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親和真經》詮解(一)

《天人親和真經》詮解(一)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493期 » 《天人親和真經》詮解(一)

桑敏接  2025-04-15 10:50

  《天人親和真經》被譽為天帝教所有經典的核心基石,亦是其中最為深奧難解的一部經典。為深入闡釋其奧義,本社特邀天人親和院桑敏接傳訊使者,以逐字逐句講解的方式,引領讀者探究經文所蘊含的先天本義,並進一步補充天帝教教義《新境界》中「天人親和」章節的內涵。

研讀說明

 ‧《天人親和真經》經文中提出了「十大天人」概念,揭示了天帝教的生化宇宙論觀點,強調從「同」、「異」之微妙關係中,「生和」(生化)出宇宙中一切生機與生命,整本經典涵蓋了生命觀、修持觀及靈性淨化的關鍵要點。

 ‧天帝教經典的語境,開頭皆以「天言」表示先天語言,其文字古拙但意義深遠,沒有虛幻的語詞或物質誘惑,且不含悲觀觀念,強調積極進取和入世救世的精神。

一、天帝教經典類型

  天帝教的經典,分成「基本經典」、「特定經典」和「共同經典」三類:

  (一)以〈皇誥〉、《三期匯宗天曹應元寶誥》為「特定經典」。

  (二)以《天人親和真經》、《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天人日誦大同真經》、《天人日誦平等真經》、《天人日誦奮鬭真經》、《天人日誦廿字真經》為「基本經典」。

  (三)以道統五十一代至五十四代歷代教主流傳下來的經典為「共同經典」。

  在此「三期末劫」時期,師尊對持誦經典有一特別的指示:「在此非常時期一定要多誦〈皇誥〉、《寶誥》以及『廿字真言』,抱著我為人人的精神,為眾生消共業,做人間救劫使者。」

  早年,由李維生同奮(後晉升為本教第二任首席使者)接傳以下幾本經典,相繼曉諭全教教徒虔誦力行,修己淑人。其整理如下:

年份      事件或著作                   備註

民國31年   《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後來更名為《新境界》) 天帝教教義

民國31年3月 《三期匯宗天曹應元寶誥》            時值首席師尊與黃震遐研究教義,同時頒佈。

民國32年   《天人日誦廿字真經》〜蕭教主證道後,本師世尊繼任天人教主後,才透過天人交通的方式傳示下來的經典。

民國33年10月《天人日誦大同、平等、奮鬭真經》  

民國34年10月《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            下元勝會

民國35年元月 《天人親和真經》  

  維生首席說:「研究經典應由逆序倒回去研究,在後頒佈先研究的過程中,能帶領同奮走回原來歷史。」因此可說,《天人親和真經》是天帝教所有基本經典的基石。經文中提出的「十大天人」概念,實際上揭示了天帝教的生化宇宙論觀點。

二、經典的語境

  天帝教經典開頭:「天言」——先天語言、無形傳示的語言。

  佛教經典開頭:「如是我聞」。

  儒教經典《論語》開頭:「子曰」。

三、天帝教經典之三種型式

(一)記錄型:如《三期匯宗天曹應元寶誥》

   特徵:經文內容在記錄上聖高真的言行、功德、天命任務。如《天曹應元寶誥》中,第一位是屬於先天系統唯一的「特上尊」─無生聖母,至於後天系統首位則是萬聖靈根。

   為什麼先天系統第一位為「母」?後天系統首位為「根」?因為無生聖母是生天、生地、生萬物,是宇宙之「母」;而萬聖靈根乃後天系統,在氣天修證的,顧名思義,乃指性靈之「根」。由上,吾人可以從《天曹應元寶誥》中,發現宇宙萬事萬物的基本精神與原則。

(二)演說型:如《天人日誦奮鬬真經》和《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

   特徵:以邏輯思考的方式,將問題分層次清楚的解答。

(三)辯證型:如《天人日誦大同真經》、《天人日誦平等真經》與《天人親和真經》。

  特徵:經由二位上聖高真辯證而得,特別是《大同真經》、《平等真經》、《天人親和真經》。例如:《大同真經》是崇仁教主和天人教主的辯證,有關「潔欲」的觀念就是在此經內提出,崇仁教主說:「爾我之者 慾更無窮 而更無絕 焉得曰無哉」(我們的欲望能夠絕得了嗎?連你和我的欲望都絕不了,怎麼能夠要求人間同奮絕欲呢?)天人教主說:「是我曰潔 非敢曰絕。」(你聽錯了,我講的是潔不是絕。)這是一種通過辯論來闡釋經典的方式,因此稱之為「辯證型」經典。

四、《天人親和真經》之傳訊方式及內容特色

  《天人親和真經》是在維生首席臨去上海上大學前(民國35年元月),無形媒壓至西安光殿,歷時4小時侍光恭錄下來的。對於《天人親和真經》之細類型與特色如下:

 (一)經典型式:為辯證順序之純說理形式。

 (二)辯證方式:為崇道教主與天人教主(三期主宰)之對話。

 (三)辯證內容:是崇道真人和天人教主辯證有關「天人親和」的過程。

  第一辯證重點:在宇宙生命的形成。

  第二辯證重點;在天人關係變遷的過程。

  第三辯證重點:是屬於人際關係變化的過程。

  換言之,《天人親和真經》可以說是對天帝教教義《新境界》其真理圓滿的理論與觀念的闡述,它作為教義的延續部分,顯然具有補充和完善教義的意義。

五、延伸討論

(一)各大宗教經典特性

  儒家與道家經典大多數都是經過後人整理,所以文字大多很流暢。基督宗教的《新約聖經》也是如此。因此,綜觀各大宗教的經典有幾個特性:

  1、文辭典雅。包括《論語》、翻譯為漢語的佛經與基督宗教的《新約聖經》,為後天的語言,文辭都非常典雅流暢。

  2、各宗教經典內有許多想像語詞。如:描述淨土、樂土、天國時,會形容金磚鋪地、琉璃築宮、瑪瑙為果、珠玉為樹。這種虛幻境界的想像,也屬後天語言。

  3、對人世間履踐悲觀的語言,將希望寄託於明日或來世,這也是後天語言。

  簡言之,後天語言可以建構極樂、想像的虛幻世界,使人沉醉其中,較易打動人心;尤其對貧苦無依或處於逆境難以自拔的人,有極高的吸引力。

(二)天帝教經典特色

  天帝教的經典,與其他宗教不同處在於:

  1、經典開頭的「天言」,表示這是先天語言。天帝教經典的文字相當古拙,言約旨遠。在初期誦唸時,難以涵泳體會其精微;但若能久誦,且進一步深入慎思明辨,當可慧發天真,見道深弘。

  儘管天帝教經典的文字,十分詰屈聱牙,但所有經典都是以「天人交通」方式接傳下來的,整部經文都來自於無形。因此,都以「天言」(即天上說)為開始,屬於先天語言。至於「侍筆」的原則與形式是通過先天語言,轉折成後天語言,無形資訊先傳接到侍生大腦的資料庫,再配合「靈意網路」的運作,才能逐一將來自先天的意識訊息轉變成後天的語言文字。當時維生首席在華山時,所使用的接傳方式是「侍光」,其文字樸拙是天帝教經典的第一個特色。

  2、沒有虛幻的語詞、境界,更沒有物質性的誘惑。天帝教經典所講的話,都是實實在在,沒有虛幻的黃金鋪地或七寶樓台境界。(應該也是有,畢竟場景是在靈界,只是這類描述並非經文的重點,因此省略不提,自動跳過。)

  3、天帝教經典中,沒有悲觀的觀念。經文中,都在告訴同奮積極、奮發、進取、昂揚的精神,也可以說告訴同奮入世苦行的觀念;我們是到紅塵、火宅中修持,入世苦行要先盡人道再返天道。從師尊的講話到教義和經典,從來沒有一句話告訴我們悲觀、厭世、離世,一再告訴我們要極積進取和奮鬥向上、入世救世。

  4、天人日誦經典,都是教義的延伸。《天人日誦大同、平等、奮鬬真經》進一步闡述教義中的大同、平等、奮鬥;《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與《天人親和真經》除了都是教義的延伸,更有對新問題的闡述。

註1:根據查閱《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中的〈誦經須知〉所載內容:天人教主于民國癸未下元勝會,雲集一切道眾志心恭敬斗姥元君說召頒行人間…。癸未年換算國曆,應為民國32年11月12日。此與經文前〈重印序言〉所載的日期不同。

  (待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