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易學的氣功─甩手(上)

簡單易學的氣功─甩手(上)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17期 » 簡單易學的氣功─甩手(上)

李光光  2010-08-15 09:25

甩手專題報導~

口述/李光光開導師
整理/編輯部
圖/教訊檔案資料

  「靜心靜坐」班、「自然養生靜心靜坐」班、「正宗靜坐」班雖傳授甩手,但許多同奮不得要領,又鮮見持之有恆,運動量不足,甩不出個名堂,誤以為甩手只是鬆鬆筋骨,不予重視。
  天帝教55天傳教、傳道閉關修持,每天早上5:30至6:00,以及下午4:30至4:50,以2個時段,集體施行甩手,是落實這項運動最務實與養生的見證。
  李光光開導師對甩手的要領不敢私秘,特將師尊親傳要訣,再一次與同奮共享。
  《天帝教教訊》分別以(上)、(下)2期刊載。

 

  民國63年9月11日據師尊日記記載:「自開始學習甩手運動以來,每日早晚勤於練習,每次可甩300下以上,近已增到500下,惟一反應即是陽不易舉,可能是虛火下降之故。」由此一紀錄看,師尊約於民國63年開始學習甩手。

  40年前有段時間,曾早晨陪祖父散步,沿著台北市仁愛路林蔭大道,他老人家吟唱著〈玉皇心印妙經〉,到國父紀念館甩手後才回家。

  當時蒙老人家傳授甩手功,由於年輕沒有堅持用功,近年旅居北京習慣晨跑,每於天壇公園慢跑後甩手,漸漸愛好此一運動,也感受這個動功對靜坐的輔助效果。

  長久以來,「正宗靜坐」班雖傳授甩手功,但許多同奮未得要領,又鮮見持之有恆,運動量不足甩不出個名堂,誤以為甩手只是鬆鬆筋骨,不予重視,實在可惜,在此將心得與同奮共享。

  甩手看來簡單,在節奏的活動中,具有全身一動無有不動,內外俱動的功能,與太極拳及其他氣功有相當的鍛煉功效。

  只要功夫用足,一樣會有氣感,而甩手在鍛煉過程不會出現偏差,是簡單易學的功法。

  師尊常常說:「大道甚夷,而民好徑!」,人往往捨簡就繁,殊不知看似簡單的功法、只要持之以恆,常是收效最好的。

一、甩手與靜坐的關係

  靜坐主要在身體內部機能的鍛煉,即所謂內煉精、氣、神;命功為外在形體的鍛煉,即所謂外煉筋、骨、皮。

  單單運動雖可強壯肢體筋骨、恢復體能,但對精、氣、神的蓄養,增強較慢。倘若只有靜坐而忽略肉體鍛煉,精、氣、神蓄養的功能也不會顯著。

  衰老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人的身體到了25歲以後,就開始逐漸衰老,身體的各項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

  但衰老的原因又是什麽呢?許多專家從不同角度探索,圖揭開人類衰老的奧秘。

  《素問˙五臟生成論》中記載:「眼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說明器官充分得到健康的血液供應,才能發揮正常的功能。

  血液有二個重要作用:一是供應氧氣營養、二是代謝廢氣、廢物。在血液中,血紅細胞扮演著最爲主要的角色。

  通過電腦顯微血相檢測發現:青少年人的血紅細胞是飽滿、透亮、分散、活躍的;而大多數中老年人的血紅細胞往往乾癟灰暗、結團成串、變異粘連,呈現脫水衰老的狀況。

  由於缺乏活力、粘連在一起的血紅細胞,很難流到人體組織器官的毛細血管和末端部位,一方面導致氧氣和營養成份供應不足,另一方面導致體內廢物和毒素、雜質無法正常排解,造成人體組織和器官衰老和病變現象。

  醫學證明肌肉的彈性張力下降,會導致缺氧、大腦功能降低、新陳代謝紊亂、乳酸增多、血管硬化、心力衰退等文明病。

  長期坐著不鍛煉肌肉,會使肌肉組織萎縮、衰退,直到發生功能障礙。

  人體在靜止狀態時,全身僅有55-75%的血液參加循環,運動可使更多血液參加循環,使體內各器官的氧和營養物質供應充足。

  現代人運動量本就不足,有些上班族工作性質屬靜態,甚至從早坐到晚;再來打坐,靜上加靜,氣血汙滯,容易昏沈,靜坐效果慢。

  如果能結合動功,促進新陳代謝,動靜兼修,能收相輔相成之效。

  一般人在工作與生活中,坐姿的不正確,養成前俯後仰的習慣,打坐時也不自覺的東倒西歪,彎腰駝背,不僅無法久坐且昏昏欲睡。

  甩手可以強化腰腿肌肉,自動調整姿勢,使背部挺直、下盤隱固,有利久坐。

  打坐前先甩手,可適度放鬆肌肉,調整內臟,肉體放鬆,精神也較易放鬆。

二、甩手與健康

  每天早晚連續做半個小時甩手,且能持之以恆,可活絡筋骨、調節筋脈、促進呼吸順暢。

  長期甩手,不但能消除頭痛等上班族職業傷害,對健康也有很大幫助。

  老年人患了尿急尿頻很麻煩,夜間多次排尿,白天小便常尿濕褲子,吃藥打針也不管用,如果按甩手功要求堅持鍛煉,十幾天就有好轉跡象,不到半年尿急尿頻就完全消失。

  甩手不僅能治尿急尿頻,對其他慢性病,如:肝炎、中風、動脈硬化、高血壓、低血壓、肝炎、心臟病、腎臟病、月經不調等病,均具有法簡效宏的作用。

  中醫認為:「氣血乃一身之本,阻礙百病叢生,暢通就病疾自去」。甩手功是將手三陰三陽、腳三陰三陽的十二條經脈和奇經八脈鼓動起來,促進氣血在體內運行。

  這種運動方式將可達到通脈、活氣血、強五臟、壯筋骨、平衡陰陽,以致身強體健,祛病延年。

三、要領

  (1)鬆:不是絕對的鬆,運動過程必然有一部份肌肉進行張弛,甩手時除部分肌肉有必須的緊張外,儘量不用多餘之力,儘量放鬆。

  這種放鬆的動可以使血液循環加快,暢行無阻。

  (2)靜:把思想集中於甩的次數,或平視遠處某一定點,或口誦「廿字真言」、〈玉皇心印妙經〉,當功夫提升到一定程度,可以逐漸放棄這些集中思想的方法,進入無思、無慮、無意識的境界。

  甩到後來幅度越來越小,最後達到靜止狀態,不再想動作,此時乾脆靜靜地站著,享受運動後的舒暢與寧靜,這是由「動轉靜,而入於動靜合一」的狀態。

  (3)自然:多年來師尊傳授甩手,各同奮的體會不同,有狠甩、輕飄,有快有慢,各式各樣都樂在其中。

  凡事沒有絕對的,只要甩得舒服,達到活動目的即可。平時個人以最舒適的速度,符合個人需求就是自然。

  基本上年輕體健者,可用力快甩;年長力衰或有慢性疾病者,則宜輕甩輕盪,在自然而然中達到不運氣、不用力,勁自生;不調息,息自調的效果。這是「先以動帶氣,後以氣帶動」的境界。

  甩手前先讓自己心平氣和,摒除雜念,放鬆身體各部,悠然自得,這樣3、5分鐘後才開始做軟身運動;將身體各部放鬆是很重要的,如果時間不充裕,寧可減少甩手次數,也不要忽略準備動作。(待續)

  ●圖略(提供/李光光開導師)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