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揚聖境 影湛清涼 氣清境遠 坤轉太和

藝揚聖境 影湛清涼 氣清境遠 坤轉太和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483期 » 藝揚聖境 影湛清涼 氣清境遠 坤轉太和

整理/編輯部  2024-06-15 09:25

資料提供/天安太和道場、林緒愛開導師、吳光輔參教司、陳奮心開導師
整理/編輯部
照片提供/天安太和道場、蔡光貧

  「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濤,以「天地以生氣成之,畫以筆墨取之」描述對藝術畫作的體悟,借筆墨以寫天地,一語道盡東方藝術之精髓,融合「氣韻意境」與「畫者靈性」,追求天地自然之奧妙。

  為慶祝坤元輔教晉證「慈恩聖母」、晉位「清涼殿殿主」十週年,天安太和道場與始院、坤院等單位共同合作打造「慈恩藝廊」,光理首席使者以「藝揚聖境 影湛清涼」寄予厚望,期冀天安太和道場以藝術柔性等多元方式傳承坤元輔教精神,弘揚 天帝宇宙真道。

有容乃大 生生不息

  「慈恩藝廊」之籌劃,源於2023年10月天安太和道場林緒愛開導師及總幹事黃光晴邀請始院參教司吳光輔,共同研討如何運用「天安太和道場」現有環境,營造出具「生命道場」特色之藝文空間。

  「慈恩藝廊」展示創作題材豐富,有攝影、書法、水墨畫、絹布工筆繪畫及文宣設計等,內容以「師母行誼」、「廿字真言」、「三大道場攝影展」、「師尊墨寶與華山時期守護道脈之精神」、「書畫創作」、「花藝布置」;展覽主體精神為「厚德載物」,以彰顯天安太和道場渡化「萬性萬靈」重獲新生,成就宇宙生命生生不息流轉,重回 上帝左右。

  以下從「展覽空間位置」逐步介紹本次藝文展覽靈性之美,以供同奮品味欣賞。

惇德允元 德藝流芳

  在清涼樓三樓雅居南側及東南側,展示四十一幅「師母行誼」珍貴史料,照片由教史委員會林靜存主任委員提供,再經特殊處理以薄卵色為基底,復古小花、蝴蝶為裝飾,溫馨地呈現師母駐世95年懿德風華。

  從家鄉常州環境,花季少女時期嫻靜,至遵循天命在西北弘教、華山歲月相伴本師世尊保家衛國;而後遷臺自立晚報時期,曾接待于右任、李萬居夫婦展現女性成熟且自信交際長才;帝教復興與本師世尊共同渡化原人,以慈以愛陪伴同奮、教導同奮,體現「坤元輔教」坤德特質,是賢妻,是慈母,是慈心一片濟渡幽冥,以慈化人的生命導師。

 ●清涼樓三樓雅居南側及東南側,由鏡執同奮美編排版四十一幅關於「師母行誼」珍貴史料。

 ●清涼樓三樓雅居南側及東南側,由鏡執同奮美編排版四十一幅關於「師母行誼」珍貴史料。

  若從雅居北側沿著長廊白牆望去,懸掛著二十幅「廿字文宣」精美版面設計,優美自然景色,輔以「精鍊文字」提綱挈領與淺白文字詮釋,讓觀者靜靜體悟廿字精蘊。

  「師母行誼」與「廿字文宣」精美版面設計皆是出自李鏡執同奮巧思,以美編軟體精心設計編排。

 廿字文宣精美版面設計~鏡執同奮美編排版

 

  轉角和盡頭之處,但見雪白底稿朱紅對聯上,六幅關於修身處世嘉言語錄,正是鄭光垂開導師親筆書寫的行書,且每副對聯是正、反相對,十分獨特。

 行書四屏~鄭光垂開導師作品

 ●天福地福全家福 日春年春富貴春

 ●心田種德心常泰 福地安居福自來

 ●立志要承前代德 修身能獲晚年芳

 ●傳家有道唯存厚 處世無奇但率真

 ●讀書研學心常靜 行善利人福自臻

游於物外 計古當今

  置身三樓用餐區,宛若穿梭於中國古代宮廷畫苑,牆上一系列花姿鳥態,栩栩如生,充滿生命之美,此處展覽的是陳奮心開導師與邱鏡性傳道師夫婦之「院派絹本重彩工筆花鳥中國畫」,畫上題詩詠物是中國文學「託物言志」傳統,同時彰顯中國藝術獨到之處——詩書畫本是一家親。

 院派絹本重彩工筆花鳥中國畫~陳奮心開導師與邱鏡性傳道師夫婦作品

 ●品名-喜上眉梢圖(四君子-梅)簡介-諧音喜鵲上梅梢。

 ●品名-空谷迴馨圖(四君子-蘭),不計境外綺麗,獨守空谷。

 ●品名-偽善勝惡圖(四君子,竹)簡介-弱勢寫照。

 ●品名-東籬秋色圖(四君子-菊)簡介-整年花序之末為菊,曰窮菊。

 ●品名-國色天香圖,簡介-寫牡丹之富貴,名種曰廣東粉。

  此次九幅花鳥畫,花有「梅、蘭、竹、菊、荷花、水仙、牡丹、木芙蓉」皆是富有中國底蘊名花,在細膩工筆彩繪下,寄託梅之凌寒綻放,君子凜然不屈;蘭之空谷幽放,君子慎獨操守;竹之虛心勁節,君子虛中守節;菊之綻放高嶺,是「寧可枝頭抱香死」,君子「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隱逸;白荷之「清水出芙蓉」出淤泥而不染,紅蓮之「火焰化紅蓮」淨化慾念昇華智慧;水仙之清雅若「水上輕盈步微月」,牡丹之「人間富貴,艷冠群芳」;木芙蓉之「宛中恬靜,芙蓉雅教」。在各色名花中穿梭著各式鳥類,像是「相思鳥、喜鵲、白頭翁、綠繡眼、白鶺鴒、灰背山雀」,不少是臺灣寶島常出現的留鳥。

  每幅作品皆有融入文人墨客「託物言志」之精神,如「偽善勝惡圖」,以相思鳥棲息翠竹之上,看似親近竹之高風亮節,實則目光始終灼熱隱忍看向竹上綠蟲,藉《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中「大善廣吉,偽善勝惡」,警示偽善更勝於惡。另一幅「迴文環境還淨圖」,以火焰般燦爛盛開的紅蓮上,題有迴文詩「環境、還淨」,紅蓮在佛教素有「化火焰為紅蓮,化紅蓮為火焰」意象,寓意將慾望轉化成智慧,一念潔淨,所見皆為淨土。

 ●品名-白頭芙蓉圖 簡介-寫宛中恬靜,芙蓉雅教,白頭翁獨棲境。

 ●品名-迴文環境還淨圖,簡介-左右迴文。出污不染。

 ●品名-荷塘清趣圖,荷音和,寓意如題詩。

書畫同源 墨合天地

  四樓前迴廊,陳列「三大道場攝影展」,清晰呈現天、地、人曹道場興建歷史、建築文物之外,亦包含三大道場舉辦各式重大教育訓練與重大節慶、藝文活動盛事,以照片記錄天帝教人文歷史之發展。

 三大道場攝影展

 ●「三大道場攝影展」記錄了天、地、人三曹道場起建與人文歷史發展。

 ●緒愛開導師為同奮導覽「慈恩藝廊—三大道場攝影展」。

 本師世尊救劫文宣~始院參教司吳光輔設計

 ●師尊墨寶「萬法惟心,開天繼人」,以及展示師尊鎮守華山八年,守護中華民族道脈之史實。

 ●清涼書軒的門口。

 ●生死契闊,與子相悅。

  清涼書軒門外,則有涵靜老人親書「萬法惟心」與「開天繼人」恢弘墨寶,以及展示光輔參教司設計的師尊鎮守華山八年,守護中華民族道脈史實的救劫文宣作品。。

 ●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

 ●破曉。

  行至「清涼書軒」內,彷彿融入中國磅礡壯闊,氣韻流轉的書畫天地之中,正面望去,首先有故江光節樞機使者親撰天安太和道場對聯十副隸書作品,字風端正清廉,具有隸書「一波三折,蠶頭燕尾」之特點。左側則有林緒愛開導師以20年書法底蘊,以十三幅行草恣意揮灑歌詠「坤元輔教」之懿德,一字一畫瀟灑快意,筆畫之間帶有小附鉤,筆斷意連,氣勢如虹。

 ●故江光節樞機親撰天安太和道場對聯十副。(其餘作品,請參閱頁16)

 陳乾化同奮六幅水墨畫

 ●白度母佛像。

 ●金剛薩埵。

 ●四臂觀音。

 ●張家界風光。

 ●生命之歌。

 ●留得殘荷聽雨聲。

  左角落至右側起首處,有陳乾化同奮六幅水墨畫,分別有三幅佛畫「白度母佛像」、「金剛薩埵」、「四臂觀音」,色彩明豔,富麗堂皇,金粉鉤描,顯現佛之慈悲與光明;水墨畫三幅,有「張家界風光」畫出雲海在群山間湧動,或「生命之歌」山谷內雲霧氤氳,泉水蜿蜒潺潺而下,白梅如細雪飄落,終張「留得殘荷聽雨聲」,以碧波秋色中,煙雨朦朧,枯葉上兩朵白荷盛開,隨風翻飛舞動。

  右側牆面是始院參教司–吳光輔書畫創作,以「書法對聯」與「水墨畫」相襯,營造出豁然開朗,意幽境遠的氣象。乍見「是道則進,非道則退」與「見先哲於羹牆,慎獨知於衾影」兩副行書對聯中,各展示一幅水墨畫。第一幅以寫意水墨筆法鉤勒出高聳蒼勁古松,幾乎占據整張圖,於右側下一隅是一家和樂情景;第二幅則是以青綠設色,潑墨暈染成峻嶺崇山,山谷下一道清泉汩汩流出,充分凸顯中國山水畫中對天地崇敬之情,是「人法地」的人與自然和諧相通,以達「天人合一」精神境界。

 山水畫作品~始院參教司吳光輔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見先哲於羹牆,慎獨知於衾影。

 ●羅凝菩同奮花藝作品,與畫作互添優雅藝韻。

 慈恩聖母紀念公園的花藝布置~粘緒突及林靜淑

幽香典雅 花藝芳心

 ●承擔之石

 ●成全之石

 ●不爭之石

  花草是大自然送給人生命療癒最好的禮物,中國花藝起源於六朝時代,是中國重要古典藝術之一。

  今年「慈恩聖母紀念公園」,透過粘緒突、羅凝菩及林靜淑等同奮精心布置,藉由花草之美,園藝造景,體現天安太和道場坤德底蘊–「厚德載物」與「取法乎上,僅得其中」主體精神。

  「天安太和石前獻花」,以「康乃馨綠葉」細頸瓷瓶,襯托粉色花瓣於綠葉細枝間典雅之美,傳達對無形仙佛誠敬。

 ●右上/天安太和石前,以小石頭堆成「厚德載物」。

 ●細頸瓷瓶內,康乃馨綠葉燦爛綻放,傳達對無形仙佛誠敬。

 ●窗與門意象

 ●寶藍色冰裂紋瓷缸內,案頭菊、米香花、乒乓菊親密無間環繞在水蓮內,交成一片燦爛色彩,象徵法輪運轉不息,花開世世常春。

 ●擺設主花器,以藍白漸層色,呼應「雲海深恩」。

  「門與窗」意象延伸予「你我同濟」,以大小鏤空重疊木門掛上鮮花,對應中站鏤空木窗延伸至清涼樓前「樹花架」,表現對坤元輔教敬愛、清涼聖母敬意與天人之間共同奮鬥救劫之意象;延伸中間景象,擺設主花的漸層淺藍純白花器,呼應「雲海」象徵「傳承、守護、共同奮鬥」;而刻有「承擔」、「成全」、「不爭」奇石上,是彰顯坤元輔教「濟渡陰陽,承擔天人兩道,在救劫天命,以大我無私救渡眾生」;寶藍色帶有冰裂紋瓷缸內,橘色案頭菊、雪白米香花、金黃乒乓菊親密無間環繞在翠綠水蓮內,交織成一片燦爛色彩,象徵「法輪運轉不息,花開世世常春」。

 清涼樓三樓大同堂花藝布置~出自雪傳同奮巧手

 ●清涼樓三樓大同堂內雪傳老師花藝作品。

 ●何雪傳老師,花藝作品〈期盼〉。花器:石膏砂布白蠟自由創作。石竹花,代表修道的道埸;紅果金絲桃,代表播種;白色餅乾太陽花,代表清新純潔的修道;以及紫色百子蓮,象徵多子多孫的福氣。

  清涼樓三樓大同堂內,林立著嬌美生動的鮮花,賓客流連在這片花草世界中,足以讓人忘卻塵世煩囂。現場花藝皆出自何雪傳老師巧手布置,其中「期盼」作品,是以丁香紫百子蓮、石竹花、紅果金絲桃、白色餅乾太陽花美妙地相互映襯,散發生命靈性氣息,傳達生命新生衝破環境的限制,以堅強不屈的精神展現新生命,期待弘教播種,緣俱花開。

  藝術散發出柔性力量,與天安太和道場主體精神「地勢坤,君子厚德以載物」十分吻合,在兼容並蓄的藝文空間中,以藝術治療心靈,啟發靈覺與靈性,追求中華文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境界,對內潛移默化同奮心性修養,對外渡化緣人來歸。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