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圈」~臺北市掌院即將啟動
王素饒 2013-07-15 10:45
王素饒
臺北市掌院在今年6月8日坤院聯席委員會舉行「坤院年會」時,提及「姊妹圈」構想,主任委員蕭敏堅樞機對此計劃頗感興趣,乃撰文特與說明。
緣起
我們內心都渴望被了解、支持。坤院有什麼機制來滿足姊妹們的此項需求?
身為臺北市掌院第10屆坤院執行長,將「姊妹圈」列為臺北市掌院坤院今(102)年工作計劃,實因深感溝通對話及支持陪伴的重要。
尤其遭逢人生低谷,若有人傾聽陪伴,相信藉由相互關愛、相互提攜,會讓天帝教像個大家庭。
目的
「姊妹圈」設置目的:一方面支持陪伴需要協助的姊妹,找到改變的力量,順利邁向人生另一階段;另一方面營造提問氛圍,學習有效溝通方式,提升對話品質、改善關係。
條件
此項計劃尚未運作,仍在醞釀中;因為,需要營造安全的對話環境,還要具備聆聽、提問基本功。
我們每天都在說話,無論是家庭聚會、公司的會議、宗教團體活動等,都是藉由對話來建立彼此的關係。我們所使用的語言雖然協助我們了解彼此,然而,語言無法代表思想,有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反而會造成分化、誤解,甚至衝突。
我們溝通的方式,其重要性並不亞於溝通的內容;換言之,改變表達及聆聽的溝通方式,是提升對話品質的必修功課。
根據專家調查,男性一天平均會說7,000個字,而女性則說多達21,000個字。女性看來天生擅於說話,但若溝通不良,誤會的機率也較大。
若有一個類似「姊妹圈」支持陪伴的團體,在足夠安全放鬆的環境中,探討語言背後的假設信念、了解別人所運用的知識及價值觀,才有可能創造出新的選擇,更有效解決問題。
基本功
「姊妹圈」是個聽與說的陪伴團體,參與者最好具備以下基本功:
同理聆聽-除了辨識說話者說出的事實及背後的價值觀,還要能聽出對方的感受、內心的渴望與期待(如:右圖)。
提問-問出好問題,挑戰對方的觀點信念,協助對方反思、突破盲點,打開新視野、激發行動。
作法-
1.參與對象:4~8人小團體,角色如下:
(1)引導者:一位主持引導者,熟悉聆聽、表達、提問等技巧。
(2)問題陳述者:一位需要抒發情緒或協助的問題陳述者。
(3)提問者:其他成員為提問者。
2.遵守團隊規範
(1)參與者須承諾遵守保密規範,在圈內所有對話,未經當事人同意,絕不對外公開,以建立互信關係。
(2)以提問為主,只有在回答問題時才可以發表意見;成員對問題陳述者提問,成員間彼此可以互相提問,包括問題陳述者也可以提問。
3.步驟
(1)澄清問題:問題陳述者說明問題後,進行第一回合提問,打破小組成員先入為主的想法。
(2)再定義問題:透過多角度第二回合提問,找到問題的本質,重新定義問題。
(3)設定目標及發展行動:協助問題陳述者設定目標及找到下一步行動。
(4)反思:有哪些學習?哪裡做得好?可以改變哪些做法?
結語
現實生活中,我們已經被訓練成非常會發表意見,而較不習慣提問。提問可以穿透問題的表象,問題問對,答案就出來了。
「姊妹圈」讓我們有機會練習提問,並學習問出好問題,其運作步驟簡單,但需要實際執行,並持續調整做法。最重要的是透過支持陪伴,把關愛帶給周遭的人,活出坤元輔教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