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道則儀〉詮解(九)
洪靜雯 2023-12-15 10:50
洪靜雯(青年團傳道師)
導論
根據壬寅年首席督統鐳力前鋒聖訓傳示,天帝教教主 上帝於巡天節巡視天帝教駐化人間各級道場、教院時,提出四項聖示:「一,推行〈學道則儀〉為奮鬥修持引導準則;二,以同奮『相處之道與自處之道』普化教銘;三,建設省懺功課的法儀;四,首席使者強化精神領導,提振救劫使者道心士氣。」根據 上帝聖示,「推行〈學道則儀〉為奮鬥修持引導準則」尤為四項之首,由此可見〈學道則儀〉的重要性。
窮究天人 靈我歸穹
四、第四次第:
窮究真理,親和天人,可謂學道。
•詮解:深入探究人道及天道的真理,天人之間常相親和,可謂學道。
•要旨:
〈學道則儀〉「窮究真理,親和天人,可謂學道。」旨在說明:當信仰的根源根植於心,體悟大道無處不在,真理不只貫通於人道,亦遍及於天道,是以物質與精神雙軌並進,深入探究宇宙的真相及生命的究竟。同時亦應潛心學養,憑藉自身修持工夫,不斷提昇天人親和的熱準,持續深化探本窮源的動力。此即「學道」—在朝向宇宙人生的理想境界不斷奮鬥之時,天人之間常相親和,有助道心益加卓堅、靈覺越發敏銳,期能揭曉宇宙永無止境的最後真理,以達天人大同之實現。
•說明:
修持的第四次第「學道」,旨在「窮究真理,親和天人」。「窮究真理」,並非主張修道應將心力純然投擲於知識理論的探究鑽研。試思:真理何在?蓋萬緣俱寂,從而識清信仰的根源乃根植於心,已然超越外在之相而洞澈本質,則所學之道將不再偏執於某人、某事、某物,也不須拘泥於特定形式,進而體悟大道無處不在,真理不只貫通於人道,亦遍及於天道。是以「窮究真理」主在指引我們領悟宇宙的起源,以及人生的性質。換言之,就是物質與精神雙軌並進,心與物一元二用,方能透澈生命的究竟。
本師世尊曾在教義《新境界》原序分享窮究宇宙真理的心得:「從今以後,唯物論與唯心論均是時代落伍的陳說,應運而代之者當為心物一元二用論。這是作者靜居深山窮究宇宙真理的心得,在學術上說亦是一個大膽的假設。假定這個理論可能立定,則吾人由此而發揮聰明才能來認識宇宙,宰制宇宙,征服自然,運用自然,繼續揭破宇宙之謎,深入太空;相信人間偏私狹隘的思想自然泯除,而人類生存競爭的思想領域,亦必突破地球而隨之開拓。……天人之間的距離日見縮短,真正世界和平來到之後,人類必然共向理想的宇宙境界繼續不已的奮鬥,探發宇宙最後究竟,由世界大同而促進天人大同的早日實現。」(《新境界》p.131-132)根據本師世尊的說法,其窮究真理的心得歸結於心物一元二用論,依此而揭破宇宙之謎,除了開拓人類的思想領域,更能促進天人大同之實現,此即窮究真理的終極願景。
然而真理是無窮無盡的,為求一切未知之理,如有無法由理智解決之領域,乃必須透過「親和天人」—與無形靈界親和溝通,交流天人文化,才能探本窮源。誠如教義《新境界》緒論所言:「天人之間的距離是隨著時代巨輪在不斷的推進而縮短,世間凡有不能由理智解決之事理,吾人希望今後或可由天人交通之新途徑來求出真理。」(《新境界》p.3)
至於如何配以有形軀體與無形靈界媒介貫通,促使天人之間常親常和?教義《新境界》緒論明確指出:「惟在善能把握科學與哲學之相配原理與自身之修持工夫。」(《新境界》p.4)換言之,「親和天人」除了秉持心物一元二用的立場,探求宇宙大道,同時亦應潛心學養,性命雙修,真修實煉,憑藉自身修持工夫,進而不斷提昇天人親和的熱準。
所謂熱準者,乃「善之誠心」也。蓋天帝教教義《新境界》就是透過「善之誠心」而得天人親和—由天上、人間共同完成的真理。其緒論明確指出:「真理係根據善之誠心,一切動念(親力)合乎天理人情,所以終能獲得『最後之神』的同情親和。因此《新境界》—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之理論產生全由奉獻《新境界》著者極初特殊之精誠而得天人親和—感應之結晶。」(《新境界》p.5)
事實上,「窮究真理」與「親和天人」並列,正彰顯《教綱》附件七「教魂—天人親和須知」之原則:「天人親和應以傳佈 天帝真道、曉諭 天帝意旨,以及繼續探求宇宙最後真理,充實本教教義新境界理論為主要目標。」(《教綱》p.142)
綜上所言,「窮究真理」乃指引我們朝向宇宙人生的理想境界不斷前進;「親和天人」更使我們在持續摸索的過程中時有無形靈力之引導,促使道心益加堅定、靈覺越發敏銳。此即「學道」—深入探求天人之間永無止境的最後真理,以善之誠心常保天人親和的熱準。矢奮不渝,真理是從,實踐生命之目的與價值;天人合力,親天和人,傳揚 上帝真道。
涵養正氣 百魔不折
五、第五次第:
百魔不折,邪念不移,名之辨道。
•詮解:面對千魔萬考的諸般試煉,當降伏其心、不折損正氣;面對各種邪念的起伏糾葛,當端正心念、不移轉道心。如此可謂辨道。
•要旨:
〈學道則儀〉「百魔不折,邪念不移,名之辨道。」旨在說明:心魔作祟之時,當力行五門功課以涵養正氣,進而突破層層魔考;心念若有所偏差,應依據廿字真言洗心滌慮,將邪惡不正之念打掃乾淨。在修持過程中,考驗人心的正是道魔難辨、正邪不分。若能不折損正氣、不偏移道心,化魔為道,辨清正邪,此即「辨道」。
•說明:
修持的第五次第「辨道」,旨在「百魔不折,邪念不移」。此處須先釐清「百魔不折」之「魔」與「磨」有所不同。「磨」和習性有關,外顯而容易察覺;「魔」則與和子心性深處的負面潛伏特性有關,通常潛藏在意念深處而不自知。簡言之,「魔」指的是心魔。誠如本師世尊所言:「你若心一動,魔鬼即來攻。這個魔鬼就是心魔。你心裡想什麼,這個天魔就跟了你來,心魔作祟是最難。」(《天人學本》上冊p.237)而邪念的來源,正是心魔作祟之時。
如果心魔源自「心動」,那麼對治百魔、邪念的方法,端在「不動心」。如何「不動心」?〈學道則儀〉指出,面對百魔必須「不折」—不折損正氣,亦即涵養正氣;克制邪念必須「不移」—不移轉道心,亦即堅定道心。以下分述之。
「百魔不折」—對治百魔的根本方法,,主在涵養正氣。而涵養正氣的最佳方法,端在勤作五門功課,不讓正氣有所折損。五門功課的實修實證,其實都是「煉心」的工夫,而欲降魔,首要必先降伏我們這顆道慾並存之心。面對由心而起的各種心魔,唯有憑藉真修實煉凝聚正氣、一心不亂,方能超越魔考的試煉。
本師世尊明確指出五門功課中之廿字真言,乃是正氣的根源:「人秉天地正氣而來,就應該頂天立地,發揚天地正氣,而廿字真言人生守則就是正氣的根源。只要從二十字中任何一字下手,確確實實腳踏實地去做,正氣自然充沛。」(《宇宙應元妙法至寶》p.39)本師世尊亦曾特別強調依據五門功課培養正氣,最重要的是反省懺悔:「正氣是從四門功課和靜坐而來,最重要的是反省懺悔,反省時原靈和監護童子都在旁邊考核,所以這一門功課是最重要。」(《師語》p.38)又曾叮囑同奮:「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最怕有過不認錯,天天能改過遷善,問心無愧,正氣就可以凝聚起來,有了正氣,妖魔鬼怪都要避開。」(《師語》p.97)
「邪念不移」—消除邪念的關鍵,主在力行五門功課的歷程中認識自我、使道心不致偏差移轉。承前而言,百魔乃是邪念的勢力,而邪念的千變萬化,正是源於心魔作祟,藉此考驗一個修道人的決心與毅力。換言之,邪念來自充滿慾望的私心、凡心。如把世俗財色名利看得太重,無法自我克制,往往利令智昏,甚至做出愚痴的邪惡行為,以致道心渙散,自我沉淪。
是以,欲對治邪念,表面工夫實不足以「以正克邪」。在面對幽微而潛藏意念深處的和子負面特性時,應能深入檢視心念的轉折變化,否則不易察覺。尤在面對私心作祟、慾望糾結之時,更須辨識起心動念的原因究竟源於何處。唯能自我對話、正本清源,通過魔考的試煉,方能端正心念,進而正大光明,堅定道心。
具體而言,廿字真言的每一個字,都是對治邪念的良方。若能依據人生守則洗心滌慮,通過邪念的檢視、省思,而後予以清除、放下,將有助消惑為覺,轉邪為正,化凡心為道心。《天人日誦廿字真經》即曰:「以忠與恕 而正奸詐 以廉與明 而治貪污 以德與正 而治酷偏 以義與信 而治背亂 以忍與公 而治殄私 以博與孝 而治暴逆 以仁與慈 而治幽厲 以覺與節 而治痴吝 以儉與真 而治濫偽 以禮與和 而治侮慢」。反覆誦唸這段經文,當可據此捫心反思:日常言行是否存有奸詐、貪污、酷偏、背亂、殄私、暴逆、幽厲、痴吝、濫偽、侮慢等問題。若有,則當滌洗心念,修正行為。日久自能洗滌人心污濁、照見本性。道心朗朗,矢志不移。
誠如本師世尊所言:「高度工業化社會,人心都充滿了慾望,人人想要追求高度的物質享受,把世俗財色名利看得很重,沒有辦法控制自己,所以天帝教希望同奮皈宗以後,以廿字真言為人生守則,將人心(凡心)返本還原,以廿個字一面身體力行,一面洗心滌慮,好把一切私慾、私心打掃乾淨。」(《師語》p.40)
然而,面對百魔、邪念之時,考驗人心的正是道魔難辨、正邪不分。是以,「百魔不折,邪念不移」正提醒我們:在面對百魔之時,當涵養正氣而突破層層魔考;對治邪念之時,應堅定道心以識清正邪之分。從而不折不移,化魔為道,以正克邪,此即「辨道」。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