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錘鍊護長城 歷史承傳載和平
資料提供/中華民國主院 2025-07-15 09:25
金門弘教歷程回顧與發展
資料提供/中華民國主院
整理/編輯部
一場活動的圓滿,從來不是偶然。誠如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今日金門初院動土典禮的隆重舉行,實乃歷經歲月積累與眾人心力交織而成的歷史時刻。這不僅是一項建設工程的開始,更是中華民國主院弘教宏圖的一大步,是信念與實踐交會的結晶。
回首艱辛步步行
中華民國主院係依據《天帝教教綱》於民國71(1982)年12月在臺中市創立,由本師世尊親自兼任首任主教,肇建主院制度,奠定弘教根本。其後由維生首席使者繼任第二任主教,歷經陳光灝(民國92年7月-民國94年11月)、陸光中(民國94年11月-民國96年7月)、何光傑(民國96年7月-民國100年4月)、陸光中(民國100年4月-民國108年8月)、汪光活(民國108年8月-民國109年10月)四位樞機使者相繼承任,至今由梁緒皈主教(民國109年10月-迄今)承接重任。歷任主教無不殫精竭慮,延續一脈弘教精神,策進弘教藍圖。
天帝教金門弘教的歷程,可追溯至民國85年(1996)7月24日,當時主教辦公室主任陳光棣與秘書陳敏達邀請蔡光思開導師(今為樞機使者)前往金寧鄉,展開初步探勘與接觸。拜訪天帝教總會會員侯仁壽先生,了解地方風俗與宗教活動現況,並參訪古寧頭戰場、戰史館與莒光樓,播下弘教的第一粒種子。
同年10月21日,維生代理首席使者兼主教指派汪光活開導師(今為樞機使者)配合主教辦公室,於午刻抵達金門金寧鄉下埔下古厝主持「天帝教金門天人炁功服務所」成立安置廿字中堂加光儀式,為中華民國主院主教辦公室跨出臺島的第一個弘教據點。雖歷經重重挑戰與阻礙,仍順利開始定時定點天人炁功服務,並開辦靜心靜坐班6週課程,引進結業學員洪榮良(教師)至鐳力阿道場皈師,參加第四期春節研習班,道名緒穎。
然而,服務所初期租用的古厝,後因家族產權問題爭議頻傳,最終於民國86(1997)年底被迫遷移。隨後雖嘗試於金湖塔后設立弘教據點,惜因諸多限制與無形調整,未能長期推展。弘教物資數度遷移,最終於民國96(2007)年運回臺灣,金門弘教暫時止步。
「金門天人炁功服務所」弘教經費含整修古厝、往返交通費、服務所招牌、弘教用物品及簡便生活寢具等,大部分由主任陳光棣(今為開導師)奉獻。當年參與弘教的同奮尚有光湧、敏還、光住、光艷、緒煉、靜堅、緒洲、緒媒、緒兼。
砥礪前行鑄基業
民國101(2012)年起,金門弘教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最初以「華山講堂」為名開辦靜坐班,不提宗教,減少民眾排斥,吸引大量學員。同年,12月2日於金門縣金城鎮中興路設置「行持廿字真言匾」,暫以傅鏡合開導師的金門自宅為據點。
民國102(2013)年12月23日遷址金門縣金寧鄉慈湖路,仍以「行持廿字真言匾」運作。(金門對外推廣靜坐初期的落腳承租處)
民國103(2014)年起正式以「財團法人天帝教」名義開班。同年,光中主教派任陳光海開導師負責金門正宗靜坐班事宜。6月28日正式開辦金門地區第一期靜心靜坐班,陸續辦理九期,4週課程,以及多次一日禪之靜心靜坐課程,11月9日成立「金門縣教院籌備處」(民國104年改為金門初院籌備處),設立「玉成殿」外殿光殿,初設於金寧鄉慈湖路,於12月6日開辦第一期正宗靜坐班,當期結業人數達13名。
民國105(2016)年9月遷至金湖鎮環島南路五段,逐步扎根在地,9月24日開辦第二期正宗靜坐班。
民國108(2019)年「金門初院籌備處」於2月23日由傅鏡合開導師負責開辦第三期正宗靜坐班事宜。5月底起展開多場天人實學講座、樂齡研習會、靜心靜坐班與天人炁功服務。並與地方社區深度互動,同時成功推動「金門公車廣告」計畫,於11月起擴大宣傳效益。
民國109(2020)年疫情期間,即使島上封鎖活動,陳光潮開導師駐守金門初院籌備處依舊持續誦誥祈禱、月行法會等日常運作,接待親和訪道及炁功服務,並於110(2021)年3月13日疫情嚴峻時期成功開辦第四期正宗靜坐。敏達主任數度往返住宿教院完成40餘卷歷年教文資料建檔,為日後正式成立初院打下制度基礎。
民國110(2021)年10月由許光晶開導師開辦第五期正宗靜坐班。
民國112(2023)年10月開辦第六期正宗靜坐班,並奠定豐厚的親和基礎與開展弘教推動。
民國113(2024)年期間由曾緒喚開導師不辭勞苦駐守金門教院。
感謝主院副主教黃光滔、主院榮譽委員施靜嚼長年護持金門教院房租。
● 85年(1996)10月 金門天人炁功服務所於金寧鄉下埔下古厝正式成立
● 96年(2007) 金門弘教暫時止步
●101年(2012) 以「華山講堂」為名開辦靜坐班
● 12月 於金門縣金城鎮中興路設置「行持廿字真言匾」
●102年(2013)12月 遷址金門縣金寧鄉慈湖路,仍以「行持廿字真言匾」運作。
●103年(2014) 6月 以「財團法人天帝教」名義正式開辦金門地區第一期靜心靜坐班。
● 11月 成立「金門縣教院籌備處」
● 12月 開辦第一期正宗靜坐班
●105年(2016) 9月 開辦第二期正宗靜坐班
●108年(2019) 2月 開辦第三期正宗靜坐班
●108年(2019) 5月~「金門縣教院籌備處」展開多場天人實學講座、樂齡研習會、靜心靜坐班與天人炁功服務
●109年(2020) 開辦第四期正宗靜坐班 疫情期間,即使島上封鎖活動,金門初院籌備處依舊持續誦誥祈禱、月行法會等日常運作
●110年(2021)10月 開辦第五期正宗靜坐班
●112年(2023)10月 開辦第六期正宗靜坐班
●114年(2025) 宣布啟動「金門初院動土計畫」
● 6月 於金門縣金湖鎮尚義段645地號隆重舉行動土典禮
靈機一動天機啟
民國109(2020)年10月,緒皈開導師接任中華民國主院主教。四年內雖屢次往返於臺灣與金門之間,然整體規畫未見明確方向。直到民國113(2024)年某日巡天節前,偶然翻閱資料,赫然見極初大帝於民國106(2017)年5月17日即已頒布聖訓,指出:務本崇實之道是在金門地區以中華文化與三民主義為媒介,多方交流會通,因應未來十年內兩岸的情勢變化,念力化人心,化消人間隱隱而動的「對抗」與「武統」的氣氛,發揮橋頭堡的功能。
此語振聾發聵,緒皈主教當下靈機湧現,天人交感,驚覺距離聖示所言「十年期限」,僅剩兩載,將時不我與。遂於民國114(2025)年春酒席間,正式宣布啟動「金門初院動土計畫」,以貫徹天命,開展橋頭堡之關鍵使命。
緒皈主教回憶當時啟動金門建院計畫的初心,道出心聲:「那一刻,我心中浮現一個念頭——若能募集金門建院基金一千萬元,就動土。(達標要感謝敏份副主任努力的付出與成全)」念頭一起,諸緣俱足,人員快速歸隊,各方資源接踵而至。期間,劉正穩神職秘書帶領金門十三位同奮前往臺灣參與法會,並赴臺中初院進行宣傳與募款,獲得同奮熱情響應與支持。
自正式宣布啟動動土計畫後,短短兩個月內,便順利募集至八十支金鏟子。諸事具備,因緣成熟,今日動土典禮得以圓滿舉行。
凝心聚力共成就
金門初院動土籌備期間,由光艷主任統籌主責,自春酒席間緒皈主教正式宣布啟動動土計畫後,隨即與陳敏還副主教及各職人員密切協作,群策群力、凝聚共識。光艷主任回憶道:「我是今(2025)年1月才剛接任主任,主教宣布後,大家立刻動起來,集思廣益籌畫進程。」陳敏還副主教更建議,借鑑澎湖初院經驗,導入「金鏟子計畫」以凝聚願力。
金門初院預定興建於一處早在民國105(2016)年即已購置之基地,坐落於背山面海之地,地勢開闊,人煙稀少,環境清幽,實為設置教院之理想所在。鑑於金門氣候條件嚴峻,建材運輸多倚賴臺灣本島支援,未來建築規畫須兼顧結構安全與氣候耐受性,並預計於兩年內完成興建。
金門地理位置特殊,憲法中屬福建省,實際卻隸屬臺灣治理,處於兩岸交界之橋頭堡。金門初院之設立,不僅是弘教據點的延伸,更為天帝教邁向中國大陸弘教奠定堅實基礎。
「金門同奮多習慣誦誥完即離去,尚未建立對教院的歸屬意識。但透過這次動土,臺灣同奮熱情參與,讓金門同奮感受到這個大家庭的力量,也開始動起來了。」光艷主任言語間滿是感動與期待。
主任特別強調,期盼此次動土典禮所凝聚的向心力與正能量,能引渡更多原人參與正宗靜坐班,同奮人數可以大幅成長。未來金門初院建設完成後,唯有人力充足,方能推動運作而不感吃力。此點也與正穩神職秘書及第18期神培班學員光帷(發願前來協助金門弘教)達成共識。未來運作將以在地為主,主院扮演支援與協助的角色。
未來,金門初院籌備處將以推廣地方文化特色為起點,積極與當地大學展開合作與交流,並審時度勢,盱衡兩岸局勢,嘗試建構兩岸宗教交流之據點,進一步深化同奮對金門的認識與情感連結。另一方面,也將著手提升誦誥數,以穩固並昇華道氣,並規劃開辦靜心養靈營,「配合實施金門的深度旅遊體驗,提供臺灣與金門同奮間的學習交流成長機會,更可增進道氣,彰顯帝教大家庭的融洽感情」,為弘教布德注入更為充沛的精神動力。
歷史一刻承薪火
凡事有成,皆非朝夕之功。正如詩云:「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今日金門初院動土的成功,絕非偶然,而是數十年來風雨無阻、代代同奮薪火相傳、心力凝聚之結果。
自草創時期的無處落腳,到制度逐漸完備、運作日趨穩健,再至今日金門初院的隆重動土。天帝教在金門這片土地上,已逐步扎根,綻放出蓬勃道氣與穩健力量。願今日這場動土大典,化為源源不絕之正氣,光照金門,亦照耀兩岸,攜手共啟一條文化交融、心靈契合、和平共榮的弘教大道。
註:有關金門初院籌建歷程,可參見《天帝教教訊》第129、151、155、186、187、349及425等期之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