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教靈修系統
資料來源/弘化院 2012-06-15 09:50
資料來源/弘化院
101年5月起,天安太和道場(簡稱「天安」)開放蓮位區(神主牌位)奉獻作業,並將於7月1日舉行新設蓮位區(神主牌位)加光啟用聖典。
蓮位區(神主牌位)設立,乃益同奮回歸自然後,「回家」有路,也能持續精進。
同奮修持究與「天安」有何關聯?為使全教同奮深入了解,師母在「天安」奮鬥不懈,貫徹濟幽渡冥使命外,更藉以透顯生命歸空,進入靈的領域後,她老人家如何從旁輔助靈體「一路好走」。
《天帝教教訊》特地刊登時任天帝教第2任首席使者的維生首席使者,在民國91年「引導師養靈營」時,闡釋「天帝教靈修系統」的全文。
該文收錄在《清涼聖境 天安太和道場》一冊中,內容詳述眾生(同奮)回歸後,林林總總的世界,進一步讓大家明瞭生前該如何奮鬥,死後又將何從奮鬥!
《清涼聖境 天安太和道場》
天、地與人的三曹共振中,天人關係的發展是無形、有形、天上、人間,一起配合春劫啟動的重要關鍵,例如:各教院、道場的光殿,都有殿主、副殿主、總護法。
我們看天曹鐳力阿道場,是太虛子、玄玄上帝兩位聖師祖主持;鐳力阿道場的安全,是總護法先天一炁機禪子負責。天人之間的關係清楚,以此類推。人曹天極行宮、地曹天安太和道場莫不是如此,用來對應三曹的定位。
天帝教確立天人之間的關係,一貫以天帝教教義為根本;換句話說,天帝教所說的天人之際是有所本,一是以《新境界》為基礎;一是師尊、師母留下來的文字與口傳記錄作為原則。
以同奮已經有深刻印象的無形的「蓮花聖境」與「廿字講堂」為例,從天德教、天人教到天帝教,始終一貫。過去師尊與師母為了處理同奮的需要,師尊會以掌光調看,由師母侍光。
靈體生病肉體顯現
如果是為同奮治病,因為我們人的身體生病,實際上是靈體生病;靈體的病變反應在生理上,師尊用手掌調光,師母看的若清清楚楚,立刻先處理靈體。
遇到有關業障的事,師尊會說:送往「廿字講堂」(或「蓮花聖境」)吧!
師尊到華山、到臺灣,始終如此。
「清涼聖境」則是師母在人間時,早有的構想;師母非常喜歡「蓮花聖境」下境的多元靈體之整潔、調正、撫養的聖事,多次表示希望在「蓮花聖境」下境,建立起「清涼聖境」,以配合一炁宗主共同進行濟幽渡冥的天命任務。
我首先以一張「天人關係示意圖」,簡明地表達無形有形天上人間的運作關係。
人回歸自然的時候,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有修持的人,陽神上沖,直接達到天人的交界位置;一般的說法是南天門。第二種情況是一般的人,先向城隍報到。第三種情況適用天帝教的同奮,現在是先到達「清涼聖境」。
第一種情況是「接靈」,陽神沖舉,無形接引;這時候諸天讚嘆,金光閃耀,直上南天門而去。第二、三種情況是「拘靈」與「引靈」。一般社會人士「拘靈」進入到城隍;天帝教同奮「引靈」到「清涼聖境」。
天帝教同奮在無形的修持的進階,先到「清涼聖境」,經過「清涼聖境」到「蓮花聖境」,然後到「清虛下院」,循序漸進。
七道程序循序漸進
通過「清涼聖境」與「蓮花聖境」有七道程序的作業,第一程序是淨靈、第二程序是補靈、第三程序是撫靈、第四程序是養靈、第五程序是培靈、第六程序是煉靈、第七程序是化靈。
「廿字講堂」是「清涼聖境」最基層的組織,在地曹與人曹交接的位置。
在「清涼聖境」的「廿字講堂」階段,是完成淨靈與補靈的工作;在「清涼聖境」是做撫靈與養靈的工作,通過養靈的程序之後,提昇到「蓮花聖境」,進一步培靈與煉靈,最後完成化靈的程序,就從「蓮花聖境」進入到「清虛下院」,這是基本的程序。
我進一步說明這樣的過程:
第一、淨靈。靈體剛走出滾滾紅塵,有很多汙染,首先要洗滌受汙染的身、心、靈體,稱之為淨靈。
「清涼聖境」裡有一座蓮花池,經過的時候,以一滴「廿字」甘露,在性靈的天門上點一點,就能透過洗滌身、心、靈體。
第二、補靈。靈體有殘缺的意思,是指靈體裡的「神」與「氣」,因消耗而缺少部分。由於靈體的元神、元氣,在人間的時候消耗太多,必須加以補充;補靈就是把消耗太多的部分,加以補強,以增強元神之氣。
第三、撫靈。回歸自然的靈體,回到陌生的環境,「和子」體會有不安的情緒,十分徬徨、無奈,而且這許多的感覺,是從在人間時的身、心、靈的陰氣延伸而來,會產生不安的感覺,撫靈就是「固靈」,幫助靈體穩定下來。
第四、養靈。養靈是一種休養生息,慢慢提昇熱準。一直到撫靈的程序,靈體在「清涼聖境」的生活,才算進入到靈界生存的常軌。
蓮花化身心動氣揚
依一般觀念說法,會有一朵蓮花配給靈體,用來修煉靈體,以現代觀念的說法,應該是「清涼聖境」分配給靈體,一個在靈界交通用的工具。
這個交通工具,是一種反應非常靈敏的氣體,善能變化;當靈體心靈波動的時候,這個交通工具會有感應,產生各種變化,一望即知,無所遁形。
第五、培靈。經由上述養靈階段後,然後再進入「蓮花聖境」,先是培靈,進一步提昇元神、元氣的熱準。
第六、第七、煉靈與化靈。培靈提昇元神、元氣的熱準後,再來是煉靈與化靈;這時候靈體達到靈界修持的標準,在靈界有能力自主往來。
「天人一理」,天、地、人三曹之間的道理,是彼此相通,相互為用;因為「天人一理」才能夠天人親和、天人合一。
生前不休死後難為
●由琥珀色材質建構出的「蓮位區」(神主牌位),莊嚴又潔淨恢弘。
師尊要求我們同奮在人間的修持方法與原理,天上人間、無形有形都可以適用,只是回歸自然之後,靈體少了元精,只存有元氣、元神,所以師尊說:人身難得;生前不修,死後無能為力。
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再強調,要借假修真的道理;借假修真是將元精、元氣、元神,加以融和為一的修持。靈體沒有元精,修煉的基礎不完全,如果沒有得到無形的安排,那真是不容易修煉,真是無能為力。
在《天帝教法華上乘正宗靜坐基礎教材》第六頁,師尊說:
修道即修心;修的心不是形體的心,而是修無形靈覺的心,是屬於無形的內心修養;修行是屬於有形的,外在的,配合身體行動。
師尊告訴我們同奮,我們在人間修的仍然是無形靈覺的心,這個靈覺之心,會帶領我們貫通有形與無形。
大體來說,內煉精、氣、神,根據學理實證,通常分為三個階段: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
但照道家正規修煉方法,應分為五個階段:(一)保精保氣保神(二)固精固氣固神(三)養精養氣養神(四)補精補氣補神(五)化精化氣化神。
當靈體回到「清涼聖境」,已經沒有人身可以假藉,師尊在《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廿六頁說:……帝教的修煉急頓法門不以肉身結丹為目的,而是修煉無形金丹。
這是當我們在人間的時候,已經能夠自自然然處於無身、無我的狀態,在一種不強調肉體生命的狀態,來直接煉神還虛。至於煉精煉氣的功夫,則是在不知不覺之中自然進行。
所以進入「清涼聖境」的淨靈、補靈,就是淨心、補心。淨靈是淨靈覺之心;補靈是補靈覺之心。以淨靈覺之心、補靈覺之心的方式,完成煉心、淨心的潔欲功夫。
人回到靈界,是處在有肉體與沒有肉體交接的階段,會有許許多多的過程變化,還會受到原有肉體感受的影響。
混沌立基無上妙法
師尊在《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十八頁說:從渾沌的狀態中立根基;從狂風大浪中、海闊天空中、無邊無際中紮基礎,這是無上上品的修道丹法。
師尊是要我們在人間時,就不要有執著,不要執著在肉體;因為這種執著的心理,在回歸自然的時候,也會隨著一起來,必須是一切放下,一切不想,心無所住,心無所注。
淨靈是淨心;補靈是定心,這是在「廿字講堂」階段要做的功夫。
我們由於「廿字講堂」的啟發,在人間的清涼勝會就設置天人講堂;在天人講堂之中,以誠心正念要求淨獄性靈,配合清涼經壇的加持,一念轉善,恢復久被掩蔽住的靈覺之心。
當靈覺之心甦醒之時,一陽生,陽氣昇起,陰氣下轉排出;當那一轉念之間,產生了一陽昇,就是淨靈、補靈。
等於在一片昏暗的心裡點起一盞燈,當心裡的這一盞燈點亮,靈體就超昇了。
這也是「天人一理」的運用。
在天帝教教義《新境界》第五章精神之寄託・第四節〈精神之鍛鍊〉提到:……精氣的運行在排去人身中的至陰之電渣(陰氣),自然交流運轉……,抱合激盪,經過多數的電化湊合,久而不懈……。
到「蓮花聖境」就是一種相當於修煉氣胎的功夫,培靈是培氣培神;養靈是養氣養神;化靈是化氣化神。
進入到了化氣化神的階段,以天帝教教義的理論說明,就是進入到化電界,在人間要借假修真,在無形沒有肉體藉以修真,必須有特殊安排,才有繼續修行的機會。
現在天帝教同奮得到 上帝的恩寵,師尊、師母以大慈悲的願力,建立起「天安太和道場」與「清涼聖境」,承接一炁宗主的「蓮花聖境」,形成一個從有形到無形,完整的修持環境與修持過程。
一般的人則是要經過城隍的區域管轄,第一個程序是拘提;拘提就是「拘靈」,拘的是陰靈,到了城隍的管轄之後,還要進行清算、審判,最後重入輪迴。
群陰剝盡陽神沖舉
至於,陽神沖舉的方式,元神是以反時鐘方向迴旋而上;靈體上昇之路,是一種迂迴的路線;靈體下墜,則是垂直而下,這是自然規律的發展。
經過煉氣煉神、化氣化神的過程,氣轉化為電,從仍是屬於一種含有有質有形的氣,轉化為無形無質的神,氣胎成就,就迴旋上昇了。
「清涼聖境」的功能,也就是一種群陰剝盡的作業,將在人間時沾染的許多陰氣,加以剝落。
「清涼聖境」有四莊~蘭、竹、菊、梅。蘭莊完成淨靈;竹莊完成補靈;菊莊完成撫靈;梅莊完成養靈;中間是「清涼殿」。到了「清涼殿」之後,就直昇「蓮花聖境」。
我們在教院的坤院內,設有梅、蘭、竹、菊四莊,是師母從無形得來的靈感;以有形的四莊對應「清涼聖境」的四莊,可以得到相輔相成的功效。
師母一生最重要的原靈,是清涼聖母;她老人家曾說:這是 上帝對我的慈悲,也是 上帝交付給我的天命,我要做天上人間的清涼事。
那時候就有了「清涼聖境」的發願。從人間到天上,從有形到無形,始終是一貫的。坤道同奮在人間參與坤院四莊的活動,就是直接跟師母親和;師母在無形應化,坤道同奮在有形配含。
至於,在各個教院負責協調無形有形的工作,是各殿的總護法;總護法是各教壇光殿管轄區域裡,人曹與地曹最重要的連繫管道。
而月行超薦法會的陰安陽泰法事,則是通過龍虎門的組織來辦理,這是天帝教特有專屬通行三曹濟幽法權的行使。
激濁揚清道法自然
在告訴大家「修煉封靈」之前,首先要有一項觀念必須澄清,亦即什麼是「鬼」、「神」?
本教教義提出大宇宙本體之最終成分為「和子」與「電子」。「和子」即一般人所稱之「靈魂」,充滿大宇宙、大空間之中;這種原素在尚未與肉體配合時,在大空中飄飄蕩蕩,到處游離,我們稱之為「和子」。
「和子」與軀殼脫離之後,如果生前不修,沒有功德,沒有正氣,執念太重的,一般人就稱之為「鬼」。受了慾望的影響,雖然「魂」已分散,但留下少許的「魄」,往往不由自主地作祟害人,世俗謂之「厲鬼」。
反之,生前正大光明做人,規規矩矩做事,即如儒家孔夫子所說:「聰明正直謂之神」,以及道家主張在肉身上用功夫修煉,通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三階段,一旦結成聖胎,群陰剝盡之後,陽神沖舉,由天門而出,成為受 上帝詔封之大羅金仙,就是世俗所稱之「神仙」。
生前沒有經過鍛煉的「和子」,名為「陰神」,或稱「識神」;與幾千年來道家傳統修煉成功的「陽神」(神、仙)相對。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後者(陽神)在生前已經具備「天帝教教義所謂死後足以在靈界生存的條件」。
這是師尊正式以「神」、「鬼」對舉的說法,亦是師尊唯一講解「鬼」、「神」,最完整的一段記錄。
人類之死-人死之後,其最初之感覺,即為自由之獲得(如:病者覺病癒而起,被殺害者忽得解脫),繼之即為遊蕩或狂奔(凶死者)。
正在迷惘之中,乃遇及較有能力之「和子」;此等「和子」即係在靈界之負有職責者,就被此「和子」拘提。
此時該逝者若為善良之「魂」,則體質中所沾染之「電子」比較少而飛旋輕捷,首先達到其應到之場所。
若為凶惡者,則「電子」必多而重,飛旋之時亦自然遲緩而費力,故善惡之分一望可知。
善者經過對證之後,即得在靈界之中,自由飛旋而無所苦,且以其體清輕又屬內陽外陰(「和子」之外圍,包有少量陰性之「電子」,故能避免陰性物體之吸引),故能無阻於地面。
惡者則反是,其體沉重,又不合靈界生存之標準(無功、無德、無智、無能),故即由靈界中具有能力之「和子」,運用自然律之電力將其捲入旋風之中,而剝去其陰質之「電子」,使其成為一種少陽之體,再由旋風之中集團下墜,落下地面,任其被各種物體自然吸引。
這是清算、審判與輪迴,且以「無功、無德、無智、無能」作為評估。相對地,在靈界的生存條件,應是「功、德、智、能」四項。
生命因果論-此宇宙之間,一切均受自然律之支配,即生命亦不能逍遙於「道法自然」之外,固已明言之矣。
然生命者,「和子」也,亦性靈也。「和子」與性靈之非屬虛無飄渺之氣體,而為一種高級化學原素之組合,亦經論及之矣。
「和子」既能保持其「知覺及智慧」,則「和子」之生命自有其繼續發展之能力,甚至於足以凌駕自然律之支配,而逍遙於其拘束之外。
此種具有自我奮鬥能力之「和子」,即為「神」。「神」者,具有不受自然律支配能力之高級「和子」之總稱也;其奮鬥之方法及成效,亦有其不同之等級,皆依其自我奮鬥之程度而達到之。
宇宙生命生生不息
靈魂保有「知覺」與「智慧」,在無形還可以修,只要有環境、條件,沒有肉體還可以晉昇為高級「和子」—靈魂。
當人失去了肉體之後,進入到了無形境界,也許是「鬼」,也許是「神」;祂們在無形靈界的生存,有六個基本條件-「功、德、智、能、覺、慧」。
●蓮位區(神主牌位)展現〈無生聖母聖誥〉揭示~「一炁靈光片片、萬象紫氣千千」氣勢。
對照《天人親和真經》十大天人所指的萬生萬靈,有五個生存基本條件-「知、行、能、覺、慧」。
其中,「能、覺、慧」的三個條件完全一樣;「知、行」相當於「智、功」。在天帝教《新境界》之中,則多列了一個「德」的條件。
對照來看,「神」是無形宇宙高級的生命;「鬼」是無形宇宙低級的生命;人是有形宇宙高級的生命;動植物是有形宇宙短暫的生命。
《新境界》附錄三〈從宇宙生命談肉體生命與精神生命〉,這一篇文獻,是師尊在民國七十年十一月廿九日完成;師尊在民國三十年完成天帝教教義之後,又於民國四十年完成的一篇偉大文獻,延續教義的基本理論,對「生命觀」有完整的說法。
他老人家是以生命的觀念來看待天人之際,從生命的觀念來探討人的生死。宇宙生命是肉體生命與精神生命的組合,肉體生命是物質生命;精神生命是心靈生命。肉體生命是有形的生命;精神生命是無形的生命。
生命從 上帝那裡來,是指出生命從鐳都、無生聖宮而來;人有了肉體與精神生命,成為有形的生命體,要通過肉體的生命,完成精神的生命,回到宇宙生命之中,這是我們修持的總方向。
生命是一大關鍵,當肉體生命消失的時候,一般以為是「死亡」;事實上是通過這個過程,回到無形的生命境界,再從精神生命,回到 上帝的身邊、回到宇宙,這個過程很自然,一點也不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