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炁功之理證與行證(壹)》(十七)

《天人炁功之理證與行證(壹)》(十七)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53期 » 《天人炁功之理證與行證(壹)》(十七)

劉緒潔(天人炁功院研究員)  2013-08-15 10:15

文/劉緒潔(天人炁功院研究員)
圖/編輯部

  天人炁功院於辛卯年本師節發行《天人炁功之理證與行證(壹)》,《天帝教教訊》為協助同奮對天人炁功深層認知,強化信心與愛心,從328期起,每期節錄整理部分章節,裨益大家了解天人炁功鍼心救人的實質意義。

 ●《天人炁功之理證與行證(壹)》

聲明

  本連載內容所引用之「求診者、施治者、鍼心治病、炁功醫治、炁功治療、炁功療理、炁功調理、精神治療、精神療理、精神調理、診治」等名詞,乃天帝教宗教活動之慣用語,非《醫療法》及醫療相關法律之醫療業務,且與醫療相關法律之醫療行為無涉。倘身體有任何疾病或不適之情況,仍應至醫療機構尋求專業醫療。

參、「天人炁功」之內涵與特性

一、天人炁功的沿革與目的

  依據天帝教天人炁功相關資料之紀錄顯示,民國初年、蕭昌明大宗師(一炁宗主)得雲龍至聖之引,至湘西深山修道,經10年而大成。

  一炁宗主並得雲龍至聖親傳法技,兩人並於民國15年歲次丙寅5月13日創造「廿字真言」。次年(民國16年歲次丁卯)正月初一,奉 上帝核定以天德聖教「廿字真言」及「精神治療」為救世渡人寶筏,並通令三界十方一體遵行。

  天帝教坤元輔教於《天人炁功淺談》(註43)中指出:「帝教道統第54代天德教主我師蕭昌明大宗師,承53代雲龍教主法技以濟世,創廿字真言來糾正人心、渡化原人,同時發明『精神治療法』,運用廿字真言救人疾苦,並勸人虔誦解冤往生經咒、陰超陽薦。」

 ●天人炁功原理。

  民國69年天帝教復興,為廣渡緣人,以靜坐為媒介,同時於靜坐班中傳授「精神治療法」,以為同奮勸世救人之方便法門。

  民國77年1月10日,為避免與政府醫療法規之混淆及爭議,天帝教首席使者與一炁宗主進行天人會談,決定順應時代環境,配合人間需要,將「精神治療法」改名為「精神療理法」。

  民國78年12月5日無形古佛於聖訓中提到:有關天人會談時,討論「精神療理」之議題,經金闕會議決案,為配合人間以不違反《醫療法》之原則下,「精神療理」之名稱正式更改為「天人炁功」,人間之弘教系統組織並可設立相關部門,並且無形金闕原有之「精神療理院」無形組織及名稱仍將維持不變,不予更動(註44)。

  民國79年元旦,首席使者頒布第三次修正之〈天帝教復興初期弘教系統各級教院組織規程〉,原「精神療理」一詞,更名為「天人炁功」,各級教院之「精神療理中心」亦更名為「天人炁功中心」。

  民國83年1月1日,極院奉首席使者手諭成立「天人炁功指導院」,統籌天人炁功制度規劃與教育訓練。自民國84年維生代理首席後,為節省財力和人力,於民國85年將原有的天人文化、天人合一、天人親和及天人炁功四個研究小組整合成「天人研究學會」,後來為了推廣研究風氣,復將學會改成「天人研究中心」。

  之後,於民國94、95年增設「天人親和院」及「天人合一院」,更在95年10月再增設「天人炁功院」,以應實際之弘教需求,統籌全教有關天人炁功之研究及訓練事宜。

  從基本之操作層面來看、「天人炁功」是藉由合格之炁療者以求診者之誠心為基礎,代為向無形之天醫請求,進行相關病症調治的一種程序,實施炁療者則擔任媒介之角色,並以其本身之心性修持,接引無形天醫所傳送之炁能及信息,協助進行及完成炁療程序,因此「天人炁功」乃是一種「天人聯合調體」的治療程序。

  從調治之層面來看,「天人炁功」涵蓋靈體與肉體,兼具修補、調整靈體與調治肉體之作用,故其整體調治之效果較一般治療之層面為廣,為一種涵蓋有形與無形之炁療。

  對於壽元將盡的人,由於「天人炁功」兼具調靈與調體的作用,故當求治者生理機能衰弱、肉體即將毀壞時,此時實施炁療將是以拯救求治者之「靈魂」為最優先,以調養肉體之生理為次要!

二、生命系統運作中之炁與天人炁功之原理

  (一)生命系統運作中之炁

  人體不只生理結構精微奧妙,靈體之結構及功能更是幽微難測,即使到了科技發達的21世紀初期,靈體結構與功能仍未列入科技研究的範疇,所幸藉由身心靈之修持成果以及天帝教聖訓之資料,使得吾人可以稍微窺見其堂奧(註45)。

  嚴格說來「生命系統」,應該分成「有形生命系統」及「無形生命系統」兩大部分來看。

  其中,「有形生命系統」是指由後天物質單元所形成之結構體,就人來說就是肉體部分;依據天帝教教義,肉體部分是帶電粒子之結構體,稱之為「電子體」結構,而所謂「無形生命系統」是指由靈體(和子體)與肉體結合之後,所形成各類不具有形結構之無形運作系統,包括:「心性系統」、「靈魂意識交集引合網路」、「整體電力引合網路」(含氣化系統及生化系統)、「臟腑氣能循環系統」、「經絡系統」……等部分。

  依據聖訓及相關資料,針對無形生命系統運作中之炁進行整理,並分析首任首席使者(師尊)靜坐修持各階段之現象中無形所傳示的聖訓,吾人可以瞭解到整個靜坐修持過程,隨著修持功夫之進階,其內在氣化系統及生化系統皆有不同的變化及成效,並且可以看到隨著修持功夫之持續,心境能量(內在意識能量)逐漸收歸於內,使心境能量提高,該能量隨著修持功夫進階之不同,會分別影響和子體中O°、

  H°、電質、X原素,分別釋放和氣能量、靈氣能量、剛氣能量及炁氣混合能量。

  綜合看來,針對上述所列之五類無形生命系統分別檢視其內涵,並由各項無形生命系統與靜坐修持各階段現象變化之內容比較來看,無論是其結構本身或是運作內涵,都不離炁與氣之範疇,即使是其結構本身雖屬非物質之無形結構層次,精微細緻,然亦為炁氣之無形運作體,運行或是運作於其中之內容物,不論是能量、訊息、或是氣化內容物,都屬於炁與氣之內涵(註46)。

  由此看來、欲深入了解生命結構及其內涵,若是不從「炁」的觀念下手,恐怕難窺其堂奧,同時在整體(包括肉體與靈體)之「炁(氣)能」調整得宜之情況下,身體自然健康無病,而當身體出現病症時,適當進行「炁(氣)」場之調整,可有較全面之處置。

  (二)炁的本質與廣義定義:(註46)

  依據先天一炁玄靈子老前輩所傳示有關「天人炁功」的聖訓,其中對於「炁」與「氣」的本質、特性與運用,做了明確的定義;同時對於光、炁與溫度的表現特色也有說明。

  依據聖訓內容「炁」大致可區分為五大類:祖炁、先天炁、後天炁、後天氣、元氣(靈氣)等。這可以視為「炁」的大要分類與廣義定義,這一個分類與定義包含了後天「氣」在內,而且更加的寬廣,也就是說,廣義的「炁」包括了「氣」。

  另外,我們綜合聖訓的資料可知:「炁」與「氣」分別是先天及後天能量的表現型態,其主體本質是能量粒子,可稱為「炁粒子」或「氣粒子」。「炁」的分類依據,經由分析聖訓資料,可以看出乃是根據能量粒子的兩項特性:其一、能量粒子含藏的鐳質粒性與宇宙訊息之完整程度;其二、能量粒子往來不同次元空間活動自由度之能量層級。

  而「光」則是炁與氣等能量粒子間相互作用產生的幻化特性,以「光」的能量層級大致可粗分為:鐳光、雷光、紫金光、金光、神光五大類別(按:原資料次序為—鐳光、紫金光、雷光、金光、神光,依《天人文化新探討》(第二集)之次序及其特性調整)。

  「溫度」則是能量粒子與性靈和子內的質性、氣性結合而產生的能量釋放特性。

  因此,「炁」與「氣」應分別從本體與行為表現上來看,本體是「炁(氣)粒子」,行為表現以及交互作用現象則除了「炁」或「氣」的型態之外,尚有光、溫度以及不同炁化能量層級之種種特性表現。(待續)

43.《天人炁功淺談》,南投,天帝教首席使者辦公室編,81年元月修訂版。

44.《天帝教天人炁功基本教材》,新店,帝教出版有限公司,96年2月再版。

45.劉劍輝,〈從和子論初步探討人體生命系統〉,《第二屆天帝教天人實學研討會論文集》,89年12月。

46.劉劍輝,〈從炁的本質探討親和力方程〉,《第六屆天帝教天人實學研討會論文集》,97年1月6日。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