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我聞思師母

我聽我聞思師母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495期 » 我聽我聞思師母

黃凝本  2025-06-15 09:30

黃凝本

  五月,滿街的康乃馨,蛋糕禮物聚餐,是現代版的母親節。而中國傳統的母親花—金萱花,俗稱「金針花」、「忘憂草」,像小朵百合的花朵黃色帶橘紅,卻漸漸被淡忘。

  生命自母親而來,受慈母撫育以長,天帝教的同奮更幸福,我們還多了一位師母——坤元輔教慈恩聖母。早期的同奮有機緣見到師母,有許多更是直接受到師母的照護,有同奮說,「師尊很親切,雖然會罵人但是也會笑。」「師母很嚴肅,眼睛一瞪,讓人心裡就害怕,吳儂軟語的口音比師尊更讓人聽不懂。」也有人說,「師母對同奮好好!幾乎是有求必應,很多時候甚至同奮還沒開口,她就默默的把事情處理好了。」

  聽得越多越疑惑,師母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而對於晚進天帝教,沒有機緣遇到師母的我,孺慕之情只能在聽說、轉述之間,揣想著師母的一言一行,在書本、資料裡追尋師母的生命故事點滴。

  天極行宮的耕樂園裡有師母的玉照,很喜歡去三鞠躬,也常常把女人的心事,為人母為人妻為人女兒的困頓苦惱跟師母傾訴,看著師母的照片,在師母的容顏裡感受到安慰鼓勵,甚至啟發了問題的答案,師母!師母!我常常這樣呼喚著,然後像個小女兒一樣依靠向她。我也喜歡聽師母的故事,聽著聽著在剛開始的新鮮好奇之後,慢慢有一些沉澱反思,不禁想著那故事後面的師母,又是怎樣的師母呢?

一針一線慈母春暉

  慈母手中線,臨行密密縫……「密密縫」的字眼裡是一雙手一根針來回不停的穿梭,其中多少母親的辛勞!在天帝教「坤元輔教智忠夫人追思集」裡維生先生寫道:

  「當年……父親穿破了的綿紗長襪,母親將它修剪去破洞,經過縫製後就成為我的襪子,我穿破了再修剪到襪統部分,就到了堅、達、繼弟的腳下。最後將襪統上的棉紗抽成棉線,用以縫製鞋底。」

  又說,「大上方,四面環山……堅弟……他攀附峭壁,如履平地,被我們兄弟公認為『爬山虎』……尤其磨損壞了多少雙母親在燈下親手縫製的布鞋。」

  師母真是巧手慧心不辭辛勞,但是師母明明在自述說:「我自小也是身體虛弱到了極點,每年從頭到尾都在生病,而且每隔三、四年便有一場大病,真所謂年年都有病,三年一大病,每次大病一場以後,我的頭髮都會全部脫落的光光的,可見的有多麼的嚴重」

  讀著這些,想像師母小時候是不是像個病嬌嬌林黛玉?閨中弱女的婉芬姑娘會縫衣製鞋嗎?是否應該比較像紅樓夢中所寫的,「老太太還怕她勞碌著了,大夫說好生靜養纔好……舊年好一年的功夫,做了個香袋兒,今年半年,還沒見拿針線呢!」

  這樣的閨閣弱質,是怎麼一路走成能有一手好針黹,能有打理周全丈夫、四子全身四季衣帽的針線功夫?還稍有餘暇就手不停針的做著一年到頭衲不完的千層鞋底的粗活?是什麼力量讓一個人改變如此之大?

過仙女走到李夫人

  師母在23歲時因連中三元天作之合之下,嫁給了少年得志春風得意的「上海特別市菸酒公賣局局長並兼淞滬收稅總局局長」的師尊,師母描述道:「結婚以後便住在英國租界地裡……當年是上海市最熱鬧的地區,我們李家當時盛極一時……幾乎半條弄堂都是我們李家的住宅。」

  那時候的師母,對外要跟師尊外出應酬,可以說是過著上海十里洋場中的奢華生活。對內要侍奉師尊的祖母、母親、兩位嬸嬸、一位姑姑。「每天一早,我都要看著廚房準備好蔘湯和連心棗子湯,然後隨同傭人端著到每一位婆婆輩的房間裡請安」。

  那時的師母,有傭人有專屬的梳頭娘姨,維生先生這樣描述師母的手飾箱:「內有母親陪嫁到李家的各式金玉翡翠手飾,最珍貴的應該是當年由我們的曾祖母老太太親手為母親選定的鑽石鐲子和翡翠耳環,這對鑽鐲,在華山後期連同一套八件的法式絲絨沙發一倂讓給了蔣緯國將軍的泰山石鳳翔老先生,整整維持我們在華山大上方四年的生活費用,和西安宗教哲學研究社、紅心字會道場費用。」

  讀這段文字,想像當年師母十里紅妝嫁入高官顯爵的李家。年輕的生命,安逸優渥的生活,愛熱鬧,喜歡牌戲,這樣的一位由過仙女走到李夫人的貴夫人,是怎麼在發誓不再上華山的心態下,追隨丈夫隱居華山八年?

不畏險阻上攀白雲

  師母說:「民國26年5月……赴華山遊覽,歸來後,登山時之手腳並用、驚心動魄餘悸猶存。師尊笑問:還要去華山否?答曰:此生不再!」卻在6月份師尊嚴肅告知,7月將去華山時,堅定回答「上山下海,永不後悔!」

  害怕上華山,師母說「第一次看到懸崖峭壁的峻嶺高山……得完全靠自己雙手攀著鐵鍊往上爬。」「下山的時候我們更是吃盡苦頭,只要往下一看,便覺得你自己的心也跟著一落千丈的感覺,我們若形容華山的崇山峻嶺好像是一顆顆的尖筍,其坡度陡峭的程度一點也不誇張……有時就是猛烈的風吹過來都會被吹下山去,只有用倒爬的姿勢扶著鐵鍊踏穩腳步往下來,有時甚至要蹲著往下走。」

  這麼恐怖的經驗,讓師母發誓今世再也不敢攀爬第二趟了,誰知沒隔多久,竟然帶著四個男孩,一起再度爬上北峰,並且在以後的八年裡,每年都要幾次不畏險阻上下華山,只為到西安變賣手飾,採購糧食補給。

  當年10月,蕭宗主(今天帝教尊稱為一炁宗主)到華山探視垂慰,「以山居苦,兒輩稚幼,飲食難周,生活不便為念一一垂詢」,輔教則以宗主在上海時期勉「夫婦雙修」為德,強調陪伴世尊「同甘苦、共患難、全始終」堅定留在華山,陪伴師尊一心修道。

  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決然離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生活,放棄紅塵繁華安逸,強忍畏懼再上華山。

  這一路,師母的堅毅仿如珍珠,生活的高壓被她一層層溫潤包裹,只留下美麗光澤,無瑕美好。

巧手慧心光亮童年

  我心中一直有疑問,華山八年,師尊長期誦誥祈禱,打坐靜參,天人溝通的同時也修煉幾多封靈,同樣華山八年,為甚麼師母卻一個封靈也沒有?或許答案,就在維生先生記述的,「父親是總司令,下令轉進,但一切均得母親實際處理。」

  「抗戰期間物質已經缺乏貧瘠了,何況在那麼一個僻谷深處……我們一家六口,但父親慷慨好客,加以譽滿關中,因之隨同父親在山中參研哲學的同道、學生……冠蓋不因山路崎嶇,隨時到訪……但卻苦了母親,最起碼的粗茶淡飯亦夠她老人家竭盡羅掘……但母親甘之若飴,我們從未看到她皺過眉頭。」

  「那一方陽光鋪在玉皇洞前,像一塊發亮的地毯,那方陽光勝地是母親和我們四兄弟自然的庭堂,母親會坐在那暖陽裡弄針線、納鞋底、做鞋幫、織毛衣、打補帄、舖布疤。」

  師母是這樣,完全把自己奉獻給家庭!丈夫、四個孩子是師母比封靈更重要的追求。

以柔和剛承擔成全

  但是師母在忙于人道時,也並未放下天道,在《慈恩集》裡記敘:

  「輔教全力促成推動下組成紅心字會戰地救護隊。」

  「胡宗南將軍……時隴海鐵路之潼關鐵橋為風陵渡日軍砲擊摧毀……懇求世尊……輔教配合世尊虔誠祈禱,靜坐修法,午夜至拂曉,漫天雲霧……橋樑賴以修復。」

  「坤元輔教親和侍光,始終一貫配合世尊弘教救劫,尤以提供胡宗南將軍之國家與軍事戰略與觀察,均有應驗。」

  「世尊與輔教赴西安勘查宗教哲學研究社新社址。」

  「輔教建議:紅心字會應辦理施送醫藥、棺木、糧食,並以過氏家傳之『救心丹』『雷擊散』之秘方捐贈紅心字會。」

  「有關宗教哲學研究社務及紅心字會會務,世尊全權委託坤元輔教往來於西安、華山之間。」

  「世尊甘肅行道,輔教代理世尊駐守西安始院,天人教教政與陝西省宗教哲學研究社之教義研究、紅心字會社會救濟,輔教均能游刃有餘兼而顧之。」

  師母是這樣,一直堅守在師尊背後,全力支援、全力支持師尊!

無人無我普濟幽冥

  民國12年師母蒙濟佛祖渡化,民國23年蕭宗主傳授師母解冤釋業渡幽濟冥的方法,指定每月初一、十五負責超拔各地教壇、教院累積的求超幽靈。

  在「本師世尊坤元輔教晉證晉位課程教材」裡,濟佛祖曾對坤元輔教感嘆,「人間對你所承擔之壓力,只知超陰拔陽,卻沒人能真正體會你的難處;要超要拔談何容易,非隨隨便便就可過去,必須配合陰靈、陰魂的屬性,給予神、氣之補足。」

  又對同奮解釋,「超拔陰魂氣味情況難以忍受,一切還好勉強,一旦碰上精靈之收伏,那可又難說,有時還必須先講好條件,這豈是筆墨所能形容交代清楚呢!」

  「一個職責從年輕背負到老,沒有人幫得上忙,累了、倦了,必須不停的超這拔那,又有誰能真正明白坤元輔教一生的苦楚和無奈。」

  這些犧牲奉獻,都是無盡的付出,窮盡師母一生,月月不間斷。師母從不是「自了漢」,她根本忘了自我。

  事奉 上帝,謹遵宗主所託,師母一步未曾落下那每月超拔的重擔。

  《慈恩集》裡服侍過師母的敏含同奮寫著,「她老人家每到例行渡陰的初一、十五,手腳冰冷之外,多半還上吐下瀉。平日一到入夜,一般人忙著補充白日消耗的元氣,師母的工作卻才剛剛上場。曾有同奮在清晨三、四點鐘接到師母電話,心裡不免嘀咕:師母怎會選在這樣的時間打電話呢?問得倒好,對師母而言,一旦投入渡陰工作,白天黑夜茲事體大,有時就不再具有分別的意義了。」

  「師母一生超拔的陰靈無數,但陰靈究竟是何等尊容,師母不曾透露,直到有一回他們聚在一起看電影片『異形』……師母適巧從房裡出來,看了看異形的尊容,只笑著說:唉呀!這種長相比起外太空精靈可是高明的太多了!」

  正因為背負超拔的重責艱辛,有張我起初看不懂,卻忍不住一看再看的照片:師母雙手合十握著黃表低頭祈禱,覺得這張照片裡的師母臉頰凹陷,透出一種好疲累的感覺,一點也不美!後來有老同奮心疼的說:那是師母正在靈肉佈施。

  早期的楊光贊同奮,曾在師母勞累不堪時請命,願為師母分擔超薦的工作。然而才一次,即面色慘淡病倒在床的跟師母說:「無能為力!還是請師母承擔吧!」

  從此,這個責任,坤元輔教慈恩聖母一肩扛起,一扛一生。師母是這樣無人無我,普濟幽冥!

慧眼如炬化解諸疾

  師母還隨時關注著同奮,光爐樞機在《初心不忘》書中敘述:民國79年,擔任天極行宮總務,當時正宗靜坐班正開訓,工作繁忙,偏偏腳底的紅點爛了一個像大粒花生的洞,走路困難一跛一跛的,而且還有發燒現象,忽然師母主動叫他過去,用一根穿白線的縫衣針,替他治療(抓飛蛇)治癒了他的腳底飛蛇。

  靜盛也分享:有一次,她不知怎麼了,忽然感到非常不舒服,全身不對勁,臉色極差,心跳、血壓都亂了。剛好師母要來,她想今天先去見一見師母,明天再去看醫生,於是趕到教院來。抵達時,師母四周已經圍繞了一圈同奮,根本擠不進去,只好遠遠的繞到師母的正後方。

  忽然,師母像背後有眼睛一樣,回頭精準的找到她,嚴厲的瞪了她一眼。靜盛莫名一陣激靈,全身一抖,感到一股寒氣竄出,心中一鬆,身體也舒服了。而後,師母就轉回頭去,好像什麼也沒說、什麼也沒做,又好像該做的已經全部做完了。就這樣,她也沒去看醫生,身體輕鬆都好了。

  不笑的師母,把愛深藏的師母,那麼讓人深深孺慕的師母。師母!師母!您雖已回天,卻依然在天上愛著、關懷著我們這群無知頑童。

  師母!師母!您這一生正如首席承天智忠玄君聖訓所示:

  吾於之人間奮鬥歷程,實是單純,一心追尋本師世尊修道、辦道,輾轉中國大陸西北東南,由華山而停腳臺灣寶島,秉持勤儉持家以盡人道,遵師命奉行「天命可畏不可違」之天道;即須面對環境艱難,亦是甘之如飴……。

  仰望慈暉,何以回報?唯願化為奮鬥力,追隨您的腳步。願有一天,天上相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