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曲解析《新境界》帝教內涵躍然紙上(二十七)

三部曲解析《新境界》帝教內涵躍然紙上(二十七)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54期 » 三部曲解析《新境界》帝教內涵躍然紙上(二十七)

呂光證  2013-09-15 11:00

文/呂光證
圖/《教訊》檔案資料

  長期研修天帝教教義的天人親和院副院長呂光證同奮,為循序漸進引導同奮或社會大眾,深入天帝教教義的宇宙大道內涵,闡揚本師(天帝教首任首席使者.涵靜老人.本師世尊)思想體系,特以平易近人,淺顯易懂方式,分三部曲解析天帝教教義《新境界》。

  《天帝教教訊》為嘉惠一般同奮,並利於有志研修 天帝教化之社會大眾,深入瞭解天帝教精神理論核心與內涵,特別自318期起,連載刊登,以饗讀者。

 

 

53、知道死後靈修的歸宿,對我們活著的人,有甚麼意義呢?能否舉「清涼聖境」為例說明之?

答:光是知道,的確意義不大,真正關鍵的地方,是要從我們精神深處真正體悟到「靈的境界」,才能在我們活著的時候,引導著我們面對一切順與逆,做出人生正確抉擇,而最後在面臨死亡,「身」將瓦解,「心」屆昏沉之際,「靈」卻能獨照虛空,發揮堅定之親力,引來神媒和力,順利接引到符合的靈修道域,這才是研究靈修歸宿的意義所在。

  先以「清涼聖境」為例,一炁宗主的《清涼經》解釋了「清涼」的境界。

  宗主告訴我們,我們的心本來是清涼自在的,但因「慾焰」的關係,終日陷入「火宅」中,飽受煎熬而不自知。

  「慾焰」有四種,第一是貪,人一犯貪,就永遠不會滿足,彼此殺伐爭奪,冤孽累積。

  第二是嗔,嗔即是恨,暴戾相向,一發難止,循環報復。

  第三是癡,癡是執著,癡人心妄,事癡害體,情癡害身。

  第四是愛,愛之所及,無知沾染,攀緣不息,萬邪之源。

  這四種「慾焰」雖然讓人陷入「火宅」,不得清涼,但宗主並不要我們斷絕這四種「慾焰」,而是要轉換它。

  比如說貪,可以學聖人渡盡眾生之貪,這種方向的「貪得無厭」,是可使人領悟先天本性的。

  比如說嗔,一個人若將憤恨外界的激烈心情,轉移到對「不義」的敵視,就會對自己的過錯,產生大無畏決心,誓不再犯。

  比如說痴,痴固執著,但若執著在悟道的路上,毫不動搖地堅持下去,可以恢復本來面目。

  比如說愛,將小愛昇華為大愛,將愛之不可得的痛苦,轉換為慈悲愛眾,成全他人之愛的情操,這已近乎天心之仁了。

  由此說,「清涼聖境」何止是死後才去的靈修境界呢?

  

54、那麼,「帝教總殿」又可以給我們甚麼樣的啟迪呢?

答:誠如前題談到「清涼聖境」,鼓勵讀者應去研修《清涼經》內文;同樣的,談到「帝教總殿」,則建議讀者不妨研修《道統衍流》。

  《道統衍流》記載著宇宙創始以來, 上帝立教第一代「先天天帝教」,到第五十五代「天人教」,乃至復興第一代「天帝教」的整個歷史,可以說是一部煌煌巨著的「宇宙文明發展史」!

  即便以人間科學最保守的估計,宇宙創始至今,也大約有137億年左右,在這樣漫長歲月中, 上帝的教化,從無形降顯到有形各星球上,誕生多采多姿的各種智慧文明,而人類到目前為止仍囿於物理拘束,以致無法接觸到其他星球智慧生物,這是何等遺憾啊!

  本師指出《道統衍流》第五十一代始傳到本地球;換言之,第五十一代以前的紀錄,全都是人類尚不了解的其他星球的文明紀錄,難怪本師把《道統衍流》視為華山階段,無形所傳示下來最不可思議的寶貝。

  「帝教總殿」顧名思義,就是要推廣 上帝的教化到其他星球上的專責機構,肩負建立新一波宇宙文明的重責大任。

  本教五大教歌之一的〈大同歌〉有段歌詞:「炁貫星球息息通,萬教大同」、「星雲燦爛永虛空,天人萬禩替無窮」,描述的即是「帝教總殿」的使命。

  在浩瀚無垠的星空下,抬頭展望炫目的繁星如雲,「帝教總殿」所揭櫫的境界,不就這樣開拓了我們的心靈與視野,也使我們對「人從虛無中來,仍回虛無中去」有了更深刻的洞察嗎?(待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