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奮動態
呂靜式‧蘇素膳 2000-10-01 11:55
北東教區-呂靜式
靜念靜渾倆情比手足深 共勉奮鬥將修道融入生活
桃園縣天鎮堂葉靜念與彭靜渾同奮,二人雖非親姊妹,卻情比手足深,相識十幾年來,經常形影不離,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由於二人仍是小姑獨處,不但相偕在工作上打拼,住家亦在一塊兒,生活上彼此扶持、互相照應。
今年二月左右,靜念與靜渾隨同奮前往天極行宮參訪,回程中兩人不約而同地自覺不夠奮鬥,五門功課也未落實去做,檢討反省之餘,於是相約共同「百日奮鬥」,不但每天至少要打一坐,切實奉行五門功課,另外所傳授之法技亦全部重練;每逢午課時間一到,她們便相互呼喚上教院去誦誥打坐,二人一致表示基於人類的墮性,這種互相警惕、互相勉勵的奮鬥方法,讓她們感到受益無窮,在修持上精進頗多。
●靜念、靜渾倆同奮,生活修道彼此扶持照應,感情深厚。
靜念的家族有隔代氣喘之遺傳性疾病,她的二哥光初在民國七十年即因氣喘宿疾而回歸自然,也由於此機緣,她們全家陸續皈帝;當時的靜念在建設公司任副總一職,擁有高薪收入,每次二嫂敏懷鼓勵她參加正宗靜坐班,她都不為所動,總是以工作繁忙為推託之辭。之後在七十五年左右,她認識了靜渾,兩人相當投緣,甚至靜渾的父母還收靜念為乾女兒,從此二人義結金蘭,靜渾亦從靜念及敏懷處對天帝教略有所聞,只是那時她們尚未有想進一步修煉的念頭。
民國八十一年靜念因公赴日考察,也許是因緣成熟,回程在飛機上,她突然產生參加靜坐班的強烈念頭,另方面她也想準備代書特考,於是她破釜沈舟,毅然辭去高薪之職,不理會同事們訝異的眼光及勸阻,偕同當時身體狀況不佳的靜渾,以及靜渾的母親,參加了坤修五期的正宗靜坐修煉。百日築基期間,她們常交換心得,分享彼此的體驗,而靜念更在第三個禮拜即宿疾發作,嚴重到無法上課,送醫打止喘針,但是之後經過不斷地打坐調體,靜念表示至今未再發過病,甚至連以前每天必服用的藥物也不再需要了。
她們倆雖完成了百日築基,但在修道的路途中,亦各經歷了磨考與挫折。靜念在正宗靜坐班結束後,積極準備僅隔二個月的代書特考,每天花十六個小時苦讀,結果卻慘遭滑鐵盧,更氣人的是居然以五十九點五九分,只差分毫之成績落榜。靜念萬念俱灰,氣憤難消,心中更是發出不平之鳴,她不解自己為靜坐班放棄了優渥的高薪,又如此發憤苦讀,為何無形仙佛卻一點也不眷顧她?讓她遭受嚴重的挫折;這樣的心態持續了一段時間,一日她突然有所頓悟,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態,靜思反省,她警醒到自己太貢高我慢了,考試是自己的事,怎可依賴仙佛護佑或隨意責怪 上帝呢?靜念決定捲土重來,力行五門功課,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打坐,然後再溫書準備考試,晚上到天鎮堂做晚課,如此規律的作息直到考前,她信心滿滿,考試時應答如流,下筆從容,收到成績單一看,應考二萬多人中錄取九百八十七名,她排名第一百五十九名,令她詫異的是最難的稅法居然也考九十多分,如此優異的成績,卻讓靜念上光殿哭了好久,二次截然不同的遭遇,讓她深刻體驗了「向自己奮鬥」之意義,她的心中充滿了感恩。
靜念在考場上遭受考驗,靜渾卻在工作上載沈載浮,由於她的工作涉及政治,因此環境複雜,極易迷失自我,就如靜渾所言—「那段日子真是渾渾噩噩,不知生活的目標為何?」三年前她決定辭掉工作,回歸純樸簡單的生活。現在她與靜念成立工作室,靜念對命理風水極有研究,她便發揮所長,以命理軌跡為軸,輔導學員釐清自己的問題,面對問題去解決、去反省懺悔,突破自己的定命而去造命,即如師尊常言「我命由我不由天」。而靜念每個禮拜也撥出二天,分別在天鎮堂及桃園縣初院授課,她希望以心理輔導,鼓勵同奮正面思考,積極突破自己的困境,以求人道之圓滿,更有助天道之修持。
她們的「百日奮鬥」已於今年六月功德圓滿,最大的收穫是心靜,靜而後更能定,即使遇到挫折,總是能自然迎刃而解了。受她們影響所及,教院許多同奮也紛紛效法,有的自我期許「百日奮鬥」,有的與她們同步奮鬥,二人自八月起又開始第二波的「百日奮鬥」,而她們更一致認同由於「習慣成自然,自然即是道」,對她倆而言,日日是百日,其實修道早已融入生活之中,「百日」於她們,已然超越數字之意義了。
中部教區-蘇素膳.呂靜式
用心誦誥光胸體悟個中妙理 外孫亦於光殿結下降世因緣
「音中求同,同中求靜,靜中求妙,妙中得靈。」是正宗靜坐先修五期的光胸道長在今年彰化天根堂的週年慶中,提出幾年來對於誦誥的收穫與體會。
當時為印證師尊「我命由我不由天」,以及誦誥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之類他自認為不可思議的說法,光胸道長選了算命先生算的所謂氣運最差的那一年,開始認真誦誥、打坐,持續不輟至今。
慢慢的,他從身體力行的紮實功夫中,體會到「誦持萬遍,妙理自明」這句話的落腳點在於「用心」二字,誦誥在「身、心、口、意」齊一….,明白自己的「身」份是救劫使者,心就能夠靜得下來,「口」誦、「心」惟、「意」誠,自然能夠上達天聽。誦誥是一種心的體會,在心上下功夫,並不需要加入腦的思考,否則便容易落入速度的計算、雜念的滋生。這些正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現在的誦誥數目是越誦越多,這樣大的數目在過去是不曾有過的記錄,但為何收經率卻一年比一年有減無增?
今年農曆六月底,光胸、敏匡二女兒淑闊的寶貝兒子,在媽媽肚子裡待不住、等不及要出來一探究竟,共同參與這個帝教家庭的奮鬥行列!奈何小寶貝營養太豐富了,雖然已提前一、兩週臨盆,卻足足有四千公克重,他們與產科醫師再三商量的結果,決定以剖腹產的方式來迎接小寶寶,在這個關鍵時刻,卻赫然在子宮附近的卵巢發現腫瘤,而順便將腫瘤割除,母子均安。
遠從桃園回娘家彰化坐月子的淑闊,回想起當初和小寶貝結緣的那一場夢。夢境是在光殿上,當時大家都在誦誥,後面躺著一個小嬰孩,淑闊便疼惜地將他抱起來一起參與誦誥。同樣的夢一連作了三、四回,而當月她就懷孕了,至今回想起夢中小嬰孩的臉形輪廓,和現在的小寶貝還真有幾分神似呢!
自認書讀得不多,不擅於言詞表達心得、體驗的光胸同奮,卻能在閱讀經典時,讓他心領神會,與仙佛有印心之感。從大經、大寶、大法、聖訓到其他書籍,與經典溝通,對他而言是一種心靈的享受,很多感受與心路歷程,似乎能透過前人的文字,給予自己支持與鼓勵。興致一來,還能背誦吟詠起來,樂在其中。
望著懷中的小孫子,濃眉大眼的光胸道長臉上泛起滿足的微笑,在他對真理堅持的背後,我們看到了一個活活潑潑的新生命,在這個帝教家庭中脈脈相傳,將一直綿延下去。
最後,光胸僅以誦誥體悟與同奮共勉:
誦經讀書何止萬遍,不見有明妙中之妙、理中之理;
知誦而不知修者,只知理中尋妙,不知妙中尋理;
誦數雖多,如同夢誦,何以得知明邪? (蘇素膳撰寫)
靜輪絕處逢生珍惜道緣 福至心靈考獲丙級廚師
台灣省掌院吳靜輪同奮,在朋友的慫恿及鼓勵之下,倉促之間決定報考丙級廚師資格檢定,離考試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她想參加補習班也來不及了,於是靜輪抱著「考個經驗」的心態去應試,六月初筆試(學科)通過,接著一路過關斬將,歷經術科實地烹飪的層層考驗,她居然一舉成功,如願以償地拿到丙級廚師的執照。
說起這次的考試,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當靜輪臨陣磨槍在準備術科的測驗時,面對九十道各種分類的菜餚,既來不及實際演練,又不知監考官會抽到哪一類,她只好臨時抱佛腳,以目視加想像力,一頁頁地翻閱著食譜,但是菜餚之多,實在讓她難以全數閱覽。
考前一天,她如往常到教院作午課,打坐入定之際,靜輪的腦海中突然沒來由地閃現一盤煮熟的蝦仁,起初她一頭霧水,回家後卻福至心靈,專挑與蝦相關的食譜閱讀;第二天到考場,果真監考官抽到蝦類,靜輪滿心訝異,欣喜地拿出學生時代念家政科的實力,從洗盤、洗菜、煮菜到收拾殘餚,按部就班順序不差的烹煮著,三個小時內完成了六道菜,也順利通過了主考官的嚴格把關。一個月後收到成績單,靜輪又心想事成,如願找到一份廚師的工作,從採買、設計菜色到烹煮,完全一手包辦,深獲好評。而藉著這份實際工作的經驗,靜輪期許自己朝向乙級廚師執照進軍,更上一層樓。
先修十七期結業的靜輪,在參加靜坐班之前,是她人生最晦澀、最低潮的時期,不但人道上挫折連連,連身體也出現警訊,醫師診斷出她的子宮內長出二顆不好的瘤,情況不甚樂觀,囑她二個禮拜後回診看切片報告。當時心灰意冷的她心想,既要離開人世,那就先修行再離世吧!就這樣在親人的引介下,她前去省掌院接受天人炁功的炁療,未料當時一股熱氣從頭而下,她滿身是汗,汗流浹背,之後自己打坐四、五次,每次亦是汗溼衣襟。二個禮拜之後靜輪回醫院門診,醫生要她再作一次內視鏡掃描,卻怎麼也找不到那兩顆瘤,前後診斷的差異,不但醫師直呼不可能,連靜輪也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這次的絕處逢生,靜輪體悟到:連上帝都珍惜我的生命,我更應愛惜自己的生命,她找到了分享喜悅與痛苦的依託,激發了她生命的重生,她不再壓抑自己,與家人朋友作良性的互動溝通,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迎接生命中的每個挑戰。
結業後的靜輪不但參與教院的各項活動,也到天人訓練團當義工幫忙,更在教訊總編敏晨的鼓勵下,開始負責同奮動態及教院活動的採訪報導。靜輪回憶說這項工作是她的一個很大挑戰,從個性沈默又怕生,不善與人交際,要變成主動出擊,找話題採訪別人,這對她而言是需要多少的內心掙扎啊!但她慢慢自我突破,經過寫稿的壓力,採訪技巧的揣摩,一篇篇真實動人的報導躍然紙上,而她亦從中收穫更多,從許多同奮及開導師的身上,她看到了師尊、師母奉獻犧牲的精神傳承,也修正了自己許多不當的思想觀念,不但成長不少,更讓她備加珍惜道緣,死心塌地留在天帝教了。
心思縝密、多才多藝的靜輪,多年來一直抱持著「隨緣奮鬥,隨份奮鬥」之心,她認為自己能做什麼就做什麼,除了上述工作,她亦固定每禮拜二去教院的親和集會當記錄,有了兩個兒子的她,在盡母親的責任之餘,還能如此付出,她亦要感謝先生緒卓的全力支持,一下要當司機,一下又要當奶爸,要不就跑腿傳真稿子,真可謂二十四小時的「7-11」,全年無休呢!
目前的靜輪一方面進行自己的生涯規劃;一方面充實自己,期望道業更精進。她表示愈是修道,愈感覺到自己的渺小,修行不是口號,她心性愈沈靜,愈發現自己內心的弱點,因此她更用心反求諸己,戒慎於起心動念之間,她期待能有所突破,打造一個全新的自己。除此之外,她亦願藉自己的歷練,鼓勵人道艱困或(自認)未得福報而失聯的同奮,其實福報有時本在我們四周,只是我們疏而不察,而人生本就充滿各種風險,這些風險就要自己去承擔、去造命,若能時持感恩之心,就能體悟到 上帝的慈恩,無形的加持只不過是助力,並非是主力,只要靜下心來仔細思考,自然思路清明,很多問題或許就迎刃而解了。在此亦祝福靜輪道業精進,更期待她重新執筆,挖掘出同奮一篇篇動人的生命樂章。 (呂靜式撰寫)
●靜輪先生緒卓的全力支持下,既能為教奉獻,又能善盡母職,全家和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