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元應世帝教詞彙浩瀚多元

應元應世帝教詞彙浩瀚多元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65期 » 應元應世帝教詞彙浩瀚多元

編輯部  2014-08-15 10:00

編輯部

  天帝教是宇宙最古老的宗教,敬奉 玄穹高上帝為教主,涵蘊精髓,深遠亙極,綜羅百代,廣博精微,不足以形容。《教訊》本期起,茲將天帝教復興33年傳播之名詞,試以淺釋,期增同奮抑或普羅大眾之了解。

  淺釋中,先以詞彙刊載,繼以【語義】、【釋義】進一步闡述。若不便以【語義】解釋者,直接以【釋義】解釋,因而「帝教詞彙淺談」可以看到並用或單用淺釋的情形。

  例:○○○○(詞彙名稱)

  【語義】指其基本的詞義

  【釋義】加以延伸的解釋與補充

帝教詞彙淺釋

1.二八

【語義】

‧指二十八星宿。

  《三期匯宗天曹應元寶誥․安神咒》:「至心奉請。天地玄宗。五方五老。天樞仙翁。開元至聖。都監威崇。功德少帝。三二天重。紫微元極。二八衛拱。應運列尊。朝禮玄穹。……。」

‧指16歲。

  《明心哲學精華》:「人秉絪縕之氣,而生而長。至於二八之年,則九二之陽乃純。」(頁62)

【釋義】

  二十八星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它把南中天的恆星分為二十八群,且其沿黃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一圈星宿,其間分為四組,又稱為四象、四獸、四維、四方神,每組各有七個星宿。

  二十八星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重大創造,各以一個字來命名:角、亢、氏、房、心、尾、箕、斗、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昂、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

  二十八星宿,是沿著黃道和赤道之間來劃分;自古以來,人們都是依據它們的出沒,以及中天時刻來定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

  古人把二十八個部分,歸納為四個大星區,並冠以名:東方青龍、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每一個方位星區七宿。

  二十八星宿環繞在天體大氣裡面,周而復始地運轉不停,分別掌握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天象,以分晝夜的變化,以及陰陽氣數的變化。

  然而,古代「堪輿學」更以二十八星宿分成四個方向「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四象線」來定分野。

2.人仙

【語義】

  指凡是能夠替天行道,不為個人打算,不求個人福報,負起 上帝救劫使命,一面用功修煉,能得 上帝錫封天職,就是人中之仙。

【釋義】

  唐․司馬承順《天隱子․神解八》:「在人謂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變通之曰神仙。」

  《鍾呂傳道集》中載:呂曰:「所謂人仙者,何也?」鍾曰:「人仙者,五仙之下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五行之氣,誤交誤合,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呂曰:「是此人仙,何術、何功而致如此?」鍾曰:「修持之人,始也或聞大道。孽重福薄,一切魔難而改初心,止于小成。云法有功,終身不能改移,四時不能變換。如絕五味者,豈知有六氣。忘七情者,豈知有十戒。行漱咽者,哈吐納之為錯。著採補者,笑清靜以為愚。好即物以奪天地之氣者,不肯休糧。好存想而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導引。孤坐閉息,安知有自然。屈體勞形,不識於無為。採陰、取婦人之氣,與縮金龜者不同。養陽、食女子之乳,與煉丹者不同。以類推究,不一可勝數。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於大道,止于大道中一法一術,功成安樂延年而已,放曰人仙。更有一等,而悅於須臾,厭於持久,用功不謹,錯時亂日,反成疾病,而不得延年者,世亦多矣。」

  此外《仙術秘庫》稱:人仙者,五仙中之下乘也,修真之士,未悟大道,只於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守此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五行之氣,誤交誤合,而形質因之固矣。八邪之疫,不能為害,而疾病自少,安康自多矣,形質固而少病多安,全其天命,樂其天年,益壽延齡,乃稱人仙。

3.人生守則

【語義】

  人生的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

【釋義】

  此乃天帝教「教則」或「廿字真言」,亦即「忠、恕、廉、明、德、正、義、信、忍、公、博、孝、仁、慈、覺、節、儉、真、禮、和」20個字。

  人生守則,係人類做人做事之準則,亦為天帝教教徒同奮日常修證之功課。

  一般人也可以在家庭中,或是其他神壇、佛堂作禮拜祈禱,除身體力行外,並應每日晨昏誦唸十遍至數十、百遍,以培養正氣,感召廿字主宰仙佛的靈力加持,發揮無形靈力,可消除個人業障,化除家中陰氣邪氛。

  《新境界》附錄一〈天帝教信徒仍可信仰原來的宗教〉:「何況天帝教教徒以奉行『教則』─『廿字真言』,亦名『人生守則』為日常修行之重要課程。」

  《宇宙應元妙法至寶》:「天帝教同奮的四門基本功課為(一)力行人生守則(廿字真言)、(二)反省懺悔、(三)誦唸〈皇誥〉與《寶誥》、(四)填記奮鬥卡。」

4.人生戒

【語義】

  天帝教《教綱․規約》規定的四戒之一,為初皈同奮必守之戒律。

【釋義】

  《初皈同奮必讀》載:美好的人生,多由個人與群體共同奮鬥而得來。奮鬥為求平等,以進大同,才能創造出人生的理想環境;消極的不相妨礙人際的關係,積極的通力合作,發揮親愛的熱誠,實踐天下為公,宇宙為家的崇高理想。

  因之,是人均應有所不為,而後才能有所為。戒從人生始,在心地上,明辨其有所不為;在行為上,固執其應所為。

  (1)戒傷天害理-傷害天和,違背天理,就是傷天害理。「天理」即《大學》上所講的明德,亦即吾人本有的良知,要時時存養於心,不可須臾廢離。「天和」即大宇宙整體的和諧,是萬生萬物所以能生生不息的基礎,如有干犯,為神人所不許,必慎以為戒。

  (2)戒離經叛道-悖離常軌,就是「離經」。反叛道德,就是「叛道」。人類殺伐起於此,世間禍亂亦源於此,必須慎以為戒。

  (3)戒紊亂綱常-「綱」即綱紀,國家綱紀不可敗壞,就是人必忠於國家,遵守國法,顧全國體,保全國本,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常」即倫常,社會倫常不可逆亂,就是人必謹守孝悌之道,由親親而仁民、而愛護萬生萬物,如此方配稱萬物之靈,否則與禽獸如何分別,當慎以為戒。

  (4)戒妄結怨緣-凶終隙末,居心叵測,利害相交,感不以誠,概為「怨緣」;心地不光明,因緣而攀附,動之不以正,均曰「妄結」,必須戒除。

  (5)戒聚斂財物-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聚斂而好私藏,必然刻薄而寡恩,終致敗德喪身,可不慎哉,必須戒除。

  (6)戒意存邪念-惡行出自邪念,邪念初萌而不知反省悔改,則惡行隨起,禍必及身。所以古來君子講求慎獨,「舉頭三寸有神明」,當慎以為戒。

5.人佛

  指凡能不為個人打算,無人無我,利他渡眾,智慧圓融者,就是人中之佛。(待續)

You may also like...