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曲解析《新境界》 帝教內涵躍然紙上(十九)

三部曲解析《新境界》 帝教內涵躍然紙上(十九)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45期 » 三部曲解析《新境界》 帝教內涵躍然紙上(十九)

 2012-12-15 11:10

文/呂光證
圖/《教訊》檔案資料

  長期研修天帝教教義的天人親和院副院長呂光證同奮,為循序漸進引導同奮或社會大眾,深入天帝教教義的宇宙大道內涵,闡揚本師(天帝教首任首席使者、涵靜老人、本師世尊)思想體系,特以平易近人,淺顯易懂方式,分三部曲解析天帝教教義《新境界》。
  《天帝教教訊》為嘉惠一般同奮,並利於有志研修 天帝教化之社會大眾,深入瞭解天帝教精神理論核心與內涵,特別自318期起,連載刊登,以饗讀者。

37、「檢視當下心念」與一般說的反省懺悔功課是否一樣?

答:嚴格來說,「檢視當下心念」其實僅止於「反省」的功課而已,還談不上「懺悔」程度。但「反省」卻是極其重要的第一步,這步門檻不跨進去,不僅各大宗教講的天堂境界,猶如海市蜃樓,即使一般講的功德、福音、福報、庇護、加持……等等,也都如浮光掠影,產生不了實質的效果。

  因為宗教是精神的作用,而非物質的作用,而精神是內在於物質的,用教義語言來說,和子體是藏於電子體內的,但電子體的感官知覺卻習慣向外,比如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鼻嗅諸味、舌嚐酸甜、身觸所及、意馳外境,久而久之,電子體被外界所牽引,和子體發揮不了主導作用,該人靈肉顛倒,逐漸「物化」,一生庸庸碌碌,競逐於表象的物質世界,離宗教解脫的境界越來越遠。

  是以各大正信宗教,不管是教人自得覺悟解脫,或強調救贖恩寵,都不外乎引導信徒把電子體的感官知覺「轉向」或「返向」,使之內趨於和子體的精神境界,這就是「反省」的理論。

  「檢視當下心念」便是「反省」的同義語,西方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系統,東方婆羅門、佛教、儒教、道教系統,雖然信仰之主神不同,修持之方法各異,但強調「反省」重要性,卻是普遍而共通的,可以說正信與迷信之分別,關鍵即在於此。

38、請舉些例子說明「反省」的重要性。

答:基督宗教雖強調原罪與救贖,往往被歸類屬於仰仗他力的宗教,但事實上基督宗教一樣強調吾人身體是 上帝的殿堂,須讓聖靈充滿得以作工,才能遠離撒旦誘惑。

  因此向神父告解也好,透過默禱與天父接近也好,都旨在遠離外界物質之牽引,走向內在心靈解脫的恩寵之路,這都是「反省」的例證。

  中國儒家雖似教非教,常以儒家或儒教互稱,但教人如何反省,則相當豐富精采,不遜於各大宗教。比如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舉三件事為例,教導人每日如何反省自己,孔子亦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巧妙的把人「外省」的習性轉向成「內省」的契機。

  他的意思是說:「看到」了賢能的人,要思自己(內省)如何學習其優點,「看到」了不賢的人,要思自己(內省)有無犯同樣的過錯。

  源起印度的佛教,不論大乘、小乘或顯教、密宗,皆不離「明心見性」、「自性成佛」的根本道理,有謂「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甚至採更簡易的斷言,直指人心道:「迷則眾生,悟則成佛」,眾生與成佛一線之間,只繫在自己心頭。

  故當代淨空法師無視於宗教門戶之見,大力弘揚《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等道書,無非是想從「根」拯救人心,此「根」亦不離「反省之道」。(待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