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師世尊坤元輔教精神傳承系列 天帝教生死學-時空線索啟示錄(八)

本師世尊坤元輔教精神傳承系列 天帝教生死學-時空線索啟示錄(八)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498期 » 本師世尊坤元輔教精神傳承系列 天帝教生死學-時空線索啟示錄(八)

吳光呼  2025-09-15 10:20

一、地仙的修煉、生死、天命-如是我聞

  師尊說︰人類唯一救星,尤其中國人,就要仰仗地仙。目前核戰毀滅浩劫,由天帝教承擔,將來有更厲害的毀滅劫,地仙就非出來不可。地仙的理想是功德圓滿得道飛昇、待詔飛昇。所謂功德圓滿︰就要救世、救人,救大量、無量的人。目前時間未到,地仙現在是藏器待時。

  師尊續說︰ 上帝特別派了一位劍仙、地仙,威鳴金仙雲中子,是我的秘書,幫助我在無形救劫,我有很多想不到的地方,都是祂老人家隨時給我力量、靈感。祂有一萬多年道歷,軀殼肉體不死,還在某一山洞中,是地仙中特別傑出者,地球上也沒幾位,地仙可以千百億化身,崑崙山最少有幾千位地仙。

  個人領悟,雲中子可謂是地仙版的「獨立人天上 常存宇宙中」啊!

  師尊講述地仙的顯化事蹟︰

  1、民國23年,師尊先到西安。隔年,師母帶四位公子與二位保姆,由上海搭船到連雲港,再轉隴海鐵路;但列車只到潼關,到西安還要轉車。師母隨身行李有五、六十件,正焦急如何搬運時,突然出現二位彪形大漢,代勞搬運完事,即不辭而別。師母以為是師尊安排同道接車,但師尊甚至不知道中途需要轉車。

  2、時值北伐,中央軍與軍閥楊虎城對峙。無形指示師尊一家離開西安,師尊包一部卡車,到達灞橋時,橋已被楊虎城拆斷,以防中央軍進攻,車輛進退不得。戰火迫近,天色已晚,正在緊要關頭,突然有一位軍官出現,身份不明,卻能即時調來工兵,臨時架起一座便橋,讓師尊座車通過。忙亂之中,未留下姓名,即不見蹤影。

  3、師尊過橋後,改搭船渡黃河,船到河心,遇浮冰擱淺不能前行,船夫無法解決。此時即出現二位坤道,一在前,一在後,將船抬起。脫離浮冰得以行駛後,二人即揮手道別。

  師尊回憶︰西北弘教期間,遭遇好幾次的危險,無形中都有人來搭救,第一個想到的是崑崙山地仙;第二是我的無形總護法龍虎都令特使領導的龍虎奮鬥群,共有一萬多位護法。

  師尊結語︰我們同奮天命與地仙天命不同,我們的靈格,修煉成功比他們高,在無形中的地位比他們高。但是我們應該羨慕他們有這種堅定、堅強的道心,能夠克服自己本身的慾望,能夠堅忍不拔,能夠修煉成功!(《天人學本》節錄)

 ●師尊以詩言志,並自註心路,值得我們涵詠體會而效法奮行!

  省思師尊在民國78年4月26日談「清修」時,說︰每個時代有其背景,修持方式亦不相同。處於現代的人,如何清修呢?想一想似乎很難,不太可能,但作法卻很簡單,即先做好自己的人道本份。例如,努力工作、孝順父母、養育兒女、慈心愛大眾,盡國民的責任,把這些應該做的事做好,即有一個充實、寧靜的心。雖處於紅塵濁世中,亦如同在深山、幽谷般地清心,此即是存出世之心,行入世之道的現代修行。

  迄今仍值得我們深思體會,進而雙修性命、清心寡慾、勇猛精進,方足以比肩地仙的修煉心境。

 ●民國24年冬月,惸聾道人(左邊,凌空者)、淤馳道人(右邊,低坐者)二位地仙合影於武當山金頂升表塔,敬贈師尊留念。(升表塔,應是焚表塔的概念,惟塔的高度,則有待考證,相信非常人所能隨意攀坐其上)。

  維生先生講述見過的第一位地仙就是惸聾道人,他另有二位師兄弟惸啞道人、惸盲道人,他是性空祖師的得意門生。(註︰惸指無兄弟者,引申為孤獨無依的人)惸聾道人告訴維生先生,上崑崙山經過:他俗名汪正誠,黃埔軍校第四期的學生,任至團長,駐守江蘇南京龍潭,隔長江與孫傳芳部隊,對峙作戰。民國18年,有一天他遇到一位老人,前來渡他,就是崑崙山的性空祖師。他被說動了,放棄快要升上師長的機會,跟性空祖師上崑崙山修煉。五、六年後下山,奉命保護師尊,護法護道。

  師尊曾經在民國82年第三期師資高教班講課時提到,劉伯溫、雲中子、流水子三位地仙,都來過臺北始院、鐳力阿道場,與師尊論道、談弘教大計、親和。並宣布要挑選幾位優秀同奮上崑崙山受地仙訓練,為教儲備人才,許多同奮躍躍欲試。(推想或許是師尊證道而中止該計畫)。

  地仙男男女女很多,歷史上有名的張良、劉伯溫、紅拂、十三妹等人,其中十三妹到過華山,師尊說她矮矮小小一個外型,幾百歲了功夫了不起。師尊講過流水子的身世,他是太平天國時期的一個孤兒,當時流水子的年齡應該已經超過百歲,在維生先生眼中看到的是一位非常平凡的人,外表看起來不過30幾歲而已。師尊曾經問他:你動不動凡心啊?他笑一笑說:只要是人,怎麼會不動凡心呢!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是煉心、省懺功夫的漸修漸進,逐步啟動耳目視聽等感官潛能,而登「萬物靜觀皆含道意」的心境,實已觸及「道法自然」的範疇。

  維生先生曾提到,其中某位地仙犯了色戒,禁足在崑崙山坐監。可見師尊再三提示︰「色關」是修道人最大考驗。地仙也難以過關,值得我們深度警惕在心啊!

  維生先生續說︰流水子第三次來華山,是因為雲龍至聖對性空祖師說:要帶李家一家人到崑崙山。我們四兄弟都準備好了,還去打好了寶劍。但是當流水子來接我們的時候,告訴師尊:至聖說緩辦。我們兄弟都非常失望,就對流水子說:至聖他老人家怎麼可以失信於我們小孩子呢?流水子直說:因緣還沒有到。然後他留在華山和我們住了五天。

  我(維生先生)問他:你跟至聖學道,學些什麼?他(流水子)說:我跟老師學道,大概分有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我每天只做擔水、砍柴的事,沒有別的事,舉目所見,由近到遠都是山,除了山之外,就是雲。還反問,你想上崑崙山,能忍受嗎?第二年開始,大師兄在水缸裡丟了一個小葫蘆,對我(流水子)說:你把水倒滿,去抓葫蘆。這麼大的一個水缸倒滿水,站在水缸邊上(可以想像這水缸應該是小水池的概念),從水中抓葫蘆,一抓就沉下去,抓不起來再去擔水,倒滿水缸再抓,就做這麼一件事。

  第二階段開始,還是擔水砍柴,這時候砍柴不是用刀斧,是用手扳斷,剛開始的時候手的力氣不夠,大師兄就說:再去抓葫蘆。一段時間後功夫到了,手一握,木柴整整齊齊斷成二截,這個時候,大師兄開始每天教一句《玉皇心印妙經》,讓我背誦。

  第三階段,他說:我心中開始有些不滿了,有點叛逆的心態。記憶中老師從來不對我笑,甚至是歪著眼睛看我,有時候我會與大師兄爭執,老師從來不管,有一次我背誦《玉皇心印妙經》,大師兄解講一段,我回應了一句話,老師遠遠看著我,對我笑了一笑。(顯然是老師見到徒弟修持心境有進展,頷首讚許)

  第四階段,《玉皇心印妙經》已經可以倒背如流,就先由大師兄教打坐,一段時間後,我心中已經沒有什麼喜、怒、哀、樂,唯一的事就是背《玉皇心印妙經》,不懂的地方老師會給我講解,聽得入神,有時候心裡彷彿有盞燈會亮起來。流水子說:這是我在至聖身邊修道的過程。

  問題思考︰地仙修煉是挑水砍柴,有如苦行僧。數年後達到沒有什麼喜、怒、哀、樂的心境。旁證《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四講性功之「煉心」功夫提到︰修道人或是學打坐的人,最主要的要能將「喜、怒、哀、樂」過即不留。可見師尊心傳與地仙修法,雖然是無為法與有為法之別,卻有殊途同歸之處。

  個人注意到,流水子沒有提及反省懺悔功課。想當然,是崑崙山生活單純,毫無外在的酒色財氣的引誘,乃至電腦、手機、網路等現代科學文明帶來的精神內耗。尤其是師父道法高深,令徒弟敬服而深信不疑啊!

  延伸閱讀︰《天人日誦平等真經》曰︰「越發越奮 惟進惟濯 圖名曰上」。意指奮發奮鬥心,力行奮鬥道,洗心滌慮,是積極向上的圖像;復曰︰「靡自神 勞自精 殆趨自汰 名曰下」。意指精神內耗,是趨於自甘墮落向下的圖像。

 ●「奮鬥再奮鬥」-隱含「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深意!

  再對照《天人親和真經》曰︰「升勝而為聖」即天堂境界;「墮勝而為業」即地獄境界。也就是超凡入聖與否,端在一個「勝」字,是道心與凡心、天堂與地獄之間的分界。我們深思體會二部經典的天言所提示︰上下、聖業的相互對應關係,進而反求諸己,做好「生之奮鬥以晉死之歸證」的道果。

  特別是《天人日誦平等真經》成書於民國33年,就已提出︰「靡自神,勞自精」的精神內耗觀念。據以梳理出,先將凡心的雜念循序而修而煉,由正念而至無心無念,即一心清淨、萬念皆空的心境;兼有救劫弘教渡人、犧牲奉獻、培功立德等內外功夫,再由長期奮鬥孕育的深度自信建立的平等觀。足以扭轉人云亦云所謂「聖凡平等」的口頭禪,轉而真正的明白:聖凡同源、凡聖同基,即眾生皆俱佛性的平等觀念,在心上落地生根、了然於心,於焉邁向「聖凡平等」的千里之行,才真正開始起步!

  想想經歷30多年的歲月,才真正的知行合一、行理並進,何其後知後覺啊!但總算是個明白人,所以說很心虛的提筆向大家報告。師尊心傳由「希聖希賢」到「聖凡平等」是可以循序漸進,修證到位!走筆至此,〈寶殿頌〉開章明義曰︰「曠劫難逢 金闕在望」有新的領悟。原來師尊早就提示我們︰盡心盡力奉行救劫天命,自然金闕在望,可晉可登!直白說「生死之路」就在〈寶殿頌〉的文字意境中,日日持誦、日日潛移默化,終於領悟,天帝教修道能否解決生死大事,答案已昭然若揭矣!

 ●教義《新境界》提示曰︰「觀其修持功績,自奮自創而決定。」是我們深思而奮鬥的終極目標!

  (待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