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乾轉坤 完成中山先生未竟之業

旋乾轉坤 完成中山先生未竟之業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75期 » 旋乾轉坤 完成中山先生未竟之業

曹靜妙  2007-01-25 10:30

2006年第一屆孫文論壇的時代意義

孫文論壇應時代之需,也反應時代脈動。「應時代之需」是指民生問題不但是兩岸所需,也是當前全球人類最迫切、當受到最大關注的議題。「反應時代脈動」是指這是一個由十六世紀的「啟蒙典範」轉移到二十一世紀「全球倫理對話」時代,<中山思維的觸類引申-生命倫理觀的提出>一文,意在指出中山思維獨到與胸懷遠大處,正是我們要持續發揚光大的地方。這不但是帝教的天命,也是人類扭轉乾坤之妙法。

  對於「為何參加這次會議」?「你是怎麼受邀的」?我都有不知從何說起之感,就說是冥冥中安排的吧。

冥冥中安排的定數

  從近處說,我參加這次會議是老師(敏憲院長)邀請的,但是老師邀請我,並不全因為我是同奮。主要原因,大概和我這些年來的學習、奮鬥、一直朝著既定目標前進有關吧。老師從來不徇私,也不結黨,不會因為你是同奮,就一定會邀請你,她心中自有定奪。

  從遠處說,我在大學時代就認識老師,畢業後我告訴老師,我想考三研所,研究國父的三民主義。老師說好,但是你要從哲學進來。後來,我到東吳哲學系做老師的助教,跟著老師身邊耳濡目染的學習,又在老師的指導及帶領下,從事碩、博士學位的論文撰寫及人生哲學的教學工作,畢業後順利進入大學通識教育領域服務。通識教育是教育部在二十年前推行的大學課程改革,進行至今日,頗有一番氣象。我當年在東吳教的人生哲學就是在老師手上開設的一門通識課。

  我在博士班畢業後,受聘為某校通識中心主任,負責全校通識教育的開創及擘劃工作,是國內少數具哲學背景的通識主管,成功地將通識理念與課程設計,推展到校際間的檯面上;同時持續研究與發表人生哲學、生命教育、生命倫理,以及大學通識教育等相關議題,並先後於二00一及二00五年,受邀在上海師範大學及北大發表相關論文。同道及朋友都給予相當的肯定,甚至親口跟我說:「你應當做個公共知識份子,多寫一些東西,以深刻的論述根底,就社會現況給予評論才是。」我則回應說:「我恐怕沒有能耐做社會公共知識份子,但是我期許自己作個學術界的知識份子。」我和老師談到這裡時,老師就說,十月份我們和北大有個研討會,邀請你參加。我就這樣來了。

難以言喻的時代意義

  三十年前,我想唸三民主義研究所,研究中山思想,因為它救國為民。三十年後的今天,我和老師仍然持續著同樣的關懷與心思,因為我們不想辜負這位思維獨到、胸懷遠大的偉人,也期望能繼續並傳承其「未竟之業」。所以,在北大的與會是冥冥中安排的定數。

  我個人認為天帝教舉辦這次研討會,從民生現況的關懷出發,為兩岸架設和平互惠的未來,啟動了民族復興的交流平台,同時還兼具難以言喻的時代意義。首先,帝教的天人文化藉著學術研討得以彰顯;其次,孫文論壇不但應時代之需,也反應時代脈動。「應時代之需」是指民生問題不但是兩岸所需,也是當前全球人類最迫切、當受到最大關注的議題。「反應時代脈動」是指這是一個典範轉移的時代,由十六世紀的「啟蒙典範」轉移到二十一世紀「全球倫理對話」時代,〈中山思維的觸類引申─生命倫理觀的提出〉一文,意在指出中山思維獨到與胸懷遠大處,正是我們要持續發揚光大的地方。這不但是帝教的天命,也是人類扭轉乾坤之妙法。

  (作者為曹秀明教授,現任教於中山醫學大學)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