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綱》第一章・第四條〈教旗〉(二)
資料提供/光照首席使者 2013-09-15 10:35
資料提供/光照首席使者
圖/編輯部
先天天帝教復興,師尊將《天人教教綱》敬獻給天帝教,作為立教綱法;這部《教綱》猶如國家的憲章、憲法,是天帝教的根本大法,更是固若金湯的基石。
多年來,舉凡天帝教天人實學研討會、涵靜老人座談……等,鮮少以《天帝教教綱》為題進一步研討,近期不少同奮疾呼落實《天帝教教綱》精神,倡議廣為研修,而天人文化院《天帝教教綱》研究小組也正積極關注,足堪欣慰!
《教訊》從民國102年元月號起,以光照首席使者多年前研究的《天帝教教綱》為藍本,按期連載,企盼帶動研究風潮。
●第2任維生首席講述紅心的由來
(1)教旗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那顆象徵紅心的標誌;它是整個教旗的關鍵所在。(註6)
以我們現在的「廿字真言」匾為例,字是直排的,上面寫著天地正氣,當時宗主的最最原始「廿字真言」匾就是這樣。但在宗教哲學研究社建立起來後,希望有一個專用的mark,於是把直著排列的「廿字真言」組排成一個圓形,排成圓形之後,又想中間加一個東西。
當時有一位年輕的大學生孫大成,提出兩個想法,一個就是中間把它擺著佛教的「卍」字,但是產生很大爭議;於是乎就有孫大成的父親孫佩兮老先生的創意,畫出現在這個紅心圖形。這個圖形在孫老先生的觀念中,是篆體的「心」字。
篆體的「心」字有很多種寫法,這個寫法是最原始的一種,同時這個圖形是孫佩兮孫先生,以漢隸的渾厚筆觸,加上國畫的柔和線條融合而成;它是赤子之心,也象徵著蓮花。
因為孫老先生與他的夫人都是畫工筆畫的,國畫底子非常好,所以也賦予了紅心圖案一種蓮花的型態。(註7)
最早,二十個字也是孫老先生親自以漢隸筆法寫的,與後來天帝教流傳的「廿字真言」匾不一樣,因為當時沒有留下孫老先生的底稿,等到師尊復興天帝教時,找不到孫老先生的原始版本,於是請天德教來臺的一位老道長吳垂昆先生,仿效孫老先生的漢隸筆法重新寫一幅。
為什麼找吳垂昆先生呢?因為他的筆法好,更重要的,是他看過孫老先生用漢隸寫的「廿字真言」匾,印象非常深刻。師尊希望至少在精神傳承上,能銜接孫老先生的字跡、字形。
吳垂昆先生寫好以後拿給師尊看,師尊連說:「真像孫大哥寫的字!真像孫大哥寫的字!」從這裡可以看到師尊一貫地對天德教、對宗主的忠誠。(註8)
為什麼孫老先生會有這樣紅心的設計?就像師尊常講:「劫由人造,劫由心造」,孫老先生也常引用宗主的兩句話:「人以心為本,心以道為本」,認為人道、天道一定是用心來貫通的。
我對這兩句話記得不是很清楚,因此特別去查了一下,宗主在漢口「宗教哲學研究社」成立2週年的演講,題目是「宗教說」,一共四講,裡面的確多次出現這兩句話。
另外,宗主還有四句話,更值得注意:「天本無天,以人為天;人本無人,以心為人。」宗主的意思是:「天,本來就沒有天,怎麼會有天呢?因為有了人才有天,沒有人就不會有天的存在;人,本來就沒有人,怎麼會有人呢?因為有了心才有人,沒有了心人就不成其為人。」(註9)
最原始紅心的形狀,與帝教現流傳稍微有些不同,在這心字的下面,不是圓形的,是尖的,看起來很細很細,似乎沒有連接,像是一朵蓮花,我們看天德教的紅心就類似這樣。
不過,他們雖維持了蓮花的形狀、蓮花的創意,卻失去了原先設計的神韻與那種美;哪種美呢?孫老先生用漢隸的筆法、渾雄勁道寫下來的。
有中國傳統文字的美,與意境上的美,而不單單只是蓮花的形狀而已,所以師尊要維持的是這種精神上的傳承,而非外形的相似。(註10)
「一朵紅蓮不染塵」說明了紅心早期的設計,的確與蓮花有關;孫老先生書畫是那麼好,他一則寫形,以篆體形象點出「心」;一則寫意,勾勒出「花」不染塵的精神,接著「丹丹炯炯初心」非常清楚看到,師尊在寫《清虛集》時,就賦予了生生無息的初心,「今要復本來性,刻刻莫忘廿字上」。
所以,這份初心最後仍回到廿字上,此一原文件證明我的記憶沒有錯,紅心的原精神是蓮花,而由師尊轉型,在教旗賦予了更開闊雄偉的意義。(註11)
●第2任維生首席講述精神標誌的由來(註12)
師尊在復興天帝教時就在思考,畢竟紅心是代表道統第五十四代天德教的mark,因此師尊原本希望把紅心作為對內的精神傳承,對外仍要有一個mark,作為天帝教重來人間的象徵。
最早師尊的設計是三道弧形,代表天、地、人。早期照顧師尊的過緒遠同奮,他看了之後就畫了四道,大致是現在的雛形,但是沒有中間這一點紅心;他對師尊說:這是不是比你老人家畫得更好?
師尊一看,說:「嘿,這比我的好!」於是師尊接受了這個雛形,但在中間點了一點,維持紅心的精神,所以才有現在的形式出現。
●教旗用色
(1)藍代表整個宇宙的天,黃代表系星地球的地,紅代表心,也就是「天本無天,以人為天;人本無人,以心為人」。三個顏色彼此間有關聯性的,象徵著天地人三曹定位與三才定位的觀念,而藍代表宇宙本體,落在黃這樣實體的地球上,建立起以心為中心的生命,達到天、地、人三位一體的精神。
(2)所以教旗用色之涵義,可以從《教綱》條文中窺得,從「天心之仁」的紅,到「生生無息」的黃,到「維持宇宙和諧,光芒普射,朗照全球,普耀寰宇」的藍,整個精神透過顏色表達出來。(註13)(待續)
註6、維生首席講述,從歷史談紅心與旋和標誌,《天人研究學會會訊》季刊,第14期,民89年4月,P3。
註7至註9、同前註,P4。
註10至註11、同前註,P5。
註12、梁光筆,《天人研究學會會訊》季刊・〈教旗初探〉,第14期,民89年4月,P13。
註13、維生首席講述,《天人研究學會會訊》季刊・〈從歷史談紅心與旋和標誌〉,第14期,民89年4月,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