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乾轉坤~新教職樂見5大坤道參教長
採訪/康凝書 2013-07-15 11:50
採訪/康凝書
照片提供/編輯部
102年7月1日起,新任教職紛紛走馬上任,是培功立德良機,也是各地奮鬥據點展現新氣象的伊始。在這一波新人事中,臺灣教區計有5位坤道參教長履新,頗具旋乾轉坤態勢。
5位新任坤道參教長,分別為:花蓮港掌院張敏麗、臺南市初院張敏史、臺北縣初院陳敏莞、嘉義縣初院黃敏娟,以及臺中縣初院張曾靜闊。
以下是5位參教長願景:
●花蓮港掌院張敏麗同奮(最靠近鏡頭者)閉關時,勤奮不已,曉悟許多至理。
謹守承諾全力支援
花蓮港掌院張敏麗(民國72年12月正宗靜坐班第9期、坤2期結業)。
因為我兒子有重聽,我聽鄰居講,有一位80歲的老先生會幫人做炁功,於是就一起去看看,沒想到就這樣皈宗天帝教。
當年花蓮醫療、資訊較落後,無法得到耳疾方面的資源,後來經人介紹到臺北榮總就醫。那時,師尊會來花蓮幫孩子做天人炁功,情況改善許多。
當時師尊到花蓮,多由我先生(光花同奮)接送,師尊很照顧花蓮同奮;師尊看到光花在人道上的忙碌,要我多協助,我謹守對師尊的承諾,在人道之餘,均盡力支援教院內的事務。
對參教長一職,我仍在摸索中,目前心願:1.做好五門功課。2.支援玉里。3.常跟同奮親和。4.盡全力協助教院弘教渡人活動。
●努力研究教史的張敏史同奮。
帝教先鋒團結奮鬥
臺南市初院張敏史同奮在天帝教學經歷與道歷,十分豐厚,是優秀人才之一。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文學碩士
道歷:
一、學習:76年正宗坤9期靜坐班
97年傳教使者班第7期
101年傳道使者班第9期
101年神培班第12期
二、信願行:
(一)學生時代:
77年發願成立帝教第一個學生社團~成功大學宗教哲學研究社
78年與光氧創辦全國大專暑期宗教生活營
79年與光氧創辦大專誦誥親和營
80年主辦全國大專暑期宗教生活營、鐳力阿全國大專靜心靜坐營
(二)教職:77年迄今
臺南市初院:歷任司資、右典司企、教務副執事、參教司
臺南市初院坤院:梅莊副莊主、副執行長
極院教史委員會:委員、副主委
天人文化院:教史研究處副處長
天人炁功院:副研究員
天人研究學院講師
天人訓練團講師
榮譽:
79年師尊賜墨寶「帝教先鋒」
80年中華民國「青年獎章」得主 (行政院長頒授、總統召見)
81年師尊頒「天帝教奮鬥獎」
新教職期許:
102年7月1日新教職-臺南市初院參教長之接任,是經過反覆省思之後的決定。
猶記101年傳道使者班結業,剛入神培班欲進一步精進,葉緒漿開導師委以「下任參教長」之重任,對忙碌於全國教院宣講的我,再加上臺南市初院人才濟濟,我自認參教長人選應有更好的選擇,遂加以婉拒,直至光照首席蒞臨臺南市初院,在教職同奮親和聯誼會上直指敏史應接參教長一職,令我有當頭棒喝之省悟。
我反思:76年皈師,踏入建院才一週年的臺南市初院,創院同奮奮鬥身影典範如在眼前,親睹老同奮之奮發,教職同奮之無私無我、一心為弘揚真道、傳承師尊精神之奮進,創造了師尊在黑板上寫下「全國教務楷模~臺南市初院」之美譽。
跟隨在老同奮身邊的我,業已26年了,隨著歲月流轉,我豈能馬齒徒長,只領受同奮的付出、忘記自己更該奉獻所學,應是責無旁貸傳承老同奮奮鬥之精神,繼續圓成師尊「團結奮鬥」之期許的時候。我有點瞭解光照首席欽點之意了。
本屆任期自102年7月1日起至105年6月30日,而104年農曆二月初一日是臺南市初院成立30週年大日子。臺南市有諸多奮鬥史實令師尊師母稱許,但教史記錄闕如或不詳者,如:坤院之天韻國樂團成立之始與輝煌歷史、率先踏入校園渡青年原人之成大宗教哲學社、全臺首創定期且長期在文化中心辦理帝教學術講座等等,深印在參與者心中的點點滴滴,值得留下紀錄,將經驗分享傳承。
30年的建築物,既要保留老同奮的熟悉感,也要創造合乎時代的新氣象,以吸引凝聚新同奮道氣,復古中帶著創新,這是本屆教職同奮的使命,思索中,我慢慢體會開導師之深意。
敏史不才,深知自己能力之有限,明瞭個性的缺失,更擔心誤了大眾,所幸有內護院與前參教長、督教長之護持,又有強而有力之五中心支持,在新任督教長、贊教長相互成全鼓勵之下,我下了深深的承諾,勉力做好參教長之職,以不負開導師提攜之情與神培班光昊處長、光照首席培育之恩及師尊駐世時深厚的期許。
和諧癒心任重道遠
臺北縣初院陳敏莞(正宗靜坐班先修8期、先修坤4期結業、高級班第4期結業),曾任2屆臺北縣初院參教長、諮詢委員、副主事等,現任第11屆臺北縣初院參教長。
●蔡光思樞機的道侶陳敏莞同奮,是新任臺北縣初院參教長。
自從皈師以後,對於誦唸皇誥的奮鬥,幾乎是每天的功課,尤其在第4期高教班結業後,更秉持師尊的教誨持續不斷的奮鬥,不管颳風下雨、過年不過年、假日不假日、大節小節等,除了工作、家事,就是到教院誦誥、親和、天人炁功服務及弘教工作等。
我不用手機,因為除了工作單位,就是家裡與教院,所以可以不用手機。
此屆擔任參教長,心裡真是掙扎,因為這裡人才濟濟,相形之下,自己才能有限,只是比較具有平等、莞爾笑容,萬事捨我其誰的心而已。
由於沈緒氣開導師認為臺北縣初院在轉折磨合時期,需要和諧癒心與親天和人的特殊任務,希望我能承擔這階段性的天命,所以,我就這樣答應下來。
其實,我是帶病修行,我的生命從挫折中淬煉出來;不善於表達、辯論,只是以真誠待人的心,以50年在公務單位的經驗,看清人事物、名聞利養貪婪的心性,因此,體悟到不攀緣,做對的事、該做的事,尊重並融合大家的意見,盡力去執行就是了。
感恩上天賜給我健康的父親、穩定的工作,以及和諧的家庭,真是天天沐浴在恩典中,祈願我能盡己之力回報,為臺北縣初院奉獻心力創造新氣象!
用心學習勇敢承擔
嘉義縣初院黃敏娟(民國78年,坤先修第1期)。
民國78年初,遇到不如意的事,遭逢相當大的挫折,那時心情真是無法形容!
幸好鄰居林敏交同奮常來關懷,並且介紹我認識天帝教,就這樣很快的我皈師了。那時嘉義縣還沒教院,我是在臺南縣初院皈師。
接教職這件事,應該說是媒壓吧!其實,我是一個很駑鈍的人,什麼都不懂,什麼也不會。答應接教職後,很惶恐,但想想只要用心學習,勇敢承擔,應該就可以了。
師尊慈悲,留下這麼好的法寶,如果沒好好的弘揚,實是對不起他老人家,我粗淺想到3個弘揚的方法:
●黃敏娟同奮(前排左1)在民國99年第8期傳道訓練班時,負責打掃參機正殿,與同組同奮留影紀念。
1.愛、關懷與耐心:在道場最重要的是大家的和諧,用關愛及鼓勵來凝聚大家的心,鼓舞大家提升奮鬥的力量。
20幾年來,我一路受到許多的磨考,體會很多,同奮之間的相處,是一門相當大的學問,我將用更大的耐心與關懷來團結同奮。
2.找回失聯的同奮:天帝教這麼多年來,早期的同奮,可能因為人道上的忙碌,漸漸與教院失去聯繫,這樣很可惜,我想藉著親和找回這些同奮。
3.推廣天人炁功:王光髓同奮(天人親和院副院長)發心,把他家2樓做為天人炁功服務據點。從4月開始,每星期日的早上,在嘉義初院的附近,也開始有固定據點,為民眾進行天人炁功服務,我希望能配合靜心靜坐班的講師課程,再做推廣。
現在景氣不好,許多人壓力很大,很多家庭的老人家行動不便,有的靠外勞協助,有的是家人被迫辭去工作照顧,導致家庭與經濟問題。所以,如果能推廣天人炁功有益健康的觀念,這樣是不是能減輕年輕一輩的負擔呢?
心想事成和諧奮鬥
臺中縣初院張曾靜闊(正宗靜坐班先修15期、坤8期結業)
民國84年,我們一家人踏入帝教的奮鬥行列,師尊給我的道名為靜闊,感恩 上帝所賜給我的一切。接著,民國87年參加了傳教1期,隨後民國91年、94年、96年的21天複訓班,我都參加。
民國101年,我參加第9期的傳道訓練,我一生中最棒的幸福,就是參加閉關,一切放下,放下一切。
這次有這個機會讓我來初院服務,是我最大的榮幸,我將在自己職責上盡心盡力,做最大的努力,並學習應世之道,充實心靈與啟發智慧,讓這個大家庭中的每個同奮,在溫馨祥和的環境中,發揮出弘教救劫的大願力,共同完成師尊所交付的任務,在此祝福大家心想事成,和諧奮鬥。
●臺中縣初院新任參教長張曾靜闊,活力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