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炁功之理證與行證(壹)》(一)
天人炁功院 2011-07-15 11:35
資料提供/天人炁功院
節錄/編輯部
編按:《天帝教教訊》為協助同奮對天人炁功深層認知,強化信心與愛心,328期起,每期節錄整理天人炁功院於辛卯年本師節發行《天人炁功之理證與行證(壹)》的部分章節,俾益大家進一步了解天人炁功診心救人的實質意義。
第一篇〈聖訓篇〉共輯錄8篇先天一炁玄靈子老前輩傳示有關天人炁功學理探討之內容,《天帝教教訊》先行刊登前3篇~壹、前言。貳、天人炁功之定位與精神內涵。參、「炁」與「氣」的探討,其他章節將陸續刊載。
第一篇 第一篇 聖訓篇
在當前人類想要一探「氣功」熱潮的同時,天帝教如何以一種學理性的探討方式,走出以神道色彩為人鍼心、調理疾病的陰影?
「天人炁功」究竟如何達到「身、心、靈」整體治療的效果?究竟有哪些「變數」會影響到求調理者於調靈、調心或調身時的調理過程與結果?
吾等認為天帝教「天人炁功」之未來發展,有必要朝向「理證」與「行證」相互配合的方式,既不完全偏向於學術性的純理論研究,也不完全偏重於感應式、神道式的純經驗性發展。(《第2期傳道傳教使者訓練班聖訓錄》)
壹、前言
當初道統第54代蕭教主,因感嘆世人人情日蔽,人慾日深,致使生理、心理皆因濁氣充塞體內而百病叢生,故承53代雲龍教主法技以濟世,創「廿字真言」來糾正人心、渡化原人。
同時創立「精神治療法」(即今日的天人炁功),運用「廿字真言」救人疾苦,並勸人虔誦解冤往生經咒,自陰超陽薦以來,已發揮了不小的顯化績效。
然而,世風日下,當前科技文明高度發展的結果,使得人類整個生活形態為之急遽改變,許多人因汲汲於追求日新月異的時麾風尚,不知不覺間造成許多身心壓力,嚴重者不是罹患精神疾病,就是受到個人心識強烈作用,引來外在靈體的無謂干擾。
因此,在當前人類想要一探「氣功」熱潮的同時,天帝教如何以一種學理性的探討方式,走出以神道色彩為人鍼心、調理疾病的陰影?這將是本著作所欲傳示的重要方向。
此外,本著作目的在補充目前天人炁功於學理探討方面的不足,建立起「天人炁功」較完整的理論架構,將天人炁功帶領到學術領域,如此才能可長可久。
其中所傳示關於「天人炁功」的學理部分,是奠基在以往天人文化聖訓的基礎上,因此會在相關部分作一提示說明。(88年8月17日˙己卯年7月7日辰時˙先天一炁玄靈子示)
貳、定位與精神內涵
天帝教「天人炁功」究竟應予何種定位,才能將其精神內涵適切表達出?大體來說,同奮們經由從事「天人炁功」的點滴經驗中,有些已漸漸累積各樣的分科專長。
比方說,有些同奮漸漸發現自己在療理胃部疾病方面特別有療效,有些則偏向於頭部疾病,婦科疾病……,甚至也有同奮感覺到好像每一科都頗具心得,當然也有同奮在面對求診者時,療效並不突出,反倒是在與求診者心理溝通方面,特別有所感應,甚至可以達到心理諮商的成效……等。
因此,對這些具有相當實務經驗的同奮而言,什麼是天帝教「天人炁功」的定位與精神內涵?可能會因各自體驗不同,而有不同的認知。
再從目前社會上多元化的發展來看,「天人炁功」究竟是不是一種靈療法技?醫療輔助?氣功功法?渡人方法?心理諮商?暗示療法?甚或其它?相信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答案。
事實上,「天人炁功」的定位,可以是多元化的,為因應時代環境潮流,為了深入各階層以方便弘教渡人所需,「天人炁功」之定位,也必須是多元化的,但唯一不變的特質,即是建立在「兩誠相感」的基礎上。
因此,天帝教「天人炁功」最具代表性的定位,目前應該是以「兩誠相感的炁療技術」,較能夠顯現出其中的精神內涵。
何謂「兩誠相感」?天帝教教義《新境界》指出:「精神治療者,人類之親和力加人與神之親和力之作用而成也。其要訣為求診者及治病者均須竭誠為之,方可達到熱準而生效,否則無效也。」
因此,人類(指人與人)之親和力,即為第一個「誠」的作用相感;人與神之親和力,即第二個「誠」的作用相感。
這兩個「誠」字的作用缺一不可,如果只有單方面的作用,比如說人與神的親和已經達到「熱準」,但是人與人之間並未達到「熱準」,也無法通暢地發揮「天人炁功」的療效。
換言之,「天人炁功」之精神內涵,即落在「天」、「人」之間親和力的「熱準」上;「熱準」一足,立刻發生天人間的調理默契。
「熱準」一旦下降,人與神、人與人這三角關係的契合,自然會中斷。
因此,「天人炁功」這項調理技術,在進行的過程中,不論施治者或求診者都必須拿出最高的誠意、誠敬與誠心,配合愛心、耐心、恒心與真心的親和態度,才能達到親和熱準,產生正炁調理的成效。
總括地說,「天人炁功」的定位,以「兩誠相感的炁療技術」最具代表性。
而其精神內涵則是以「天、人」為其療疾核心、親和關鍵,「炁功」為親和後的交感、交融作用,而被調理後的身、心、靈病癒現象,都是「炁功」作用後的自然結果。(88年8月17日˙己卯年7月7日巳時˙先天一炁玄靈子示)
參、「炁」與「氣」的探討
本篇學理探討可參考「神律系統」之「能量形態」,以及「天人親和之研究(五)」。(註1)
在天帝教「天人炁功」的實務操作上,同奮所承接下來的金針、金光、靈丹妙藥,或者化甘露水、打黃表紙、燒表丹、布丹等等,究竟本質上是由什麼在運化?與一般氣功師發功為人治療病痛時,所運用的媒介相不相同?
從原則上來講,不管「天人炁功」或是一般氣功基本上都不離能量的運化,但是前者接引的是先天能量,可以用「炁」來代表之,後者運用的是後天能量,通常以「氣」表示之。
因此以下將就「炁」與「氣」分別介紹。
一、「炁」的探討
(一)「炁」的本質:
「炁」是先天能量的表現型態之一,究其本質實乃先天能量粒子,這種粒子因含藏完整的鐳質粒性與宇宙訊息,故也可稱為鐳質粒子(處在一元天界之中),至大無外,至小無內,並無所謂靈性粒子與物性粒子之區分。
當這種粒子彼此之間經抱合沖擋作用後,自然會產生某種運化特性,吾等以「炁」、「炁能」稱之。
(二)「炁」的特性:
由於能量粒子含藏完整的鐳質粒性與宇宙訊息,因此當化成「炁」時,該「炁」便極具多樣性,可隨著其欲投射到的次元空間之需求,自由地改變原有之粒性大小或質地精粗。
而在彼次元空間形成新粒子,幻化出諸多可以被該次元空間之能量所接收、轉化的妙用,甚至發揮出可與各性靈和子的意識訊息相互作用,產生「炁化成形」(註2)的妙用。
(三)「炁」的療理運用:
以「天人炁功」為例,當施治者經由三角親和關係的建立,向無形天醫默禱求診者的病情時,來自先天之「炁」會層層轉化到三次元空間,由施治者承接,並經X原素炁氣轉運成符合求診者病情的「炁療能量」,然後以金針、金光、或靈丹妙藥等等的方式傳導到求診者體內。
由於這種先天「炁」的粒性質地均較精微,容易先與求診者的靈體契合,達到「以炁補靈」的效果,情況良好時,會在「大腦皮層」與來自「生化系統」的能量契合,透過炁氣轉運帶動「以氣補氣」達到調整臟腑的效果。
因此,當求診者被「炁療」完畢後,明顯看得出調理的顯現,首先是從求診者於靈識、意識方面轉向清晰與清明,逐而擴大至身、心上的安適變化,情況良好時,當可逐一達到肉體病癒的效果。
二、「氣」的探討
(一)「氣」的本質:
「氣」是後天能量的表現型態之一,究其本質是由先天能量粒子經層層消耗與不斷退化,使得其內所含藏的鐳質粒性與宇宙訊息大部分被封鎖住,而無法表現出完整的本體特性,故已有靈性粒子與物性粒子之分(處在二用天界之中),其與先天能量粒子相比,粒性較大,質地亦粗。
當這一類能量粒子彼此之間經抱合沖擋作用後,也會產生某種運化特性,吾等以「氣」、「氣能」稱之。
(二)「氣」的特性:
由於這一類後天能量粒子,已無法表現出完整的本體特性,因此當化成「氣」時,遠不如先天「炁」具豐富的多樣性,故無法靈活地往高次元空間自由穿梭。
但在二用天界層中,仍能藉由改變原有粒性大小或質地精粗的方式,在不同次元空間形成各類新粒子,而與空間能量相互融合、轉化,甚至可與各性靈和子的意識訊息相互作用,發揮「氣化成物」(註3)的妙用。
(三)「氣」的療理運用:
以一般氣功為例,當一個氣功師憑其本身之「氣」高於求診者的優勢下,只要取得氣氣交流以及氣能轉化的平衡點,即可將個人鍛煉之內氣(包括引入大空之氣鍛煉而成),打入求診者體內,產生氣氣相融,轉換成符合病情需要的氣能。
通常這種後天「氣」因其粒性質地較粗大,因此容易直接與求診者臟腑之氣契合,直接「以氣補氣」,情況良好時,也會再經由「生化系統」之炁氣絪縕轉入大腦皮層中繼續作用,調整求診者之心理、生理機制。
因此,當求診者被「氣療」完畢後,可明顯看得出調理的顯現,首先是由求診者體力、體能的補強與改變,逐而擴大到身心的安適,情況良好時,甚至也會有靈識、感知上的變化。
綜合上述,「炁」與「氣」的先後天能量特性之差別,不僅表現在粒性質地上,在療理運用上也有明顯不同。
「炁」的療效是由靈體轉入肉體,而「氣」則反之,一般說來,除非無形天醫要示現特殊藥氣或香氣,否則「炁」一般是無臭無味的。
「氣」由於經過人體鍛煉,通常較有氣味,這一點可以從經驗上判斷出來。
當然,兩者在調理運用上最大的差別來自於,「天人炁功」的施治者是一個轉接傳導的角色,可以大量為人治病而不損耗自己內氣,一般氣功的施治者則是消耗自己的內氣,以氣補氣,故在調理上有較多限制。(88年8月17日˙己卯年7月7日辰時˙先天一炁玄靈子示)
(註1):前者收錄於《天人文化新探討》第一集或《第2期傳道傳教使者訓練班聖訓錄》;後者收錄於《第2期傳道傳教使者訓練班聖訓錄》。
(註2):意指先天「炁」一旦與某一性靈和子之意識訊息,形成共振反應,在適當條件的配合下,該和子的改變,將是先從靈體發生能量變化(能變)的效果開始。由於此類的整體變化較隱微,故以「形」字謂之。
(註3):意指後天「氣」一旦與某一性靈和子之意識訊息形成共振反應,在適當條件配合下,該個體的改變,將是先從病體發生在體氣變化(質變)的效果開始。由於此類的整體變化較為明顯,故以「物」字稱之。
聲明
本著作內容所引用之下列「求診者、施治者、鍼心治病、炁功醫治、炁功治療、炁功療理、炁功調理、精神治療、精神療理、精神調理、診治」等名詞,乃天帝教宗教活動之慣用語,非《醫療法》及醫療相關法律之醫療業務,且與醫療相關法律之醫療行為無涉。倘身體有任何疾病或不適之情況,仍應至醫療機構尋求專業醫療,建議凡遇疾病,先請醫師診治。(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