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歷史共業的餘緒與機遇—恭讀癸巳年巡天節聖訓的啟示

甲午歷史共業的餘緒與機遇—恭讀癸巳年巡天節聖訓的啟示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59.360期 » 甲午歷史共業的餘緒與機遇—恭讀癸巳年巡天節聖訓的啟示

高光際樞機使者  2014-03-15 09:40

高光際樞機使者

 ●高光際樞機使者

  距今120年前,即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對隨後的中日關係,產生巨大的影響。

  當年滿清政府在慘敗後,與日本簽訂屈辱的《馬關條約》,使得中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把數千年來東亞大國的位置,拱手讓給了日本,連同將韓國的藩屬地位,也一起讓給日本,還割讓了臺灣及澎湖列島,賠款白銀2.315億兩。

  日本利用此時,正式佔據了中國的琉球和釣魚台群島。在得到大筆賠款經費的支助下,得以迅速擴張武力,發展軍國主義,一躍躋身世界列強,使得日本更進一步覬覦中國的廣大土地與資源。

  1931年,日本又積極在中國東北發動侵華戰爭,建立「偽滿洲國」,更在1937年7月7日發動「七七事變」,使得中國陷入8年的對日抗戰。

  接著,為能早日實現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美夢,日本不惜發動太平洋戰爭,偷襲美國珍珠港,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美國對日投下兩顆原子彈之後,日皇因深恐遭受亡國滅種的危機,在倉皇中向盟國無條件投降,中國也因此結束了8年的抗戰。經盟國授權,由參戰國聯合組成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發動戰爭的重大戰犯進行起訴,並將其中7位甲級戰犯判處死,16位終身監禁。

  為避免日後日本再度發動戰爭,由盟軍主導撰寫的日本《和平憲法》,除確立實施議會、內閣、司法三權分立的民主政治外,並規定日本不能擁有正式的軍隊,放棄發動戰爭的權力。

歷史共業隱而未顯

  因此,自1894年歲次甲午以來,日本在國際間所造成的歷史共業,似在日本二戰投降後,消失匿跡。惟世變滄桑,在1943年,中、美、英三巨頭的《開羅宣言》,確認「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所以,當年清朝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第二條「割讓臺灣全島及其附屬島嶼」,兩岸中國皆認為,釣魚台列島為附屬島嶼,日本應該歸還釣魚台。

  然而,1951年9月4日,美國單方面邀請除了兩岸以外的52個參戰國,在舊金山舉行「對日和會」,簽訂了《舊金山和約》,將琉球列島等交給聯合國託管,使得兩岸認為舊金山「對日和會」是一個片面的會議,雙方均不承認《舊金山和約》。

  但美國一意孤行,並於1953年在劃定琉球列島的版圖時,擅自將釣魚台劃入琉球列島,一併交給聯合國託管。美國更在1972年將琉球和釣魚台列島的行政管轄權交給日本,造成兩岸中國人的激烈反對。

右翼團體日益猖狂

  日本在戰後,經由美國的扶持,和美日《安保條約》的保護,竟又發展成世界的經濟大國,致使日本的驕傲再現,日本右翼團體日益猖狂,為數眾多,大多不承認日本在昭和時代所犯下的戰爭罪行,認為那是為實現「大東亞共榮圈」所進行的正義戰爭,同時否認日本歷史教課書所記載日軍侵略行為,包括南京大屠殺及慰安婦問題,亦質疑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其他聯軍法庭的合法性,而且視「靖國神社」為供奉「昭和殉難者」的靈堂。

  其中,「靖國神社」本奉日本明治天皇之諭而建,該神社原供奉自明治維新以來,為日本戰死的軍人及軍屬,大多數是在中國抗日戰爭(1937-1945言)及太平洋戰爭(1941-1945年)中,陣亡的日軍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

  該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一直由日本軍方管理,是國家神道的象徵。在二戰後,改組為宗教法人。自明治天皇開始,該神社原是日本天皇唯一祭拜的對象。

  但自1978年之後,因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甲級戰犯,被入祠共列引起爭議,昭和和後繼的明仁天皇,也不再參拜此神社。

  由於日本右翼團體的炒作,野田佳彥首相於公元2012年將釣魚台國有化,此舉已嚴重破壞中(共)日建交以來,擱置釣魚台爭議的默契,導發中共官民的激烈抗議,不僅斷絕一切的交流,並在民間發動拒買和搗毀日貨的反日運動,致使日本低迷的經濟遭受嚴重打擊,在2013年底的大選中,由自民黨獲得大勝,並由其右翼的黨魁安倍晉三當選首相。

  由於日本對釣魚台國有化,遲遲沒有適當回應,且堅稱釣魚台是其固有領土,沒有主權爭議的問題。中共進一步利用海、空巡防釣魚台海域直逼十二海里以內以為反擊,並將此巡防常規化,時與日本保安艦隊遭遇對峙,雙方劍拔弩張互不相讓。

  安倍出身政治世家,自小深受母親的影響;其外祖父岸信介(原姓佐藤)是前內閣總理大臣(第56、57任),是首任的自民黨幹事長。在太平洋戰爭開戰時擔任工商大臣,是戰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認定的二戰甲級戰犯,但美國認為他曾在塞班島戰役問題上,曾與甲級戰犯東條英機發生過爭執,因此未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起訴而獲釋。

  岸信介為了與美國修訂美日《安保條約》,曾激發日本革新(左派)與保守(右派)兩派的大鬥爭,並導致岸下台。其外公胞弟佐藤榮作,亦曾任內閣總理大臣。前面兩位首相還有安倍本人(在未當首相前)都經常參拜「靖國神社」。

  當年,安倍全力為小泉護航;他認為小泉的參拜,是對為國捐軀的人表達敬意,是理所當然的事,曾公開叫囂參拜「靖國神社」是首相的職責,並且希望以後的首相也應去參拜。

安倍圖改《和平憲法》

  安倍過去曾參與多個國會右翼組織,他最核心的智囊與他大部分的閣員都屬日本右翼,因此安倍與日本右翼有極密切的關係。

  安倍當選之際,正逢美國實施亞洲再平衡政策,此舉主要是聯合乃至於扶持亞洲國家對抗日益強大的假想敵~中國大陸,希望與亞洲各國建立軍事同盟關係,包括提供美軍的駐防,出售先進國防武器,和舉行聯合軍演,更進一步希望韓、日、菲甚至於包括越南的諸國,將來能夠負起西太平洋第一、第二島鏈的防衛任務。

  此舉正好迎合日本右翼勢力與安倍的企圖,希望藉此機會建立日本強大的軍事武力,安倍的終極目標是修改日本《和平憲法》,行使集體自衛權,使日本能擁有對外宣戰權和軍隊的正常國家,更期望能擁核自大。

  安倍除加強與美國建立更緊密的同盟關係外,並成立由其主導的國安會,以提升國防安全的應變,另和美、英進行更緊密的情報交流。並強行通過涉及國防、外交、反間諜和反恐等4類訊息的特別保密法,以限制民眾和媒體的自由報導。

  由於美日加強軍演,美國更進一步提供新型武器,如:專打潛艦的P3C反潛機、大型魚鷹遠程運輸機、「全球鷹」無人偵察機與100架新型的F-35戰機,甚至舉行美日聯合海陸空三軍的奪島演習,傳授日本實戰經驗。

  中共亦不甘示弱,也與俄國舉行聯合軍演,除出動北海、東海與南海艦隊,頻頻穿梭於日本鄰近海域,更請出最新打造出爐的遼寧號航母,航行於南北海域,並派遣新型無人偵察機和戰機於釣魚台上空巡弋監測,更在東海劃定與臺、日、韓重疊的防空識別區以為反制。

  此舉引發日本威脅不惜打下在釣魚台上空巡弋的無人機,安倍更將現在的日中關係,比擬成一戰前的德英關係,似乎暗示日中終將一戰,引發各國震驚。

  安倍於去年12月26日自擔任首相以來,終於公開參拜列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不但進一步激化中、韓的民族情緒,更引起美國等多個國家的不滿。

歷史情仇化解匪易

  中日自1894歲次甲午年以來,因日本引爆中日「甲午戰爭」後,拉開了一連串的歷史情仇,更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死傷無法統計。

  日本經歷二次大戰戰敗後(1945年投降),至今已有69年,因緣際會,日本由衰敗再度走向復興,成為世界的經濟大國。日本的富足,使得她似早已忘了當年的慘痛教訓。

  中日「甲午戰爭」後,歷經120年之演變,沒想到在進入21世紀的春劫時刻,又走回到原點;中日為了領土(釣魚台)的問題,再度劍拔弩張。

  然而,這個「因」卻是在120年前就種下了。因果循環,時至今日,中國已今非昔比。若沒有美國的支柱,一但爆發戰爭,日本的前途黯淡。

  然而,美國的支柱,亦可能爆發更激烈的戰爭,引發中俄聯合抗美日,由於雙方皆有相當數量的核武,勢必嚴重衝擊到本教的第一和第二大時代使命。目前美國對此的正式答案是,美國對各國在太平洋諸島的爭議保持中立,但又說釣魚台屬美日安保的範圍,給人模擬兩可的答案。

  天帝教在此時刻當要把握機會,為人類的前途、國家的前途,犧牲奉獻,祈禱哀求化解甲午歷史共業,期望安倍能深切反省,日本在二戰所犯的滔天大罪,暫時放棄日本右翼的思想,持續努力以發展日本經濟為主軸,改善與中、韓等鄰國的關係。

  中國也能一如癸巳年巡天節聖訓所言:「善用機運,因循明代「王道海權」,宣揚德威,促進國際和平,敦親睦鄰,濟弱扶傾,一新國際耳目……。」希望最終能了結甲午的歷史共業,給亞太地區帶來永久的和平與穩定。

  甲午的歷史共業,演變到今年,卻給兩岸帶來難得的機遇。近日的兩岸已突破多年的禁忌,開始進行官方接觸,今年2月10日的「王張會」畫出一個好的開端,接下來吾人更進一步期望今年的「馬習會」能夠實現,為兩岸的和平打下長久穩固基礎,期望同奮虔誠祈禱,使本教的第二大時代使命能早日圓滿成功。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