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自然奮鬥 自然生態與生存發展之調和與統一 第二十三屆天帝教天人實學研討會暨紀念涵靜老人證道三十週年 四院論文發表(下)
資料提供/天人研究總院 2025-03-15 10:05
資料提供/天人研究總院
整理/編輯部
照片提供/吳靜聘
誠如崇仁大帝聖示,宗教內涵的厚實,需要真修實煉及窮究教理的點滴累積,逐步充實。(113年12月15日甲辰年十一月十五日午時)第三場論文發表由天人合一院三位真修實煉的同奮發表實修及研究心得。
◎第三場論文發表
天人合一–守和全形 超凡入聖
113年12月14日下午7時許,第三場「天人合一院」論文發表,由蕭敏堅樞機主持,分別由童光照先生發表〈「靜坐自然無為法」之探討〉、黃緒我副院長發表〈探討「定靜忘我」–自然無為心法入定、入靜的境界〉及胡緒勵副院長發表〈天人實學之「性功、命功、神功」內涵研究─從《新境界》談靜坐要義〉。
樞機院退任首席使者童光照先生將各家無為法的靜坐,對比本教昊天心法自然無為心法靜坐,他點出,天帝教「昊天心法」的無為法靜坐,修持重點在「自然無為」,即「一切放下一切不想」,乃傳自太上老君的「無為而無不為」。
師尊曾說道家莊子提出的「心齋坐忘」,正是中國傳統幾千年讀書人的靜坐心法。《宇宙應元妙法至寶》提及「自然無為」,即不用絲毫人為的力量與意識,然後漸入「定靜忘我」的境界,這是救劫急頓法門的重要關鍵。
光照先生進一步提出,他參照混一子的《無為靜坐法》心法要義是「心無掛礙」、李樂俅先生編述《訪道語錄》,揭露神父歐陽儆予心法要義是「不想」、趙玄的《忘我靜坐法》根據顏子坐忘原理「全身肌肉放鬆、一切順乎自然、念頭不動」,這三家無為法靜坐的闡述,實與本教「昊天心法」的靜坐原理相似,希望讓同奮在靜坐上能更深入體悟「自然無為」的心法。
●童光照先生代表天人合一院發表〈「靜坐自然無為法」之探討〉。(2024.12.14)
定靜忘我天人合一
●緒我副院長解析〈探討「定靜忘我」–自然無為心法入定、入靜的境界〉(2024.12.14)
●「天人合一院論文發表」由敏堅樞機(左二)主持,發表人-光照先生(左一)、緒我副院長(右二)、緒勵副院長(右一)與同奮親和交流。(2024.12.14)
緒我副院長則深入逐一為同奮層層分析,「昊天心法入靜、入定的境界」要如何做?有何跡象?作者提出:
「昊天心法下手功夫」,從二個層面來看,第一「心無所住,一切放下,放下一切;心無所注,一切不想,不想一切」,就是學習師尊「常應常靜」、煉心、「喜怒哀樂過即不留」。第二「三無法」–「無有」就是放下、不想「有」的現象;「無無」就是放下、不想「無」的境界;「無無無」就是放下、不想「無無」的境界。
涵靜老人指出「定靜忘我」是救劫急頓法門的關鍵階段,也是昊天心法入定、入靜的境界。「定靜忘我」的時候,心能定下來,靜到極點,身體坐在蒲團上,坐到有不知自己身體在那裡的感覺。
最後進入「一靈常照,萬念皆空」境界,「生理狀態」首先感覺到兩手、兩腳頓然消失,再出現身體胸、背無存之意感,最後連頭部豁然化為虛無,身心內外一切皆蕩然不存,只覺得「一靈(元神)常照」。「心理狀態」是似睡未睡的心理狀態,心裡一切都不想即是「萬念皆空」。「靈體狀態」是感覺有金光籠罩元神。
心物相合返本還原
●緒勵副院長代表天人合一院發表〈天人實學之「性功、命功、神功」內涵研究─從《新境界》談靜坐要義〉。(2024.12.14)
緒勵副院長從教義《新境界》無形宇宙、有形宇宙中自然與物質相配之理,探究天帝教靜坐修持的最高原則–「自然無為」之內涵。
副院長提出,在人體的小宇宙,有「性靈和子」位居「靈魂意識交集引合網路」的核心部位,指揮大腦運作「神經系統」與「氣化系統」(含括生化系統),完成各種生理活動。如同大宇宙 上帝位居宇宙中心–鐳都,為性靈最高主宰者,以「自然律」、「神律」二大系統調和五大類旋和律,維持整體宇宙的生生不息。因此,人可取法宇宙的運行法則,應用於人身修煉,此為「道法自然」的內涵。
「自然無為」,絶不是僅止於「放鬆及不想」,而是要把握「收攝意識能量」的要點,方不至於落入昏睡或頑空,而能體悟出「虛中有實,無中有真」的妙義。最重要是「煉心功夫」,可以從兩方面下手,一、「立志希聖希賢」奉行人生守則,早晚反省懺悔,達到「打掃心上地,坐出性中天;二、虔誦皇誥,練習「一念克萬念」的方式來培養「誠敬」的功夫。
◎第四場論文發表
天人合一–性命雙修 鍛鍊精神
113年12月14日晚間8時許,第四場續由「天人合一院」發表論文,黃緒我副院長擔任主持人,分別由天人合一院研究處處長謝靜端發表〈從運動科學探討天帝教動功之運動功效-以同奮個案為例〉、天人合一院研究員蔡光思樞機發表〈氣候變遷的弘教之道〉。
靜端處長從靜坐品質提升關鍵之一「動靜相配」原理分享,提出:
天帝教的三種動功「甩手、集體誦誥、個人誦誥」,根據運動強度與區間的檢視結果,發現「甩手」未達第一區,「集體誦誥」落於「第一區」,這兩者對心肺強化效果有限;而「個人誦誥」則處於「第二區」,其運動強度高於其他兩者,對下半身肌肉鍛鍊效果最佳。
動功的主要目的是修煉、調息調心,輔助靜坐,因此不會產生高強度的心肺功能提升。靜坐的原理在於動靜相配,動時心靜,靜時氣機運轉,亦是一種動。除了動功和靜坐,同奮在日常生活中也應重視其他運動的重要性。
●「天人合一院論文發表」,緒我副院長(中)主持,發表人-靜端副處長(左一)、光思樞機(右一),與同奮親和交流。(2024.12.14)
作者特別指出,本論文僅採用一位同奮的實際動作數據,代表性有限,但旨在從不同角度探討天帝教三種動功的效果。儘管動功主要以煉氣、煉心為目的,而非單純的運動,但觀察到許多同奮認為參與集體誦誥與甩手已足夠,實際上可能無法有效鍛鍊肌肉或強身。隨著年齡增長,除了動功與靜坐,應重視其他運動,建議在集體誦誥後加入個人誦誥,或搭配更高強度的運動,如重量訓練,來維持身體健康。
●光思樞機代表天人合一院發表〈氣候變遷的弘教之道〉。(2024.12.14)
攜手守護自然永續
光思研究員發表論文《氣候變遷的弘教之道》,探討極端氣候變化帶來的全球挑戰,並提出以宗教教化化減氣候災變的可能性。他提出:
氣候變遷導致全球天災頻發,冰川消融、極端天候、水資源短缺、傳染病擴散及經濟損失等問題日益嚴峻,已成為人類生存的重要課題。天帝教秉持「向自然奮鬥」的精神,透過宗教教化喚醒人心,並以祈禱凝聚正氣,協助化解氣候災變。
此外,作者亦呼籲同奮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環保行動,減少碳排放,推動生態永續發展。本論文強調,地球乃生命共同體,人類唯有順應自然大道,尊重生態平衡,方能實現生生不息、天地和諧的理想。
◎第五場論文發表
天人炁功–靈性關懷生命永續
113年12月15日早上9時許,第五場「天人炁功院」論文發表,黃緒授處長擔任主持人,分別由臨終關懷小組組長謝靜端介紹〈從天帝教臨終關懷談靈性的永續經營〉、弘化處處長蔡大同講述〈靜心靜坐與天人炁功初探〉、劉敏首研究員談〈內修外行:天人炁功與正宗靜坐修持的關聯性〉。
●靜端組長代表天人炁功院「臨終關懷小組」論文發表〈從天帝教臨終關懷談靈性的永續經營〉。(2024.12.15)
首先由靜端組長代表「臨終關懷小組」發表論文提出,當天人炁功應用於臨終之際,其意涵深遠,從「肉體」、「心理」到「靈體」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關懷與轉化。在肉體層面,能幫助病人舒緩身體病痛,使其在臨終時感到安詳與舒適;在心理層面,透過「四道人生」–道謝、道愛、道歉、道別,以及診心親和的過程,能有效安撫病者的情緒,化解未了的心結與遺憾;在靈體層面,則能引導靈魂安然脫離肉體,順利過渡。
論文指出,天帝教認為靈性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修煉與提升,生命的結束僅是一個轉換過程,而非終結。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這一過程實現生命的超越與轉化,使靈性得以永恆與永續。生命結束時,將依據生前的「犧牲奉獻」與「真修實煉」熱準,引導同奮進入相應的靈修體系,持續精進。臨終只是生命旅程的一環,真正目標是通過生命的超越,達到靈性的永恆與延續。
●天人炁功院論文發表,緒授處長擔任主持人,發表人-靜端組長、緒授處長、大同處長、敏首研究員,與同奮親和交流。(2024.12.15)
修心養炁渡人濟世
●大同處長代表「天人炁功與靜心靜坐小組」論文發表〈靜心靜坐與天人炁功初探〉。(2024.12.15)
大同處長代表「天人炁功與靜心靜坐小組」發表論文指出,天帝教的「靜心靜坐」是直修靈體的法門,不會產生身心靈障礙問題,更是銜接進階修煉「法華上乘昊天心法」的基礎。「靜心靜坐」引渡原人定位在「誓願承擔救劫天命,弘教使命」。
「天人炁功」是天帝教獨創的宇宙大法寶,經國科會與三軍總醫院的研究認證,有別於一般氣功。其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為「兩誠相感」的炁療技術,將「天」與「人」作為身心靈調理的核心,精準調整與療癒。
透過三個成功的天人炁功炁療案例,證明運用「廿字真言」配合「反省懺悔」培養正氣,並將「靜心靜坐法」與「天人炁功」兩項渡人法寶並行,方能真正實現濟世渡人的成效。
培養正氣救劫弘道
●敏首研究員代表天人炁功院「天人炁功與正宗靜坐小組」論文發表〈內修外行:天人炁功與正宗靜坐修持的關聯性〉。(2024.12.15)
敏首研究員分享自己在帝教奮鬥修持30餘年,曾擔任過天人炁功中心的副執事,後加入天人炁功院研究與實證,此次代表「天人炁功與正宗靜坐小組」發表論文,指出:
「天人炁功」與「正宗靜坐」皆為本師世尊的炁統傳承,兩者的修煉須以「五門功課」為基礎,煉心培養正氣,並加以溫養。當「天人炁功」與「正宗靜坐」相互配合時,內修正宗靜坐五門功課,培養天地正氣;外行天人炁功以充沛的浩然正氣救世濟人。兩項法寶相輔相成,共同成就了救劫弘教的天命,實現天帝教的兩大時代使命。
經過兩天精彩的論文發表與討論,從首場天人親和院探討天人交通原理與靈性修持,接著在天人文化院研討古人對山水自然修行的思維及中國大陸崛起對春期救劫的影響,再到天人合一院分析靜坐「自然無為」的境界,最後在天人炁功院研究天人炁功在臨終關懷的應用,並探討天人炁功、靜心靜坐、正宗靜坐三者的關係。今年四院五場論文發表,可謂成績斐然。
每年年終舉辦天人實學研討會,是檢視該年度本教對天人之學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全教同奮齊聚一堂,相互親和交流,藉此鼓勵同奮於日常修證功課外,不斷深化對「宇宙大道」的認知與理解。崇仁大帝針對第二十三屆天帝教天人實學研討會,鼓勵同奮,聖示:「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推展天人實學,用三種奮鬥邁向精神物質合和的人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