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雙親鑽石雙修暨八秩晉四大壽 給耕樂堂李氏子孫的一封家書

慶雙親鑽石雙修暨八秩晉四大壽 給耕樂堂李氏子孫的一封家書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十一期 » 慶雙親鑽石雙修暨八秩晉四大壽 給耕樂堂李氏子孫的一封家書

子弋、子堅、子達、子繼恭撰  1984-10-01 09:15

  母親,從一個婉柔的主婦,從廚房走進社會,跟父親併肩奮鬥,這段時期,我們才真正地看到母親堅忍不拔、強韌不屈的真面目、真精神。她將克勤克儉持家的精神,轉換到了父親的事業上,從這階段開始,我們再看不到母親不皺眉頭了;我們再聽不到她輕柔的溫語。她是那麼幹練、細密、有計劃、有方法、有步驟,幫助父親處理父親最拙手的經理工作。由于她的精打細算,使得父親可以無後顯之憂,為執著理想而去奮鬥、開創。在那個階段與母親共事的一些自立晚報的舊同仁,從她那裡學習與默化下,現在有許多人卓然獨立、自成格局,每年春節仍不忘本地像她的子女一般地向她拜年請安,以感謝她的指導與帶領。

當儉則儉.克己待人

  母親的理財原則是當節儉的時候,一分錢不可浪費,當使用的時候,一分錢不可節儉,尤應當「有時常思無時」。因而,母親克己待人的持家原則,成為我們弟兄們立業的榜樣。到今天,我們弟兄有一個習慣是承受自母親的美德,一張廢紙、舊信封,我們都會將廢物的價值,利用到、發揮到它最高的功能。達弟尤能繼承母親的美德,他那種事必躬親、克己待人處處都可以看到母親的影子。

  母親儘管精打細算,但她從不去侵犯與損害他人的權益,對等地她也不肯放棄她自己應該享受的權益,例如:雙親住在美滿大廈時,上下電梯時,我們都說:「走兩步嘛!」她卻說「這是我的權利,我又何必放棄呢?」

惜福知足.代代傳承

  母親的優點、長處,正彌補了父親的缺點與短處。有時候,我們看到她滿房間的陳箱舊櫥、殘缺用具,我們會說:「這是舊農業社會的觀念和作風。」有時候我們看到她穿著綴滿補丁的舊衣服,而將新為她添置的衣物,珍藏在衣櫥裡,我們會說:「媽何必呢?」她總會說:「這是惜福。」聽來讓我們警惕,又讓我們辛酸。,因為,我們青年時期的艱辛歷程,是在她這份惜福中渡過來的。祇有我們弟兄才會真實地體會到這「惜福」兩個字的份量。

  我們青年時期的母親,真正是久經風雪嶺頭孤傲的寒梅。

  當我們成熟時,我們益發能夠從母親的言行中,發現傳統中國婦女的精神與德行。她是家庭的中心柱石,她是子孫的守護神,她是父親的神仙眷侶,她是中國傳統的傳燈人。

  母親,她永遠在心底排列的順位,父親第一,兒子第二,媳婦第三。她自己則永遠排列在最後的一位。她從來不把自己的得失榮辱放在心上。但她以父親的喜怒哀樂,為她的喜怒哀樂,兒子的榮譽成就為驕傲。她永遠是李氏家族中最後一個歡笑者。西哲有句諺語:「最後歡笑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然則母親的歡笑中有多少辛酸與悲愴。

  母親,我們永遠記得你的一句話:「不要氣,祗要記!」我們永遠記得你不皺眉豁達的青春美麗。我們永遠記得「常把有時當無時」的教訓。更記得「惜福」為李氏子孫留下美好的典範。

  記得民國六十二年五月的母親節,母親膺選台北市模範母親,獲得「母教之光」的匾額時,母親會經笑著對父親說:「我可以無愧對於李氏的祖宗了!」這句話中有多少母親的眼淚,祇有父親知道,我們四個兄弟知道。今後,將成為耕樂堂子子孫孫永遠傳承的一句話。

第四部份:俎豆馨香

 

孝道價值.千古不移

  詩經上有句話:「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曾子也一再地指出:「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是以孝道維繫不墜,同時也是建立社會秩序與發揚倫理道德的最重要基石,孝道的意義,在本質無所謂現代與傳統,儘管社會結構有了急遽的變遷,傳統的農業社會沒落,都市人口爆炸,工商業發達,小家庭制度繼而興起,人際關係日趨複雜,乃至西方文化不斷地衝擊。但中國文化的孝道似乎已成為一種價值觀念與思想,在復興基地的台灣再起激盪。

  有人主張,應將孝道區分為「孝道」、「孝行」。孝道指為孝思、孝意、孝念、孝忱,是指子女善待父母的一種意願,而「孝行」則是子女表達孝意的行動,也是孝道實踐的方式。但,孝道的價值是千古不移的,是人與人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種感情,而孝行則隨時代而有所不同。

孝親尊親.萬世永昌

  我則認為:孝道首先應自「愛護自己」始,正是孝經中開宗明義就指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愛護自己當以自尊、自律、自強、自立為基礎。進而才能做到「使父母無憂」。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是「使父母無憂」的一種條件,最重要的還在於曾子所說的:「不辱其身,以憂其親。」因為孝經中以「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為孝行的順序。任何使父母感到恥辱,使祖宗蒙羞,實在是有違「孝道」。因之,凡是不能自尊、自律、自強、自立,就不能愛護自己,必然使父母憂慮,使父母蒙羞。在今之世,這個工商業社會,同樣是社會敗類,是人類和平的破壞者。

  願以慶雙親鑽石婚暨八十晉四大壽的前夕,以最平易、平淡、平凡的方式與筆觸,述敘「天人甲子」的涵意,兼述父親的哲學體系,再以「代代相承」重點地理性的分析父親的言行。以「勤儉持家」,以感性地記錄與描繪母親的性格及在我們兄弟四人心目中的形象。以此給我耕樂堂李氏子孫,永誌不忘。俎豆馨香,萬世永昌!撰于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時在台北

  (五,全文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