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可貴
陳敏凝 2013-08-15 10:45
文/陳敏凝
圖/編輯部
●陳敏凝同奮真修實煉,第8期傳道使者訓練班結訓時,黃榜垂諭「人道無愧,天道圓融」。
一是本體,一是方圓,一以貫之,靈歸於一,就是「道」。
《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道者理也,人必由之路。」孔子曰:「君子守死善道,憂道不憂貧。」《論語・雍也第六》:「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指出顏回得道,拳拳服膺;曾子得道,亦戰戰兢兢一日三省己身。
以此觀之,道與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據此修持必可超凡入聖,可惜世人,度外置之。
孔子曾嘆:「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論語・雍也第十五》)亦即人的靈性必由性竅(天門)出入,為何偏偏有人由不法之門出入?不按真正的道路來走,以致墮入輪迴,殊為可惜。
前人聖者也曾云:「道之達用,彌綸天地,包羅萬象,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道之迴圈牽動一生(註),一縮為點,點伸為一。一者牽之動象,豎寫為∣,橫寫為一,體用並行,即為「十」字,放之則彌六合,卷之退藏於密,變化無窮。」
十字聚合之處,乃靈性所居,即為「性竅」,人皆有之,而不知其有;知此者大化神聖,迷此者墜入輪迴。
帝教特殊法門~點道、開天門,關開竅通,如「鑰匙」開啓心門,原靈與凡靈相互契合,可以了解自心本性,是唯一超生了死急頓的法門。
嘗覽丹經道典所言得道的關鍵,必經明師指點,並親傳口訣(不立文字),眾生如不知此點,難明真道,難與天通。
師尊為了搶救三期慘烈劫運,揭示先天大道,配合救劫任務,力挽眾生性靈(和子),以免沈淪慾海之苦,讓同奮循原路返家,回到 上帝身邊。
他老人家召來同奮的原靈,經過點道、開天門及靜坐的調教,以昊天靈陽真炁(祖炁)的溫養,同奮必須發大願力,引來先天原靈的協助加持,原靈、原人才能親和合作,並在持續奮鬥下,增進熱準,始得修成封靈(身外身)參與應化救劫。
原靈來相助,是一種「急」與「頓」的特殊法門,在短期間內修出成果,乃曠世僅有,同奮務要把握當下,用心奮鬥,堅持到底,才能完成上天交付的救劫使命。
逢此萬劫之至,幸有明師在前,濟公活佛傳示:「人身三寶精氣神,明師在前喜福天,若再妄尋失時限,再等千年亦無緣。」請同奮把握當下,勤參至道,一門深入,我命我造,自然一紀飛升,道成登真。
註:
「道」之迴圈,牽動一生
編按:陳敏凝同奮「敬懷坤元輔教」的詩作書卡,在今年坤元日公開展示,部分無法參與當天活動的同奮,未及欣賞,至盼《教訊》補載,爰刊登如下:
敬懷坤元輔教
‧一心協化道傳香 勞瘁怡然為教忙 每感教誨溫情重 慈暉煦煦暖心房
‧立願收緣忘己軀 陰陽超薦定幽冥 靈丹妙法冤孽解 一代英名德範殊
‧輔佐師尊大道成 渡人自渡慧根明 綿綿教化心虔記 坤德崇高果滿盈
‧浩然心境志如林 搶救人間浩劫深 助道毀家無上願 千秋史冊表丹心
‧平居儉樸守家堅 顧復劬勞世系賢 捨己慈懷功偉大 我今感念片心虔
‧語柔教化意精深 一字真如費苦吟 心空一切空自在 果真妙得會吾心
‧提醒同奮抱道珍 誰能放下自超塵 山峰道路隨它轉 柳岸花明又一新
‧清心寡慾得安康 靜坐勤參道不茫 上乘無為玄上密 菩提樹下佛根長
‧永懷才品秀 情操現其中 坤德興吾教 慈心日月同
‧提攜言不盡 闡教獨情鍾 有道仁慈布 春暉德澤濃
●陳敏凝同奮除了「敬懷坤元輔教」詩作外,也撰寫梅蘭竹菊四莊詩詞,深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