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靜老人的一生(上)
資料提供/樞機院 2024-12-15 09:15
資料提供/樞機院
編按:為紀念本師世尊涵靜老人證道三十週年,本社重刊維生李子弋先生於民國83(1994)年12月26日涵靜老人證道日抆淚記述於鐳力阿道場清虛妙境參機閣之文,旨在銘記涵靜老人一生悲憫蒼生,行道救世,教化無數,不惜以肉身承擔眾生共業。其慈悲與智慧,化育眾生,深具大愛之精神。三十年來,弟子踵武其精神,承傳其教,勤修身心,為拯救天下蒼生而奮鬥。今重刊此文,非獨敬仰涵靜老人之大德,亦望此精神得以永續長存,普照四方,光耀未來。
一、
聖哉首席師尊、大哉首席師尊。天人合一,為聖為神。
駐世九十五年,信賴 上帝,敬畏天命,以身許道,以教為家,憂國悲時,濟世救劫。
潛移默化,牖民覺人。身教、言教、心教,悟痴愚,啟聾瞶,破迷障,導心性,循循善誘,誨導不倦,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道,憂天下人之未憂,悟天人下人之未悟,言天下人之未言,行天下人之未行。
畢生以民主、人道為職志,厭棄暴力、戰爭,長期祈禱臺灣繁榮安定、兩岸眞正和平,臨去尤念念「中華一家」、「中國統一」、「願以己身承擔中華民族共業,換取兩岸眞正和平統一」開創新運。
壯哉首席師尊、強哉首席師尊。天人合一,自強不息。
駐世九十五年,正大光明,豁達軒昂,始終保持清明高潔身心,秉承剛正不阿眞性。堅持「我命由我不由天」,人定勝天,操之在我,披荊斬棘,勇往直前。不顧世俗毀譽、得失,擇善固執,有推倒開拓豪傑的勇氣,有無私無畏大丈夫的精神。
明知不可為而為,在晦盲否塞的時代,天地閉,賢人隱,而能獨突破繭而起,在積暴淫威之下,刀鋸鼎鑊之前,不屈不撓,豪傑也!
明知不可為而為,大地陸沉,以孤臣孽子之心,抱守先待後之志,應運開元,旋乾轉坤,眾醉獨醒,人濁我清,淡泊寧靜,人棄我取,力排時髦,開創風氣,大丈夫也!強哉師尊。
恭錄「感懷明志」為首席師尊於民國三十四年,公元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作於西安七絕篇詩並附原註,以證師尊一貫風光齊月之襟懷與堅毅不拔之意志。
捨身奮鬥非為我
為眞理、為天人、為救世,誓願犧牲到底、奮鬥到底,願步耶穌教主後塵不求成功。
與世無爭樂自由
人棄我取、隨分守法,與任何人根本無利害衝突,與任何人無恩無怨,敝屣尊榮、毀家行道,還我本來自由。
遊遍人間行教化
瀟洒自如,隨緣應化,不結緣、多了緣,潛心研究,充實教義,致力宗教學術文化,以學者姿態新宗教身份,週遊環球,教化自然流行教義宏揚。
希賢希聖有何憂
中外古今聖賢行道救世之心志卓絕不變,但聖賢應世之方法則可適應時代環境隨時變遷,故曰孔子聖之時者也。蓋聖賢事業標準不一,凡能犧牲小我為大眾謀幸福救世救人者 ,必定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堅持意志,勇往精進,自有完成使命之一日。來書所引證者,盡為將相之流,功利之徒,即今之政治家也、軍事家也,與我之所謂聖賢者不同也。是故十餘年來,超然物外,希賢希聖,我行我素,悠然自得。
二、
天帝教首任首席使者涵靜老人李公玉階,學名鼎年,字玉階,後以字行(以下尊稱玉公),道名極初,於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二日歸隱華嶽,時年三十七歲,即自署道號涵靜老人,以迄於今。玉公江蘇武進人,五世祖申耆公北洛先生,為乾嘉間江南大儒。祖伯房公宰于諸暨,因開倉賑災坐劾殁於位,貧無以為殮,諸縣民殮之若父,自運河舟運至蘇州,遂落籍蘇州。父德臣公痛父所遇,釋褐不仕,匾其居曰「耕樂堂」,一門忠厚,孝悌傳家。
玉公一生生於憂患,長於憂患,走過辛亥革命、列強外侮、軍閥內亂、兩岸分治中華民族最危急苦難的歲月,也走過中國從積弱落後的農業社會到富裕繁榮的工業社會的轉型起飛的關鍵時期。因之,玉公曾感慨地自言:「我是一個歷經憂患的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我熱愛中華民族文化,希望中國富強、和平、統一。我更期望中國人能生活在自由、民主、繁榮、均富且無虞匱乏、免於恐懼的自己國家,並有尊嚴地屹立於國際社會中。」因為玉公是民國八年「五四」運動學生領袖後凋的松柏(在海峽兩岸現在僅存的碩果尚有吳道一、彭精一等三人)。
民國七年,十八歲的玉公由上海民立中學畢業,婉拒八十歲老祖母送他赴日深造的德意,毅然地由育才公學轉入吳淞中國公學就讀,為第一階段玉公「立志求學青年時期」的重大的抉擇。
中國公學是當時青年仰慕嚮往的革命學府,又是學術自由校風開放的由教授學生治校的新學府。
國父孫中山先生、黃克強先生、蔡元培先生、于右任先生是該校的校董,胡適先生、王雲五先生、馬君武先生、于右任先生、楊亮功先生、梁實秋先生、張東蓀先生、羅隆基先生、謝冠生先生,均是一時菁英的學人。尤其胡適先生剛從美國學成歸國,將杜威的「實驗主義」介紹進中國來,「實驗主義」認為思想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採用實事求是的理性的科學方法,一如科學在實驗中所作的試驗一樣。胡適先生的「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即為實驗主義精神所在,同時杜威「民主與教育」的思想,注重培養個人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與發揚人類互助合作的精神,啟發了與建立了玉公獨立思考、獨立特行的精神。
其次于右任先生在國文課程上,分別介紹了宋代大儒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與明末大儒顧炎武先生的:「博學于文,行己有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精神文化。王雲五先生以經世實用的觀念,灌輸了明末清初的王船山、顏元的「實學」,以「崇實致用」與「以實學代虛學,以動學代靜學,以活學代死學」、「一身動則一身強,一家動則一家強,一國動則一國強,天下動則天下強」,高手在接引啟蒙有潛移默化,循循善誘,有醒豁震撼、破點迷障,開展了青年玉公的外在視野與內在視野,從志進學的生命的覺醒,使得玉公終身受用不盡,同時亦播撒下玉公玄思冥索、求道慕德心靈種籽。
「五四」一代的中國知識分子所有的氣質,那就是:一、憂國悲時危機敏感的憂患意識,二、傳承文化熱愛中國的民族精神,三、擇善固執實事求是的進取行為,四、捨我其誰天下己任的擔當勇氣。因此,我們不難從玉公的從政、辦報、創業、行道的一生事蹟,他所執著的、追求的、奮鬥的、修持的身教、言教的典範中,隨處都可以看到那一代先賢的特質與精神。
玉公以弱冠十九歲的青年學生與程天放、余井塘、吳經熊等攘臂投身愛國運動的狂流,並經邵力子、于右任兩先生之介紹,得在中山先生監證下,在上海宣誓參加中國國民黨。繼而奔走大江南北、白山黑水,北遊中國廣闊壯麗的河山,因之孕育了他闊達的襟懷。因之,由于外在境界的開拓廣大,所以使得他內在世界中不再有一切相對價值的觀念,如:尊卑、貴賤、高下、大小、美醜、得失等引生的惶惑、耳目的錯覺、慾望的紛馳、情意的牽引。一切人為、世俗所加諸於人類的身心羈絆、桎梏都被解除、超凡了,玉公一生多一分灑脫的獨立特行的豪情壯志,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讓,有所不讓,少一分世俗的掙扎瞻顧與阿諛媚世的風格,他淡泊名利與物質生活、重視精神境界的滿足。
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先生是玉公的武進同鄉,他與玉公訂交於抗戰時同在西安,相識逾五十年的相知。紀忠先生在玉公七十歲華誕「壽玉老七十」中:說「我與玉階先生相識於民國二十七年、八年間,時玉階兄居西嶽華山,息隱山林,而隱然有下蒼生之志,三十九年來台,離亂中故人重逢始多過從,我總以玉階為今世之奇人。其秉賦之超塵絕俗,固令人接之有清新之感。而其以出世的心性,作入世奮鬥之事蹟,尤有多足。」「言談間每遇忠奸是非之辨,猶見熱血沸騰,有澟不可犯之貌,其服膺眞理、擇善固執的精神,於此可見一斑。」
「玉階兄對治事有所爭,亦有所讓。其所必爭者公義,所常讓者私利,此固三十年代知識分子所以自誇之處,而玉階兄最為顯著,至于決嫌疑而定是非,尊道義而解糾紛,玉階兄一生所好者比比皆是。」
三、
民國十六年三月,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上海,中央成立上海特別市政府,特任黃郛為市長,下設八局,每局簡派局長一人、秘書一人,潘公展先生為農工商局局長,玉公為秘書,由於當時共產之煽動,上海工潮迭起,玉公執行上海市政決策,首先解散共產黨徒向忠發、李立三把持的上海總工會,改組為上海工會統一委員會。繼而於八月設立上海特別市勞資調整委員會,玉公被指派兼任主任委員,仲裁全市勞資糾紛,因此正面與潛伏在上海的共產黨展開鬥爭,玉公秉性耿介處事公正,深獲勞資雙方折服,使共黨挑撥離間伎倆無所施為,共黨銜恨益惡之入骨,列玉公為暗殺名單之冠,必除之而後快。
玉公夷然不以為意,雖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但不變其一貫公正之原則,浩然正氣,不屈不撓,眞大丈夫也。
至民國十七年春,玉公應宋子文先生之延攬,入國民政府財政部參與機要密勿,名為機要秘書,實為主任秘書,專替宋子文先生審閱公文,提供建議,分別在上海中央銀行大樓與南京丁家花園工作,由於玉公曾任上海統稅局長、貨價調查局長、財政局長,當年煙酒稅係採包稅制,商人承包稅收後,三分之一繳納政府,亖分之一商人自留,尚三分之一乃屬官員之胥陋規。玉公化私為公,力圖振疲除弊,明知其不可為而為,最後既不為同僚所喜愛,亦不為商人所滿意,這一段少年從政的經歷,應屬玉公入世從政時期之考驗。但宋子文風聞玉公耿介正直,且對財稅有實務經驗,才延為西賓,並至為器重。國民革命軍克復上海後,向江海關徵千分之廿五至五十的附加稅,宋子文即是接受玉公之建議。民國十七年六月,國民革命軍克復北京,宋子文即命令玉公接收北京政府財政檔案。
玉公在財政部五年間,協助宋子文整理中央稅務,極多貢獻。如一、完成國民政府成立以來第一部二十二條所得稅法草案。二、擘劃中央地方稅收劃分原則,由中央掌握關稅、鹽稅、菸酒稅、礦稅、印花稅、政府財產及事業收入等,省地方則掌握地稅、營業稅、執照稅等。三、整頓鹽稅:調整既有鹽務稽核所,與整頓鹽場與運銷之弊竇。四、建議成立稅警團改進緝私方式、使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在財政稅賦上,關稅與鹽稅成為最重要的收入項。同時確立統稅(貨物稅)以捲煙、火柴、水泥、綿紗、麵粉五項貨物稅在出廠課稅,由中央統一徵收,並規定一次納稅後地方不得再徵收厘金與雜捐,解除了擾民困商的苛捐雜稅的盤剝。
儘管宋子文先生對玉公至為尊重,但宋子文先生的特具買辦式頤指氣使的洋脾氣,頗傷玉公的民族自尊,尤以當時宋子文從美國邀請來的美國財稅顧問,處處凌駕在中國官員之上,常使玉公興為五斗米折腰,不如歸去之歎。
四、
三十歲是玉公的生命覺醒期,照破玉公迷障,勘啟玉公本性者,本教五十四代天德教主蕭公昌明也。民國十九年夏,玉公初識蕭教主於南京二郎廟時,蕭公時三十七歲,僅長玉公七歲,然蕭教主一句:「玉階你來了!」直指人心,豁然震醒飽經人事艱辛嚐盡塵緣折磨的玉公,剎那黃梁夢醒,了悟人生,回首天涯,無意仕進。從茲親承薪傳,放下一切,以身許道,民國二十三年秋,尊膺師命,摒棄京滬繁華,自此一門深入,闡教西北,世緣日減,道緣日深,隨分報國,行道救世。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二日,蘆溝橋七七事變前五日,玉公毅然辭棄財政部陝甘寧青晉五省鹽務總視察,攜眷歸隱華山。玉公「清虛集」卷首載有七絕詩存證曰:「悠悠華嶽幾經秋,國脈同傳亙古休,萬里黃河環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風雲變幻誰先覺,烽燧將傳獨隱憂,我本悲時非遯世,天心早許白雲留。」從茲遯跡山林,先居華山北峰,復遷深谷白雲峰下太上方。淡泊寧靜,日與天遊,然身居山林,心存社稷,朝夕祈禱,降福國家。
玉公絕對仰賴 上帝的「信心」,大慈悲願的「誠心」,持行不懈的「恆心」,在華山大上方寂寞八年研究修持,潛心內證,建立了天人實學哲學思想與修持法門的體系,開啟了心物協調、聖凡平等「新境界」。玉公面壁洞府潛修苦行,松下兀立玄思冥索,仰觀俯察,首先肯定「動」的宇宙生化不息,精神與物質同樣不滅地循環返復,自無生有,從有返無,運行嬗變,自然係充滿生命的自然,生命亦是充滿自然的生命,是為宇宙本體。繼而發現「和」的精神是為 上帝的眞道。宇宙運行不得其「和」即成混沌,物質與精神不得其「和」即無生機,人身的精氣神不得其「和」即有死亡,人類心理感應不得其「和」即生仇恨,社會秩序不得其「和」即有暴亂,科學與宗教不得其「和」即無眞理,國際關係不得其「和」即生戰爭,天人關係不得其「和」即無大同。
玉公以「動」與「和」建構起他的新境界的哲學思想,進而他認為宇宙本體絕不是唯神的、唯心的、唯物的或心物並行的,而是心物一元二用的,他說:「無所謂心,無所謂物,兩者實為渾然一體流行不休的兩方面。物不離心而獨立,心不離物而空寂,兩者不能須臾分離。心與物的關係,只如一個手掌之有手背與手心之分,只是一個整體不同的兩面而已。」他提出了「心物一元二用」,不僅解決了唯心唯物之爭,亦解決了性善性惡之辨。
玉公繼以開擴的襟懷,從「心物一元二用」的基礎,昇到「天人合一」的永恆精神境界,以宇宙為家,與宇宙生命共始終。在精神與物質層面,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發展宇宙永恆之生命。以「聖凡平等」人人可以為堯舜,再昇華到把理想的天國建立在人間的「天人大同」的終極目標。玉公他以悲憫的眼光觀照現實世界的道德秩序崩潰,精神文明瓦解,唯物共產的無神論者使人類陷入于自殺性屈辱毀滅的深淵。他認為人類今後應該循下列途徑以愛為出發點,以非恨為立足點,邁向:
—讓一切無神論者,徹悟唯物共產之罪,歸向有神,而非暴力迫害。
—讓一切有神論者,徹悟門戶畛域的偏狹,歸向大同,而非自大自私。
—讓一切大同論者,徹悟平等自由之精神道德,歸向互愛互助,而非仇恨鬥爭。
他睿智正覺,深知在進化歷程中,人類一切世間法的知識學問,與精神道德、文明進步關係極為密切。因此,他確認:
—一切知識學問的最高共的目標,在於救人救世。
—一切救人救世的基本共同方法,在於自救互救。
—一切于自救互救的基本共同途徑,就是充實提昇救人救世的知識學問。
而且自救即是救人,救人亦即所以自救,自救互救,端在自愛互愛、自助互助。因此,後期在天帝教時期,玉公提出了「先盡人道,再返天道」、「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的警語。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