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皈師踉蹌入殿 化實同奮信守誓願

懵懂皈師踉蹌入殿 化實同奮信守誓願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63期 » 懵懂皈師踉蹌入殿 化實同奮信守誓願

呂化實  2014-06-15 11:10

文/呂化實
攝影/李光巡

 ●呂化實同奮誦唸《寶誥》的情形。

  今年4月在臺灣省掌院參加正宗靜坐「複訓班」課程,某日上光殿祈禱時,或許受到無形鼓舞,福至心靈,突然發願每日誦誥2,000聲以上(算算平均每月誦誥數需達6萬聲),許完願後卻徬徨了……;心想誓言既出,就不要違背!

謹守承諾誦誥無阻

  為了謹守承諾,我每天到省掌院2次以上;櫛風沐雨,奔波於臺中市崇德路上;春天的小葉欖仁樹一身翠綠,枝椏飛揚,樹形挺直飄逸,頗有仙風道骨之姿,機車飛馳其中,遠觀近賞,不覺間省掌院又到了。

  樂在誦誥聲中,樂在氣炁氤氳中!誦誥完畢,走到對面民俗公園,面對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幽靜清池,景色怡人,再吃一杯懷舊復古味的冰淇淋,童年垂涎的甘甜滋味,油然而生。

  此情此境,感覺好像是最近流行語~「小確幸」的寫照;這句話摘自村上春樹書中所言:「生活有了微小而確切的幸福,人生才不會像乾巴巴的沙漠一般枯燥無味」,因而我不後悔我在光殿的「默祝心願」。

  今生有幸天天上光殿誦誥,絕對是人生的一個「小確幸」,但如果擴大為天命論來說,這是一個「大確幸」;如果您對此有共鳴,就請您天天上光殿,讓「小確幸」與「大確幸」交織,一輩子和您相隨!

  每月誦誥數要達6萬聲,這對整日在教院服務的同奮來說,是很容易達成,但對住家離教院有些距離的同奮而言,就有難度了。

  每天上教院,除了飽受塞車之勞,還要祈禱家中年邁雙親身體康泰,否則手機靜音震動了,恰巧《寶誥》唸到一半,無法退場,心中又牽掛不安,使得《寶誥》的後段,唸得心浮氣躁,心虛不已,唸完匆匆趕回家,周旋半天後,心中又掛念誦誥之事,再度折返省掌院。

  這種日子就是我目前的生活~人不在教院,就是在家裡;不在教院,也不在家,就是在家裡往教院的路上,或是教院回家的路上;儘管很忙碌,但很充實。

 ●呂化實同奮由堂叔呂光撫開導師(左)引渡皈師。

鐘鼎山林人各有志

  祈禱蒼天,家中平安順遂,賜給我天天心無旁鶩,專心誦誥,達成目標。

  由於,我的作息不同了,漸漸的,家中以前常來串門子講是非、聊八卦、酒色財氣、追求華衣美食的朋友們,慢慢的好像不見了。

  人生樂趣不同後,真是鐘鼎山林,人各有志!入教以來,失掉某些朋友,這是必然的現象;對於沒有宗教觀念的朋友,跟他們談宗教是對牛談琴,反而遭來一頓揶揄、嘲弄,深感要廣渡原人,真的很不簡單!

  個人自嘆不具慧緣,缺乏弘教能力,今後當加強「閉門思過」功夫,多多研議帝教教材,充實內涵,方能推己及人。

  回首前塵往事,百感交集,35歲那年前赴大陸,一待18年,歷經商場爾虞我詐、人事糾葛,滿身疲憊,原本的烏黑亮髮,變成髮蒼蒼、視茫茫、齒動搖。離家的疏離感,心靈的空虛,時感有不如歸去的念頭。

黃梁夢覺忘世功名

  某天看到一本呂洞賓的書,上面寫「黃梁夢覺,忘世上之功名……」,而後呂洞賓才成仙成佛。受此啟發,那時想找一個宗教做為心靈上的休息站,但是投訴無門,還被同事當成笑話。

  那年的春節返臺過年,與堂叔呂光撫開導師敘餐,沒想到就一頓飯的功夫,他立即帶我上光殿皈師;當時我酒後頭殼重重,踉蹌進殿,懵懵懂懂,一陣震天鼓聲,只聽見呂光撫開導師暢唸稟告皈師誓詞「從今以後……從今以後……」,其他的全都聽嘸……。

  剎時我心頭一陣矛盾,心想塵緣未了,工作尚待命,難道從此要過「一盞青燈伴古佛」的清貧生活?悲喜交加之餘,告訴自己是「緣」吧!

  皈師後的第2天,我就返回大陸工作,憑著呂光撫開導師惠賜的佛山天人親和所負責人張光儡同奮地址,建議我有空要多去奮鬥。

  天啊!大陸沒有門牌號碼,又離我工作地方大約200公里,根本是一個陌生地方,怎麼去?最後憑著一股對天帝教的好奇,只好按圖索驥。

  於是上班後的第一個休假天,我獨自開車前往探奇。猴塞雷(廣東話)!佛山天人親和所佔地遼闊,林樹蒼鬱,百花怒放,果實纍纍,簡直是一個 上帝恩賜的絕妙仙地。

天人親和所結道緣

  從此,我與這個親和所結緣了2年的道緣;初訪時,張光儡同奮適巧回鐳力阿道場閉關55天,在其同仁引領下,我虔誠的進入親和所。

  有趣的是,當時我未受帝教的任何教育訓練,所有帝教天人禮儀通通不會,〈皇誥〉、《寶誥》是甚麼也不知道,只看到牆壁上有貼告示,只得唸《寶誥》,不得唸〈皇誥〉,因而本著一股熱忱,我胡亂拿起《寶誥》,吱吱呀呀……,從何開始、從何結束,也不知道,胡扯一番!如有冒犯仙佛之處,敬請見諒。

  當唸到〈呂祖寶誥〉:「黃梁夢覺,忘世上之功名」時,我低聲驚呼、顫動,是否之前那本書,與此感應靈通,冥冥中牽引我,至今是謎。

  此後每逢週休假日,天剛破曉,即一股雀躍,飛車馳往200公里外的親和所,只為了享受與《寶誥》互動的喜悅感。

奇妙體驗戰戰兢兢

  1個半月後,我終於見到張光儡同奮。他閉關結束,由臺灣返回大陸,我第1次在大陸見到同奮,有如久逢家人,自有千言萬語,待其開導。

  他說:「誦唸《寶誥》前,最好有機會先行唸過〈皇誥〉,再來誦唸《寶誥》。」蝦米啊!我一聽愣住了;〈皇誥〉是甚麼?我從來沒聽過。但我自作聰明,自得其樂,唸了一堆《寶誥》。我嚇得癱坐,唉,真是無知!

  不過,返回臺灣後,資深同奮告訴我「無妨!」初皈者未必要先誦持〈皇誥〉,才能誦唸《寶誥》,讓我憂慮的心終於放下。今後我將以更大的忠誠信念,彌補對天人禮儀的疏失。

  在親和所個人持誦《寶誥》有2年,其中〈萬天至尊宇宙主宰玄穹高上帝聖誥〉,約在誦唸1年後,回臺灣參加集體誦唸《寶誥》,才知道此篇聖誥在集體持誦時,是以唱頌方式誦唸。

  皈師後奮鬥的過程,一路跌跌撞撞走來,在親和所的日子,是我最刻骨銘心的歲月;在那個時空下,氣炁貫神州的奇妙體驗,真是特別,筆墨難以形容,只有身歷其境,才能體會。何時重登彼岸,重拾舊憶,魂牽夢縈!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