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自然奮鬥 自然生態與生存發展之調和與統一 專題演講

向自然奮鬥 自然生態與生存發展之調和與統一 專題演講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490期 » 向自然奮鬥 自然生態與生存發展之調和與統一 專題演講

資料提供/天人研究總院  2025-01-15 09:55

第二十三屆天帝教天人實學研討會暨紀念涵靜老人證道三十週年

資料提供/天人研究總院
整理/編輯部
照片提供/吳靜聘

  自古以來,儒、道思想家,皆以尊崇、敬畏自然的態度,體悟天地萬物之道。認為人為萬物之一,與天地共存,與萬物共生,休戚與共。道家主張順應自然,以「自然無為」為最高法則。《道德經》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揭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根本原理。宋儒張載於《西銘》中進一步明言:「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這種宏大的宇宙觀,將人、天地、萬物視為平等一體,強調人與天地為友、與萬物相隨的生命態度。

  進入21世紀,人類面臨氣候異常、物種滅絕等生態危機。如何通曉古今智慧,重建人與自然萬物的和諧關係,成為當代人無可迴避的課題。我們唯有回溯先哲的洞見,喚醒對天地萬物的敬畏之心,方能在現代文明中重塑天人合一的價值觀,為地球尋求永續之道。

  民國113(2024)年12月14日下午,「第二十三屆天帝教天人實學研討會暨紀念涵靜老人證道三十週年」特別安排兩場深度的「專題演講」,一者從學術探討道家思想中人與天地萬物的關係;一者從本教天人文化的角度探討「向自然奮鬥」,共同省思如何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期能開創一條生生不息的未來。

一、第一場專題演講

  首場專題演講,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蕭振邦教授,主講「道家思想與自然生態倫理」。蕭教授以其深厚的哲學思想底蘊,將道家宇宙自然觀與西方生態倫理學巧妙融合,深入淺出地闡釋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問題的啟發。演講中,他提到,當前全球自然生態面臨嚴重惡化的挑戰,並引用黃武雄教授(曾任臺灣大學數學系教授)的觀點:「21世紀末,人類最大的課題在於處理個體與集體的矛盾,以及文明與自然的對立。」

  西方世界的生態觀多以「食物鏈金字塔式」的階層視角為核心,這種觀點難以真正體現自然生態的本質特徵,更無法有效化解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首場專題演講,邀請蕭振邦教授主講「道家思想與自然生態倫理」,引導吾人省思繼承祖先智慧,重新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2024.12.14)

‧自然是天道的展現

  教授進一步指出,道家所謂的自然,體現於「咸其自取」、「使其自己」,這正是「天道」的真諦所在。道家思想認為,「道是無所不在」、「塊不失道」,即使在靜默無為的土塊中,亦隱藏著大道的運行。土塊蘊含天地之氣,一場雨水的滋潤,便能使種子破土而出,綻放青青嫩芽,生機盎然,盡顯自然之道的無窮妙義。

  《道德經》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表明大道化生萬物,陰陽二氣調和,生成天地萬物。《列子·天瑞》中亦提到,有形的天地萬物是經歷「太易、太初、太始、太素」的演化過程而成。道家認為,聖人以陰陽二氣統攝萬物,並由此展現道家的「氣化宇宙論」,彰顯萬物和諧共生的深邃哲理。

  老子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觀點,深刻闡明人與自然的密切關係。主張人應從觀察和體悟天地萬物的運行中,創發出「地」、「天」、「道」的法則,進而用以自我規範,最終實現與宇宙萬有一致的「自然法度」,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永續地球參贊萬物

  教授又言,「天地萬物–人的創制中介–自然法度」的嵌結關係,體現出一種內在的倫常道德。先從人的角度講道德,再從自然的角度談天倫,這正是「生態倫理」的核心所在。而生態倫理的最終目標,正是為地球的「永續發展」提供深遠的價值基礎與實踐指引。

  若人類希望化解當前的環境災難,當善用華夏祖先留給我們的智慧,尋求與自然共生之道。我們應學習老子所言的「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以及「人去甚、去奢、去泰」的智慧,提倡節制與簡約的生活態度。萬物皆秉氣而生,懂得「炁」之奧秘的人,能通過修煉延續自身生命。同時,在「長生久視」的過程中參贊天地,助益萬物的生長與更替,達到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想境界。

  蕭教授的剖析發人深省,為探討現代文明與自然和諧共處,提供了深刻的哲學視角。

二、第二場專題演講

  第二場專題演講由淡江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柯正普講師主講,題目為「氣候變遷的生存危機」。演講開場時,柯講師自我介紹道,他既是天帝教的門人,也是基督徒,並以此為基礎,結合天帝教的智慧與基督教的思想,深入剖析全球面臨的氣候災難。他進一步依據聖訓指示,提出挽救氣候劫難的具體行動方案,為聽眾提供了解決當前生態危機的實踐思路與啟示。講師說,

 ●第二場專題演講,正普講師主講「氣候變遷的生存危機」,勉勵同奮力行三奮之道。(2024.12.14)

  2023、2024兩年,極初大帝、首席督統鐳力前鋒聖示:「原定三年轉換期仍有不足,延長七年」、「人間氣候變遷的影響力,未來五年將有更明顯感受。」「未來五年」往後推算是2029年,「延長七年」推算是2030年,人類必須在剩下5年內努力調整人與自然生態關係,控制氣溫、海平面上升,人在極端氣候下,才有一線生存的機會。

‧天降異象警醒世人

  近年地球輪番上場「地、水、火、風」四劫,今年4月花蓮大地震的地劫,全臺有深刻感受;11月,西班牙發生史上最慘的洪災水劫;7月,美國全境已有102處大型野火在同時燃燒的火劫;10月,臺灣山陀兒颱風風劫。聖經裡有水劫與火劫紀錄,肇始於人心墮落;火劫– 上帝降下天火燒淨罪惡城市-索多瑪、蛾摩拉;水劫– 上帝以一場洪水淨化大地,而有挪亞造方舟航行到新天地,建立新的人類文明。

  這些天災異象,人類不得不警惕,尤其是修道人,修道是修人的靈覺之心。儘管科學家一再呼籲全球暖化必須限制在1.5°C內,但地球溫度從2016年升高1.2°C,2023年升高1.4°C,已逼近2030年升高1.5°C的限度,人類除了以節能減碳的方法守護地球,宗教界又當如何協助人類?天帝教同奮救劫之道是什麼?值得我們去省思。

‧淨化性靈了悟天命

  講師特別提出解套之方,乃回歸本教教義《新境界》,實踐「三種奮鬥之道」,第一步是「向自己奮鬥」:

  師尊留給同奮的「五門功課」–省懺、皇寶誥祈禱、力行人生守則、靜坐、填記奮鬥卡,每日確確實實的身體力行,排除身心的陰濁之氣,淨化自己的性靈,效法本師以天命、信心、奮鬥精神,實踐自己的三大天命。所以,同奮也要在日積月累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救劫天命。

‧團結一心共生共存

  第二步是「向自然奮鬥」,有兩個層次,在全球各地人類生活中,團結全球人類愛護自然生態環保意識,澈底實踐低碳節約資源、推動再生能源,復育自然生態環境,達到與自然和諧共生。從個人性命雙修,積極為全宇宙之生而生,與聖平等,達到永生。再到「向自然奮鬥」,國際經濟合作,妥善運用自然,發揮勞工精神,以共生共存之心,為大眾謀福利,達到共生。

‧永恆大愛照亮蒼生

  第三步是「向天奮鬥」,是一種「守護天下蒼生」的大愛、大願力,即「抱有永恆之大志,發無量之大願,以求生命之不滅」,為實踐宇宙最後真理「聖凡平等,天人大同」,而大無畏布施,創造萬性萬靈生機。

  兩場精彩的專題演講,讓同奮重新認識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人類唯有從天道創生宇宙萬物本源認識起,才能學會謙卑之道,進而尊重萬物,愛惜生命,誠如天人研究總院副總院長劉正炁樞機使者主持時所言,面對當前地球氣候、生態的危機,應當引導全球人類從「向自己奮鬥」、「向自然奮鬥」做起。所謂「向自然奮鬥」,並非與自然抗爭,而是與自然融合,深刻體悟其運行之道,進而建立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唯有如此,人類才能參贊天地,推動地球自然文明的永續發展,為全人類開創與大自然共生共榮的未來。

感謝工作人員的辛勞,圓成本次活動。

 ●奉獻處的同奮收納奉獻。報到處的同奮引導同奮入宿和進入會場。

 ●寒冷冬日,廚房內服務的同奮,以溫暖的愛心,為參與天人實學的同奮,煮營養美味的補湯、甜湯,以及一道道可口的蔬食。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