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番風雨正望一舉廓清 桃園初院挺立固守國門
桃園縣初院 2013-10-15 11:20
資料・照片提供/桃園縣初院
●圖1/桃園縣初院新址。
●圖2/桃園縣初院最早的舊址。
●圖3、4/桃園縣初院舊址。
天帝教各教院堂奮鬥史
教院堂名稱 天帝教桃園縣初院(玉華殿)
成立/開光時間 民國76年2月22日(農曆76年1月25日)開光
民國78年6月4日(農曆78年5月1日)第一次遷址
民國99年6月6日(農曆99年4月24日)第二次遷址
殿主 (第一任)御使十方清平皇君大總監(76年~89年)
(現任)行劫主宰定危子(89年~迄今)
副殿主 行劫副主宰清期子
總護法 媽祖元君
現在地址 33454桃園縣八德市建興街135號
Tel:(03)3680-575
Fax:(03)373-2605
教壇房舍 ˇ自建
●圖1/「玉華殿」新風貌,民國99年光照首席為該殿聖匾加光的情形。
●圖2/新的桃園縣初院「平等堂」。
發展情形
桃園縣,乃中華民國的國際大門,早期因境內環境特殊,分子混雜,戾氣深重,因而經專案報請無形成立教院。
御敕殿名為「玉華殿」,蒙「御使十方清平皇君大總監」、「行劫副主宰清期子」親臨坐鎮,掃蕩妖風魔氛,意義非比尋常。
總護法一職,由「首席督統鐳力前鋒」保薦表現優異、奮鬥有成的媽祖元君榮任,另有一番新氣象。
桃園地區民眾在這3位大老前輩的照顧下,對社會安定,地方和諧團結,均有肯定性的助益。
民國74年5月17日,李光宣、沈敏容同奮伉儷發心創設公共親和室(於桃園市郊介壽路上)之前,桃園地區同奮必須經常辛苦奔走位於臺北的始院。爾後陸續皈宗(師)的同奮日增,遂由簡光金(現為開導師)與同奮們於民國75年底主動提出成立教院的需求。
民國76年2月22日,天帝教臺灣省首座初院在桃園市成立,由當地同奮李光耿、羅靜方伉儷捐借中山東路76號第7樓頂層作為光殿,初院同奮並加租該樓第1層作為大同堂。
直至民國78年的2年之間,原人來歸已達千人以上,為接續更大的奮鬥力量,廖光吼、劉敏渴同奮在4月時,奉師諭籌募建院基金800萬元,經簡光金、吳邱敏清、……等同奮,在舊址斜對面的新建大廈購得新址~中央街47號7-1樓。
民國78年6月4日,師尊為初院重新開光後,於親和集會時語重心長的說:2年以前由於人間桃園機場經常發生動亂現象,又桃園國際機場是中華民國的國際大門,所以天上要求儘快在桃園成立初院……,我選在國曆6月4日(農曆5月1日)遷入,適與中共在北平天安門廣場鎮壓徒手的青年學生及民眾為同一日,無形之中是與「保臺統帥」~「玉華殿」殿主清平皇君大總監,有莫大關係,希望大家重視。
桃園縣初院及天鎮堂創始以來,大「師」級同奮比例之高,令人稱羡,舉凡社會各級菁英,如:醫師、老師、教授、軍警、將官,甚至高階學術研究員,通通來歸,可謂要人有人、要財有財、要地有地,天人雙修的四大要素「財、侶、法、地」在桃園地區充裕無比。
然而,弘教渡人的活動雖然持續蓬勃,卻也容易遇上瓶頸。原因之一即是當地特殊的歷史情結,以及大半客家族群的生活觀念傾向保守,義民崇拜根深柢固,人文活動有其固定模式,加上都會生活促使信仰多元選擇,還有同奮之間曾因教院新址的購建問題產生僵局……,使早期的奮鬥氣勢因而削弱不少。
民國89年(農曆己卯年底)「玉華殿」殿主更替,在天地至祖 無生聖母聖誕日之際,由「行劫主宰定危子」昇座榮任,與「佐定繼危」的副殿主「行劫副主宰清期子」,共同迎接第一天赦年(西元2000年・民國89年)的來臨。
由於,初院位處鬧區住宅7樓內,在鄰居無法分享共存時,為了教院祥和及弘道遠景,全體同奮一致通過另覓新址,以自地自建方式,規劃可長可久的弘教新據點。
當時在初院參教長戴正望同奮領軍下,帶領同奮們成立興建委員會與募款委員會,由許敏鄰前宏教開導師協助督導,簡光金預命開導師(現為桃園縣初院開導師)亦戰兢以赴。
建院任務凡事倥傯,從選地、規劃、籌募建院基金,全院上下傾巢而出,無人不與,大家發心奉獻,一分一毫均出自內心,無私無我,真誠付出。
經歷討論、協調,每遇眾多紛歧,都以和為貴,為 上帝宣化據點樹立美好典範。
皇天不負苦心人!新址尋獲後,民國98年7月14日由光照首席親臨主持動土典禮,歷一年時光,民國99年6月6日在天人合力下,順利圓成現有氣勢非凡的桃園縣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