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師李玉階與儒俠杜月笙
整理/陳光俄 2014-10-15 09:35
整理/陳光俄
民國初年,上海灘大人物~杜月笙,一生行誼,世人褒貶不一,至今呈現兩極化。
坊間有關杜氏書籍或傳記,風花雪月居多。本師世尊、坤元輔教與之往來多時,杜氏許多為國、為民珍貴史實,鮮少完整在天帝教正式文獻公開,甚至軼失,頗為可惜。
天帝教復興後,透過坤元輔教口述,維生先生記述,始見杜氏部分吉光片羽軼聞,吾人參酌天帝教史料暨教外資料,考證整理後,窺見杜氏的人生,除多采多姿且瀟灑走一回外,其曾為本師世尊以及國家、民族、社會,締造不少不為人知的貢獻,特表拙見,為期同奮知悉。
此外,當年本師世尊與杜氏往來時,年甫21歲;本師世尊對於處理重大問題,展現之果斷、勇氣、熱誠、決心,以及事前計劃深思熟慮,應事從容不迫,膽識過人的風範,足堪同奮效法,乃吾人撰寫本文之目的。
天霸拜山英雄定交
《天帝教教訊》‧〈坤元輔教回憶錄〉提及:杜月笙,一代人傑,出身寒微,崛起市井,與上海密不可分,幾乎和上海同步成長。同樣地從最卑微的一角,一步步升高到九霄雲裡。
當上海灘矗聳入雲的摩天大樓,一記一記的打樁奠基時,杜月笙也一天一天的站穩腳步向上爬升。
20世紀初葉與中期,杜月笙在動盪不安、爭鬥尖銳的社會環境中,奮戰不懈,堅持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原則,脫穎而出,實是一代人傑。
杜氏一生行誼,「儒俠」稱譽,當可無愧。他在上海華格臬路的杜公館大廳上,懸掛2副楹聯~「友天下士,讀古人書」、「春申門下三千士,小杜城南五尺天」(編按:戰國時,名動天下的「四公子」之一~楚國春申君,封地在上海一帶),出自民初饒漢祥先生(編按:民國11年6月,黎元洪重新擔任大總統時的總統府秘書長兼僑務局總裁)撰贈,當可概括杜氏一生。
玉階比杜月笙小13歲,他倆的訂交非常戲劇化,也非常特殊,根據萬墨林先生(杜月笙的外甥,也是杜府的總管)告訴我說:爺叔(編按:上海方言,對伯、叔的稱謂,音「啞縮」;「縮」字要唸的短促些)非常服貼玉階兄;常說:玉階兄有膽、有識。
萬墨林先生形容玉階第一次闖進杜公館,就是「連環套」中,黃天霸拜山的一齣架勢,拜訪杜公館。
只打九九不打加一
大約民國10年,玉階年方21歲,剛由中國公學畢業,玉階祖母華太夫人希望玉階前往日本深造。唯玉階歷經民國8年「五四學運」的洗禮,心中充滿理想,正準備往白山墨水的東北去,開闊視野和胸襟,同時也滿腔特立獨行、豪情壯志的新銳之氣。
有一天,玉階看到四叔樸臣公彷彿沒頭蒼蠅似地,惶惑不安,一副大難臨頭的模樣;經玉階追詢下,才知道其少東盛恩頤~盛老四(註1),在賭場上得罪了杜月笙(杜老闆);杜老闆放下狠話:「如果3天內沒有表示,就要給盛老四好看。」
當時,上海灘大家都曉得杜老闆是得罪不起的;他手下的小八股黨都是拼命三郎,誰都碰不起,因此,盛公館上上下下亂成一鍋粥。
於是,玉階挺身而出,對四叔樸臣公說:「我去找杜月笙談談。」樸臣公忙不迭地阻止他。此時,玉階已回身直奔八仙橋金福里杜公館而去了。
根據萬墨林先生敘述,以及玉階自己所形容的,當時黃天霸「拜山」的經過,極具戲劇性。玉階一頭闖進金福里杜公館,就大搖大擺地朝客廳中間坐上,毫不客氣的說:「我要見杜月笙!」
玉階知道杜公館有個不成文的家規~來者為大,不准家裡任何人得罪客人;尤其不可得罪穿長衫的讀書人。
當時,杜月笙正在牌桌上打麻將,聽說有個叫「鼎年」(玉階學名)的年輕人,氣吼吼地指名道姓要見他,笑了!關照萬墨林先生:「問問看,啥個來路?有啥事體?」玉階的答覆,非常直接了當「是他尋我來的,問他好了!」
杜月笙一頭霧水地擺下牌局,走下來看著玉階說:「我就是杜月笙,老弟有何見教?」(按:當時本師世尊21歲,杜月笙34歲)
玉階瞇著眼睛,上下打量了一下杜月笙,然後方起身來,對杜月笙說:「我代表盛四先生來請罪,要打要殺悉請尊便!」
杜月笙才恍然大悟地說:「我跟盛老四的事情,冤有頭債有主;阿弟,跟你沒有相干!」
玉階回說:「我曉得杜老闆爭氣、爭面子,後天中午我陪盛四先生在四馬路倚虹樓候駕,請杜老闆光臨。要請什麼人作陪客,就請杜老闆代為邀請。」
玉階口風一轉,又對杜月笙說:「我相信杜先生您的規矩,只有打九九不會打加一的。」
杜月笙走上前拍了玉階的肩胛,惺惺相惜地說:「鼎年老弟,我交你這個朋友,後天中午我一定到,閒話一句!」杜月笙握著玉階的手,送出杜公館的大門,完全一副「擺隊送天霸」的架式。
玉階絕對沒有想到,天大的事情,就這樣輕飄飄的解決了。
回到益壽里,樸臣四叔先看到玉階無恙的回來,先是一喜。再聽到玉階說,後天在四馬路倚虹樓請杜月笙,卻是一憂。
隨後,樸臣四叔陪同玉階一起進盛公館,去見盛恩頤,並當著盛老太太面說:「玉階還年輕不懂事,怎麼可以讓四先生和杜月笙見面呢?」
但盛老四聽到玉階在杜家對話的經過情況,和杜月笙送玉階出大門時,直說:「這種情況只有玉階做得到;玉階辦得好極了!杜月笙從來不送人出大門的,馬上去四馬路倚虹樓,後天中午把2樓全部包下來,玉階陪我去!」
倚虹樓座落在四馬路會樂里口,一般老上海都喊它是「奇紅樓」,用中國廚師烹調西式大餐。許多老上海的文人雅士,都喜歡到那裡去聚會,取它幽靜雅緻的情趣。
那天中午,整個倚虹樓2樓只有3人,就是杜月笙、盛老四和玉階。正午,玉階惴惴地在倚虹樓門口,迎接杜月笙;玉階非常訝異,杜月笙居然是輕車簡從,一個人飄逸地來。
當杜月笙緊緊地握住盛老四的手說:「老朋友了,開開玩笑的,又何必這樣認真?又何必這樣破費呢?」懸在玉階心中的一塊石頭才落地。
這頓飯從中午12點吃到下午2點鐘,酒酣臉紅時,杜月笙對盛恩頤說:「老四,我完全為了軋鼎年這個朋友,我不管他跟你之間是什麼關係,他有膽、有識、不卑不亢,我們這個朋友交定了。鼎年今後在上海灘,不管在哪裡,無論任何事情,你儘管來尋我。」
玉階和杜月笙就是在這種戲劇化的過程中訂交,直接的沒有任何轉折;傳奇得沒有任何緣由。
閒話一句擺平糾葛
後來,玉階在民國13年從政,擔任上海菸酒公賣局局長時,到任後馬上把上海各區承包商未到期的包稅,全部收回,重訂包稅比額。儘管玉階將當時的陋規「化私為公」,涓滴歸公,畢竟影響到許多人的既得利益,幕後還是靠杜先生「閒話一句」擺平了許多糾葛。
北伐前,玉階透過杜月笙在上海金融工商業的關係,為宋子文建立穩定廣東中央銀行的幣信。
北伐時,玉階透過杜月笙在上海的群眾力量,策反軍閥孫傳芳、畢庶澄,並動員人力物力,支援蔣委員長軍事北伐。他在蔣、宋、杜三角關係中的淵源,也緣自此一友誼背景。
最重要的,還是北伐以後~民國16年,玉階擔任上海特別市勞資調節委員會的主席委員。上海本來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社會,五花八門的工商業,還加上華洋雜處,外國公司廠商也很多。因之,單純的勞資糾紛已經夠頭痛了,外國的公司廠商要依照租界的特權,華洋的工潮又會牽涉到涉外事件。
尤其,共產黨在上海的工人勢力非常雄厚,由李立三領導下的總工會,號稱有80幾萬人,搶劫了上海警察廳的武裝,分別擴展到上海虹口區、華區的吳淞、南閘、滬東、閘北、滬西等區,最後佔領了北火車站,造成上海空前的紊亂。
這時杜月笙、黃金榮等人,以青幫、洪門兄弟成立「共進會」,組成「新工人糾察隊」,對李立三的赤色「總工會」,的確發生了制衡鎮壓的功能。
杜月笙一群為了對抗李立三控制的赤色「總工會」,組織一個「工會統一委員會」,分別將上海各個工會的領袖分子,轉到「工會統一委員會」,才算把李立三把持的「總工會」解散掉。
玉階主持下的勞資調節委員會,先後仲裁了2次上海大工潮:第1次為上海英美菸廠工潮;第2次就是上海法商水電工人的2次罷工。尤其法商水電工潮的規模和影響非常大,幾乎可以讓上海停水停電。
一明一暗合作無間
每次在勞資雙方仲裁談判時,既沒有正式的法令可以依據,也沒有大權力可以憑恃,玉階除了懇切勸告雙方說:勞資關係緊張,間接影響社會的安定,而且勞資雙殘,結果也會直接傷害到工商業的發展,等於是「經濟自殺」。
同時,玉階也透過杜月笙在幕後從中協調,都能夠在公平合理的條件下,圓滿結果。
因此,共產黨所製造的勞資衝突階級鬥爭,就在玉階和杜月笙2人「一明一暗」巧妙合作下,煙消雲散,消弭無形。
共產黨對玉階恨之入骨,把他列入上海市暗殺目標的名單第一名。杜先生曉得後,曾派人送來2支自衛手槍,而且派出一批保鑣,暗中保護玉階;有時杜月笙自己開著牌照4個7~「7777」的轎車,前來接送玉階,以表示和玉階的關係和友誼。(註2)
玉階因四叔樸臣公服務於盛宣懷企業之招商局,並擔任要職,方得巧遇杜月笙;杜氏他義無反顧地保護玉階,並阻止共產黨在上海組織工會,紛擾整個上海社會。
杜月笙率領其門下抵抗共產黨,確實發揮了安定力量。此外,對於當時國家金融貨幣的穩定,也做出重大的貢獻。
因緣際會莫非天定
民國2年3月31日,本師世尊自江蘇省立第一師範附屬小學以榜首畢業,畢業過後不久,本師世尊尊翁德臣公於農曆6月21日(國曆7月24日)回歸自然(註3),事後本師世尊尊慈劉太夫人,鼓勵本師世尊前往上海繼續求學。
行前,劉太夫人出示德臣公遺墨〈太上感應篇〉及〈文昌帝君陰騭文〉之手抄本,告曰:「此乃汝父唯一遺產,應隨身攜帶,持誦奉行。」
本師世尊及至上海,考入民立中學就讀,寄宿於三叔壽臣公家,其受任盛宣懷企業之一的慈善事業(施醫、施棺、救災、恤貧……等)廣仁堂之主持,就近照料。(註4)
民國5年,盛宣懷仙逝後,由其原配盛老夫人當家。盛老夫人有4子,除4公子盛恩頤外,餘皆幼年病夭。
盛恩頤,大家都稱他「四先生」,背後則叫「盛老四」;早年留學英國,歸國後主持漢冶萍公司,學非所用,紈袴成性,終日花天酒地。外間傳說他在一夜之間,因牌九輸掉一條馬路。
本師世尊四叔樸臣公在盛家極為忠誠,不久後便成為盛宣懷企業的總帳房。盛宣懷的企業因樸臣公之精明能幹、忠誠、辛勤經營下,並沒有因改朝換代而沒落。
當時,本師世尊祖母華太夫人及本師世尊三叔、四叔等全家族,均住在盛宣懷所築「益壽里弄堂房子」之2樓7連棟李氏家族富麗廳堂的集居空間(註5)。
民國14年農曆12月12日(國曆15年1月25日)本師世尊、坤元輔教結婚時,婚禮的家筵上,盛老太太是本師世尊李氏家族,唯一的「特客貴賓」。由此可見,李氏家族與盛老太太的密切關係。
本師世尊結婚後,於民國16年12月從益壽里搬遷至法租界~薩坡塞路108號,一幢靠馬路的三層花園洋房(註6),並自蘇州祖宅迎接母親劉太夫人同住。
而本師世尊三叔、四叔是何因緣進入盛宣懷企業?依據第2任維生首席在民國90年11月15日於黃庭南廂撰述〈留給耕樂堂李氏家人們的一封家書〉時曾言:伯房公(本師世尊的祖父)仁心愛民,擅啟倉賑災,受到言官彈劾,奉命繼續留職,以官俸扣償,終以積勞死在任上,身後蕭條,一貧如洗,由諸暨仕紳人民資助入殮,並雇船循運河送返常州。
但到蘇州已經沒有旅費,只好投奔伯房公的二胞妹~祖姑貞孝太小姐;貞孝太小姐,終生未嫁,研究佛學,弟子遍布大江南北,清代郵傳部尚書盛宣懷夫人也是皈依太小姐學佛。
由於,太小姐的弟子們,致贈座落在蘇州牛車弄李氏的祖宅,祖母華太夫人帶領四個幼小的孤兒,才得落籍安身於蘇州。
按:從上述紀實,同奮可以很清楚的發現:本師世尊的祖姑貞孝太小姐,透過其弟子盛宣懷夫人的關照,對於孤苦無依至親之子代為謀職,是天經地義之善事,因此,本師世尊三叔壽臣公、四叔樸臣公得以進入盛宣懷企業,後來都居要職,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本師世尊的祖姑~貞孝太小姐一人了。
本師世尊在課堂上常言:「這些在天上早已安排好了。」因此,本師世尊與杜月笙「黃天霸的初遇」,以及杜月笙曾轉達杜月笙供奉「狐仙爺」的話,告訴本師世尊說:「李先生天命大,我要躲著點。」這也是天上早已安排好的了,看起來當然也不足為奇了。
儒俠生平事記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後由國學大師章太炎建議,改名鏞,號月笙,是近代上海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江蘇上海縣(今屬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清光緒14年7月15日(1888年國曆8月22日)生。3歲喪母,5歲喪父,6歲入學,一生只念過4個月書。
杜氏15歲出外謀生,任上海鴻元盛水果行昂學徒、潘源盛水果店店員。年20與友人拜青幫「通」字輩~陳世昌為師,屬「悟」字輩。後又以黃振億之薦,任職八仙橋上海法租界捕房總探黃金榮公館。
民國4年,年28歲的杜氏,在公興俱樂部當權,手下有小八股黨,又與黃金榮、金廷蓀合組三鑫公司(以上3人姓名均有「金」字得名),經營煙土生意,任董事長。民國13年,杜氏發起義演平劇以救濟災民。民國14年5月「五卅慘案」起,參與反英行動。民國16年4月9日,與黃金榮、張嘯林、王柏齡等人結義,指揮由幫會分子組成中華共進會。
16年秋蔣總司令聘為總司令部少將參議。18年4月,蔣公任陸海空總司令後,應聘為陸海空總司令部中將參議。20年「918事變」起,邀同虞洽卿、王曉籟(參加上海宗哲社發起人之一,蒙 上帝敕封十八真君,廉字主宰)等籌組上海市抗日救國會,任常務委員。21年5月,調解郵差大罷工。22年5月,杜門子弟成立恆社,戰前恆社弟子800人,戰後數逾2,000人;同時任上海漁會市場董事長。
民國23年11月,任上海臨時參議會議長、上海地方協會會長,又任上海《申報》、《新聞報》、《時事新聞報》、《商報》四社聯營處總經理;24年4月任中國通商銀行董事長;26年7月,抗戰軍興,任上海市抗敵後援會籌募委員會主任;11月初往寓香港。
27年春,任賑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兼港澳區救濟特派員。28年11月為高宗武策反一事,飛往重慶晉謁蔣委員長。31年3月,在重慶創辦中華實業信託公司,任董事長,其主要工作,為政府爭取物資。34年7月,與軍統局長戴笠、中美合作社副主任梅樂思等,離重慶至浙江淳安,指揮忠義救國軍,防止日軍敗退時破壞上海之公共設施。
34年8月抗戰勝利復原後,任《新聞報》、《申報》、中國通貨銀行、浦東商業銀行、華商電器公司、恆大紗廠、華安人壽保險公司……等公司之董事長,並至南京參加財經會議。35年9月當選船聯會理事長;秋時,當選制憲國民大會代表。37年春,至南京出席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並當選主席團主席。
民國38年5月,作客香港,任中國航聯保險公司香港分公司董事長。39年在港與孟小冬小姐補行婚禮。40年農曆7月14日(國曆8月16日)病逝寓所,年64歲。(註7)
根據上述記載,我們可以發現,杜月笙的人生哲學是多采多姿的,可讀性很高,茲分述如下:
一、杜月笙將人才分為四等:
第一等人,有本領而沒有脾氣。
第二等人,有本領也有脾氣。
第三等人,沒本領也沒有脾氣。
最下等人,沒能力反而有脾氣。
他最看不起的人是色厲內荏,表裡不一,經不起打擊與考驗的懦夫。他最喜歡的人是能受胯下之辱,大節不虧的漢子。
二、「閒話一句」圓滿解決天下事:
杜月笙的口頭禪,為「閒話一句」;這句上海話的原意,就是「就此講定」。該話從杜月笙口裡說出時,大有他一肩承擔的意思;概括地說,要他排難解紛,要他化除困擾,不成問題。
杜月笙領悟力極強,而且要言不煩,有時不待對方說完,他就會做出結論,立即以「閒話一句」交待有關的人來處理,幾乎是有求必應。任何天大的事情都可以得到圓滿的答覆,圓滿的解決。
三、最愛聽「說大書」,認真一如上課:
杜月笙最愛聽的是「說大書」;所謂「說大書」就是以歷史說部、小說、演義,如:三國、水滸、封神榜、七俠五義、包公傳、施公傳等歷史興衰,忠孝節義之情事。
因為,杜月笙自幼失學,識字無多。他在家中請「說大書」的人,每天開講,一講就是經年;他很認真,每天不管如何忙碌,說書時間一到他便端坐一如上課,甚至還會聚精會神地邊聽邊讀手上的大字本書原著,順便「認字」。
本師世尊早期也曾參與,他對桃園三義與關聖的崇欽,應來自杜府「說大書」的影響。
四、以最光明磊落的方式到處結緣:
坤元輔教說:杜月笙是民國以來近代上海人中間最會賺錢的人,但也是有史以來最會用錢的人。
杜氏懂得他的錢撿自四方,但他更懂得錢用在八方。他以最光明磊落的方式到處結緣,可以讓受者無所愧怍,泰然自若。他的用錢原則是「有錢大家用」,因為他懂得「捨」,才會有所得。
杜月笙謙虛誠懇的做人態度,勇於任事;一諾千金的做事精神,贏得朋友尊敬和親近,甚至許多金融、工商鉅子,於公於私彷彿都少不了杜月笙這個人。
杜月笙有句處世哲學的名語:人有三碗麵(面的諧音)最難吃;第一情面,第二場面,第三體面,也可以說是他一生的寫照。
他說:做人「誠」字最重要,即使別人欺騙我,我也不是傻瓜呆大,但我總是以「誠」去感動他;我的做人原則,就是一個「誠」字。
早年,杜月笙曾吸食過鴉片,後來他接受勸告,堅毅意志,戒鴉片成功;杜月笙也愛賭,賭品極佳,他以賭會友,在賭博中結交朋友、觀察朋友。
杜月笙有5位太太;第5位太太孟小冬於民國39年在香港與杜月笙補行婚禮。據知,因為杜月笙社會觀感不佳,本師世尊在上海成立宗教哲學研究社時,獨漏杜月笙。此事在杜月笙認為,是其人生中最大的憾事。
事後,杜月笙曾透過本師世尊好友~江一平先生,轉達「關心」之意。抗戰期間,本師世尊的好友端木愷先生從重慶至西安,杜月笙還託端木愷「存問」此事,可見杜月笙對於本師世尊在上海成立宗哲社,獨漏他參與之事,極度重視。在此亦可發現,本師世尊處世「公私分明」的一面。
杜月笙一生行事,3位名人評語,足以蓋棺論定:
‧先總統蔣公於杜月笙逝世時,特頒「義節聿昭」輓聯弔唁(《中國現代辭典‧人物部分‧杜月笙p115》)。
‧銀行家錢永銘先生(1885~1958,錢氏於民國9年,擔任上海銀行公會會長。)民國16年,國家定都南京,古應芬任財政部長,錢氏任次長。民國26年7月,抗戰軍興,滬戰隨之爆發,與杜月笙等籌組地方後援會,支援前線作戰(《中國現代辭典‧人物部分‧錢永銘p568》),於40年8月杜月笙逝世悼文說:「先生出身寒微,樸無文,迺其樹立之偉,涵照之廣,徵諸近世,無與抗衡,即戰國四君,朱家郭解,亦難並擬。先生起布衣,無尺寸之藉,而其功績,炳若日星,敝屣名爵,孜孜為善,為恐弗及,被其澤者,不知凡幾,舉國上下,咸尊曰杜先生而不名。」(註8)
‧本師世尊於杜月笙逝世後,曾對杜先生立下四句知語:「虛懷若谷、知人善用、智慧絕高、魄力雄渾」。(註9)
按:近代民國數百年來人物,能匹配杜月笙先生行誼者,幾希?能榮獲坤元輔教讚譽為「儒俠」者,幾希?能榮獲本師世尊讚譽者,更是幾希?
吾人僅在此感激杜先生一心一意,竭盡全力保護本師世尊、協助本師世尊,以最公平、最公正、最智慧的方式,俠義圓成許多困難和棘手的事件,對日後本師世尊行道有莫大的幫助,真是令人讚賞及肯定。
杜先生對本師世尊有義有恩,特予恭整本文,裨益帝教門人參閱曉悉。同時,對杜先生與本師世尊肝膽相照情誼,亦衷心贊曰:
出生之犢赤子心,勇蹈杜公館;
仁儒二君始相會,惺惺又相惜。
杜月笙,您人生不虛此行!
杜月笙,您人生足矣!
壯哉,杜月笙!
偉哉,本師世尊!
●陳光俄、余靜徠賢伉儷。
註:
1、盛恩頤,為前清最後一任「郵傳部」尚書—盛宣懷之四子。盛宣懷:1844年~1916年,字幸蓀,江蘇武進人。父親單名康,與李鴻章同為道光24年甲辰鄉試恩科舉人(坤元輔教則說是進士),成金蘭之交,故能裨益其志業。
後又有張之洞激賞其才,為其所用,復加慈禧太后後身邊紅人李連英的維護,故官場、商場均甚得意。除掌握全清之輪、電、路、礦四大事業,如:招商局、電報局、鐵路總公司、漢冶萍總公司,加以織造、商務、外交、教育事業等;宣統2年晉升「郵傳部尚書」;宣統3年倡行鐵路收歸國有政策,引起爭路風潮,群情激動,致招大變。
時至8月,革命黨人武昌起義,大局改觀,資政院以盛宣懷侵權違法,罔上欺君,徒負政策,釀成禍亂,時為誤國首惡,請治罪,詔奪職,遂歸籍,民國5年卒,年73歲。
2、詳《天帝教教訊》156期,P.69~P.71
3、《天人學本》上冊,57講,P.55。
4、《天帝教教訊》155期,P.41,以及58期,P.23~敏思阿姨講故事。
5、師尊母親劉太夫人尚居留故里蘇州,方便長齋禮佛,且尚須照顧松年、熙年二幼子。
6、《天帝教教訊》156期,P.57、《慈恩集》P.54。
7、係根據近代中國出版社印行,74年版《中國現代史辭典》P.115,人物部分,《杜月笙小傳》節錄。
8與9、《天帝教教訊》156期,p.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