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虛聖訓
資料提供/天人親和院 2025-08-15 09:10
以身許道自證次第
一以貫之常應常靜
天人教主:
114年7月11日
乙巳年六月十七日午時
天帝教同奮皈師,以身許道,力行基本功課,從向自己奮鬥做起,自證〈天帝三乘〉的「奮鬥初乘」之次第。
向自己奮鬥,透過修行、修道的過程改變習氣、習性,為天下蒼生祈禱而擴大心胸,厚實道德修養。
向自己奮鬥,面對人道、天道順逆的考驗,時刻自我檢視不足之處,透過反省、認錯、改過,降服、消除習氣、習性,相應「奮鬥初乘」所示「主旨、進程、力行、正鵠」,是為自證。
救劫法門貫繫連氣,一以貫之,立地成就,面對考驗,保持「焉懼神媒鞭,百磨我自在」心境,以奮鬥熱準之「修養及智慧」常應常靜,不惑迷信,本心、本性的省思,奠立「奮鬥初乘」基礎,立基第三神論。
昊天心法道海無涯
理行並持依階而上
崇仁大帝:
114年7月11日
乙巳年六月十七日午時
天帝教同奮的日常,一面救劫,一面弘教,一面修道,一面生活,力行基本修證功課,奉行天命救劫使命。
三乘進修是自修自證的指導原則。親證〈天帝三乘〉之主旨、進程、力行、正鵠乃至感應,相應新生論之永生、共生、造生,乃是力行三奮之修持次第。
昊天心法乃道海無涯之境,深入〈天帝三乘〉的真意,理行並持,依階而上,最後都能回到 上帝的身邊。
精神鍛煉精神教化
相互為用行理合一
崇仁大帝:
114年7月11日
乙巳年六月十七日午時
宗教在「精神鍛煉」與「精神教化」的提升,調和電子體受到紅塵薰染的盲動。
「精神鍛煉」以「性命雙修」總原則;「精神教化」建立「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
「精神鍛煉」與「精神教化」相互為用,行理合一,自修自證。
自首任首席使者證道以來,「精神領導」漸弱,需要全面積極強化「精神教化」,重建教風,根本之計在加強對教義經典的理入與行入,啟動救劫弘教新知新行。
清心寡欲變化氣質
真修實煉正己化人
天人教主:
114年7月11日
乙巳年六月十七日未時
《教綱》指出:「教徒同奮,順應自然,聽憑緣人自動來歸,共同奮鬥!」期許同奮引渡緣人,順乎自然無為,憑藉教化風氣,緣人來歸。
同奮力行基本功課,修習昊天心法,是代表教化力量的成果與印證,凡能發願立志,真修實煉,產生「清心寡欲,變化氣質」的成果,以身作則,自修自證,「自渡渡人」。
救劫天命合昊天心法急頓法門參贊化育,真修實煉,提升身、心、靈,正己化人,人心從根自救。
主動積極奮發向上
天人合力奮鬥不已
天人教主:
114年7月11日
乙巳年六月十七日未時
救劫法門乃天人一體之無形、有形應化配合,天人親和以「貫繫連氣」運化「精神領導—精神教化與精神鍛煉」。
「精神領導」,體行本師世尊救劫、救世之慈悲宏願,從首席使者以至神職、教職、同奮,承師心、師志,精神相應三位一體之本師,帶領同奮團結一心,為天命任務奮鬥不息。
同奮主動積極、樂觀奮鬥向上,感悟本師世尊之言教、身教、心教,勤研苦修「精神教化」及「精神鍛煉」,實修實踐,三精神相融合一,天人合力,持續不斷奮鬥不已。
心氣相依調和改變
化除痴執重建觀念
天人教主:
114年7月11日
乙巳年六月十七日未時
同奮參與救劫天命,一者為天下蒼生之和平祈禱,再者開拓心胸,擴大生命思想領域,建立精神物質的自然觀與人生觀。
面對救劫的考驗與挑戰,精神重建,道德重整,加強對帝教精神層面的正確認知,重振教風。
強化精神力量的根本在「心」,從心的根本改變,心氣相依,道心、道氣以至教風調和改變。
痴執乃宗教徒不自知的障礙,同奮時時警惕省懺,化除心神中隱隱作用的痴執頑性,修心養性,煉心煉性,以進明心見性。
化除痴執,重建觀念,將精神教化體系及精神鍛煉體系參化履踐,一以貫之。
自制自律規方其心
自奮自創自修自證
天人教主:
114年7月11日
乙巳年六月十七日未時
「清心寡欲」在於減少生命之精神物的損耗。
初學者自制自律,繩準其慾,規方其心,由多慾而寡欲,自有為而無為,慾潔心潔而心清氣清,長存輕清之氣,昇鴻於天,親力增強,電光透發,活潑自如。
真修實煉於「性命雙修」之精神鍛煉,精、氣、神混合化煉,按時靜坐,運行氣血,電精交流,清昇濁降,產生化境之煉化的變相,自然無為之境,生化、氣化、心性系統運行,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精神之和子、物質之電子體相對形成進化之變相,即「變化氣質」。
「變化氣質」之程度,自身奮鬥之熱準高低而有相對的改變,是為「自奮自創,自修自證」。
聖凡同源凡聖同基
自我磨煉奮鬥超創
天人教主:
114年7月11日
乙巳年六月十七日未時
天帝教同奮一面救劫,一面弘教,一面生活,一面修道,保持虛心受教的心,虛心精進,力行三奮,提昇智慧與修養。智慧與修養的展現,天人親和熱準真實不虛。
天資、天賦、天生、天植,聖凡同源,凡聖同基,生前之修於智慧與修養。
天帝教同奮盡憶平等,自我磨煉,奮鬥超創,親證〈天帝三乘〉之妙。
善之誠心親和熱準
大我無私提升念力
天人教主:
114年7月11日
乙巳年六月十七日未時
天人關係建立在天人親和原理,遵循宇宙三定律,建立第三紀宗教文化的第三神論。
善之誠心的天人親和感應乃是媒介於「心氣」的熱準,為自然無為形成相對親和作用。
「心氣」提升,大我無私的救劫,提昇念力、願力的因素,清心寡欲、變化氣質是直接的關鍵所在,是修養及智慧進化變相,自修自證而成。
宗教之感應,天人關係得親和,天人文化得交流,善之誠心乃誠於中而形於外的心氣展現。同奮認清天人關係及天人親和的根本,是云:心若慧劍,掃盡六賊心,還吾本來心,真理自然明。
精神力量不限時空
誠敬熱準炁氣相通
天人教主:
114年7月11日
乙巳年六月十七日未時
誦誥救劫力量的發揮,在於同奮「宗教精神力量」之熱準程度。
有形受限於時間、空間因素,誦誥數量是相對上限,在此基礎,結合無形不受時空所限的精神力量,渾然一體產生救劫正氣力量,此為不可思議之處。
精神力量合和於精神領導、精神教化及精神鍛煉,提高心物一元的誠敬熱準及心境能量,自然而然於「誦誥」之心氣與炁氣親和氤氳,炁氣相通,產生出救劫力量。
第三神論進化變相
聖凡平等天人大同
崇仁大帝:
114年7月11日
乙巳年六月十七日未時
第三神論之神乃物質進化之變相,進化之變相乃修證而成。
〈天帝三乘〉為循序的修證,向自己奮鬥、向自然奮鬥、向天奮鬥,提升修養及智慧的熱準,精神物質達成心物一元之聖凡平等天人大同之境。
真修實煉,在精神教化及精神鍛煉領域,經常保持在「動」之變化(進化之變相),促使生化、氣化、心性系統應運不息,精神物質昇華,形成清心寡欲、變化氣質的生命型態。
升勝為聖,凡軀自我培養磨煉奮鬥超創而成。同奮虛心自省,重建正確的奮鬥觀念,深入心靈,行理合一,天人一心,達天人一體境地。
自奮超脫悟道修行
破迷生信昂揚奮發
崇仁大帝:
114年7月11日
乙巳年六月十七日申時
第三神論之道的新生論,立基於「神(第三神)是人類修證而成」,在世追循自然律而順應自然行為,懂得修行的真意,向自己奮鬥以求超脫後不受因果律支配之「道」,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開拓合應時代環境潮流演變,為新生「神(第三神)」、「道(銜接媒介聯繫親和之理)」、「教(教化—宗教哲學思想)」真理。
凡奮鬥過程產生的天人親和感應的根本原則,合乎教義《新境界》的觀念,建立正確認知,破迷生信,昂揚奮發前行。
電熱和準引動和力
道者無為循乘而修
崇仁大帝:
114年7月11日
乙巳年六月十七日申時
道者,和也,和力也,銜接媒介聯繫親和之真理也,亦為形而上之意也。
天人親和之親和溝通以探求宇宙真理,建立在於親力達到電熱和準,引動和力感應。
同奮在向自己奮鬥之精神鍛煉,強化親力熱準,引動更高次元的道意和力親和相應,啟迪先天智慧,擴大形而下知識,提升為形而上的道意智慧。
道者無為,理者無窮,始於「學道」,終能「證道」,奠立厚實的學道基礎,循乘而修。
《學道則儀》指引「學道」,建立正知的學道觀念,與道意真理產生聯繫親和關係,「修養」和「智慧」逐步提升,以「和」於聖、上聖,乃至於「自然」也。
一門深入一以貫之
勤修苦煉痛下苦功
天人教主:
114年7月25日
乙巳年六月十七日未時
心氣的質量高低、強弱,相對於親力透發引合之和力層次產生天人親和力量的變化。
精神祈禱及精神鍛煉是直接提高心氣質量的方法,即是日常基本修證功課。天帝教法門簡而易行,貫繫連氣,一門深入,一以貫之之「勤」。掌握「心法」之道,勤修苦煉,痛下苦功。成就急頓法門之道果,真實不虛。
救劫運化調心御氣
心物一元合和相應
天人教主:
114年7月25日
乙巳年六月十七日未時
天命救劫使者以精神祈禱及精神鍛煉產生正氣,配合應元應化,心物一元合和相應,化延化減大空之劫氣。
於精神領域奮鬥,提高心氣能量,益增其氣,益正其氣,益真其氣。配其都天為小宇,符其經緯為小體,炁氣親和,以炁御氣,御氣調心,調和大空中劫氣能量與集體心意共識,精神物質間媒介其中,應化運化。
救劫之道,以道法自然之心境因應形而下之種種萬象,絕對信賴教主 上帝,持續不斷提昇精神領域熱準,天人合力完成時代使命之特定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