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手札
2001-07-01 12:00
那天,前來阿中養靈的光昊掌教,突然很興奮地對著我們說:「ㄟ,前幾天,我拿到第一期採訪研習營的照片,才發現,教訊很多早期的工作同仁,都升為開導師咧。」認真一想,真的,從光中、光昊、光筆、光爐、光靈到光楣、敏悅、光武、光戒等同奮,現在不是神職人員,就是重要教職,回想這十幾年來,同奮陸續投入的心血,真令人感念萬千。
多年來,教訊不斷轉型,面對記者的自我精進,面對讀者的需求日增,面對環境的變遷,從早期的公報性質,逐漸變成雜誌型式,尤其去年舉辦了「帝教廿紀錄片」活動後,我們更發現,道的展現,是活活潑潑,大開大闔的,同樣是修持體證、靜參心得、進入道門的歷程,可以用新詩、散文、影像、繪畫等藝文的方式,賦予它不同的風貌,讓人咀嚼再三。
也因此,版面不再是單純的實地攝影圖片,報導不再是純粹的訊息紀錄,我們渴望從中間,再開發出更多深沉的意涵,當我們發出這樣強烈的親力後,不同的資源便進來了:「有什麼文章需要插畫嗎?我可以撥出時間來幫忙」,「以前下筆如行雲流水,現在光思考第一段,就花了了我一小時」,「在採訪過程中,我從她們身上,得到好大收穫」,「對於目前的教院問題,我有更深刻的想法,很想換個方式來報導」,資深同奮要寫稿,事件背後所透發的奮鬥精神,是他們關注的焦點;生力軍投入文宣行列,有的是鮮活創意,與揮灑空間,這些組合,讓教訊越來越豐富。
但是,在轉型的過程中,即使不斷有新血加入,我們仍然面臨了人力調度的窘迫,老記者嘗試自我提昇,突破既有窠臼,需要比過去花更長時間來完成作品,新記者面臨訪談的挫敗,下筆的困難,得鼓起勇氣,一再向自己挑戰,策劃的主題,在時效上、在內容不盡如人意,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培養人才的重要性。
帝教還有許多內涵尚未挖掘出來,我們需要更多有心同奮投入,在此,真誠邀請更多人加入文宣行列,有你,相信教訊更能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