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玄音——天機世局(五)同濟自然.總結(中)

天外玄音——天機世局(五)同濟自然.總結(中)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498期 » 天外玄音——天機世局(五)同濟自然.總結(中)

資料提供/呂光證樞機使者  2025-09-15 10:10

資料提供/呂光證樞機使者
整理/編輯部

  為使同奮深入體悟甲辰年巡天節聖訓之豐富內涵,編輯部特依據呂光證樞機使者於始院線上講座《師語精神講座──天外玄音(八)天機世局》精彩闡釋,持續進行專題報導。《天帝教教訊》495期,已針對五大架構中第三大類——「各大會報」之「天機類」,進行深入解析。本期則將續以「各大會報」中的「世局類」為主軸,詳加闡釋,以幫助同奮洞察時局變化,堅定救劫信念。

甲辰年巡天節聖訓概觀

一、接駕儀軌:01-05

二、教政檢視:06-16、06-07表文、08巡視教院、09-11神媒應化、12-13人間成果與專案、14-16總檢討

三、各大會報:17-63篇

 天機類:17-21春期、56-61保臺、31-32三曹

 世局類:22第二時使、23-27第一時使、33-35經濟

 自然類:36-41生態、42-43江海、44-45太陽、46-47月球、48系星、49-51精和府、62-63氣候

 同濟類:28-30崑崙、52-55宗教

四、整體檢討:64-67

五、送駕儀軌:68-69

架構三:同濟類-正信宗教(52-55)兩群道友不孤單-2

一、全球各大宗教信仰比例

  當前全球擁有宗教信仰的人數極為龐大,估計約有60億之眾。根據近兩年宗教學者的統計,在全球約80億人口中,信仰基督宗教(包括梵蒂岡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各教派、摩門教以及猶太教)者約占33%;信仰伊斯蘭教者約24.1%;印度教約15%;佛教約7%;中國民間信仰約5.5%;而無宗教信仰者(包括無神論者和不可知論者)則約占16%。由此可見,全球有宗教信仰者的人口遠遠多於無信仰者,總數推估高達67億人。

  然而,並非所有宗教皆以「救世救人」為其核心宗旨。唯有真正秉持並實踐救世精神者,方可稱為正信宗教。

二、各大正信宗教道場的天命

(一)人數:

  目前全球約有60億人擁有宗教信仰,我們假設正信宗教、奉行救世精神的信仰者為十分之一,那大約6億人。上天所期盼者,是地球上修真行道、真誠正信之士的比例能逐步提升,例如從假設的十分之一提升至四分之一,唯有如此,方能凝聚更多正氣,共赴救劫之責,促使人類社會邁向光明與和諧的未來。

(二)能量:

  上帝每年賜予各正信宗教之道場、神媒「紫金光」與「金光」,以維繫各道場的氣脈與靈性能量,並庇護其免受無形精靈之侵擾,確保其弘道行願能持續順利運行。

(三)重點:

  1.培育真修、真信之士,提升正信宗教比重

  旨在於全球各大正信宗教中,積極培育更多真修行、真信仰的信徒,期使正信宗教徒的比例持續提升。正信宗教人數的增長,象徵著世人向道向善的力量日益壯大,亦意味著地球有望早日化解三期末劫,達成兩大時代使命,進入康同之境。

  2.面對科技挑戰,轉化至精神層次;推廣第三神論

  當今世界各大宗教皆面臨來自高科技的衝擊與挑戰,尤以人工智慧(AI)為最。宗教的教化力量,唯有與時俱進,善用科技工具,並將科技與精神層面作有機結合,方能因應未來挑戰。例如,隨著AI技術的迅速進展與普及,大眾已開始憂慮某些職業可能遭到取代,其中甚至包括神職人員、牧師,乃至心理諮商等角色,皆被認為可能由AI模擬甚至部分取代。

  此外,現今青壯世代自小沉浸於網路環境之中,其價值觀已與中壯世代有所差異,這種代際變化與虛擬文化的崛起,正對宗教信仰形成深遠衝擊。面對此局勢,宗教若能以「第三神論」為核心思想,轉化科技帶來的危機為契機,深化人類對靈性與生命意義的追尋,將是引領未來的重要方向。

(四)目標-「宗教大同」:

  「宗教會報」旨在引導各大宗教相互尊重、彼此包容,攜手邁向「宗教大同」的願景。所謂「正信宗教徒」,本是地球上道德素養與精神修養較高的一群人。倘若連他們之間都無法超越門戶之見,真誠交流、共謀和平,又如何期待那些尚無宗教信仰、或缺乏精神與道德修養基礎的大眾,能真正邁向和諧共處的未來?

  由此可見,「宗教大同」乃是「世界大同」的實現基礎;唯有宗教間先行圓融共榮,才能帶動全人類走向真正的和平與共生。

架構三:自然類—生態(36-41)、江海(42-43)、氣候(62-63)

「自然類」之範圍

  「自然類」內容廣博,涵蓋範圍極為多元。除本地球「全球生態永續發展會報」所涉及之「極地、山嶽、森林、江、洋、湖、海、河、沙漠」等自然地理區域,以及「氣候變遷專案匯報」所提出之種種警示之外,尚包括「本太陽系九大行星」之相關匯報。以上諸項,皆屬巡天節聖訓「自然類」之內涵。

  由此觀之,從「自然類」的範疇引發思索,同奮不妨進一步探問:何謂「巡天節」?若從字義拆解,「巡」意為天帝教 教主上帝御駕巡視;「天」則指整個太陽系,即大宇宙之空間。故而,「巡天」乃天帝教 教主上帝巡行本太陽系各系星,並視察地球人間功過善惡之真義。

一、「生態與永續」(36-41)

  今年「全球生態永續發展會報」共有六篇內容,顯示全球生態失衡情況日益嚴重。其中最值得關注與憂懼的,莫過於「生物多樣性」的急速流失,正使「物種滅絕」的危機日益迫近。

(一)生物的多樣性流失

鎮河守嶽少皇:

  「全球生態永續發展會報」,補充說明:

  全球過半的人口生活在生物多樣性不斷減少、水資源短缺或水質惡化、糧食供應不穩定、健康風險上升,以及氣候變遷嚴峻的地區。其中,生物多樣性的流失對全球經濟造成深遠影響。(聖訓 114-051-040)

【說明】

  何謂「生物多樣性流失」?這並非僅指生物數量減少,而是整個物種的消失。約六千五百萬年前,地球上曾廣布恐龍,但它們最終為何從地球消失?這是因為「生物大滅絕」的發生,使恐龍這一物種類全面滅絕。科學家經由DNA比對發現,恐龍唯一延續至今的後裔是「雞」,也就是說,現存的雞是恐龍演化後的唯一代表,其餘恐龍物種已完全消失。所謂「滅絕」,並非數量減少,而是整個物種徹底消失,其嚴重性不言而喻。

  地質學家研究指出,地球演化史中已歷經五次生物大滅絕:

  (1)奧陶紀生物大滅絕(約4億至5億年前);

  (2)泥盆紀生物大滅絕(約4億年前);

  (3)二疊紀生物大滅絕(約2.5億年前),因大陸板塊分裂與漂移,95%以上的物種滅絕,是地球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幾乎使地球重返無生物狀態;

  (4)三疊紀生物大滅絕(約2億年前);

  (5)白堊紀生物大滅絕(約6千5百萬年前),恐龍即在此時滅絕。

  如今,許多科學家研究指出,人類可能正將地球推向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此警告基於對物種消失速度的觀察與分析。科學家將滅絕劃分為三種:

  (1)正常滅絕:自然演化過程中,百萬年內若僅有5%至10%的物種消失,屬於「物競天擇」的自然現象;

  (2)生物滅絕:當消失物種超過10%,稱為「物種滅絕」;

  (3)生物大滅絕:當超過60%的物種消失,即為「生物大滅絕」。

  現代研究表明,「氣候變遷」是物種快速滅絕的首要因素。依目前全球暖化趨勢估算,地球平均每小時有三個物種消失。若不採取行動,約500年後,地球可能失去超過60%的物種,屆時將正式進入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當前,人類必須正視地球生態危機,積極承擔維護與拯救地球的責任。氣候變遷,實為人類自私行為破壞自然生態平衡所引發的一場地球浩劫。

(二)星球穩定才有未來

金闕應元農部尚書:

  「全球生態永續發展會報」,說明:

  地球養育萬生萬物,為適合生存之地。

  生命的永續在於星球的穩定,維持平衡,才有未來。

              (聖訓 114-051-038)

  地球生命的永續,聖訓中特別強調「維持星球的穩定」,這一點至關重要。人類關注生態環境時,往往聚焦於局部區域,如江河、海洋或森林。然而,從無形的角度來看,最大的生態單位是整個星球本身。當地球整體狀態不穩定時,這才是地球最根本、最嚴重的生態問題。舉例而言,第三次二疊紀生物大滅絕便源於地殼劇烈變動,導致超過95%的物種滅絕。由此可見,若星球本身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極可能引發大規模物種滅絕。

(三)自然力量教化警示

崇仁大帝:

  「全球生態永續發展會報」,聖示:

  一、加強壓挾,為永續經營努力。

  二、反向作為之地域,有自然力量的教化警示。

              (節錄聖訓 114-051-036)

金闕應元瘟部尚書:

  生態的自然演變,有「道法自然」的消長,在向自然奮鬥的過程,瘟疫之災是一大挑戰。

  科技發展,生命體免疫系統演化,合乎自然律的生成,才能因應新時代環境疫病。

  反之,若有違自然或因自然失衡而致之特殊情況,終將面臨生命存續的磨難。歷年之疫情,是警示,也是轉機。

              (聖訓 114-051-041)

  聖訓所示:「反向作為之地域,有自然力量的教化警示」,即生態的反撲。對於忽視生態平衡的國家或地區,依天律自然降下各種天災與人禍,提醒人類正視環境的警示。

【說明】

  2020至2023年間,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至今死亡人數仍無精確統計,尤其是印度與中國等地。歐美國家至少已有百萬人喪生。未來是否會出現新型病毒?幾乎可以肯定會有。

  病毒的來源,多與生態環境的破壞密切相關。當動植物之間的病毒跨物種傳播時,便可能引發瘟疫流行。瘟疫,正是上蒼的無言教誨,提醒人類應尊重自然、順應天地和諧之道。吾人不可掉以輕心,未來數年是否會出現新的瘟疫,誰也無法準確預測。

二、「江海」(42-43)

  此處所稱「江海」,僅為簡稱,實際涵蓋地球上的山川大地、極地沙漠,以及各類海洋、江河、湖泊、冰川等自然生態。

鎮河守嶽少皇:

  召見駐極地、山嶽、森林、江、洋、湖、海、河、沙漠等神媒地祇,呈報年度應化執行成果,說明:

  一、依律護善罰惡,守護自然環境,適度教化。

  二、無形和子熱準有地域引力之限,靈力負擔及耗損相對加重。

  三、應化保護轄管境域的初始元氣,維繫生命生機。

【說明】

  上帝依律護善罰惡,凡有助於維護生態者,無形中自受庇佑;若肆意破壞自然生態,則承受無形懲罰。此「無形」者,即各地區的守護神,其力量具有明確地域性。山有山神,河有河神,海有海神;人間所見的土地公、城隍、地祇,皆屬此類。

  世界各地皆有守護神駐守,僅名稱各異而已。雖然祂們的果位在無形中或不顯赫,但與所守護之區域緊密相連,對當地性靈具有深厚吸引力與感應力。每位守護神承擔維護生態環境與靈氣之重任,在淨化人間濁氣、晦氣的過程中,其靈力常承受沉重負荷,耗損亦甚。

  光證樞機特別提及鐳力阿道場曾發生的一起生態事件。樞機說,民國82年,師尊在道場散步時,無意間發現許多樹木出現病蟲害。

  天曹鐳力阿道場自民國77年建立清虛妙境,作為師尊修煉鐳炁真身的聖地,鐳炁所蘊含之功用為「鐳光照淨土,念力化人心」,本具淨化環境與轉化人心的力量。再加上道場直屬無生聖宮,作為人間最高的救劫與修持中心,其地氣、地脈早已完成轉換,本不應出現一般土地的病蟲害。

  當時,師尊指派光傑、光聖、光拔等同奮先行與阿內山神、土地會談,並事先向鐳力阿道場總護法、先天一炁機禪子老前輩請示。會談過程中,各山神、土地態度謙和,自稱靈格不比同奮,寡言而婉轉地指出:原因在於鐳力阿內「人和」不足。

  《天帝教教訊》第120期〈創造鐳力阿精神—師尊對鐳力阿道場內全體同奮精神講話〉一文中,師尊亦坦言:「鐳力阿道場內同奮間仍存意氣之爭,心結未解,一方面進出同奮多,帶來濁氣、俗氣,甚至夾帶求超的陰靈、精靈,造成今日鐳力阿道場地氣、地脈尚未完全轉變。」

  由此,光證樞機特別指出,永續地球生態並不僅限於有形生態的維護,例如禁止亂丟垃圾、管制環境污染;更重要的是人類心靈的負面意念。這些意念投射對自然環境生態具有深遠影響。因此,人類需時時「潔淨身心意」,因為生態維護與平衡,不僅仰賴自然界的有形調和,更需無形中人類正向精神意念的共振與調和。

三、氣候變遷(62-63)

首席督統鐳力前鋒:

  「氣候變遷專案會報」,聖示:

  一、持續媒壓、媒挾,喚起人心之自救意識。

  二、間接教化輔助,以每三年為一觀察期。

              (聖訓 114-051-062)

首席督統鐳力前鋒:

  「氣候變遷專案會報」,說明:

  一、人間未能重視全球氣候變遷之現象,將面臨更嚴峻的自然反撲。

  二、全球生存環境產生非正常性的變化,是所警示。

  三、「劫由人造,必由人化」,氣候變遷由災轉劫,自救救人是解方。

              (聖訓 114-051-063)

【說明】

  從全球生態環境現況綜觀,人類尚未真正重視「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深遠影響。最明顯的例子是,今(2025)年美國川普總統上任後,立即宣布再度退出《巴黎協定》,並主張「氣候變遷」是個假議題。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國,其行動對全球氣候政策影響深遠。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過去曾積極參與並主導《巴黎協定》的制定,這一舉動與其歷史立場形成鮮明對比。

  氣候變遷的影響並非立竿見影,而需透過長期、持續的觀察與累積數據才得以掌握。今天上宣布訂定三年為一觀察期。

  (待續)

呂光證樞機使者「師語精神講座──天外玄音(九)同濟自然•總結」之精彩演講,請參閱。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