「一代管一代」精妙哲學
口述/黃靜窮、周賢闊、李敏禮 2013-07-15 10:10
口述/黃靜窮、周賢闊、李敏禮
整理/康凝書
攝影/李光巡
●黃靜窮(左)同奮主持「話說師母」單元,與師母最小媳婦~賢闊阿姨及孫女李敏禮同奮一同回憶與師母共同生活的點滴。
今年「坤元日」活動中,「話說師母~坤元輔教的家教與媳婦、孫子女的相處」單元,在黃靜窮同奮引言下,由師母最小的媳婦~維剛樞機使者之德配周賢闊同奮(大家暱稱「賢闊阿姨」),以及他們的長女李敏禮同奮,娓娓道出師母居家做人處事的面面觀。
首先,黃靜窮同奮分享當年她採訪,並收錄於《慈恩集》的一篇文章~〈撐起一個家〉,述及賢闊阿姨追憶師母的點點滴滴,十分感人。
在場的賢闊阿姨說:我想在座有一半的同奮,沒有看過師母;今天我第一個主題要講的是,師母的樣子;師母很有她的特色,我嫁到李家時,她不過60歲,非常有型,她老人家很注意自己的外表,常常顯露精神奕奕的風貌。
師母早期的一些照片,如:師母與于右任先生合照、師母選市議員……,在在都雍容大度。她老人家其實很高大,且是一個非常有精神的人,我們4個媳婦真的自嘆不如!
上海話有一句話~轉念頭,師母是這句話的實踐者;她老人家總是不停在想等會要做什麼?等會要弄什麼?所以她一直有下一個節目,而且是非常豐富;師母處理家務,是一個頭,把我們李家營造得熱熱鬧鬧的,我這個小媳婦可說是嘆為觀止!
賢闊阿姨指出:師母她老人家每天不打4坐,至少也打3坐,假如沒有師母,就不能成就師尊。
師母不用花腦子,就可以告訴我下一步我要做什麼,我們做她的媳婦真是非常輕鬆愉快,你只要把自己穿戴整齊,跟著她的腳步走就好。
等到我們都有了自己的小孩以後,師母要我們自己帶好自己的孩子,她不太干涉我們。師母覺得插手管我們,大家會因意見不同,反而使得小孩無所適從,所以她從來不干涉我們教育孩子,只有逗逗孫輩,哄一哄他(她)們,師母就很開心。
賢闊阿姨又說:我已經快80歲了,我的兩個女兒,從她們身上幾乎可以看到師母的影子,我相信胎教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我到現在還是用感恩的心,敬謝師母。
●師母與于右任老師(左)合影。
師母她非常喜歡家裡的每一個人,也非常珍惜天倫之樂,我們有任何的活動她老人家都會參加,而且參加的時候,都準備得很豐盛,所以我兩個孩子到現在,還留有師母為她們準備東西的口味在唇齒當中。
另外,師母是一個很有職業心的女性,我嫁過來的時候,是在李家經營《自立晚報》的時候,是戒嚴的時候,民營事業是很艱苦的時代,師尊會把他的意見通通寫出來,後勤的事由師母來做。
他們兩位老人家不停的創造好榜樣,協助與支持兒子們的理想。舉例說:早期維光(師尊、師母的3公子・現為樞機使者)要發展戲劇,當年都是要自己貼錢,不像現在拍片多少有些政府補助金,但是師母從來沒有奚落他,總是支持,就是這樣,慢慢成就後來兩岸三地知名的李行導演。
賢闊阿姨表示:當然師母也有她人生及作息的先後次序;第一是師尊,然後才是子女、媳婦;師母證道這麼久,我覺得她老人家有個深深讓我們學習的優點,就是「廿字真言」20個字中,「忍」的功夫,做得非常好。
師母常常把事情分析得很透澈,她說這樣才能走得更長遠。我在《老子》這本書裡,看到有一個講法,為人首要慈、要儉、要柔順、要敢天下先,這些在師母身上通通都看到。
隨後,由賢闊阿姨長女~敏禮同奮「話奶奶」;她說:我們家不會有東家長、西家短的事情,也不會有在這個人面前說那個人不好的事情。
我從出生到大四都跟奶奶住在一起,其實她老人家不是一個和藹可親的奶奶,並不是說她不好。
奶奶如果生在這個時代,就是一個職業婦女,所以說跟她親近的時間,實在不多。奶奶在家裡算是一位發號施令的人,儘管說爺爺很重要,但是家裡如果沒有奶奶的話,那個感覺就像是家裡罩了黑雲。
這就像如果一個媽媽生病了,會是件很恐怖的事。奶奶一直是個很有精神的人,隨時都把自己弄得很充實、很忙碌,我跟我妹妹雖然與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可是我們好像只是追隨他們背影長大一樣;爺爺、奶奶的存在,就像磐石把家裡穩住一般。
我很少看到奶奶蓬頭垢面,永遠都是睡得比我們晚,起得比我們早的人,我去(101)年撰寫《高效能父母》一書,我在帶領「高效能父母訓練」課程時,回憶在家裡與奶奶、父母互動的親子關係,對我影響最深的是:奶奶「一代管一代」的理念。
這個觀念非常重要,因為當問題來時,問題本身的所有權屬誰?這個思考很重要。
也就是說,我會思考到底這是誰的問題,而我綜觀奶奶,如果問題是我媽媽跟我的問題,奶奶是從不介入的;奶奶認為,一旦介入,就會形成一個婆婆,去介入媳婦跟孫女的問題,媳婦可能會很氣,但又不敢發怒,很可能會把怒氣發在先生身上,那家裡這個男人要面對媽媽,又要面對太太,絕對是很為難的。
所以奶奶都會忍下來,不會製造自己兒子很難處理的狀況,或者是製造讓她媳婦暗暗記恨她的情形;或是讓她孫女覺得奶奶是靠山的局面。
敏禮同奮強調,等我自己做了媽媽,帶孩子來鐳力阿道場看奶奶,她會分享她帶孩子的經驗,但純粹就是分享,奶奶不會批評,只會很開心的跟你分享。
像我堂姐敏琬同奮曾問奶奶有關做菜的方法,奶奶就很熱心的傾囊相授,但如果你不開口,她就不會教你要怎樣、怎樣……;她不會插手管,除非向她請教,她才會做分享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