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視野的終極關懷 第一屆天帝教生死學研討會(上)
資料提供/天安太和道場 2025-01-15 10:05
資料提供/天安太和道場
整理/編輯部
照片提供/吳靜聘
「生」與「死」,是靈魂於不同時空中的一場深刻修行。
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生於亂世,厭惡官場的晦暗,毅然歸隱田園,躬耕以自給,寄情於山水間。他以豁達的生命智慧創作〈神釋〉,言道:「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萬事到頭都是夢,唯一重要的,是超越生死的桎梏,從小我的有限生命,昇華至大我的無垠境界。
●2024年11月30日,在天安太和道場的太和廳舉辦「第一屆生死學研討會」。
「第一屆天帝教生死學研討會」於113(2024)年11月30日在天安太和道場太和廳隆重舉行,吸引眾多學者及同奮參與,共同探討生命與死亡的宗教、哲學課題。劉正炁樞機使者代表光理首席致詞表示,天帝教的生命道場致力於研究生死課題,從唯物論、唯心論到靈魂觀,建構身、心、靈的完整架構,「生命價值取決於奮鬥與修行,認為靈魂與肉體共同組成生命,而靈魂的未來發展取決於生前努力,提供一條靈性成長的道路。」
樞機並由教義《新境界》第三神論觀點,勉勵同奮:「透過生前奮鬥與修行,人類可成為後天神,媒介自然,參贊化育,賦予生命更高價值。」在當今資源短缺與戰爭威脅的背景下,樞機強調靈性提升與道德教育對促進和平的重要性。呼籲同奮們透過哲學思考與價值探討,深入認識生命的本質,明瞭死後的歸屬,並積極奮鬥,活出生命的尊嚴與價值。
●劉正炁樞機為首屆「生死學研討會」開幕致詞,以教義《新境界》第三神論,勉勵同奮,所謂神是人類修證而成,人若懂得向自己奮鬥,自然能超生死輪迴,不受自然律支配。(2024.11.30)
一、第一場專題演講
首場專題演講由天人研究學院院長呂緒麟主講,題目為「天帝教的生死觀」。院長以幽默風趣的閩南話描述自己踏入天安太和道場的感受,彷彿回到心靈的家園。他坦言70歲時曾因「人生七十古來稀」而感到恐懼,並思考如何面對生命終結的問題。他引導同奮反思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人類普遍對死亡存有忌諱與恐懼,但天帝教透過文化與宗教的力量,引導信眾重新詮釋生命與死亡,賦予其正向的價值。」
生命教育靈性修養
針對生命教育與生死學的推廣,院長規畫明年設立「天人生命研究所」,並將其納入天人研究學院的發展計劃,以整合專業資源,培育優秀人才,推動生死學的深入研究。院長指出,這些研究不僅涵蓋心理層面的調適,還包括醫學、營養與靈性修養等多個領域,旨在幫助同奮以更科學、更全面的視角理解生命與死亡的真諦。院長強調:「生死教育應從心靈養生著手,著重於提升生命質量,而非僅僅延長壽命。唯有通過養心與深刻的反思,人們才能真正實現身心靈的平衡與圓滿。」
圓滿人生終極關懷
緒麟院長從中國傳統儒、道思想對生命、生死思想探討,再結合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對生死的觀點,以此鋪墊烘托本教教義「宇宙生命觀」,讓同奮更深入省思「生命的意義」與如何「勘破生死」,進而探討「終極關懷」的概念:「宗教的核心價值在於提供靈魂的歸屬感與生命的圓滿」「人的尊嚴與死亡的尊嚴同等重要,因此應避免無謂的醫療延命措施,讓人能夠平靜且尊嚴地面對生命終點。」
院長進一步指出,生死學的研究應兼顧靈魂學與人際關係的探討,並鼓勵同奮在有生之年,修持道德與智慧,實現「正大光明」的人生目標。他以幽默的語氣提醒大家,快樂與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而追求圓滿人生則是天帝教對生命的終極期許。院長說,「天帝教的生死觀並非逃避死亡,而是透過理解與尊重,讓生命的每一刻都充滿意義與光彩。」
●呂緒麟院長(天人研究學院)專題演講-「天帝教的生死觀」,從中國傳統對生、死、生命相關的文獻開始探討,並參照五教的生死觀,以此烘托天帝教宏觀的「宇宙生命觀」。(2024.11.30)
這場專題演講,呂院長以深刻的見解和幽默的語言,帶領同奮深入探討天帝教獨特的生死觀。不僅闡明了生命與死亡的正向價值,同時強調靈性修養和終極關懷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院長的分享使人反思生命的意義,並鼓勵大家在有限的生命中積極修行,追求圓滿與尊嚴。隨著「天人生命研究所」的設立,生死學的研究將進一步深入,為同奮提供更加科學與全面的生命教育,並促進心靈的成長與覺醒,讓每一個人都能在活著的時刻找到生命的光彩與價值。
●劉易齋教授專題演講-「靈性慧命的核心價值」,以「生命上、中、下游靈性的教育」,啟示人每個階段的靈性成長,並結合自己訪道修行的歷程。(2024.11.30)
二、第二場專題演講
第二場專題演講由劉易齋教授擔任主講,講題為「靈性慧命的生命價值」。劉教授首先以三、四十年來在各宗教與哲學領域的學習經歷為背景,強調靈性慧命作為人類生命核心價值的重要性。他將靈性慧命比喻為人類靈魂的「載體」,如同電腦中的隨身碟,承載著累世修行的成果與智慧。
馬斯洛需求的靈性探討
劉教授進一步引用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剖析人類需求的發展階段。劉教授說:「人類需求由生理、安全、社會歸屬、自尊層層累積,最終指向靈性需求的滿足。」靈性需求是一種終極關懷,反映出人類對永恆與超越性的追尋。透過西方心理學的詮釋與東方哲學的對照,探討靈性慧命如何引導人們超越物質層面,追求精神與心靈的提升。
宗教修行的實踐
劉教授分享自己從基督教、佛教到天帝教等宗教學習的經驗,他說:「不同宗教雖然表徵各異,但核心皆在於靈性的修煉與成長。」靈性慧命的培養不僅依賴宗教信仰,更需要透過實際的修行與反思來完成。他以個人經歷說明宗教實踐如何幫助人們克服生命困境,並激發內在智慧。鼓勵同奮在生活中實踐靈性價值,將愛與關懷帶入家庭與社會,形成正向循環。
圓滿靈性的歸宿
演講最後,劉教授強調靈性歸宿是生命終極關懷的核心。他引用孟子「人異於禽獸者幾希」的觀點,指出靈性是人與其他生物的最大差異,也是生命價值的根本。劉教授個人著作《生死彼岸》,探討生死議題與靈性成長的關聯,強調生死教育與靈性修行的重要性。「人生雖然不完美,但透過靈性慧命的修煉,人們能夠達到精神圓滿與內在平和。」
「第一屆天帝教生死學研討會」上午二場的專題演講深入探討生命與死亡的本質,闡明靈性修養與生死教育的重要性。呂院長的生死觀剖析,強調生命價值在於奮鬥與修行,並藉靈性提升達成生命的圓滿與尊嚴;劉教授則以靈性慧命為核心,論述靈性需求的實現與生命歸宿的追尋,呼籲同奮在生活實踐中融入靈性的價值觀,超越生死的界限。此次研討會不僅深化了生死學的理念,也為靈性成長和社會關懷提供了方向,展現天帝教對生命光輝的詮釋與人類終極關懷的無限願景。
●精緻點心,讓同奮在休息時間,可以補給身體能量。
●廚房中同奮以愛心烹飪美味的蔬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