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戰」大棒一揮,影響及反挫卻始料未及(第25講)
宋興洲 2025-04-15 10:40
宋興洲
編按:國際局勢詭譎多變,與本教「救劫使命」息息相關,自466.467期起,特邀前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宋興洲教授,開闢「興仁光洲月話」,針對國際政經局勢、兩岸發展予以分析,冀使同奮瞭解掌握整體發展趨勢。
2025年3月25日中美關稅戰開打整整一個月,這場被川普稱為「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經濟閃電戰,到了4月2日川普更進一步追擊,擴大對世界各國的貿易關稅戰!
川普於美東時間4月2日下午4時(臺灣時間3日凌晨4時)於白宮玫瑰園正式公布行政命令,對所有進口商開徵10%全面關稅(基準關稅),並於4月5日凌晨零時(臺北時間4月5日中午12點)生效;對於其他特定國家則有不同的「對等關稅」,將於美國時間4月9日零時生效,包括:美國對中國大陸進口產品開徵34%關稅、臺灣對等關稅32%,歐盟20%、印度26%、南韓25%、日本24%、瑞士31%、越南46%、英國、巴西則為10%。
另外,汽車關稅:將於美東時間4月3日凌晨00:01(臺北時間4月3日中午12點)生效,川普25%的汽車零部件關稅將不遲於5月3日生效。註1
根據CNBC報導,白宮澄清,對北京徵收的關稅是在對中國大陸進口產品徵收的現有20%關稅的基礎再加徵,這意味著對中國大陸的實關稅稅率為54%。此外,白宮宣布對關稅包含半導體、醫藥等項目暫時不列入關稅項目。
自信滿滿的川普毫無顧忌的與世界各國展開關稅戰,難道他沒想到後果嗎?其實,川普的「關稅」所帶來的殺傷力不可小覷。
關稅核戰竟成曲線救國
第一殺傷力,戰略誤判。
關稅核彈炸出了全球供應鏈的「量子糾纏」(或量子糾結,quantum entanglement,即在量子學中,當幾個基礎粒子在彼此交互作用後,由於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已綜合成為整體性質,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只能描述整體系統的性質)。
川普團隊原以為對華加徵60%關稅是一招「經濟核威懾」(威懾泛指一個主事者可以憑藉其極端的破壞手段阻止另一個強大的對手),能逼中國坐上談判桌。然而,他們忽略了一個關鍵變量。2025年的全球產業鏈早已不是2018年的線性結構,而是像量子糾纏般錯綜複雜。當白宮按下關稅按鈕時,沖擊波瞬間穿透五大洲。墨西哥超市貨架被巴西牛肉占領,德國車企連夜修改中國供應商備選名單,連越南港口都堆滿了轉口貿易的「中國製造」標籤。
更諷刺的是,美國進口商為規避成本,竟玩起了「曲線救國」(採取直接的手段不能夠解決,就只好採取緩慢而間接的方式)。中國組件在東南亞組裝後貼上「東協製造」(東協或東盟,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標籤,反而讓美國海關成了全球供應鏈的最佳推手。
川普的「關稅核彈」最大殺傷力竟在自家後院。特斯拉(Tesla美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及太陽能板公司)三週內兩次調價,沃爾瑪(Walmar Inc. 美國的跨國零售企業,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和世界上最大的企業公司)春季促銷規模腰斬。這些民生細節暴露了致命漏洞:美國通貨膨脹螺旋已從企業端燒向消費者。
當年尼克森(美國第37任總統,任職從1969到1974)的價格管制崩盤用了兩年,如今川普只用了一個月,就讓「物價—工資」的死亡螺旋(death spiral,情況越來越糟,可能造成巨大的傷害或破壞)初現端倪,堪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2025年3月8日,根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零售巨頭沃爾瑪鑑於川普連續對華加徵進口關稅,導致其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為保持競爭力,沃爾瑪已經開始約談中國企業供應商和零售供應鏈,並給出最後通牒,要求他們必須在限定期限內降低採購商品的價格,以抵消美加徵20%關稅帶來的不良影響。
3月11日,中國商務部等相關職能部門迅速行動,就沃爾瑪要求中國供應商大幅降價一事進行討論,這說明了無論中國企業及中國政府都不允許犧牲本國企業和國家家利益來幫助美國。
自川普入主白宮以來,世界貿易就已陷入一片混亂。據彭博社報導,一批堆在德國倉庫裡的1.6萬公噸鋼管,原本早就該運上貨櫃商船運往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但由於潛在的港口費,只能暫時被擱置。報導指出,在這條跨越大西洋的航線上,航運公司80%的船隻都是中國製造的,這也意味著如果美國真要向所有中國製造船舶徵收港口費,每批物貨將被徵收100萬至300萬美元不等的附加費。根據計算方法的不同,可能相當於目前美國從德國運輸鋼管成本的兩倍或三倍。這還只是無數受到華盛頓政策影響的交易中的一例。
以柔克剛中國產業升級
第二殺傷力:戰術失靈。
若把貿易戰比成擂台賽,2018年的中國還帶著「新手護具」,2025年的中國已經練就一套「以柔克剛」拳法。當川普揮舞關稅大棒時,中國商務部反手打出三記「化勁」(當敵方將力量加諸於己時,不予之正面相抗,而是合其走向,又或者順牽引,令其無從作用)。
一、稀土管制「點穴手」:
將鎵、鎢、石墨納入出口限制名單,直掐美國軍事工業複合體(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一個國家的軍隊與為其提供武器的國防工業之間的關係,兩者共同被視為影響公共政策的既得利益)命門。F-35生產線因缺貨被迫降速,五角大廈(指美國國防部)採購清單上的「中國依賴症」瞬間發作。
二、市場轉移「梯雲縱」(武當派頂級輕功,要旨是身形輕巧,高低進退自如):
東南亞跨境電商訂單暴增300%,拉美農產品採購協議覆蓋關稅缺口。這套「乾坤大挪移」(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虛構內功:將別人的攻擊挪其他人處)讓中國出口的韌性遠超預期。
三、內需升級「金鐘罩」(少林宗師達摩所創武功絕學,為一套內外兼修無上神功):
新能源車補貼轉向充電基建,半導體產業基金加碼第三代晶片。一套組合拳把「卡脖子」(比喻抓住要害致對方於死地)壓力轉化為「練內功」動力。
反觀白宮,應對之策堪稱「行為藝術」。美財政部長貝森特稱「無法保證不衰退」,好像戰前舉白旗;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硬把關稅說成「歷史性壯舉」。另外,經濟顧問哈塞特竟把股市暴跌形容為「資本重新佈局」。
惡性連鎖反噬美國市場
第三殺傷力:根基動搖。
美國優先釀成了盟友體系的「連鎖反應」(又稱鏈式反應,chain reaction)。
關稅戰最隱秘殺招,在於動搖了美國霸權的地緣支柱。當川普對中國電動車徵收100%關稅時,德國車企卻在慕尼黑車展上被比亞迪(中國跨國製造企業)的固態電池技術碾壓;當白宮強推「友岸外包」,墨西哥卻把新增鋰礦開採權交給了中資企業。
更致命的是,曾被視為鐵桿的加拿大和墨西哥,在遭遇中國報復性關稅後,反手對美國農產品加徵特別稅。這套「七傷拳」(金庸倚天屠龍記崆峒派武功,若使用者功力不足反而會造成自身之內傷)打法,讓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rea,1994年1月1日成效,由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組成)成了「互害型經濟國」。
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正將美國拖入四面楚歌境地。加拿大對美國鋼鐵加徵25%報復性關稅;歐盟警告「關稅戰將吞噬7%的全球性GDP」;日本車企因鋁價飆升被迫推遲美國工廠擴建。這些連鎖反應印證了世界銀行的警告:美國全面實施10%關稅,其自身經濟增速將下降0.9%,全球供應鏈成本將增加12%。
美國中小企業的困境尤為刺眼。南卡羅來納州的髮夾製造商古德溫發現,中國代工成本僅為美國本土的四分之一,關稅導致的成本上升已讓她瀕臨破產。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成立於1981年,是非營利無黨派的美國兩大智庫之一)的數據顯示,2018年鋼鐵關稅每挽救一個美國鋼鐵崗位,下游製造業就損失五個崗位。如今,汽車、家電、機械製造業等行業因原材料漲價陷入絕境。
一輛美國國產轎車的鋼材成本因關稅激增一千美元,卡持彼勒(Caterpillar, Inc.簡稱CAT,是全球領先的建築和採礦設備、非公路柴油和天然發動機、工業燃汽輪機和柴油電力機車製造商,成立於1925年)不得不將設備價格提高8%,最終由美國消費者買單。
美國優先恐兵敗如山倒
歷史總是押著相似的韻腳(指韻文句末押韻的音節):2018年川普對華徵稅時,日韓歐集體反對;2025年美關稅戰升級後,東協(東盟)十國連夜開會商討「去美元化」結算方案。當年馬歇爾計畫攢下的盟友信用,正被關稅大棒砸得粉碎。
而今美國商界與白宮矛盾已明顯不過。「華爾街日報」頭版標題,竟是「川普正在謀殺自由市場」。川普或許忘了經濟規律不是像電視節目《學徒:你被解雇了》(The Apprentice:You’re fired!),不能靠剪輯製造「逆襲劇本」。
當他把GDP數據當收視率炒作時,兩個幽靈正在美國上空盤旋:一是企業裁員潮從科技巨頭漫延到零售物流,直接斬斷消費基本面;二是30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5%,聯邦利息支出即將吞噬全年軍費。這些鐵硬般數據可比福克期(Fox)電視的軟性採訪殘酷得多。
另外,2025年的關稅戰呈現詭異不對稱損耗。美國通脹率每上升1%,中國通過人民幣匯率彈性能對沖0.8%的出口損失;而當美國西海岸港口貨櫃堆積成山時,中歐班列的單月貨運量正突破歷史峰值。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相互依賴(interdependence)的世界裡。而川普仍抱持單極世界(unipolarity)的觀點(即美國唯我獨尊,為世界第一強權),想以關稅為手段呼風喚雨,但所造成的影響及反挫則是其始料未及的!
註1.參考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50403000870-260410?chd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