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誥與自力奮鬥衝突嗎?
黃敏警 2014-01-15 11:50
文/黃敏警
圖/編輯部
同奮有惑:
天帝教既然這麼強調「自力」奮鬥,為什麼還要祈禱誦誥呢?
敏警試答:
「自力」的概念,其實只是與全然仰賴仙佛救拯的「他力」相對。天帝教的奮鬥,更貼切的說法,應該是「天人合力」:自己出三分力,另外的七分,其實是天上成全補足的。但想要得到額外的七分,前提是自己必須先踏出奮鬥的第一步。祈禱誦誥,是在自己已經邁開大步奮鬥的同時,祈求仙佛協助。
我們可以從《天人親和真經》找到相關線索:
力其親。以透其和。得其神媒之引。以為神媒。是以無踰三年。即身神媒。是親和之力。其甚莫甚。(《天人親和真經》)
譯文:
人間但凡能以至誠之心持續透發親力,必能引來神媒的和力回應。藉由親和力的援引而不斷提昇能階,因此無須三年,就能成為媒介天人的神媒。親和效用之大,實在不可思議!
肉眼凡夫天眼仙
天帝教在傳統修煉的基礎之上,因於救劫使命,急需大量救劫仙佛投入,因此奉 上帝特准,得有封靈修煉的殊遇。
傳統修煉,由「氣胎」而「電胎」,至陽神沖舉的「炁胎」,或稱「聖胎」而成就。師尊上華山第一年,即已修證成「聖胎」位階。因天命所鍾,接受呂祖、濟佛祖及雲龍至聖等上聖高真指導,改煉以培育「封靈」為主的「鐳胎」法門,從此開展了一條迥異於傳統修煉的道路。
封靈形成初始,只是一股混沌之炁,因此天上會特意加賜紫金光運化,復由原靈調教,再請監護童子為護法,層層保護,免受邪靈侵擾。
原人若能不斷精進,誦持兩誥,配合反省懺悔,以正氣滋養封靈,此封靈遂能迅速成長,一旦修成,即成獨立個體,與原人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在無形參與救劫大業。原人救劫的念力一旦發出,封靈「首當其衝」,立即感應,可以速速在無形運化。先是施放靈體蓄藏的氣能,轉成顯化能量,或以改變環境,或以改變人心,從而收天人親和之效。
封靈可以在第一時間點接收原人的親力,此種情況頗類曾參、蔡順這般孝子,母親若急於召喚兒子返家,只需咬嚙自己的指頭,母子連心,母親的痛感自然傳遞到孝子心上,其親密聯繫遠遠超乎一般凡夫想像。
所謂「無形應化有形」,無形運化作業若能直接化解劫氣,則物質現象界的劫難自能消弭於無形,與人間預防醫學的理論極其相似。
至於原人,若在有形人間世與封靈配合無間,本身亦能透過能階的提昇與淨化,逐漸轉入較高能階次元空間,成為更具智慧的生命體;乃至被接引至 上帝所在的領域,再度淨化修煉,以行使 上帝交付的更高層級使命。
成就過程中,得仙佛援引的前提,還在本身正氣的具足,始能引來相同頻率的和力回應。這是《天人親和真經》再三著墨者,此處毋庸贅言。
但以天帝教同奮與師尊的親密聯繫,師尊即便歸證回天,仍然因為深厚的師徒之情,對人間弟子付以無限關切。老人家在天上經常主動以和力灌注,同奮本身能量若能與之契合,自能接收來自師尊和力中的訊息;透由能量的傾注與訊息的指引,逐漸突破道障、增長智慧,自能逐步解除天道與人道的種種紛擾。
反之,能量接不上,比如說,奮鬥不足,或心念未純,修道人絕不該有的陰質電荷偏偏在陰邪的體氣中,養得壯碩肥大,那麼師尊在天上可就得大費周章去媒壓、媒挾了。
我有時不免生出一個怪異的聯想,家大業大,子孫繁衍眾多,少不得生出幾個不肖子嗣,這家族的老祖宗在天上看得心急,也顧不得天律如何,常就得暗中使力推一把,唉!
不說這些頹喪的話,天帝教畢竟是一個充滿昂揚戰鬥力的宗教,本該正向思考,積極奮鬥。「不肖子孫」相較於龐大的「孝子賢孫」,畢竟還是少數。只是人道本來多艱,再加上救劫的沈重天命,天道、人道交相煎迫時,修道路上難免生出退志之想。
但天帝教既是有天命的宗教,而同奮又是銜天命而來的救劫使者,一旦退志,熱準變化牽動能階,頭頂的能量光環變化很快外顯,師尊一旦於無形得知,立即施以壓、挾之力強力導引,或可讓這個變化逆轉,轉回正途。萬一偏邪的陰質電射已強烈到抗拒陽質電射,就只能拉著其人一徑往外走,這一走,可就不知道會走到哪裡去了!
此親力電射本身即使能階有限,無法直達老人家所在的超高天界,仍然可以經過層層轉換,輾轉去到大空中,引來護法神協助,或引來原靈與之親和,淨化此親力電射後,提昇到與師尊和力相應的能階範圍,從而取得無形的協助。
同奮尋常奮鬥過程中可以祈請師尊親和,上了光殿誦誥,祈求的能量理應更有過之,敢問此中作用機轉究竟如何?
此後師尊由昊天引來含鐳質的陰、陽炁能進入體內,精煉成可以釋放極高能量的鐳質電射,此一親力電射釋放於大空後,復引來更多鐳質炁能交感共振,從而形成新的炁能場。此炁能場可以同時扮演不同角色:向下,可吸引「較低」能階和子進入能量場淨化靈質,提昇靈能,亦可轉換為救劫的氣化能量,或淨化人心、強化正信;此乃布施之用。另者,亦可發展平行關係,在緊急狀況下感召「同質」頻率的神力前來救援護持。
天上看人間修證成的神媒,大有別於僅具肉眼的凡夫,那是身上有光,而且光達諸天。此種人間神媒,人間看著是「凡人」,天上看著可是「仙人」,敬佩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