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貫科學哲學宗教精義 激發人心 創造文明

融貫科學哲學宗教精義 激發人心 創造文明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77期 » 融貫科學哲學宗教精義 激發人心 創造文明

維生先生  2007-04-20 09:15

第五屆天人實學研討會 十年有成

時間:於九十六年一月七日 地點:鐳力阿道場大同堂

場合:第五屆天人實學研討會閉幕式致詞

 ●維生先生特別介紹緒貫同奮的《複數力學》一書,是其以十五年時間在天人文化上的研究成果。

我讀完廿三篇論文,我也讀到了每一位參與同奮在不同領域投入的心血,以及長期對天帝教教義的深度研究與奉獻,尤其是緒貫楊憲東同奮以十五年的努力奮鬥,在先後天適切配合的熱準下,提出「複數力學」的基礎理論,並在三種符合SCI標準的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十一篇研究論文,將新境界帶入當今自然科學研究領域的範例,更為天人實學做了一個大的明證─天人實學確為領先時代的思想結晶。

篳路藍縷 開啟豐富成果

  這是一場非常豐富的天帝教學術饗宴,回顧天人研究總院自民國八十七、八十九年舉辦的第一、二屆研討會稱為天人之學研討會,九十一年第三屆正式定名為天人實學研討會,九十三年第四屆,這次是第五屆。第一屆有十二篇論文,第二屆有十四篇論文,第三屆有廿一篇論文,第四屆有十六篇論文,這一屆有廿三篇論文,我們歷經篳路藍縷的階段,開啟今天天人實學豐富的成果。

  這一次的廿三篇論文,有十四篇是教義與科學結合,是宗教與科學的結合,有三篇是宗教比較研究,非常符合《天帝教教綱》的精神,教綱第三條〈教義〉中指出:

 

  融貫科學、哲學、宗教精義,用科學方法作系統之整理分析。

  「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就是融貫哲學、科學與宗教思想的精義,以科學的方法整理完成。在《新境界》緒論中有:

  宗教原為民族中一種重要原素,宗教之改進可能影響民族乃至人類之進化。蓋因宗教思想和精神領導確有激發人心創造文明之功能,故宗教之產生是適應時代之需要......。職是之故,宗教必須具有常住不滅的革新精神,方能為人類之傳統信仰,而保持宗教本身的長存價值。   《新境界》第二頁

 

  宗教與哲學、科學三結合,使得宗教與時代的脈動結合在一起,先要從宗教的哲學、思想、文化開始,第五屆天人實學研討會正是展示出十年有成的成果,我們依據師尊的基本精神發展,真正的落實宗教與哲學、科學的結合,將可成為指導人類文明發展的指標。

規劃以四十年歲月 闡揚天人實學

  我讀完全部廿三篇論文,我也讀到了每一位參與同奮的心血,以及長期對天帝教教義的深度研究與奉獻,我願意特別對緒貫同奮的論文提出個人的看法,緒貫同奮以十五年的時間,將天人實學運用在科學的領域,建構成他的「複數力學」,他用「天人文化」做為整體方向,得到了先後天適切配合的熱準,提出「複數力學」的基礎理論。緒貫同奮說:我在教義的精神中,感受到無形、有形有相同的法則在支配,也就是教義所講的自然律。他用數學的語言架構起貫通無形、有形的理論,稱之為「複數力學」。緒貫同奮他在《複數力學》這本書的前邊加了一個副標題:「將新境界帶入當今自然科學研究領域的範例」,同時在他書出版時,寫了一篇「中文序」中說:

  在我心中一直深信天帝教教義中有其真理的成份,並一直思索著如何挖掘出天帝教的真理,並將其與科學結合,再以科學的語言透過教育的方式傳播到世界各地。為實現此一理念,從民國八十一年開始,我擬定了一個長達四十年的長程規劃,準備一步一腳印,一點一滴地實現我的理念。民國八十一年時,我三十一歲,到七十歲時剛好滿四十年。我要用人生中最精華的四十年,去執行我的天命:以科學闡述天人合一的真理,並宣揚於全世界。回顧來時路,匆匆之間已過了十五年,這十五年的天人實學研究過程,我大致將之區分成三個時期。

  我們看到一個認真的科學家的傻勁,這一段文字正可以真正表達出緒貫同奮自己的理念。

 ●緒貫同奮發表他潛心研究的成果,為天人實學作一明證。

與文明接軌 拉近天人間距離

  緒貫同奮曾經寫報告給師尊,用意是想以「複數力學」來補充解釋「量子力學」不足之處,民國九十年十一月八日有兩篇聖訓給他,一篇是首任首席使者,一篇是先天一炁玄靈子,他讀了之後,自己感受到:

  我個人深深覺得,天人實學研究的最大困難在於如何世俗化,在於如何與世界接軌;天人實學的研究成果如果僅是供教內同奮參考,自然沒有溝通不良的問題,也無須世俗化;反之,如果是要透過SCI或是SSCI等期刊廣傳於全世界,就不得不借助當代自然科學及社會人文科學的量化介面工具(即所謂的世俗化)。正如教義所言,科學的研究有助於縮短天人間的距離;如果天人實學僅能透過形而上的宗教抽象語言傳達,而不能以世俗化、量化的科學符號、邏輯運算來加以演繹,則天人實學距天是近了,離人則遠矣!天人之間的距離並沒有因此而拉近。

  非常正確,天帝教的天人實學要世俗化,這個世俗化就是與全世界的人類文明接軌,如果我們只是關起門來研究,那麼我們會距離人間愈來愈遠,天帝教同奮參與對教義的研究都需要注意到這個地方。

複數力學 驗證教義哲學體系

  緒貫同奮特別解釋:「量子力學」的機率詮釋和以牛頓及愛因斯坦為代表人物的古典力學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古典力學的思想充分反映在愛因斯坦的「 上帝不玩骰子」這句話上。又說:「古典力學」認為在給定初始條件下,粒子的軌跡是確切決定的。初始條件是「因」,粒子的軌跡是「果」;什麼樣的「因」,產生什麼樣的「果」。所以「古典力學」嚴格遵守因果關係,此和東方宗教的因果論思想是一致的。然而量子機率論則認為粒子的運動是毫無因果而言;更有甚者,其認為量子的運動是沒有軌跡的。波爾所代表的機率論和愛因斯坦所代表的因果決定論於是產生了二十世紀中,最大、最持久的科學哲學思想的辯論與對言;也就是說,物質世界中的粒子運動是遵守因果規律呢?還是機率隨機的呢?

  這許多的科學理論歸納在對所謂「因果關係」的見解,天帝教的教義也有「因果律」的說法,但天帝教的教義要進一步超越因果律,要進入第三神論的神律。

  最後緒貫同奮在「結語」說:天帝教教義《新境界》中所闡述的諸多宇宙真理,大部分是當代科學所無福消受的;當代科學的水準還不足以解釋或驗證《新境界》所建立的哲學體系。兩者間頗大的位階差,使得對於天帝教教義的認同也無助於提昇當代科學的水準(這是多大的無奈啊!)。為了增進兩者間的對話,我們一方面要拉低《新境界》的位階,另一方面則要提昇當代科學的位階。所謂拉低《新境界》的位階就是前面所言的「世俗化」工作,就是要以當代自然及社會科學的定量分析來包裝《新境界》。所謂提昇當代科學的位階,就是指引入新的數學工具或物理思想到當代科學之中,使得當代科學的內涵成熟到足以驗證《新境界》的哲學思想。「複數力學」所做的工作即是屬於後者,即是將實部與虛部共存的數學觀念引入當代物理中,就可以解釋《新境界》中有形與無形共存的觀念;如此一來,譬如有形與無形之間能量轉換等等之問題,就可以用實能量與虛能量間之轉換及複數總能量守恆的物理定律來加以定量的描述。

  緒貫同奮以十五年的努力奮鬥,他十一篇的研究論文分別發表在三種符合SCI標準的國際學術期刊上,符合于科學社群認同的嚴格要求。為天人實學做了一個大的明證,天人實學真是領先時代的思想結晶。

多篇論文落實天人炁功研究發展

  我還要提出幾篇論文,一篇是緒照同奮的「天人炁功對憂鬱症之理療研究計劃」,他將天人炁功的研究與現代病例結合,先從現代的醫學來看憂鬱症,再從天人炁功發展出對憂鬱症的治療。一篇是光蛻同奮的「《諸病源候論》的精神免疫觀」,一篇是光關同奮的「從醫學角度解析天人炁功」,一篇是正炁同奮的「天人炁功鍼心過程之親和及炁氣交流探討」,都能夠讓我們更直接的感受到天人實學在天人炁功這個領域的落實。

  另外有緒潔同奮的「二大勝善十大天人之宗教與科學內涵」,屬於天人實學與科學的結合,他另一篇「氣與炁的場論初探」,值得我們注意到從初步探討進入未來的發展性。

研究昊天心法 要留意五大單元

  有關天人實學的天人合一部分,有光證同奮的「《宇宙應元妙法至寶》整體分析」、光照樞機的「封靈與炁統」、光劫副院長的「五十五天閉關研究」、光髓同奮的「五十五天閉關之調靈、調體的量子能量作用機轉」,以及光中院長的「昊天心法的丹道淵源─從陳摶談起」、正涵、鏡宇夫婦同奮的「頓超直入─文始派與天帝教修道法門之比較研究」、敏首同奮的「全真教第二代馬丹陽宗師的清淨家風」,後面三篇對天帝教的天人合一與道教的修行心法做了比較研究。

  根據我整理師尊有關天人合一心法的經驗,我認為昊天心法有五個主要的單元:

  第一、《天帝教法華上乘正宗靜坐基礎教材》。這是師尊對教義中有關精神鍛煉的實修心得,傳統道家講精、氣、神,在這裡師尊就特別指出:精、氣、神就是力、熱與光。師尊用現代的科學語言做說明,奠定天帝教宇宙科學的理論基礎,我們同奮做天人合一的研究,要從基礎教材起步。

  第二、「天帝教法華上乘直修昊天虛無大道自然無為心法」。這一部分是師尊告訴同奮從有為法轉入無為法的進階。師尊說:「昊天心法簡而易行」。因為昊天心法是跨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而直修煉神還虛,煉神還虛是以一己真陽之氣接受天地真陽之炁的運化,唯一的關鍵就是打開天門、接引祖炁,才可以跨越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的階段而來直修煉神還虛。

  第三、「帝教法華上乘昊天心法與急頓法門靜參修煉體系總說明」,這是師尊的真傳一張紙。分為性功、命功與神功,師尊在性功下特別地標示出「煉心」兩字。

  有關煉心的說法最早來自呂純陽祖師,呂純陽祖師說:「千言萬語只落到煉心兩字」。二曲先生轉用為「千言萬語只落到悔過兩字」,師尊接受這個傳統之後又有創新,師尊說:

  立志希聖希賢,做好道德行為上之修養,以「教則」、「教約」規戒身心,將此一顆「凡心」、「人心」煉得不動,煉得一無所有。          《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廿三頁

  師尊接著說「命功」是「生命外在形體上之鍛煉、生命內在精氣神之鍛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神功」是「煉神還虛,煉虛合道」。

  師尊的煉心功夫是五門功課,五門功課中有守則、省懺、填卡,都是煉心的功夫,再加「祈禱」的「不為自己打算,不求個人福報」,形成天帝教同奮日常要做的煉心功課,《宇宙應元妙法至寶》中至少有十一次提到做好同奮的日常功課,在四十一頁與四十二頁中,師尊非常清楚明白地兩度提出:「反省懺悔即是煉心。」「反省懺悔功課即是在做煉心功夫。」煉心的功夫就從五門功課著手,師尊講「立志希聖希賢,做好道德行為上之修養」,守則、省懺、填卡與祈禱的功課都是能夠做好道德修養的基本功夫。

  我也要指出在光中院長「昊天心法的丹道淵源─從陳摶談起」以及正涵夫婦同奮的「頓超直入─文始派與天帝教修道法門之比較研究」,要注意到道家的文始派修的是虛無大道,天帝教則是「法華上乘直修昊天虛無大道自然無為心法」,修的是昊天虛無大道,兩者是有其脈絡的關連,自有其基本上的差異,師尊通過昊天虛無大道帶領同奮走上了法華上乘的境界。

  第四、《宇宙應元妙法至寶》十二講。

  第五、師尊對《宇宙應元妙法至寶》外,在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四日對天人研究與修道兩院學生,與八十三年二月廿四日對教義英譯本研審會議中的兩篇講稿中,所講的「氣機」、「真息」以及提出「心息相配」的觀念來補充「心息相依」。

  法華上乘的昊天心法是直修煉神還虛,來自接引 上帝靈陽真炁的祖炁。師尊講:減少一分身上的陰氣、濁氣,就會增長一分陽氣。當我們減少一分陰氣,接引到的祖炁就可以在我們身上自然運化,有些同奮還停留在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的化的觀念,忽略急頓的頓,因為化是「漸」,「頓」的關鍵在「合」,從煉神還虛而煉虛合道,天人合一。

詮釋經典 一是「經解」一是「解經」

  還有三篇論文是有關經典的研究,經典是教義的延伸,民國三十三年傳下大同、平等、奮鬥真經,民國三十四年傳下北斗徵祥真經,民國三十五年傳下天人親和真經,普珍同奮的論文是探討大同真經的經義。普珍同奮說:

  三期主宰天人教主稟承 上帝的意旨,於二次世界大戰行將結束之際,闡演「大同真經」經義,希望普施法雨,振奮戰時人心,引領世人走向大同之境。另外,在此說法中,崇仁帝師與天人教主有不少精彩對話,亦足以發人深省。

  我不清楚他根據大同真經那一段做出這樣的論斷,但我要特別指出:天帝教的經典都有經根,每一本經典都有特殊的經根,大同真經的經根是清、寧,清在氣,寧在心,涵蓋心、氣兩部分。

  在大同真經的「開經偈」中提到「聖羅」,這個聖羅的「羅」不能解為佛教的「聖諦」,「羅」是羅經或稱羅盤,是指南針的功能。「聖羅」要解釋正確的或正規的教化。

  「鴻慈宣雷霆」中的「雷霆」,普珍同奮以「如雷如霆,徐方震驚」來比喻成迅雷之聲,從「鴻慈」來宣迅雷之聲,前後並不能一致,如果是「雨露雷霆莫非天恩」,「天恩」才可以配合上前面的「鴻慈」。

  另外,普珍同奮討論到「金戈」時是用「金戈鐵馬,蹂踐于明時」的金戈以比喻成戰事。但是這裡的「金戈」如果用武王伐紂的金鉞來詮釋為運動的變化,是一種運動的過程應該更為恰當。普珍同奮解釋「太和」是太平,事實上,太和的用語來自《易經》的乾卦,乾卦說:「保合太和」,張載先生在「太和篇」中運用太和的觀念,是多麼廣大的境界,不單純只是太平的現象而已。而在「無間其庸」這個詞句上解釋成「其庸無間」之倒語,對「無間」則認為是佛教的「無間地獄」,事實上,奮鬥真經也有「奮鬥無間」的經文,無間是不間斷的意思。普珍同奮認為「庸」是平庸的庸,但是在此地的庸要解釋成「常」,有常道的意義。

  關於經典的註釋,不能只是望文生義,要通過兩種方法研究:一種是「經解」。自己去讀,不斷的讀、不斷的想,口誦心惟,通過不斷的讀、不斷的想,達到心印的功能。一種是「解經」,從經文的上下經義來思維,以經解經,前文後文一起看,以達到印心的結果。

心氣相志 跨越時空仍相印

  呂祖謙先生在《東萊博議》中說:

  曠百世相合者,心也。

  跨百里相通者,氣也。

  意思是:距離今天一百年前、一千年前的文章,讀了這一段文字紀錄,使我們能夠感動與相互契合是因為心的作用,建立起印心與心印的關係。「跨百里相通者,氣也」,兩個人相隔百里仍然會有感而遂通,是因為氣的作用,在宗教上講是感應,天帝教是以親和的觀念來解釋,了解「親力」與「和力」更能了解心與氣的關係。呂祖謙先生又說:

  氣聽命于心者,聖賢也。

  心聽命於氣者,眾人也。

  把握住內心的人,以心御氣,這是聖人,心受到氣的支配,不由自主,這是凡夫。師尊講不要在肉體上下功夫,肉體上的氣感是「心聽命於氣」,不在肉體上用功夫是「氣聽命于心」,這才是大同真經指出「心氣相志」的觀念。

  我深深的感覺到這次的天人實學成果非常豐盛,真正是十年有成的表現,我要向各位同奮致上最高的敬意!

  現在我宣佈第五屆天人實學研討會圓滿閉幕!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