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春同行放牧身心 養心養靈回歸本真
採訪/陳正筆、蔡道貴、陳凝雩 2025-04-15 10:20
〜澎湖初院第三期淨心養靈班記要
採訪/陳正筆、蔡道貴、陳凝雩
照片提供/澎湖初院
●「2025澎湖初院第三期淨心養靈班」,由始院教務中心、高雄市掌院、臺灣各教院教職、工作人員,在3月14~3月17日期間舉辦。
早春微寒,海風低吟,風的線條勾勒出白鷗展翅的瞬間。沿岸,金黃色的野菊花隨風輕舞,如青春的笑靨燦然綻放。春的希望閃耀,映照在海天之間,乘風拂入澎湖雙頭掛的初院。
「2025澎湖初院第三期淨心養靈班」,由始院、澎湖初院,以及來自臺灣各教院的志工於3月14日至16日,在澎湖初院溫馨開課,並於3月16日至17日舉辦「文化觀光自由行」。
在這段充滿美好淨心養靈的時光中,21位學員遠離紅塵,經由「身心調養」、「學識進修」與「親和交流」三部曲,進行動靜結合的迷你小閉關體驗。學員們沉靜下來,聽海、聽風、聽天人交流之音,蓄積正能量,準備迎接未來的各種挑戰。
●同奮在澎湖遊客中心相見歡。
●相見歡,在澎湖遊客中心裡,認識澎湖自然環境,人文歷史。
雲水涵光養靈啟航
海風呼嘯,歲月流轉,救劫前鋒的勇士們,遠從千里而來,相會於救劫的前哨站,離島偏鄉的澎湖。參與的成員包括:臺北市掌院的凝雩、靜佛、月望、祥芬、鏡南同奮;天心堂的鏡悅同奮;天人堂的華平同奮;新北初院的雪負、鏡抱、靜琬、祥觀同奮;天鎭堂的祥門同奮;天甲堂的鏡依、靜秩、雪靠、雪足同奮;雲林初院的靜鴻、月盈、緒邈同奮;天門堂的大同同奮,以及當地澎湖初院的道貴同奮。臺灣的同奮們搭乘飛機,飛越澎湖無垠的海面,上午時分,大家興高采烈地抵達澎湖初院。
下午2時,楊緒窺開導師與澎湖初院的教職人員,熱情地在澎湖遊客中心安排了一場溫馨的「相見歡」活動。活動伊始,即帶著同奮深入了解澎湖的歷史與發展,並介紹當地的自然環境與風土民情。隨後,再到天人湖賞鳥亭,由凝雩同奮以生動有趣的遊戲方式引導,讓同奮們彼此親和認識,升溫情感。
傍晚,開訓典禮與親和活動隆重舉行,楊緒窺開導師深入闡述舉辦養靈班的意義,他說:
代表澎湖初院全體同奮,誠摯歡迎各位的到來。這是澎湖淨心養靈班的第三期,我一直以謹慎且樂觀的心情來籌辦,雖然澎湖的人力有限,但我們希望這個養靈班能夠持續舉辦下去。經過前兩期的運作後,發現透過這個活動逐漸帶動起初院的道氣!也讓澎湖初院開創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讓全教同奮認識到澎湖初院具有一定的救劫角色,扮演著前哨站的重要使命。期許澎湖初院這個重要的戰略據點,能夠成為一座堅實的堡壘型教院,凝聚強大的守備能量,守護我們的信念和未來!
●「緒窺開導師在開訓典禮上為學員講述靜心養靈班的由來與意義。
感謝始院教務中心的大同執事,為我們爭取許多權益。還要感謝我們最優秀的主持人凝雩,以及來自臺北的行政能手靜佛同奮,感謝靜佛在電腦作業和行政事務上的全力支持,讓我們的工作順利推進。非常感謝始院的悉心協助,讓我們逐步建立起屬於澎湖初院的團隊,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原本預定由光赦講師主持開訓,因他臨時有重要會議,今天由我來代表致詞,深感榮幸。
養靈班最初的想法,是因為光赦講師希望各教院的同奮在各自的教院誦誥外,能有一個地方讓各教區的同奮親和、分享奮鬥故事,增加奮鬥的能量,也能藉由小閉關舒緩身心的疲憊。之前在鐳力阿、阿里山梅園樓都辦過,引起很大的迴響。
養靈班的規劃,一直秉持「身心靈的調養、課程進修、親和交流」為主軸,旨在打造一個和諧的學習與成長平台。帝教如同一個大家庭,修道四寶「法、財、侶、地」,正如《昊天金闕宇宙主宰赦罪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罔極至上聖準圓太上帝旨序》所言:「神之格思者致乎誠。誠者為天之道。至誠者人之道也。」
我們以誠心為本,放鬆身心,透過交流與互動,讓每個人都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啟發與成長。經過兩期的經驗累積,效果非常得不錯,相信在未來,我們能夠共同走得更遠。非常感謝有這個契機,這是 上帝賜給澎湖初院的契機。謝謝各位同奮的參與。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呂緒翰副院長主講「心病還要心藥醫~談診心治病」,引發同奮的共鳴。
這次養靈營的兩堂重點課程,由呂緒翰副院長主講——「從靜心靜坐談養生之道」與「心病還要心藥醫〜談診心治病」。他深入剖析養生的真諦,讓同奮體悟到:世間最上乘的養生之道,莫過於涵養內心。唯有解開心靈枷鎖,使心境豁然開朗,許多疾病亦自然而癒,生命之路因此趨向光明。
其中,「談診心治病」一課尤為發人深省。副院長點出,現代人罹病主要的根源,往往源於內心缺乏愛的滋養,而這份心結多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影響。此議題引發學員們熱烈討論與分享,讓同奮深刻省思:如何自我療癒內在創傷,開闊心靈世界,活出生命的美好本真,綻放原有的靈性光輝。
課堂上,副院長播放了一部短片,講述122歲人瑞王忠泉的訪談。他自信風趣地分享自己的養生哲學,懷抱感恩之心談及父母恩德,並強調飲食起居有節有序、日常與親友保持良性互動、樂於分享喜悅,這些看似尋常的習慣,卻是他長壽的關鍵。最難能可貴的是,年逾百歲的他,依舊保有一份赤子之心,日日懷著歡喜心過生活。相比之下,世人往往貪求更多,不知不覺中反而阻礙了內心的知足與安然。最後,王老幽默地笑說:「我不貪心,只希望活到三百歲!」逗得全場哄堂大笑。
副院長結論:開朗喜樂-開心-「心脈開,百脈順」;心開、神朗,靈能自然光沛。
文化觀光之旅:與歷史對話,與天地相融
「文化觀光自由行」是養靈班課程的一大特色,同奮們三五成群,宛如久違的家人歡聚出遊,懷著雀躍的心情,踏上前往馬公市、東環島與北湖島的旅程,展開一場深度的海島文化探索。
●圖1/走訪澎湖初院附近的「蔡廷蘭進士第」,觀古人義行效法先賢。
●圖2/造訪全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澎湖天后宮」,這座媽祖廟有400年歷史,媽祖守護著澎湖的百姓。
●圖3/三百多年歷史「觀音亭」,是佛教在澎湖島的濫觴之地。
●圖4/古老漁村風櫃洞,我們坐在玄武岩上,聽風聲聽海聲。
●圖5/「順城門」是清領時期防禦城池媽宮城,是原有六座城門碩果僅存的小西門。
馬公市首站—蔡廷蘭進士第,這座清代四合院老宅,是澎湖唯一進士蔡廷蘭的故居。庭院之內,歲月留痕,紀念著他生前急公好義、憂民濟世、敦風勵俗的賢者事蹟,令人不由得心生敬仰。
隨後,隊伍陸續走訪風櫃洞、澎湖天后宮、觀音亭,並駐足於斑駁的順城門前,這座清領時期防禦城池—媽宮城僅存的小西門,見證了歷史滄桑。遙想當年,澎湖鎮總兵吳宏洛奉劉銘傳之令,興建此城,以強化澎湖防禦,時光流轉,城門猶存,昔日風雲似乎仍迴盪於石牆之間。
風櫃洞,這座古老漁村,則以壯麗的玄武岩海岸與激蕩潮聲聞名。我們盤坐岩石之上,被無垠的碧海環抱,海濤拍擊岩壁的聲響宛如天籟,水柱隨浪湧動,氣勢磅礡。彼此閒談間,忽然有人提起侯孝賢的電影《風櫃來的人》,剎那間,電影裡那些年少輕狂、逐夢離鄉的畫面與眼前的海天一色交織,令人不禁浮想聯翩。
●圖1/藍天白雲,青青草原中,同奮們在天人湖裡小憩一番。
●圖2/佇足澎湖跨海大橋,環顧內海嶋嶼景色。
●圖3/風與海交織世界,有我們一起結伴快樂行。
●圖4/「大菓葉玄武岩」柱狀玄武岩與清澈湖泊,讓我們讚嘆大自然美妙。
●圖5/三百年的古榕樹,保安宮康府王爺信仰,屹立不搖。
澎湖天后宮,是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海上女神媽祖庇祐澎湖百姓已逾四百年,信仰綿延不絕。而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觀音亭,則是佛教在澎湖的濫觴之地,自古以來,宗教信仰撫慰人心,成為當地人民精神上的依託。
接著,大伙搭車前往東環島湖西鄉,探訪南寮社區與菓葉灰窯。南寮社區是擁有四百年的歷史村落,繽紛的浮球裝置藝術點綴其間,彷彿訴說著歷代村民的生活記憶,使這片土地的故事得以生生不息。我們稍作歇息於退役的菓葉灰窯廠,腳下厚實的玄武岩與石灰建築,承載著昔日歷史,而目光所及,則是一望無際的海岸,讓人心境豁然開朗。
隨後,轉往北環島,參訪六處景點:海產加工廠、澎湖跨海大橋、西嶼鄉二崁聚落、澎湖鯨魚洞、大菓葉玄武岩、通梁保安宮。這片海島孕育了獨特的自然與人文景觀——海風雕琢出的鯨魚洞,壯麗奇特;氣勢非凡的跨海大橋,將海與島緊緊相連;湖水映照下的大菓葉玄武岩,如同天地的鏡像,景色瑰麗動人。人文風貌同樣豐富,當地的海產加工產業展現了漁村的飲食文化,二崁聚落的閩南式古厝則映照出先民生活的軌跡。佇立在通梁保安宮前,三百年的老榕樹靜靜守護著廟宇,見證著康府王爺信仰的延續,這份精神依歸,至今仍深植於島民心中。
這場文化觀光之旅,不僅讓同奮的心被大海蔚藍的能量,深深洗滌與淨化,更在與天地自然的親和過程中,加深了彼此的情誼。旅程所見所感,令人回味無窮,誠然不虛此行!
●圖1/分享喜悅享受澎湖休憩園區自然風光。
●圖2/「毋忘在莒」出自齊桓公曾遭難逃亡到莒國的典故,後比喻收復國土。「毋忘在莒碑」位於篤行十村入口處,仿自金門太武山毋忘在莒碑,先總統蔣中正蒞臨國民大會年會致詞,更以「毋忘在莒」之歷史為證,闡明其反攻復國之決心。
●圖3/二崁陳家大厝,是閩南傳統建築形式,展現傳統建築工藝之美。
●圖4/二崁陳氏古厝傳統花磚工藝。
●圖5/我們來到蛇頭山上的天空之窗。
道情依依共勉奮進
本次養靈營特別感謝始院教務中心蔡大同執事專呈專案報告,為大家爭取到每位1000元的補助經費,惠澤與會同奮。結訓時,大同執事以「人若精采,天自安排」為贈,勉勵大家:儒士當堅守奮鬥志操,但亦須涵養道人之輕安境界,莫過度計較得失成敗,而應順應自然運化,坦然接納上天最美妙的安頓與玉成。
轉瞬間,三天兩夜的養靈班圓滿落幕,來自臺灣與澎湖各地的同奮們,交互交流,共同見證海島風情,領略深厚的中華文化與悠久的信仰傳承,徜徉於美麗的藍海村落,留下難忘的回憶。離別之際,依依不捨,與多日來辛勞籌備、細心陪伴的緒窺開導師、教職同奮揮手惜別,互道珍重。
相送的場景,見證了道誼之深、道氣之盛。感謝同奮對澎湖初院的喜愛與護持,未來可透過群組持續親和交流、互勉共學,共同為我帝教的弘展奉獻一份心力。
澎湖初院已連續三年承辦養靈班,不僅凝聚了當地的奮鬥道氣,也使初院同奮的活動籌劃日益成熟,逐步形成「上課、誦誥靜坐、親和、旅遊」四合一的特色,讓每位參與者皆能在靈性的充電中,感受到澎湖初院同奮的熱忱與用心。這裡不僅是學習與修養之地,更是充滿如家人溫暖的心靈歸屬。同奮們帶著滿滿的感動與力量,回到紅塵,繼續肩負著救劫弘教的使命,持續奮鬥精進不懈!
●大同執事勉勵大家,一切都有最好的安排。
●學員們放鬆心情聆聽身、心、靈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