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次戰後的興與衰

日本二次戰後的興與衰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470期 » 日本二次戰後的興與衰

宋興洲  2023-05-15 10:25

  編按:國際局勢詭譎多變,與本教「救劫使命」息息相關,自466.467期起,特邀前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宋興洲教授,開闢「興仁光洲月話」,針對國際政經局勢、兩岸發展予以分析,冀使同奮瞭解掌握整體發展趨勢。

  1945年日本二次大戰失敗投降,美國駐軍日本。在麥克阿瑟將軍的領導下,制定日本憲法,於1947年5月3日起施行。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需要日本生產機器零件,來補充他們在韓國戰場上的軍備。如此一來,就間接幫助了日本,讓她的機械工業有機會重新站立起來。同時,美國為圍堵亞洲的「鐵幕」(Iron Curtain,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語,指的是1950年代逐漸形成以蘇聯及其衛星國所組成的東方集團,後以華沙條約組織的形式存在;亞洲的鐵幕則指的是,以中國為首的共黨國家),把日本視為捍衛自由民主的堡壘,以對抗不民主國家。

雁行起飛帶領亞洲經濟

  日本學者赤松要(Kaname Akamatsu)於1935年提出雁行理論(Flying-geese model),當時「雁行理論」本來是指產業的興衰現象,當成本條件改變時,產業就會被迫從先進國家轉移到成本較低廉的發展中國家,就像野雁以V字形結隊飛行,由飛在最前面的雁鳥帶頭飛向氣候適宜的地區;赤松要認為產業的興起、成長、成熟、衰退等過程,就像大雁帶小雁般,視利益高低而轉移到適當地區。

  同樣地,雁行理論亦適用於以日本為首的飛雁,帶領其他的亞洲國家或地區促進經濟發展。亞洲新興經濟體(Asian Newly Industrializing Economies, ANIEs)或稱亞洲四小龍,包括臺灣、南韓、新加坡及香港,即是經濟發展遵循此種模式,然後再延伸擴展到東南亞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

  在製造業為龍頭下,日本經濟快速成長。日本的經濟規模,1968年超過西德的GDP成為世界第2位。簡單的說,1970年代開始,日本確定了貿易立國的基本國策:進口能源及原材料,出口高附加價值的工業品。美國前哈佛大學教授傳高義(Ezra Feivel Vogel,於2020年12月20日去世,享年90歲)曾於1979年出版《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啟示》(Japan as No. 1):「『日本第一』,不是指日本經濟是全世界最強大的,而是要告訴美國人,日本是如何發展的。他認為日本的成功是來自日本獨特的組織能力、措施和精心計劃。」

  1980年代開始,日本出現巨大的盈餘,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和外匯儲蓄國。到了1998年,日本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630億美元。

廣場協定導致經濟泡沫

  根據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指標,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例,日本的年平均實際增長率從1980年代的3.9%降至1990年代的1.0%,再降至2000年代的0.5%。而2010-2021年期間則為0.6%,後30年都是接近零增長,與1950-1980年的經濟奇蹟年代的年平均增長率近6%呈現強烈的對比。

  這一切都應從1985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廣場協定」(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經濟強國,包括美國、日本、西德、英國和法國,在美國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美國當時因美元匯率過高而造成大量貿易赤字,因此,美國與其他四國共同發表聲明,宣布介入匯率市場)開始的,而導致日元大幅升值(當時匯率從1美元兌240日元到一年後1美元兌120日元)、日本出口減少和進口增加,從而導致經濟收縮。日本政府因而大力推行擴張性貨幣政策以刺激需求,結果卻是帶來極度膨脹的股市和房地產泡沫,直到泡沫破裂。這些作為嚴重損壞金融體系和生產部門,其後果是經濟發展失落十年,並隨後繼續失落。

  之所以如此,很大原因是,日本跟進美國腳步,採取金融自由化,作為市場改革的方向,使得生產性活動受到擠壓,從而導致長期持續的經濟增長停滯。

  原本日本是貿易大國和貨幣小國,也就是,長期貿易順差,但日元在世界的流通量遠不及美國。隨後,日本試圖透過兩種舉措維持經濟發展,一方面解除外匯管制及金融自由化;二是在東南亞建立海外生產體系,並推動日元國際化。

  但是這兩者都未達效果:金融自由化導致日本資本被美國的貨幣–金融霸權所吞沒,對美國金融資產投資顯現慘敗景象;而日資在東南亞的生產體系,則意外地被中國工業的市場競爭所擊敗,於是導致長期持續的生產性投資不足,勝不過更具生產性導向的中國與南韓工業,導致失落30年。

惡性循環加速經濟崩潰

  日本財務省今(2023)年3月16日公布的貿易數據顯示,2月份日本逆差(進口大於出口)為8977億日元,逆差已連績19個月。2021年日本開始出現逆差。進口原材料價格高漲,工業生產進一步停滯,有陷入惡性循環的走向,經濟加速崩潰。

  日本2022年出現逆差有三個重要原因:一為汽車出口量的下滑。2000年日本出口汽車482萬輛;2022年出口汽車則僅為350萬輛,下降將近30%。最近的5年,日本汽車出口一蹶不振。就比較而言,2000年日本出口汽車482萬輛,中國則只為1.7萬輛;2010年日本出口汽車為493輛,中國為54萬輛;2015年日本出口汽車為442萬輛,中國為75萬輛;到了2022年,日本出口汽車350萬輛,則中國為311萬輛。就傳統的燃油車,中國已逼近日本。而且中國是未來全球新能源產業的領導者,但日本在新能源上沒有任何的積累。

  二是國際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日本原油和能源自給率不超過1%。天然氣不超過5%。俄烏戰爭前,俄羅斯是日本重要的能源供給國。2014年俄羅斯將薩哈林2號的日俄天然氣管道作為重點建設項目,卻對中俄天然氣管道遲疑未決。俄烏戰爭後,日本竟積極響應美國的號召,對俄採取各項制裁。用高出2022年近40%的價格購買天然氣與石油,工業成本急劇升高。不但日本不回應中國的倡議,促使俄烏和談(如果能落實和談,則能源價格自會下降,對各國均有好處),反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親自去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並緊急提供了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三是日元的貶值。2021年,100日元可以換0.92美元;到了2023年,100日元只能換0.76美元。換言之,日元貶值過15%以上。購買原材料成本提高,而美國連續加息美元(至2023年已加息7次),利率已到4.75%,但日本利率則為0%。日本在過去30年發行了大量國債,高達GDP的2.6倍,也就是,日本有高達564兆的國債,根本無力支付,只能對國債實施0%利率。如果國債支付利息,則每年要增加28.2兆的利息。而日幣之所以未崩盤,是在美國的威脅利誘下,日本手中掌握著1.3兆的美國國債(但為支撐日元而拋售美國國債,2022年已拋售1995億美元,現已降至1.076兆美元)。而美國之所以不阻止日本拋售美國國債,則是一方面日本要自保;另一方面,日本還是美國對抗中國的馬前卒。

  由於汽車產業的式微,能源價格高漲,再加上日元下跌,日本將不再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而將由德國予以取代。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說:「笨蛋,問題在經濟」(It’s the economy, stupid. 這是克林頓於1992年競選美國總統時,挑戰想連任的老布希總統所說的名言,當時老布希的國際聲望和外成就如日中天,但克林頓以此句話為號召,由落後轉勝算,最後贏得大選)雖然日本的經濟存在許多問題,如產業空洞化、金融效率低、創業困難、公共債務龐大、出口不振、人口老化等等,但不是隨著美國的旗幟翩翩起舞,除經濟政策失效(如金融自由化、量化寬鬆)外,政治、外交、軍事等政策也跟著美國亦步亦趨。相反地,日本應多與周邊國家合作、共同開發,尤其是中國與俄羅斯,則經濟的發展才有願景!

1 參考資料來源:https://blog.xuite.net/kc6191/study/300989148

2 參考資料來源:https://wiki.mbalib.com/zh-tw/%E6%97%A5%E6%9C%AC%E6%B3%A1%E6%B2%AB%E7%BB%8F%E6%B5%8E

3 參考資料來源:https://redian.news/wxnews/328898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