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心字會25週年紀念感言~回顧草創辛酸

紅心字會25週年紀念感言~回顧草創辛酸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58期 » 紅心字會25週年紀念感言~回顧草創辛酸

黃光啟樞機使者  2014-01-15 09:55

文/黃光啟樞機使者
圖/編輯部

  丁卯(76)年巡天節於始院凌霄直轄寶殿送駕時,如同往年,心中一陣酸楚,又恭送一年一度前來關愛我們的至高尊者 上帝,心中非常不捨!

  當時靜坐,雙肩特別的沉重,意謂來年可能有任務加身。不料師尊於戊辰(77)年新春正月初一,在光殿團拜時,發布一項人事命令。

別人不做 我們來做

  他老人家說:紅心字會在臺灣正式復會需要籌備人員,我派高光濤同奮(按;後晉升為樞機使者)擔任召集人,以協助籌備,日後紅心字會將代表天帝教推動社會公益,回饋社會,真正落實帝教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宗旨。

 ●師尊(站中間者)以紅心字會理事長身分,頒發會員證書;師尊左後方為黃光啟副理事長。

  師尊又說:紅心字會應著重於別人不做的我們來做,錦上添花的不必了,應做雪中送炭的事。

  由師尊派任的11位紅心字會籌備人員,剛開始很徬惶,不知所措;因為大家對社會服務工作都是「門外漢」,幾經會議,決定遵照師尊指示,從千萬種社會公益中,挑選無人敢做,並要做得最好的,以及最專業的社會服務工作。

  那時,天帝教同奮中,幾乎沒人擁有社工背景,只得向外求才。為了徵求較專業者前來服務,則需按社會正常薪津(按:當時本教專職薪俸,每月僅6,000至8,000元),才能聘到真正專業社工,圓成服務及濟助社會的任務。

  草創初期的紅心字會,全部經費不到50萬元,為了聘專業經理人~秘書長,我與李顯光先生(光光同奮,現為開導師)兩位「外行人」,在無形協力下,渾身是膽,備妥考試卷及口試等資料,面試當時拿到兩個碩士學位,剛從美國學成歸國的秘書長~王玠小姐進入本會。

  王玠小姐進入本會後,委託她招募其他工作團隊,初步總算成型。

  在工作團隊成立後,隨即草擬本會組織章程,恭呈師尊核示,並向內政部申請「社團法人」,最後定名為「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紅心字會」,會址設於始院。

  在內政部核准下,民國77年9月28日教師節「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紅心字會」於臺北市中山堂正式成立,是為在臺灣地區開展會務的濫觴。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紅心字會」首屆理事長,由籌備小組召集人~高光濤同奮擔任;他從臺灣警政署副署長一職退休後,皈師本教,深受師尊器重,先後完成始院3棟教院購置後、籌組紅心字會等重任。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紅心字會」成立伊始,首推迄今仍是全亞洲空前之「受刑人家屬服務」。那時經梁懿民及李顯光兩位先生努力耕耘,天帝教全力以赴協助,推動目前最夯的向日葵獎助學金等工作,默默服務受刑人,使其在社會溫暖懷抱下,家庭不致破裂。

  由於高理事長與同奮們對社會服務工作不甚瞭解,皆須仰賴走馬上任的新工作團隊,加上高理事長又奉師尊之命掌理高雄教區,整合當時錯綜複雜的高雄市掌院興建新教院工作,以致本會第2屆理事長,由師尊親自披掛上陣。

  期間,我與李顯光先生建議從第2屆理監事名單,剔除師尊所派11位籌備人員中從未參與本會事務,又從不來開會者,引起師尊大怒,斥責陷他老人家於不義。

  師尊強調,「他們不來你們就多擔待些,何以一開始請他們來,現在就把人家換掉,太不厚道。」我們聽後,立即跪懺,並懇請師尊原諒!

理監承擔 經費支援

  自從師尊親任理事長後,確實協助本會解決部分困難,讓本會籌募經費時,不會過於頭疼。

  師尊證道後,由李行導演(維光樞機)接任第3、4屆理事長,繼承師尊遺願,散播大愛於人間。

  本會自立案以來,我曾在第1、2屆暫代理事長職務,並擔任第3、4屆副理事長,對本會種種事務參與較深。其中,最困難之處,莫過於經常經費之來源。

  由於本會工作同仁均為專業社工人員,薪資比照社會水平給付,才能找到優秀人才。為了讓他們專注工作,經費籌措就落在理監事們肩上。

  初期薪資制度幸賴當時常務監事~連光統同奮,依公務人員薪俸制度,訂定本會各階層工作同仁薪資級數,一切透明化,秉持本教正大光明的清白教風,非常公平、公開。

  本會發展至今,最大花費在人事支出,幾乎佔總開銷6成以上,加上受政府委託開辦專案事項,其人事及督導費用都由本會自籌,政府不予補助,壓力之大,迄今記憶猶新。

  發薪時,曾因經費不足,只能先發給組長以下的同仁,組長以上幹部的薪資,往往都得拖延。當年與本會同患難的成員,我永遠銘記在心,實在感恩!

 ●師尊(戴墨鏡者)遴選高光濤同奮(上圖右邊;下圖左邊)為第1屆紅心字會理事長。

  因此,紅心字會年終都會舉辦一場感恩餐會,表面說是尾牙,其實是事先召募許多古董、藝術品,甚至邀請知名畫家張杰大師當場揮畫,公開喊價義賣,增進所得。

  李行導演擔任理事長期間,也常常賣老臉,邀請圈內影歌星蒞臨表演,以博得義賣資金,充實本會每年經費上的缺口,真是甘心之至。然而,此舉竟讓部分理監事、同奮們望之怯步。

  當年點點滴滴的困境,如今回顧起來,印證師尊常言: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相信未來更精實與壯大師尊老人家「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服務」,永遠服務社會的願力。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