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一種和諧的秩序

「道」是一種和諧的秩序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63期 » 「道」是一種和諧的秩序

 1997-08-25 09:30

維生首席於學術硏討會閉幕結論

 

  天帝教以「三奮」做為通往天人合一的道路:向自己奮鬥是突破心性;向自然奮鬥是突破物欲;最後以向天奮鬥達到天人合德的境界。

  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學術研討會,在二天內有來自兩岸四地學者的十五篇論文發表,在各種學術觀點交流下,代表著各宗教哲學的交流,在此向各位學者致最高的敬意與謝意。

祈禱,是外部連繫的發展;靜坐,是內部連繫的達成。

  聽了各位學者的高論後,我也很願意就個人的一些想法以及天帝教在天人合一的理論提出來向各位先進請教,可以在宗教會通中多一些觀念的交流、多一些層次思考。人類從古文化到今文化,都在追求超越,因為人類生存在一個特定時空範圍內,希望超越時空對人的侷限,這個追求超越的過程中,在宗教歷史文化上出現了二種方向:

  一、外在超越。人類希望超越時空,首先就要面對天,不管是自然天、主宰天或是理性天,都是人類想要超越的對象,我們如果以《易經》的角度來看,《易經》就是人類觀察宇宙的變化而形成的超越思想。

  二、內在超越。就是面對「人」內在「心性」的問題,從人類內在本有的心性上突破與超越。

  人類因為不斷的思考外在的超越和內在的超越,才有今天東西方如此輝煌的歷史文明,誠如我個人在開幕時就特別指出的人類的「知」:

  一、已知,以科學驗證的方式達到圓滿。

  二、未知,以哲學思辯的方式達到圓滿。

  三、不可知,以宗教知行的方式體驗到圓滿。

  歷史文明的發展是從已知開始,通過驗證將未知變成已知,而將「不可知」的部分歸之於宗教,近代以來,由於科學知識的進展快速,已知的領域愈來愈大,大量進入到過去哲學思辯未知的領域,今後科學驗證的領域將會進一步深入到宗教「不可知」的領域,這是很值得我們共同思考的第一部分。

  第二、不論在宗教領域或文化領域都必須形成天人間「連繫」的關係,天人連繫關係和網絡可分為:

  一、外部連繫。如宗教上的儀禮、祈禱等屬於天人間的外部連繫。

  二、內部連繫。以宗教的經驗和行為,則「苦行」、「冥思」、「靜坐」等均屬於天人間的內部連繫。

  因此,從祈禱來完成天人合一,就是外部連繫的發展,從靜坐來達到天人合一,就是內部連繫的達成。在這二天的討論中,從佛教的經典、基督教的聖經、以及儒家、道家的思想已有相當充分的交流,我只是從這二個內在與外在的角度,提供各位學者更多的思考,希望對「天人合一」走出更落實的思考空間。

道—中國人共通的意識型態,中華民族的特性即是包容、和諧。

  接下來,我想提出對「道」的看法,我一直認為:「道」是中國人的意識形態,祇要大家一使用「道」這個名辭,就顯現出中國文化的特質。剛才成教授以性、天的角度提出許多分析和看法,我個人是以研究政治戰略切入思想史的研究,首先接觸到的「道」是孫子兵法內的「道、天、地、將、法」,孫子兵法內的「道」指的是:「上下同欲」,又說:「令民與上同意」者即為「道」,亦所謂人民和領導人的意見完全一致。我從其中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定要人民追隨領導人的意見?而不是領導人接受人民的意見呢?我發現不管是「下民與上同」或者是「上與下民同」這種「上下同欲」都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和諧」的觀念。因為這個思考,我認為中國人所講的「道」是「一種和諧的秩序」,這個觀念應該是符合中國人共通的意識形態。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一段的意思主要在說明道是宇宙成長的秩序,從無形到有形,從「一」開始,我個人認為「一」就是炁,就是炁化的開始,「二」就是陰陽,「三」就是生成天地人,然後發展成為萬物,接著老子進一步提出:「萬物負陰而抱陽。」這就是氣化的過程,因為「陰」是凝、聚的能量,「陽」是擴、散的能量,「負陰而抱陽」就是陰陽和諧的狀態,也因為這一個說法,宋朝張載先生提出氣的運動是聚聚散散,人類的生生死死就是氣的聚聚散散。我們可以看出老子所講的這一段話是形容宇宙成長的過程,必須是在和諧的狀態中完成,所以說「道法自然。」自然就是和諧的秩序。

  我們再看儒家對「道」的解釋,儒家強調「有道」與「無道」,政治的秩序和諧就稱為「有道」,政治秩序走向混亂就稱為「無道」。因此,我對「道」的定義也就是「和諧的秩序」。

  基於「道」是中國人一致共通的意識形態,形成中華民族的民族特性就是一種包容性、和諎性,中國人的憂患意識就是不希望和諧的秩序被破壞,以和諧的秩序來看天人合一的發展,比較各宗教對天人合一的觀念,應該可以找到彼此共通之處。

天人合一首要知行合一,行的起步就是反省懺悔。

  我個人在研究「戰略思想史」時,看到一節有關宋代二程的紀錄,當邵康節先生臨終的時候,二程以及張載都在旁邊,邵康節先生一一提出最後階段對很多事情的看法,最後小程還追問:「夫子還有什麼可以教我的?邵康節先生就用手合起來,再分開,小程看不懂,再問:「您這個手勢代表什麼意思?邵康節先告訴小程說:「你的門太小,自己都走不過去,怎麼帶領後代的人走過去呢?」因為道是和諧的秩序,彼此之間固然會有爭執,但是如果因此產生不和諧就會失去道。

  天帝教認為心物是一元二用,涵靜老人說:人的心和身是一體二面,心和物並不是一分為二,而是互相包容。以心的本體來看,我個人認為心是「道、欲並存」,在人的心中有道的一面,也有欲的一面,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我不同意理學家的「去人欲」,如果完全除去人欲,人還能被稱為人嗎?人一定有人的欲望,天教主張「潔欲」—正當的處理欲望。什麼是潔欲?可以分二種解釋:

  一、以名詞解釋,就是乾淨的欲望,人有不乾淨的欲望和亁淨的欲望,希望自己成聖、成真,並不會傷害任何人,這是亁淨的欲望,就是潔欲。人的這種乾淨的欲望,又有何不可以?人人希望自己的家庭生活很美滿、妻賢子孝,又有何不可以?

  二、以動詞解釋,欲望污染了心就去冼滌乾淨,洗滌的方法就是反省懺悔,反省懺悔也是宗教上天人合一的起步。

  所以說「潔欲」就是人欲的正當處理,就是道,這是天帝教對天人合一修持的基本原則,標準並不高,天人合一最重要的就是要求知行合一,而行的起步就是反省懺悔。

以愛為本體,以誠作工夫 形成完整的廿字真言體系。

  我進一步說明涵靜老人修持的方法,稱之為「昊天心法」,主要是以「自然無為」作為修持的指導,不假借任何人為的力量勉強進行,這個心法先從如何處理我們的「心」開始,稱為「煉心」,煉心就是以廿字真言作為準則,正當處理欲望。很多朋友有機會了解到廿字真言,都認為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和西方宗教文化的結晶,其中有一位朋友問:東方的宗教文化以「誠」為中心,西方的宗教文化以「愛」為中心,為什麼廿字真言內沒有「誠」與「愛」這二個字?我回答他:有!我們以一個古體篆書的「心」為天帝教的符號語言,廿字真言以紅心作為中心,心的本體就是愛,心的功能就是誠,以愛作為本體,以誠作為工夫,形成完整的廿字真言體系。

  達賴喇嘛來台灣訪問的時候,我代表天帝教在宗教對談時和他有一段談話,一起吃飯時又彼此交換意見,逹賴喇嘛說:「我認為宗教可分二種—有主宰神的宗教和無主宰神的宗教,基督教、道教有主宰神,佛教無主宰神。」我告訴他:我認為宗教可以分成二類:「他力的宗教與自力的宗教。他力就是依靠神的力量完成,自力就是以自己的力量完成。」這是以宗教的行為分類,自力的宗教最可貴的是「入世苦行」,剛才成教授特別提到「苦」的觀念,一般人最好是離開所有苦的外緣,於是一個人離世棄家到深山中修道,這種方式是一種出世的苦行。天帝教首任首席使者涵靜老人一再強調:宗教徒都希望在明天到彼岸、天堂或極樂世界,但是你今天仍然在這一塊土地,你不關心這一塊土地,只希望明天到那一塊土地,就是自了漢,這一塊土地生你、養你,你應該要關心這一塊土地。所以天帝教主張「先盡人道,再修天道」—先做好是一個人,先關懷這一塊土地。天帝教首任首席使者說:「沒有一位不忠、不孝、不義的人可以成神!」正如儒家的三不朽—立言、立德、立功的人才可以成神的道理是一樣的,因此,天帝教的修行就是要「入世苦行」,要求同奮進入現實世界修行,以做好一個人為起步。天帝教天人合一的道路,分為三種奮鬥:向自己奮鬥、向自然奮鬥、向天奮鬥。

  一、向自己奮鬥,從「有我」進入到「忘我」,最後到「無我」,是突破心性。

  二、向自然奮鬥,是突破物欲。

  三、最後以向天奮鬥達到天人合德。

  我以這樣的說明,一方面請各位學者了解天帝教哲學思想,另一方面也提出個人探討天人合一的看法。

天為無形宇宙,人為有形宇宙,天人合一有三種規律。

  接著,我要指出,人類還有三年就要進入到新的廿一世紀,廿一新世紀將是宗教面對挑戰的時代,也是宗教承擔責的時代。新的廿一世紀有二個特質:

  一、科技掛帥。科技的發展對人類而言,究竟是福是禍?值得思考。就以複製羊為例,今後是否產生生命的權柄不再決定在 上帝,而是決定在科學家手上了?醫療科技的發展,產生生命不再決定在父母親,而是決定在醫師的疑惑,如此一來,誰來解答生命的問題?

  二、經濟掛帥。今天的世界,全人類都在追求富裕,但是一昧地追求富裕形成了放任式的富裕,造成人的欲望無限制的上升,道德和宗教失去了應有的功能,人人都是游走在法律的邊綠,以為合法就是道德,形成合法掩護非法、非法挑戰合法的現象。台灣的年青人有一句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請問在這樣的思想下,社會秩序在那裡?宗教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真是值得我們共同思考,所以我認為我們今天探討天人合一的主題真的是值得大家共同思考。

  最後我還要再為大家強調有關涵靜老人對天人合一的體悟,這也是我在開幕時已經先做的介紹。涵靜老人對天人合一的看法,可以歸納成為四句話:

  一、自然是充滿生命的自然,生命是充滿自然的生命。

  二、人在一呼一吸之間,生命和自然交織合一。

  三、人非純粹的人,天非純粹的天。

  四、人在宇宙中,宇宙在人中。

  涵靜老人又以「天」為無形宇宙,以「人」為有形宇宙,說明天人合一有三種規律:

  一、無形涵蓋有形。有形宇宙有它的有限性,無形宇宙涵蓋有形宇宙。

  二、無形運化有形。今天我們有討論到「生化」的觀念,中國文化中也有「大化流行」的說法,這是從「無」變「有」漸進的過程。

  三、無形創造有形。也就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我特別藉今天學術研討的機會就教於各位高明,同時也代表天帝教和中華民國宗教學研究社感謝各位學者二天來所留下許多豐富思考的方向與資源,留下這許多思考的空間,讓我們知道更多各宗教間不同的觀念和修持過程,相信我們還會有許多機會相見,我們是道義的結合,我們是文化的結合,我們也是宗教的結合,非常感謝各位,我現在宣佈「東西方宗教中的天人合一觀」學術硏討會圓滿結束,謝謝各位!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