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送水玉靈湧泉 玄妙運化不可思議

龍王送水玉靈湧泉 玄妙運化不可思議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46期 » 龍王送水玉靈湧泉 玄妙運化不可思議

資料・照片提供/天極行宮  2013-01-15 09:20

資料・照片提供/天極行宮
整理/編輯部

  民國102年(癸巳年)1月3日是天極行宮「玉靈泉」出水30週年紀念。
  《天帝教教訊》編輯部元月號346期將當年史實再度重登版面,讓世人與同奮謹記這段不可思議的歷程。

  標高約500公尺的臺中市清水區天極行宮,民國71年開發時,是旱荒的不毛之地,興建初期最大的困擾就是缺乏水源。

  據當地居民表示,附近曾開鑿過幾口深井,但都探不著水。

  師尊復興天帝教,為了將天極行宮規劃為人曹道場,對於水源問題,曾告訴早期同奮說:「沒有問題,只要盡人事,屆時我請東海龍王前來幫忙。」(註1)

  那時,同奮們聽師尊這番話,既驚又疑,有的還笑了起來;不過師尊看到大夥有趣的表情,淡然置之,未久即赴埔里百日閉關去了。

  天極行宮負責推動打井工程的同奮們,受命師尊後,在半信半疑下,鳩工進行在當時被同奮視為「不可能任務」的工程。

  在此期間,天極行宮曾出現一次不小的地震(爾後方知乃是東海龍王變動地層而起),緊接而來的是驚人的大雷雨。隨後師尊急召負責工程的同奮們說:「水已開採出來了,請包商立刻停止打鑽,因鑽頭已傷及龍王喉部。」

  果如所料:「卡鑽了!」原來往地層下鑽動的鑽頭卡住了,這是因為包商為了多拖一天就能多領一天工資,卻隱瞞已出泉水的事實。

 ●圖1/天極行宮「玉靈泉」亭的樣貌。

 ●圖2/由27尊龍王龍神護持的玉靈泉。

 ●圖3/座落在外面「玉靈泉」亭附近的「玉靈泉獲得水源紀實」碑,從現今天人大同堂位置播遷至此。第2任維生首席在民國84年重新立碑與加光。

  最後,誦唸100遍「廿字真言」甘露水,倒入洞中,鑽頭才拔了出來。

  日據時代,有人挖掘至800公尺深亦無水源。天極行宮水井在320公尺深處湧出甘泉,此乃東海龍王顯化,配合地龍於348公尺深處穿鑿岩脈,引水入山,造成地震,震開岩層,終得甘泉。

  所謂地龍,是地之靈氣,靈龍之體。這也是龍王為本教奮鬥之成果,更是後來27尊龍王、龍神皈宗本教的因緣(註2)。

  此一泉水,由師尊賜名為「玉靈井」。由「玉靈井」中汲取出玉靈泉水,清冽甘甜,生津解渴。據了解,玉靈泉水吸收天地之靈氣而成,可以清心寡欲,也有調理身體的功能。

  接著,師尊關心「玉靈泉」亭的建造,強調與帝教全體同奮息息相關。

  其實,「玉靈泉」亭及功德亭設計藍圖,早在民國79年底就已呈報,師尊核示定案,但是因為缺乏經費,一度延遲。

  天極行宮天人大同堂開工時,師尊曾在78年11月21日的檢討會議記錄上,批示要立即興建功德亭及「玉靈泉」亭,然而天極行宮興建委員會當時因天人大同堂工程緊迫無法同時兼顧,後來本教復興10週年慶後,更因資金不足而擱置。

  由於79年5月份玉靈泉水量驟減,電費突增至40,000多元,師尊再次提醒天極行宮興建委員會主委陳光南同奮,一方面要節約用水,另方面要儘速籌建「玉靈泉」亭,俾尊龍王同奮之因緣。

  師尊指示:「玉靈泉」亭和功德亭要趕快蓋,不能再拖了。龍王同奮不能定位,一再示警,你們都不知道,再拖下去對我們帝教的財源,會有很大不利的影響。

  隨後,「玉靈泉」亭於民國80年11月19日開工動土,由李維生樞機使者(按:曾任本教第2任首席使者,現稱維生先生)主持儀典,簡單隆重。

  這座紀念亭興建基金,是由先修乾11期、坤4期正宗靜坐訓練班捐獻,約計170餘萬元。

  如今,同奮們在天極行宮得以方便的飲用到甘美清澈的玉靈泉時,實應飲水思源。

  由於「玉靈泉」亭是因為天帝教天極行宮工程建築時缺乏水源,工程無法進行,經師尊指示可在不妨礙工程進行之處鑿井必可得水,後來果然顯化應驗,為感念龍王送水之功德,特建此亭以資紀念。

  後來,師尊請第8期正宗靜坐班丁光史同奮(自臺灣省政府退休,曾任天極行宮首席使者辦公室秘書・前天南堂副主事),為「玉靈泉」出水一事紀實,是為目前「玉靈泉」碑文。

  民國72年8月15日立碑時,則以天極行宮興建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光南、副主任委員王鄭賢德落款誌記。

  註:全球27尊龍王、龍神民國72年(癸亥年)3月1日酉時,在天帝教始院凌霄直轄寶殿,參加皈宗儀式。

  當時,師尊親自為全球27尊龍王、龍神辦理皈宗儀式,同時授予廿字真言~「忠、和」2字為其共同守則,寓意大家「忠」勤職守、協「和」萬方,恪遵金闕意旨。

 ●最早「玉靈泉獲得水源紀實」碑,位於目前天人大同堂旁,因興建該堂遷移戶外,但天極行宮管委會仍在原地,保留一座新的碑文,以資紀念。

玉靈泉得水源紀實

  天帝教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中縣清水鎮青雲嶺興建天極行宮,青雲嶺缺水源,在日治時代曾開鑿水井因無水出而停工,附近較低地方開鑿水井亦需八百尺深以上方可出水,民需胥賴自來水供應,因地勢較高,自來水輸流緩慢,供不應求,恆至點滴皆無,日常缺水苦不堪言,而興建天極行宮更需水孔亟,經首任首席使者極初氏明示請東海龍王引導水源,隨處開鑿水井都可有水,於是興建委員會本奮鬥精神,即日策畫,於中華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十七日午時起開工挖鑿,興建委員會光南、賢德、光行、光魯、光性諸同奮乃虔誠禱告於天,得天心之感應,七十二年一月二日午夜地震,神龍顯化,震開岸層,穿鑿岸脈引水入山,導之井流,終得甘泉,七十二年一月三日(壬戌年農曆十一月二十日為出水紀念日),鑿至三百二十尺深,泉水噴發,有神異之光。水色清洌味甘,飲之不但生津止渴,心曠神怡,有百病消除之感。同時大霧瀰天,靈炁罩照天極行宮,乃神靈之精,仁瑞之澤,天下昇平,則甘露降,挖鑿至四百尺深,安裝鐵管。於七十二年元月二十九日全部工程完竣,得靈得脈水源足,應元天極達天樞、聖明師尊炁一貫,賜井名為玉靈泉。爰紀實垂遠。天極行宮興建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光南、副主任委員王鄭賢德。

 

丁光史 中華民國七十三年三月三十一日 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